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一個時代的結束!全球債市"負利率"即將被終結

2022123011:47

全球債券負收益率看起來似乎即將走向結束。全球範圍內的負收益債務總額幾乎完全蒸發,這是各國央行抗擊通脹努力的另一個結果。

近年來,隨着歐洲和日本央行將目標利率維持在零以下以刺激經濟增長。然而,今年通脹飆升促使歐洲主要央行提高利率,將歐洲的收益率拉回到正水平。這使得日本在之前成為幾乎所有剩餘的低於零收益率債券的所在地。

但上周,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放鬆了將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保持在0.25%以下的努力。此後幾天,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升至略低於0.5%的水平,10年期以下的短期國債收益率已轉為正值。現在,只有期限為一年或更短的日本政府票據的收益率仍為負。

一些投資者認為,此舉為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明年將目標利率從目前的- 0.1%上調至零以上打開了大門。如果果真如此,更多日本短期國債的收益率可能會轉為正值。

歐洲央行以及瑞典、丹麥和瑞士央行在過去幾年都將目標利率維持在零以下,這給歐洲帶來了大量負國債收益率。但現在,這兩項政策都使利率再次為正。歐洲央行的利率已從1月份的- 0.5%攀升至2022年底的正2%。

隨着負收益率的消退,專注於債券的投資者發現,有吸引力的固定收益投資領域正在打開。

Loomis Sayles全球固定收益聯席主管琳達•施韋策(Lynda Schweitzer)表示:「日本和歐洲的負收益率無疑使投資全球固定收益產品極具挑戰性。」

塞爾斯(Loomis Sayles)說,近年來,她的全球債券團隊轉向購買風險較高的歐洲和日本債券,如公司債券和抵押貸款或汽車貸款支持的債券,以確保以歐元或日元計價的固定收益為正。隨着這些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再次升至零以上,她和其他債券買家可以再次以較小的風險鎖定正回報。

負收益率的債券是一種違反直覺的投資,因為它們實際上要求債券持有人為借錢的特權付費。

它們還會促使投資者尋找回報更穩定的替代品。世界各地許多政府債券的低收益率,有時甚至是負收益率,為股票等風險較高的投資在2021年底前持續一年的上漲奠定了基礎。

儘管如此,近年來許多投資者還是找到了購買負收益率債券的理由。一些人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來存放大量歐元或日元,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吞下負收益率。還有一些人購買了負收益率債券,希望在收益率進一步下跌時在到期前賣出獲利。債券價格在收益率下降時上漲。

日本以外的其他投資者通過將投資與貨幣對沖相結合,從日本低收益率的政府債券中獲利。Pictet Asset Management高級投資經理霍查(Ella Hoxha)說,該公司的一些固定收益基金通過將美元兌換成日圓進行短期掉期,並將日圓投資於短期日本政府債券,獲得了4%以上的收益率。-來源:Wind萬得-



*阿里年末再迎人事變動,馬雲會「重新出山」嗎?*

繼京東、小米先後進行管理層的人事調整之後,阿里也於2022年底再度迎來新的人事變動。

據張勇於12月29日發布的內部信顯示,阿里包括阿里雲智能總裁、集團CTO、集團CPO等在內的多個職務進行人事調整。張建鋒、程立、童文紅將分別卸下前述提及的職務,而吳澤明、蔣芳將成為新的集團CTO、集團CPO,張勇則將親自掛帥擔任阿里雲智能總裁一職,並直接分管釘釘。

事實上,去年年末阿里就曾對戴珊和蔣凡兩位集團總裁進行過人事調整,二人分別出任中國數字商業板塊、海外數字商業板塊的負責人。

不過,阿里日前交出的成績單並不亮眼。2023財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止的六個月,阿里的營收同比僅增長2%,淨利潤則由上年同期的462.12億元,直接轉為淨虧損21.6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較為低調的劉強東,重回京東前台,因此外界有聲音猜測馬雲也可能會重返阿里。但有行業人士認為,馬雲「重新出山」的可能性較小,馬雲相比劉強東隱退得更為徹底,且已完成權力過渡,未來阿里大概率仍將由張勇領銜的管理團隊負責。

張勇將兼任阿里雲總裁

12月29日,身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的張勇發布一封內部信。張勇在內部信中提到,年初他在做全年展望之時寫下的關鍵字為「定」;2022年進入尾聲、2023年即將到來之際,張勇給新年定下的關鍵字定為「進」。

張勇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阿里發展的核心是做「好」自己,做「好」企業。只有阿里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上保障好客戶利益,創造好客戶價值,才能承擔好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大使命。

與此同時,張勇在這封內部信中宣布了阿里最新的組織變化。其中,張建鋒(花名「行癲」)不再擔任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勇將兼任阿里雲智能總裁,並直接分管釘釘。張建鋒則將繼續擔任達摩院院長,全力帶領達摩院進行科技創新突破與前沿科技研究,並繼續分管平頭哥和智能互聯。

