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的精神狀態:用紙做花瓶!?
獨家專訪:紙胎漆器傳承人——劉琴。
千年文化能代代相傳,背後少不了匠人心口相授。
1991年生人劉琴,曾在景德鎮探尋瓷器之美,然而,對馬王堆羽觴杯的驚鴻一瞥,讓她開啟了創作紙胎漆器的道路。如何將這千年前的技藝發揮出更多的可能性,是劉琴在探索的方向。
千年文化絕不僅僅存在於廟宇高堂,劉琴希望將它帶入日常的生活中,迸發更強的生命力。
01.用紙做藝術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開始使用漆器。而後隨着造紙術的發展,輕盈的紙胎漆器出現。文人墨客愛的曲水 流觴中的「觴」,有的便是紙胎漆器製作而成。
小時候的劉琴怎麼也不會想到,長大了會去學習漆器。兒時的她對漆器唯一的認識,來自爺爺為自己提早準備的一口黑漆棺材。捉迷藏的時候她總是喜歡躲進去,有淡淡的漆味縈繞 ,十分有安全感。
喜歡上傳統文化,是從劉琴來到景德鎮開始。當時剛從設計專業畢業的她,經常作 為翻譯帶着外國藝術家參觀景德鎮,一來二往就乾脆留在了本地的陶藝社工作。在這裡,她開始學習陶藝、逛景德鎮特有的「鬼市」:線條優美的宋瓷,一筆畫一隻鳥的明青花,寓意滿滿的釉上彩……這些深深地影響着本就對美有追求的劉琴。2014年的一次展覽中,劉琴看到了來自漆器文化傳承人——賓斌老師復刻的馬王堆羽觴杯,大為震撼。她小心翼翼地將這隻杯子托在手中:輕若無物的重量,樸實有力的質感,讓她當下就做了決定:要去學習紙胎漆器!
雖然學習過陶藝,但相比於木胎、陶胎等其他胎體,劉琴更喜歡紙胎。紙是隨處可見的,也能夠更加自由、輕盈地進行塑形。「這些器皿視覺重量和拿在手裡完全不一樣,這個反差很有意思。」紙對於劉琴,是一種傳達情緒的方式。她希望創作與傳遞的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由自己去完成。製作紙胎,可以不用依靠於陶胎拉坯的師傅或者銅器師傅等去塑形,而是完全由創作者進行自我表達。
在創作中,劉琴會用到各種紙:宣紙、皮紙、紙漿、絹……不同的紙的使用對作品的呈現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對她而言紙不僅僅只是胎體,也需要保留其本身的印記。
02.將秘密公之於眾
歷史上對紙胎漆器的記載十分稀少,甚至沒有一本專門的書去講這門技藝。這讓劉琴在學習和訪古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但反過來看,這也是一種 優勢,因為現存的文物不多,反而給創作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可能性。所以,在學漆的道路上, 劉琴大多是跟老師採用共同探討的相處模式。她的作品中有花器、罐子、燈罩、茶則等現代作品,也有仿古青銅器的茶盤與「鐃」這樣的作品。
完成一件紙胎漆器的作品,胎體的製作很重要。之後就是吃青—裱布—刮灰—打磨,循環往復後再進行陰乾,最後到髹漆、上色和推光。劉琴的作品,久一點的需要3年,但快的卻只要幾分鐘。她的大型裝置作品《童年的回憶》中色彩斑斕的扇子,就是利用漂漆這種快速技法製作而成的。
漂漆是以稀釋劑調和大漆後,以點、甩、彈、劃等手法,在水面繪出圖案效果,憑藉水面張力讓色漆自由蔓延,形成隨機的圖案。所以,每一件漂漆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劉琴抱着實驗性地利用有機溶劑改變水面張力的趣味方式,完成了這件作品:不同的扇面的漆彩是我們繽紛的童年,下方則是木馬和陀螺,穿梭其中的觀賞者們雖然早已成了數字遊民。
除了做實用器皿與裝置作品,劉琴還以紙胎漆器為畫,記錄了自己的創作過程。手藝人創作的過程並不為人所見,所以劉琴用畫的形式記錄了自己製作紙胎漆器的過程。
這幅3米×2米的畫現在掛在她的工作室,漆的光澤在紙胎上閃爍,巧妙地敘述着創作時的心境。這幅畫將手藝人的工序可視化,劉琴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鏈接更多的觀眾,而不是單單通過器物去了解背後的故事。
03. 為 I 當 E
創作中的劉琴有一些強迫症,做漆需要相對無塵的環境,要非常注重衛生,用完的東西一定要及時收納,不然就是漆容易粘黏,所以她十分注重秩序與規則。而生活中的她卻不得已接受了一些「混亂」 :
明明是個I人,卻因為想要做好推廣而變得更像E人;只想做作品的她,需要一遍一遍地給不同的人解釋紙胎漆器是什麼;聽着陌生人無數次地討論懷疑着紙胎漆器是否能走商業模式……曾經對劉琴來說,最難的是紙胎漆器的技法,而現在變成了推廣與普及。新型漆器的藝術家也正在走向大眾,屬於紙胎漆器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雖然紙胎漆器來自千年之前,但劉琴認為,它的文化和表達可以跨越時空和地域。它並不像一些極具民族特色華美艷麗的中式擺件需要環境的配合,無論是中式的茶室、北歐風格的客廳,紙胎漆器都可以融合、適應得很好。她深入研究了紙胎漆器與裝潢的結合,希望未來能讓這門技藝走進更多人的家中,將傳統非遺技術與當代家居結合,注入歷久彌新的能量。
除了實用性上的研究,劉琴還想探索紙胎漆器與當下流行文化的結合。前段時間她去聽了融合了中國民樂和電子音樂的演唱會,深受啟發。不管是什麼形式的藝術,都可以做一些截然不同的結合。未來她想做一些機械與手工結合的裝置作品,拓寬紙胎漆器的邊界。
現如今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全職製作紙胎漆器的手藝人不足20人,是非遺界的「大熊貓」。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紙胎漆器,她嘗試過與潮玩合作,探究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劉琴還在做策展人,挖掘與不同非遺文化結合的機會。
新一年裡,她申請了法國駐場藝術項目,想要帶着紙胎漆器和其他不同的非遺作品去到國外。「從前做翻譯,總是帶人來看我們國家的東西,現在想要帶着紙胎漆器和更多非遺作品,大家一起走出去。」
(原文刊載於:時尚COSMO4月刊*編輯:玉清*撰文:荷午*攝影:MO@NIRVINA星納)
---[新媒體編輯:蘭昕雨*新媒體排版:Yuri*新媒體設計:許月明/來源:時尚COS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