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大陸首次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台商:大陸單方面讓利時代結束了

2023041318:03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吳薇】島內還沒有從解放軍一連三天的軍演緩過神來,12日又遭遇重磅震撼——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啟動台灣對大陸的貿易壁壘調查,涉及2455項商品。

中國商務部12日發布公告稱,今年3月收到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等單位提交的申請,要求就台灣對大陸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調查預計在今年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據了解,台當局公布的「大陸物品不准許輸入項目」共有2460項,此次中國商務部將調查2455項,主要包括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和紡織品等。調查將主要採用問卷、實地核查等方式進行,向利害關係方了解情況。

這是大陸第一次向台灣啟動貿易壁壘調查,說到原因就在於雙方貿易「不公平」。台灣過去曾禁止大陸超過5000項產品,隨着雙方加入世貿組織(WTO)後,逐漸減少到2400多項。但是,依照WTO的規則,台灣應該對會員全面開放,但唯獨對大陸限制830多項農業產品和1400多項工業產品,違反WTO規則。以蘋果為例,台灣禁止進口大陸蘋果,但台灣本身又不產蘋果,於是開放美國及日本的蘋果進口,這對大陸而言是極大的不公平。此外,島內近日面臨的「雞蛋荒」也是被其不公平的貿易條件「反噬」——此前台「農委會」就曾承認,台灣目前僅從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進口雞蛋,又以「使用禽流感疫苗」為藉口,不進口中國大陸等地區的雞蛋,結果這些地區的雞蛋因禽流感大流行導致產量大幅下降。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2日傍晚表示,台灣當局長期以來對大陸2400多項產品輸入台灣採取單方面限制措施,對大陸相關產業和企業利益造成損害,因此進行該項調查,結果將適時公布。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岱賢直言,這確實是台方站不住腳,調查啟動有事實依據,「如果真的到WTO,我們應該會被迫採取開放措施」。

大陸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12月,兩岸貿易額為3196.78億美元,年比下降2.5%。其中,大陸從台灣進口2380.92億美元,下降4.6%;大陸向台灣出口815.87億美元,增長4.2%。

從兩岸貿易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大陸啟動貿易壁壘調查令島內十分緊張。曾任陸委會「台商張老師」諮詢服務計劃的華信國際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袁明仁表示,在公告中提到的台灣產品中,化工與農產品兩類可能受衝擊比較大,化工是因出口大陸規模較大,農產品則受限於市場轉移不易。台灣糖果餅乾麵食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洪建龍表示,業界普遍擔憂這是大陸欲將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重新列入檢討,如果ECFA被取消,對台灣食品業者的影響層面相當大。在ECFA的早收清單中,有136項關係到紡織品出口,紡織業也是台灣受益於ECFA早收清單最大產業之一。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大陸仍然是台灣紡織品第二大出口市場,占總出口比重的14.23%,出口值為12.6億美元。有在大陸的台商說,貿易壁壘調查後,很可能就是對台灣的反制或制裁,也就是說,以ECFA為基礎的大陸「單方面讓利時代」結束了。

這項調查正好在解放軍連續三天的軍演之後公告,島內也因此開始各種政治聯想。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學者劉大年解讀說,這可能是大陸有了對台工作新班底,加上台灣近年對大陸貿易順差屢創新高,所以要重新檢視雙方貿易。廈門台協榮譽會長吳家瑩認為,大陸這是通過經貿角度放出風向球,要兩岸經商人士了解立場要堅定、不能支持民進黨或提供資金。

台灣致理科技大學學者張弘遠說,大陸對台啟動調查的時間點緊接在軍演之後,是對台施壓組合拳,同時在調查過程中創造兩岸在商貿之間對話的必要性。他分析說,就兩岸經貿層面而言,台灣「在政治上要做疏離,但在經濟上要特別」恐怕不行了,如今兩岸關係緊張,對大陸而言,這個特殊性的存在已經失去合法性。張弘遠分析認為,大陸是要拆掉兩岸經貿防火牆。福建或大陸東南沿海一帶,將會因為貿易壁壘被調查、消除,產生對台貿易更大的融合空間,因此也有促進兩岸經貿融合的意義。

*延伸閱讀:媒體:王滬寧最新涉台表述 有兩個關鍵詞值得注意


海軍徐州艦在台島以東海域進行戰備警巡。圖源:國防部

直新聞:解放軍東部戰區為期三天的環台島軍演,對台灣島從多個方向實施嚴密封控和壓制,您有什麼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發表聲明說,部隊已圓滿完成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各項任務,全面檢驗了實戰條件下部隊多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戰區部隊全時待戰、隨時能戰,堅決粉碎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此次軍事演習是對蔡英文「過境」美國期間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見面的有力回擊,同時,也是針對台灣當局「倚美謀獨」的精準有力的震懾。此次演習其實是針對蔡英文當局「謀獨」行徑的一連串回擊的重要一環,在此之前,4月5日到7日舉行「台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從8日開始進行為期三天的「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我們注意到,8日之前,有重要的外交和外事活動,而8日之後,蔡英文已經返回台灣並且與竄訪台灣的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見面。可以說,此次軍演是對「台獨」行徑的精準回應,蔡英文已經返回台灣,並且還與麥考爾會面,也就是在這個時間點上,解放軍進行了環繞台灣島的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的演習,對「台獨」行徑進行精準震懾。

