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說扎克伯格錯過它,跟反壟斷有關
2014年4月,舊金山Palo alto市,一家老破小的拉麵館,扎克伯格和夫人一起吃飯,兩個人全程在聊別人的八卦,還一直在提一個叫Michelle的人家裡的狗。
當時看起來餐館裡似乎沒人在意這對億萬富豪夫婦,但當角落裡有個人舉起手機想拍照時,立刻被保鏢暗示制止了。
當硅谷的朋友跟《最話》說起這段軼事時,並不確定扎克伯格夫婦八卦的那位michelle,是不是指奧巴馬夫人(Michelle LaVaughn Obama),但就算八卦的真是奧巴馬家,也並不奇怪,因為扎克伯格跟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一家關係很好,兩家也都養狗。
那一年正是扎克伯格春風得意之年。當年2月19日,Facebook以超過19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了WhatsApp,3月25日以20億美元收購了虛擬現實公司Oculus,4月24日收購健康跟蹤移動應用Moves的廠商ProtoGeo Oy。
社交媒體帝國的版圖擴張神速,歐美反壟斷監管機構一路放行,扎克伯格顯得很輕鬆,一頓便飯就閒聊了近一個小時。
但兩年後也就是2016年美國大選結果的翻盤,使得Facebook的發展染上了陰霾,扎克伯格與奧巴馬一家的友誼蒙塵。Facebook是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絡,對選情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16年大選後,媒體報道劍橋分析公司利用Facebook的用戶數據,通過「心理」建模形式,以高度定製的「假新聞」影響了目標選民,使得特朗普在2016年大選因此受益。
此事一經曝光,立刻引起軒然大波,隱私竊取、數據濫用的問題被擺在檯面上,成為科技大廠們的「原罪」。扎克伯格不得不出席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接受質詢,並在2019年7月,Facebook因「劍橋分析事件」被聯邦貿易委員會處以創紀錄的50億美元罰款。一波未平一波再起,2019年10月,因為「天秤幣」,扎克伯格再度出席聽證會,被60位議員拷問了6個小時。
不僅如此,當時還有聲音呼籲拆分Facebook,龐大的社交媒體帝國在左右夾擊中搖搖欲墜,扎克伯格為保存公司疲於奔走。
這可能解釋了兩件事:一、為什麼扎克伯格要重注元宇宙;二、為什麼扎克伯格錯過了生成式AI的浪潮。
*AI不懂政治,但人要懂
說扎克伯格輕視了AI是有失公允的。
早在2013年,業界知名AI專家Yann LeCun博士加入Facebook,成立了AI研究實驗室,擔任研究總監,並在Facebook更名為Meta後擔任AI首席科學。在Yann LeCun的帶領下,根據AI研究分析平台Zeta Alpha的統計,2022年發表的主要AI研究成果中,Meta被引用的次數僅次於谷歌。
在產品層面,2022年8月,Meta推出了AI聊天機器人BlenderBot 3;11月,又推出了專攻輔助科學研究的語言模型Galactica。
但是,這兩款產品的使用體驗並不夠理想,後者更是因為錯誤頻頻被科研人員投訴下架。
相比Meta的失意,ChatGPT異軍突起,席捲整個互聯網。Yann LeCun對此卻不屑一顧,頻頻發推嘲諷市場對OpenAI的追捧:「ChatGPT並不是什麼革命性的東西,儘管公眾是這麼認為的,很多公司和研究實驗室都構建了這種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系統。」「如果願意探索的話,它背後沒什麼機密。」
鑑於Yann LeCun在AI業內的地位,Open AI創始人山姆·奧爾特曼一度還留言緩和氣氛,後又直接取關。奧爾特曼的惱火讓LeCun更加來勁,又發文內涵ChatGPT因為膚淺才可以胡說八道。