有市場觀察人士認為,張勇兼任阿里雲總裁,可能是阿里雲準備IPO的信號。

天眼查資料顯示,阿里雲成立於2008年,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家以從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的企業。企業註冊資本100000萬人民幣,實繳資本5000萬人民幣,並已於2015年完成了戰略融資,交易金額60億人民幣。

雷達財經了解到,出生於1974年的張建鋒,於2004年加入淘寶,起初在淘寶擔任技術部架構師一職,此後還曾擔任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台負責人、中台事業群總裁、集團首席技術官、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等多個重要職務。

在張建鋒的帶領下,阿里順利將雙11、12306春運購票、央視春晚等場景下的流量突變型雲計算系統難題一一攻克。憑藉在公司的出色表現,張建鋒成為了阿里合伙人名單中的一員。

此外,張勇還同時任命了新的集團CTO(首席技術官),其中吳澤明(花名「范禹」)將接替程立,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TO和達摩院副院長,程立則將以技術顧問的身份繼續協助張勇的工作。

據了解,新上任的集團CTO吳澤明,是阿里巴巴的首位80後CTO。2016年,吳澤明曾擔任阿里雙十一活動的總技術負責人;2017年2月,吳澤明成為阿里新增的4名合伙人中的一員。此番接下集團CTO職務的同時,他還將繼續兼任本地生活業務的CTO。

集團CPO(首席人力官)的人事變動方面,明年4月1日起童文紅 ( 花名「Judy」 ) 將告別這一崗位,而接下這一接力棒的是蔣芳 ( 花名「蔣方」 ) 。

據了解,童文紅畢業於浙江大學,是阿里的元老級員工,自公司初創時期便加入阿里,彼時阿里的員工只有五六十人,其主要負責行政工作。此後童文紅還在阿里的客服、人力等部門的多個重要崗位任職,並參與了菜鳥物流的創建。

在擔任集團 CPO 期間,童文紅全面推動了集團的組織體系建設。在卸下集團CPO職務之後,童文紅將繼續以阿里巴巴合伙人的身份參與集團文化運營。

接任童文紅的蔣芳,畢業於杭州電子工學院,其還是馬雲的「親傳弟子」。畢業之後蔣芳跟隨老師一同創業,是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之一。

在內部信的結尾,張勇向此番從原崗位中退下的張建鋒、程立和童文紅予以特別感謝,大讚三人「把最好的時光給了阿里,多年來承擔了重大責任,為阿里的成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雙11結束之後,阿里通常都會復盤公司的經營情況,然後根據環境與市場的變化以及對未來發展走向的預判,對公司的組織架構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和變動。

去年12月6日,阿里便曾進行過一次聲勢浩大的人事調整。彼時,阿里的這輪人事變動同樣是在張勇發布的內部信中得到官宣。相比日前進行的這次人事調整,阿里去年底進行的人事變動涉及的高層則更為核心和重要。

據去年末張勇發布的內部信顯示,戴珊(花名「蘇荃」)作為集團總裁,將代表集團分管大淘寶,B2C零售,淘菜菜,淘特和國內貿易(CBU)等一層組織,共同形成「中國數字商業板塊」。

被外界視為「阿里太子」的蔣凡,作為集團總裁,則從戴珊手中接過全球速賣通和國際貿易兩個海外業務,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場的多家子公司,它們共同組成新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

與此同時,張勇還提到另外兩項人事調整,即Michael Evans作為集團總裁,將同時負責阿里巴巴海外商務代表團隊、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和海外公共事務等部門;武衛(花名「Maggie」)將從今年4月起不再擔任集團CFO(首席財務官),該職務交由集團副CFO徐宏(花名「Toby」)接任。

「寒氣」侵襲阿里

事實上,阿里當前的日子並不好過。在去年迎來人事大變動之後,阿里日前交出的答卷並沒有顯得十分亮眼。

據12月16日晚阿里發布的2023財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止的六個月,阿里的營收為4127.31億元,與上一財年同期相比,僅實現2%的同比增長。

利潤方面,報告期內阿里的淨虧損為21.69億元,相比上一財年同期取得的462.12億元的淨利潤,阿里由盈轉虧,淨利潤與淨虧損之間的差值超過483億元。對此,阿里解釋稱,主要是由於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市場價格下降導致淨虧損增加及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損益下降所致。

不過,若將投資公允價值變化而產生的淨收益或淨虧損刨除,在非公認會計準則財務指標下,阿里該報告期內的淨利潤為640.72億元,雖然不再虧損,但與上一財年同期相比仍下降11%。

具體到個別業務來看,包括淘寶、天貓、淘特、淘菜菜、盒馬、天貓超市、高鑫零售、天貓國際、阿里健康、1688等在內的中國商業分部,報告期內共取得2773.66億元的營收,同比下跌1%,顯現出一定的頹勢。其中,中國零售商業業務的營收同比也下跌1%。

對於中國商業分部下中國零售商業板塊的營收下降,阿里解釋稱主要受到新冠疫情反覆,以及其導致供應鏈和物流中斷,以及競爭持續的影響,導致淘寶和天貓的在線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錄得中單位數下降及取消訂單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2023財年中期中國商業分部取得了823.18億元的經營利潤,與上一財年同期取得的852.79億元經營利潤相比有所減少。即便經營利潤同比減少,但中國商業分部卻是阿里中期財報中唯一一個經營利潤為正的分部。

