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美國需要改變與中國做生意的方式,他們要怎麼改?
不久之前,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在一次演講中表示,美國不尋求跟中國脫鈎,但需要改變與中國做生意的方式。
這是個好問題,事實上自特朗普掀起中美貿易戰以來,整整三年了,雙方爭議的地方就在於做生意的「方式」。只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人表現得有點分裂,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美國到底要怎麼樣與中國做生意,我們當然就更弄不明白了。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
現在雷蒙多提出要改變與中國做生意的「方式」,似乎證明着美國精英階層,對此有相對統一的看法了。問題是,他們到底要怎麼改才滿意呢?中國又能不能接受這種改變?
接下來我們結合一些外媒的評論文章,一起聊聊這個問題。
一、美國尋求「公平」
日前,美國《紐約時報》針對雷蒙多提出的問題,刊發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里提出了三個關於「改變與中國做生意方式」的具體建議。其中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美國希望獲得一個更「公平」的貿易環境。
在我們看來這簡直是國際笑話!美國一個在全球範圍內搞經濟霸權主義,把世貿組織的規則視為無物,動輒拒不執行世貿組織裁決,嚴重雙標的國家,竟然跟中國要「公平」,這確定不是拿錯了劇本嗎?
還真不是,至少在美國人眼中不是。在這群所謂的精英政客眼中,中國在中美貿易中,簡直是有「原罪」的,這個原罪,就是美國對中國每年3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他們認為中美兩國貿易下來,每年中國都從美國人手中賺走3000億美元,這充分說明了中美貿易環境是「不公平」的,否則你中國怎麼能賺走美國人錢呢?
國際貿易,有順差也有逆差,有「賺錢」的,就有「賠錢」的。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取決於各國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
你比如說澳大利亞,論經濟實力,技術水平,綜合國力,都遠遠不如中國,但人家有鐵礦石等原材料,而中國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最主要的定位就是「世界工廠」,因此澳大利亞對華貿易總是順差,年年賺中國的錢。
按照美國這個邏輯,那麼中國是不是也應該向澳大利亞,要更公平的貿易環境呢?
而且,國際貿易所謂的「賺和賠」,都是相對的。美國是個掌握資本和技術的產業鏈上游國家,他們真正賺錢的地方,不在於貿易,而在於投資。
簡單舉個例子,早餐店的老闆每天都從億萬富翁那裡賺錢,如果把眼光局限於這兩個人之間的經濟來往,那麼早餐店老闆一直在單方面賺億萬富翁的錢。但把視線拉高拉遠一點,就會發現早餐店的鋪面,是億萬富翁投資的,做早餐用的燃料,是億萬富翁投資的能源公司開採的,這名億萬富翁早就從早餐店老闆手中賺到錢了,只是平時「看不見」罷了。
所以很顯然,美國要求在中美貿易中,所謂「更公平」的貿易環境,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強詞奪理。
美國通過間接方式,其實沒少從中國賺錢
然而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美國人非要以中美貿易3000億逆差的問題作為籌碼,要求改變與中國做生意的方式,那我們且繼續看看,他們要怎麼改,覺得什麼樣的方式,對美國才是「公平」的?
二、地球圍着美國轉
針對所謂中美之間「不公平」的貿易環境,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提出了兩大改變「與中國做生意方式」的建議。
第一是只做他們想做的生意,第二是全面審視和限制美國對華投資。
所謂的只做他們想做的生意,就是在芯片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科技等高端技術領域,實現與中國的「戰略脫鈎」,但在農產品,原材料,以及基礎消費品和藥品等「互利」的方面,繼續跟中國做生意。
為此,他們還為自己找了理由,說中國一開始就在追求技術獨立,這說明一開始中國就沒有奉行所謂「自由貿易」的準則,而是在時時刻刻都搶占美國的貿易優勢。
這裡面的邏輯有點繞,通俗一點來理解,就是美國人認為如果中國跟美國一樣,採取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準繩,那麼完全沒必要追求技術獨立,反正你缺什麼技術,直接從美國購買就好了,何必要自己研發呢?你研發了,就說明中國不止想賺「世界工廠」的錢,還想賺美國人掌握的「高端錢」。
很顯然,在美國這套邏輯里,有兩個明顯的「BUG」。一方面,如果美國真像自己描述的那麼「自由」,就不應該壟斷技術和知識產權,各國誰做「世界工廠」,誰做原材料產地,誰做掌握技術和資本的環節,都應該由市場規律決定,而不是美國來劃分。
中美貿易戰漫畫:大家其實在一條船上
另一方面,就算真如美國說的那樣,中國需求技術了,不用技術獨立,可以直接找美國購買知識產權,問題是你倒賣給我們啊?美國掌握着技術,不肯提供給中國,在一些高端技術領域,不論我們出多少錢,美國都不賣,甚至還威脅其它國家,也不准向中國出口。
這種背景下,還不讓中國追求「技術獨立」,這是不是有點太不霸道了?