但當面對網友質疑為何谷歌和Meta為什麼沒能搶先推出類似系統時,LeCun回答說:「谷歌和Meta都會因為推出編造東西的系統遭受巨大損失。」
Yann LeCun的這番發言非常一針見血,看來,他不僅懂AI技術,也非常懂兩家巨頭面臨的困境。熟悉這些年歐美科技巨頭監管處境的人,都會理解Yann LeCun這番話的潛台詞。
2017年就在Facebook麻煩纏身時,谷歌也宣布改進搜索引擎算法,以防止充斥了虛假新聞、騙術和陰謀論的網站出現在搜索結果頂端。谷歌沒有透露具體的改變,只是表示這些改變將幫助更權威性的網頁出現在搜索結果頂端,同時沉降低質量內容。2018年2月谷歌再度宣布推出「谷歌新聞項目」,以打擊網絡上和重大事件發生期間的「假新聞」問題,並表示計劃在未來三年花費3億美元來提高其平台上出現的新聞的準確性和質量。
比起美國監管部門的壓力,谷歌在歐洲的日子更為艱難。2017年6月,谷歌因被歐盟認定操縱購物搜索結果被判24億歐元罰款;2018年6月谷歌被認定利用安卓系統的支配地位強制手機製造商捆綁安裝谷歌產品被罰款43億歐元。大西洋兩岸都傳出要拆分谷歌的動議。
這樣的情形,微軟再熟悉不過了,在世紀初,它就遭遇了重罰和拆分訴訟。
面對強大的反「假新聞」、反「虛假信息」壓力,當時,無論Facebook還是谷歌都頗為忌憚,投鼠忌器。被監管部門盯上的情況下,重注生成文本內容的生成式AI,極有可能引來更嚴厲的關注。
再複述一次Yann LeCun所說的,「谷歌和Meta都會因為推出編造東西的系統遭受巨大損失。」
*AI不懂政治,但創造它的人需要懂,創造它的公司更要懂。
畢竟「GPT之父」是谷歌。2017年穀歌人工智能實驗室(GCP)《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介紹了語言模型架構Transformer,它最開始是為語言翻譯任務設計的,但原始論文已經表明該架構可以很好地泛化到其他語言任務里。研究界很快注意到這趨勢,以Transformer架構為基礎的語言模型快速發展。GPT正是Generative Pre-training Transformer(生成式預訓練Transformer)。
OpenAI創立於2015年,在谷歌推出Transformer架構後,很快就學習跟進,於2018年推出具有1.17億個參數的GPT-1模型,2019年推出具有15億個參數的GPT-2。
硅谷很小,OpenAI的進展,谷歌不可能沒注意到。兩年多前,谷歌研究員丹尼爾・德弗雷塔斯和諾姆・沙澤爾希望谷歌能夠公開展示GPT技術,並將其集成到谷歌助理虛擬助手中,但高管們並不買賬,聲稱這項技術沒有達到公司對 AI 系統的「安全性和公平性」的標準。
來自營收的壓力是一方面,正如谷歌前產品經理高拉夫·內梅德所說,「公開演示AI產品可能會給公司的聲譽和搜索廣告業務帶來風險。」谷歌母公司Alphabet近2830億美元的營收中,搜索廣告業務占據了絕大部分部分。
Meta的情況也類似,Meta在2022年營收為116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179億美元下跌1.1%,其中廣告收入為1136.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149.3億美元下跌1%。
依賴搜索廣告、品牌廣告等數字廣告收入,無論谷歌還是Meta都很難自革其命。
但來自監管的同樣不容小覷。這點,chatGPT也認為:
OpenAI就沒這麼重的「偶像包袱」,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它一開始只是個非營利組織,可以「all in AI」,快速迭代生長。直到2019年7月22日,微軟投資OpenAI 10億美元,雙方將攜手合作替Azure雲端平台服務開發人工智能技術。