蔡英文當局聲稱「過境」美國並不是先例,換句話說,也就是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辯,但是,麥考爾則透露了蔡英文當局的底色,他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的時候說,蔡英文的政黨不想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可以說,蔡英文的「過境」以及美國議員的竄訪,其本質就是「謀獨」,解放軍的軍事演習以及常態巡航和警備已經成為維護主權完整的必然行動。台灣當局以及一些美國議員打着所謂防禦的旗號,加強美台之間的軍事合作,除了接連不斷的軍購之外,一些美國議員還透露派駐軍隊「保護台灣」這樣的信息。這些舉動不僅破壞了中美之間的多個聯合公報的精神,也破壞了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大陸對台方略已經多次公開,在全國兩會期間,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重申,大陸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同時,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而《反分裂國家法》對採取非和平手段維護國家統一已經作了明確規定,如果蔡英文當局不觸碰《反分裂國家法》的紅線,又有什麼理由擔心大陸會動武呢?兩岸的和平未來取決於兩岸同胞的交流和努力,台灣民眾的福祉在於兩岸的和平,而不是從美國買的槍和炮。


台北101大樓

直新聞:馬英九先生大陸之行後呼籲兩岸交流要儘速恢復,我們也看到兩岸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您有什麼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兩岸是一家人,當然,一家人更需要交流互動和理解,一家人的事情不需要外人插手。加強兩岸交流與震懾「台獨」其實都是為了維護兩岸和平與穩定,都是為了推動兩岸關係朝着正確方向發展。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會見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時表示,「隨着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更加有利於增進同胞福祉親情,有利於壯大中華民族經濟。」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值得我們注意,一個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的目標和願望,也是凝結兩岸民眾民心民意的紐帶。馬英九先生的大陸之行,既是尋根之旅,也是近代中國現代化的踏訪,馬英九先生回到台灣,在機場發表演講時就呼籲,堅持「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彼此尊重,儘速恢復交流與對話,最符合台灣民眾的利益。國台辦發言人也認為,馬英九大陸行執行反映了兩岸同胞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聲,再次證明「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兩岸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各層級的交流,尤其是青年、企業等層面的交流能夠增進兩岸民眾的理解,共同凝聚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另外一個關鍵詞是中華民族經濟,從中華民族復興的角度看待兩岸關係,以及更大範圍的中華民族的經濟網絡來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回顧近代以來中國現代化歷程會發現,凝聚各方面中國人的力量,共同推動國家的獨立解放和發展。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基於中華民族為紐帶的經濟合作網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台灣、港澳以及海外華人掌握着各種不同層次和類型的經濟發展要素和資源,與大陸完備的工業體系能夠形成互補和互動,從而形成具有更具活力的中華民族經濟體系。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助推中華民族經濟的發展,讓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參與到經濟發展中來,也共同分享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成果。-(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資訊)

*美聯儲會議紀要:曾考慮不加息 預計美國經濟年內陷入衰退*

周三公布的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政策制定者認為,美國銀行業危機的影響可能使該國經濟在今年晚些時候陷入衰退。



[財聯社4月13日訊*編輯:夏軍雄] 當地時間周三(4月12日),美聯儲發布了3月21日至3月22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政策制定者認為,美國銀行業危機的影響可能使該國經濟在今年晚些時候陷入衰退。

曾考慮過不加息

上月舉行的利率會議或許是美聯儲本輪加息周期最艱難的一次加息決定,由硅谷銀行倒閉引發的銀行業危機讓決策者一度考慮暫停加息,但他們最終得出結論,平息高通脹仍是首要任務。

在3月利率會議上,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了25個基點,至4.75%-5%之間,利率升至2007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

周三公布的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考慮過不加息,但最終認為監管機構已經緩解了銀行業的壓力,因此加息25個基點是合理的。

一些官員透露,在銀行業動盪之前,他們曾考慮進行更大幅度的加息,此前有數據顯示,關於平息通脹方面的進展慢於預期。

預計美國經濟年內將陷入衰退

會議紀要稱,官員們對銀行業危機的潛在經濟影響進行了評估,他們預測美國經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輕微衰退,隨後兩年將出現復甦。

幾乎所有與會官員都預計,今年有必要再加息一次。多數人認為,如果今年經濟增長乏力,勞動力需求降溫,美聯儲此後將維持利率不變。

會議紀要稱,官員們預計核心通脹明年將大幅放緩。

5月繼續加息?

3月利率點陣圖顯示,決策者預計利率將在年底前達到5.1%,這意味着他們今年還會再加息一次,隨後暫停加息。

在3月會議上,決策者弱化了進一步加息的承諾,在政策聲明中刪除了「持續加息」的必要性,僅僅表示可能需要「進一步收緊」。

官員們表示,鑑於通脹仍然過高,且勞動力市場依舊強勁,因此他們預計,進一步收緊一些政策可能是合適的,從而讓通脹回到2%的目標水平。

美聯儲官員並未完全承諾在5月再次加息,因為他們認為有必要評估有關銀行業動盪如何影響經濟的最新數據。

官員們表示,在考慮下一步行動時,他們將密切關注包括銀行貸款狀況在內的其他經濟活動指標。

一些官員強調,鑑於高度不確定的經濟前景,在決定適當的貨幣政策立場時,需要保持靈活性和可選性。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分析師評價稱:「3月會議紀要指向5月繼續加息,但這將是一個千鈞一髮的決定,並且會有不同意見。」-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