而由蔣凡親自掛帥,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及Alibaba.com等國際零售與批發商業業務在內的國際商業分部,報告期內共取得311.98億元的營收,同比實現3%的小幅增長。

不過,國際商業分部營收實現增長的同時,仍未實現盈利。報告期內,阿里國際商業分部的經營虧損達到37.94億元,該分部上一財年同期的經營虧損為50.3億元,同比有所收窄,但仍處於虧損的泥潭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張勇此次在年底組織變動中提到的雲業務板塊,於2023財年中期錄得384.42億元的營收,同比漲幅為7%。但阿里雲分部的經營利潤仍為負,報告期內錄得27.46億元的經營虧損,上一財年同期的經營虧損為36.28億元。財報顯示,公司的雲業務主要包括阿里雲和釘釘。

此外,阿里包括優酷、夸克、阿里影業、其他內容和分銷平台以及線上遊戲業務在內的數字媒體及娛樂分部,和包括達摩院、天貓精靈及其他業務在內的創新業務及其他分部,二者的營收於報告期內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同比跌幅分別為3%、38%,且兩者的經營虧損分別達到19.12億元、50.39億元,與上一財年取得的27.1億元、42.63億元的經營虧損相比,前者的虧損同比有所收窄,但後者的虧損同比卻有所擴大。

馬雲會重新出山嗎?

雷達財經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內,此前一度變得十分低調的互聯網企業的頭號人物紛紛強勢回歸公司管理一線,大有重新掛帥率領公司重回高增長輝煌時刻的架勢。

11月20日,逐漸從「明州事件」中走出的劉強東,出席京東內部的經營管理培訓會。會上,劉強東痛批高管們偏離了公司經營戰略的核心,還稱「高管們談花里胡哨的故事太多,但談成本、效率、體驗太少」,並宣布將在年底前對10%的副總裁級別及以上的高管進行末位淘汰。之後,劉強東便火速開展了一次涉及公司多位高管的人事調整。

在劉強東回歸前台後,有猜測的聲音出現,阿里巴巴的000001號員工——馬雲會重返公司的管理一線嗎?

早在2013年3月,馬雲便在深圳IT峰會演講時透露自己的退意,「關於退休,我想了9年。我對自己講,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來工作的,而是來享受人生的、是來做人不是做事。如果一輩子都做事、忘了做人,將來一定會後悔。48歲以前,我的工作是我的生活;48歲以後,希望我的生活是我的工作。」

同年5月,馬雲卸下阿里巴巴集團CEO的要職。2018年9月,馬雲又發布公開信,對外宣布自己將於2019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卸任集團董事局主席的一年之後,馬雲又再度有進一步隱退的動作,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職務。

一連串的卸任舉動,馬雲逐步從阿里的公司管理一線中「隱身」。然而,當下阿里正面臨增長變慢的窘境,日後馬雲是否會「重新出山」、幫助阿里重回高增長時代暫不得而知,但馬雲在阿里仍具備足夠的話語權卻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阿里章程,阿里巴巴合伙人享有提名董事的排他性權利,也有權在特定情形下任命過半數的董事會成員,這也就意味着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擁有很大的決策權。

根據阿里此前實行的合伙人制度顯示,馬雲和蔡崇信兩人為公司的永久合伙人。除了永久合伙人之外的合伙人,應於年滿60歲時或僱傭合同終止時退休,但永久合伙人可以一直擁有合伙人資格,直至本人自願退出、死亡、失去行為能力或被免職。

在去年更新的2021財年報告中,並沒有看到馬雲的持股數據。對此,阿里解釋稱,馬雲已經不再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沒有任何行政職務,無需披露他的持股信息。另根據阿里披露的2020財年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7月2日,馬雲的持股比例降至4.8%,是其持股比例首次跌至5%以下。

有分析人士指出,馬雲「復出」的可能性不大。相比劉強東近年來對京東的數次放權與收權,馬雲則隱退得更徹底一些。儘管馬雲仍持有阿里的股份,但其已逐步完成權力的過渡和交接,而劉強東目前還肩挑京東董事局主席的要職。

另外馬雲目前的年齡為58歲,雖然暫未到法定60歲的退休年齡,但一個成熟的公司如果過於依賴某一核心人物並非好事。隨着年齡的增長,管理者的各方面機能會逐漸下降,因此長期處於高強度的管理一線位置時,決策者不免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

對於阿里而言,相比寄希望於唯一一個馬雲,如何打造出更多的「馬雲」,才是阿里當下和未來更值得思考的問題。阿里要想實現百年企業的願望,便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接班人計劃。

根據阿里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邏輯,其組織架構通常是為了戰略及業務服務,因此張勇進行的本輪組織調整,只是阿里日後一系列動作的開始。隨着「新官」上任,不排除阿里接下來會陸續有更多實質性的動作。集團部分要職重新「換血」之後,阿里將迎來怎樣的改變?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雷達財經鴻途出品*文:孟帥*編:深海/來源:雷達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