OpenAI缺10億美元,但更缺算力,而微軟的Azure雲擁有充沛、強大的算力,可以訓練GPT模型。微軟坐擁Windows、Office兩大「現金奶牛」,重注OpenAI可攻可守。
*大公司不可能有內生的第二增長曲線
2016年,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的三星Galaxy S7發布會上,每個人的座位椅上都有一款Gear VR,當來賓戴着Gear VR沉浸在虛擬世界時,扎克伯格走過。攝影師抓拍下了這頗具賽博朋克風格的一幕。
當時,馬斯克正在打造他的火箭,扎克伯格在創造他的虛擬世界。人類的未來是走向太空,成為「太空人」,還是沉迷於虛擬世界,成為「數字人」,似乎是人類進化的兩個方向。
誇張點說,扎克伯格的路線是「天網」,而馬斯克則是「鋼鐵俠」。
扎克伯格於2014年收購的虛擬現實公司Oculus是他打開「元宇宙」的「鑰匙」,而這把「鑰匙」是他收購來的。除了硬件,扎克伯格還尋求收購開發熱門虛擬現實健身遊戲《邪惡力量》(Supernatural)的公司Within Unlimited,試圖締造「元宇宙」內容版圖。
*當創業公司成長為巨無霸時,員工越來越多,營收規模越來越大,但似乎卻喪失了內生性創造第二增長曲線的能力。
它只有不停的收購。Facebook收購Instagram、WhatsApp、Oculus,等等。宛如谷歌收購YouTube、Android、Nest,等等。仿佛,科技大廠要想煥然第二春,需要的是花錢買「小鮮肉」,而不能指望日漸臃腫的內部體系。
《最話》在跟互聯網業界交流時,大廠人士曾說,「大公司是很難做原創性創新的。」
這其中原因很複雜,值得另開篇細聊。但總之,活躍的併購、收購是大型科技企業煥發新生的剛需,也是創新型企業的退出渠道和讓產品獲得更大發展的機會。
沒有什麼優勢地位會是永恆的。扎克伯格說,「對於我們的業務而言,2022年是充滿挑戰但又至關重要的一年。」
Meta股價一度暴跌超65%,連續三個季度營收下滑,第四季度淨利潤同比腰斬……最重要的是,扎克伯格瘋狂帶貨的元宇宙在短短一年內關注度就斷崖式下滑。
可以揣測的是,扎克伯格重注「元宇宙」,固然有讓用戶沉迷,增加用戶時長可以瘋狂賣廣告的商業動機,也有進一步增強影響力打造自己更能控制的信息帝國的想法,在他創造的「元宇宙」里,他將更具影響力,但這也是歐美政壇對他的社交媒體帝國、「天秤幣」頗為忌憚的原因。
這屬於沒法放在檯面上談論的事情。大型科技公司與華盛頓、布魯塞爾的爭端,並不僅僅是納稅、數字稅那麼簡單。正因為如此,谷歌更名為Alphabet、Facebook更名為Meta,採取「傘型公司」的結構,將影響力最大的業務「隱藏」起來,谷歌的創始人更是乾脆「隱身幕後」。
2020年,美國科技行業因線上需求暴增,股價暴漲,科技大廠啟動了大規模擴招,員工翻倍增長。
但ChatGPT的出現和疫情結束線下恢復活力,線上需求減少,經濟疲軟廣告主削減投放,讓遊戲規則改變了,直接衝擊到兩家的商業根基數字廣告業務。
扎克伯格曾說:「元宇宙將需要10年時間。」與ChatGPT三個月收割1億用戶並迅速引入付費服務的高效比起來,10年後才能夠看到正向盈利的元宇宙對市場已經不夠具有吸引力,外界對其未來是否會真的落地也產生了懷疑。
2022年第四季度,Meta的Reality Labs(現實實驗室)業務虧損再創新高,達到42.8億美元,全年虧損擴大137.2億美元。為了控制成本,2022年11月,扎克伯格用極其自責的態度宣布了一個殘酷的決定:Meta裁員1.1萬人。迪士尼、微軟在內的公司更是紛紛裁撤元宇宙部門。
大刀闊斧的裁員讓Meta在短期內承擔了42億美元的架構重組與遣散成本,但取得了遠超預期的市場反饋。在四季度和2022年報營收數據並不算出色的情況下,拿出壓縮運營成本的誠意就讓扎克伯格迅速扭轉了不利的局勢。
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裡,Meta股價反彈近80%,是同期納斯達克指數漲幅的八倍。「賺錢,而不是講故事」,是華爾街對科技大廠們的新要求,扎克伯格需要對市場講新故事了。