所以很顯然,這個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而美國所提出的願意跟中國做生意的幾個領域,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向中國出口玉米大豆等農產品,進口中國的稀土等關鍵原材料等等。這些領域的中美貿易,完全是美國單方面獲利,或者是全世界只有中國有,他們不跟我們做生意,就買不到的東西。
中國要是真的同意了這種貿易「方式」的改變,那都不是中美貿易環境不公平的問題,而是允許美國對中國進行「經濟殖民」了,這顯然是美國單方面的痴心妄想。
第二點,美國人還認為,中美兩國在互相投資領域的准入標準不同,中國可以大量的投資美國各種產業,而中國關鍵領域的產業,卻不讓美國資本投資。因此,為了促使中美貿易環境「更公平」,美國以後應該全面的審視對華投資,和中國對美國的投資。
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美國要大幅度限制美國對華投資,同時也限制中國能投資美國的領域。
美國限制芯片出口漫畫
說實話,這就是妥妥的「烏鴉落在豬身上,看得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了。
所謂的市場自由,從來都是有限制的。
美國人自己也打着所謂「國家安全」的名義,限制外國資本投資本國關鍵和敏感產業。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大國,能允許外國資本掌握着本國經濟命脈的,這跟意識形態,社會經濟制度等都沒關係,更不關什麼貿易環境公平還是不公平的事情,它是國家這個概念,在當下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國別。在徹底的天下大同實現之前,這種國別之間的互相提防,是避免不了的。
綜上所述,很顯然,美國想要的中美貿易方式,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完全以美國的利益為核心,恨不得地球都圍繞着美國來轉。別說讓中國賺美國的錢,就算雙方雙贏,美國都接受不了,一門心思地損己利人。
如果雷蒙多所說地要「改變中美貿易地方式」,是這種改變的話,那麼還不如與美國全面脫鈎呢。
這其中的道理並不複雜,為何美國人想不明白,還堂而皇之的把它提出來,指望中國能接受呢?難道美國偌大一個國家,全都被自私蒙蔽了理智,沒有一個明白人嗎?
三、中美博弈賽道之爭
其實,美國精英階層,面對如今的中國,傲慢或許是有的,但並不代表完全失去了理智。他們現在之所以提出要在改變「方式」後,繼續與中國貿易,但卻提出我們完全不可能打贏的改變訴求,是有險惡用心的。
直白一點說,這就跟現在拜登政府一邊不厭其煩地表達,不尋求與中國「對抗衝突」,一邊卻又在各種問題上制裁封鎖孤立中國,損害中國利益一樣,是美國與中國博弈的方式。
當下美國在打壓中國的戰略中,面對的最大的一個難題,或者說讓美國無能為力的事情,那就是速度與時間。中國崛起的實在太快了,快的美國根本來不及調整戰略與中國全面競爭,就已經失去了阻擊的機會。因此,對於現在的美國來說,爭取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如何爭取時間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竭盡全力的削弱中國,恢復美國實力的同時,延遲雙方矛盾爆發的時間,所謂以時間換空間,就是這個打法。
具體到雙方貿易領域,就是一直強調不與中國「脫鈎」,要繼續跟中國做生意,只是雙方需要改變一下做生意的「方式」。
問題是這個方式如何改變呢?中美自然有不同的看法,這就需要討論、談判。
但討論和談判本身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討論彼此分歧的同時,美國已經在從技術投資等領域,打壓削弱中國了。
如果我們還對美國抱有希望,相信了美國人的鬼話,沒有深刻徹底的堅持技術上獨立自主的道路,做好最壞的打算,那麼隨着時間的延續,美國就會逐漸恢復,而我們就會逐漸被削弱。這正是美國所期待看到的。
從博弈的角度來說,其實就是落入了別人擅長的賽道。
因此,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深刻理解偉人說過的兩句話:
第一句是「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第二句是「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
只有堅定不移的按照自己既定的戰略和方向發展,避免被敵人或威逼,或利誘的牽着鼻子走,同時又不怕撕破臉,才能在這場博弈中贏得最後的勝利。-來源:一枚it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