Meta和Oculus VR前任執行董事卡馬克在採訪中承認VR行業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花費了太多的錢,反而忽視了更應該關注的方面,比如可用性和便利性。「大量的人力和資源,但我們一直在破壞自己,浪費我們的努力。」
*「我們目前只想賺錢,但。。。」
但扎克伯格還不想放棄元宇宙的故事,在2022年財報會議上,扎克伯格說,「我們的優先事項沒有改變。當前推進我們路線圖進展的兩大科技浪潮,今天是AI,而從長遠來看,則是元宇宙。」
在員工信中,扎克伯格再次強調構建元宇宙是「是定義社交聯繫未來的核心」。但身體是誠實的——用AI更好地賣廣告。
2月,Meta有推出基於人工智能的大型語言模型Meta AI(簡稱LLaMA),這不是面對消費者的聊天機器人,而是面向研究者的AI工具。4月5日,Meta又發布了第一個圖像分割基礎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簡稱SAM)。
SAM能從照片或視頻中對任意對象實現一鍵分割,並且能夠零樣本遷移到其他任務,這種泛化應用的靈活性在圖像分割領域尚屬首次。使用者稱讚這是「摳圖神器」,業內研究者則感嘆這是計算機視覺的新範式。
2月,扎克伯格把大力投資AI的目的概括為開發和部署增強隱私的技術,同時開發新的工具,其中就包括使廣告商更容易創建和發布相關性更高、更吸引人的廣告,他說:「我預計這個領域將迅速發展。」
同月,Meta成立了專攻AIGC的「頂級產品團隊」。扎克伯格給團隊設立了明確的目標,短期打造具有創造性和表現力的AI工具,長期要開發能夠用各種方式幫助人們的AI角色。
Meta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博斯沃思表示,Meta在今年底前會展現AIGC技術在廣告業務商業化落地成果。
Facebook上有1200萬家商店在做廣告,多數店鋪是夫妻店,店主並沒有足夠的資源來設計全新、精美的廣告。博斯沃思舉例稱,小店主們可以命令AI為公司製作適合不同受眾的圖像,而不是在廣告活動中始終使用同一張圖片,針對特定人群定向推送。同時,藉助AI工具,這樣複雜多元的內容也無需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
雖然AIGC實際應用效果還有待觀察,但只要「社交全家桶」的用戶數量穩固,公司搖錢樹不倒,有充沛的現金流,扎克伯格才能有更足夠的底氣投資元宇宙。
何況,生成式AI也可能元宇宙業務的階梯,讓用戶以更簡單的方式參與到扎克伯格所暢想的虛擬世界之中。
博斯沃思表示,「過去創建一個3D世界需要學習大量的計算機圖形學和編程知識。未來,你可能只需描述你想要創建的世界,就能讓大型語言模型幫你生成。這使得更多人更容易接觸到內容創作等領域。或許AI會幫助我們更快地完成元宇宙的構想。」
看看Midjourney的火爆程度,既然連2D的AI繪畫都這麼令人上癮,要是AI能生成3D空間,吸引來的使用者規模應該能夠直接上一個量級。
AIGC或許真的能讓普通人離元宇宙更近一些,就看Meta能拿出什麼樣的工具,帶來怎樣的體驗了。
從目前Meta的表態來看,它現在只想用AI來做廣告來賺錢,還是盡力避免「推出編造東西的系統」。
但各國監管部門顯然不會輕易放過對GPT類產品的監管。就在微軟春風得意、Meta如履薄冰時,據報道,由於人們越發擔心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被用於歧視或傳播有害信息,拜登政府已經開始研究是否需要對這類工具進行限制。歐洲也已經有類似的監管要求。
不出意外的話,無論是納德拉、扎克伯格、皮查伊都需要自證清白,以及接受監管。跟誰關係好,跟誰的狗熟,都沒法逃避被戴上「緊箍咒」。
-[文:最話FunTalk*作者:何伊然*編輯:劉宇翔/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