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12年前,60歲高齡冒死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丈夫去世,她後悔了嗎?

2022122512:15

上一次看到盛海琳的消息,是在12年前。

那一次,她以超高齡產婦的身份,通過試管嬰兒剖宮產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取名智智和慧慧,一時間成為「傳奇」。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12年過去,再次聽到這位合肥老人的消息,竟是老伴兒的去世。

12月8日,盛海琳73歲的丈夫突然離世,留下雙胞胎女兒才12歲,還未成年,這無疑帶給她巨大的悲痛和沉重的壓力。

圖片來源:網絡
面對自己當年「孤注一擲」的決定,盛海琳沒有後悔,卻有遺憾。

她遺憾丈夫沒有「珍惜」自己的身體,沒能等到兩個小女兒順利長大成人。

痛失永愛,盛海琳滿心都是無言的疼痛,尚且年幼的兩個孩子成為她繼續生活的動力,她堅強地表示:「人間我亦攜幼女拼命地好好活。」


圖片來源:網絡

回望盛海琳的故事,60歲還要為生孩子拼命,僅僅是因為她是一位「失獨媽媽」。

不顧外界的流言蜚語,艱辛的育兒之路為她帶來太多外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也讓她承受了遠超常人的壓力。

2009年,盛海琳唯一的女兒婷婷因為煤氣泄漏而中毒身亡。


圖片來源:網絡

婷婷剛去世的那段時間,盛海琳的眼淚都哭幹了。

她不明白人類生活的運轉究竟有何道理……

她小時候,每家每戶都有好多個孩子,自己也是姐妹四個從小長到大,沒讓父母操多少心。

怎麼輪到她做父母,面面俱到地操持孩子的學業、工作、婚姻,到頭來,唯一的孩子卻意外過世了。

她一遍遍反思:27歲結婚,30歲生子,無論是在部隊,還是轉業後,工作盡心盡責,也有文化和道德層面的追求。

為什麼該她倒霉?


圖片來源:網絡

極度傷心之時,她也曾想過隨着女兒一同離去。

求死之前,她去見了寺廟的法師。

法師說,死不是一扇門,你不能通過死見到你的女兒。

那麼,死也沒有了意義。未來的幾十年要如何度過呢?

盛海琳想到了領養一個孩子。

她求助親戚再生一個過繼給她,打電話給各城市的孤兒院想要領養一個孩子……

甚至在警方破獲了一起拐賣案之後,她打電話詢問是否能將救出的孩子暫時放在她那裡撫養,等到孩子的親生父母前來,她再把孩子還給人家。

可以說,能嘗試的方法盛海琳都嘗試過了。

多番求助無門,她思慮再三,做好了萬全準備,希望通過試管的方式再當一次母親。

幸得老天眷顧,她成功誕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姐姐長得像離世的長女婷婷,妹妹長得神似女婿。


圖片來源:網絡

盛海琳相信人是有靈魂的,女兒女婿是以這樣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她的生命中。

2009年7月份,盛海琳一再央求,合肥的解放軍105醫院生殖中心的醫生才接納她生一對雙胞胎。

考慮到盛海琳的身體狀況,醫生起初說什麼也不同意。

盛海琳再三懇求,並以自己也是學醫的前提做保證:如果期間有任何問題,一定會停止。

醫生沒有辦法,也出於同情,答應了她的請求。

經過3個月的用藥調養後,盛海琳的身體各項機能都有所好轉,尤其月經在絕經五六年後也重新恢復,這讓醫生都感到意外。

2009年10月13日上午,她進行了試管嬰兒手術,三個受孕成功的胚胎,被移植到盛海琳體內,存活下來兩個。


圖片來源:網絡

2010年5月25日9點零5分,60歲的盛海琳的一對雙胞胎女兒提前出生,大的3.7斤,小的2.9斤。

她打破了生育極限,成為當時中國最高齡的產婦。


圖片來源:網絡

從盛海琳懷孕開始,關於她的爭議就從未停止過,出現最多的負面評論就是覺得她自私,利用雙胞胎來掩埋悲傷。

廣州日報曾採訪一位名叫「倩影」的網友。多年來,她為失獨家庭組織聚會,想幫他們走出悲傷。

可她發現,這世上所有的傷痛都能被時間撫平,唯有喪子,太難了。

對於失獨父母來說,沒有了唯一的孩子,家已不像家,日子也沒有了奔頭。

15年前,清華大學潘妙良教授35歲的兒子,突發心臟病去世。

那天,兒子曾給媽媽發過一條短信:「媽媽,我心臟不舒服。」可早早睡下的老兩口,錯過了孩子最後的呼救。

從那天起,潘教授的電話再也不敢關機,好像總有一天,那個屬於兒子的來電會再次響起。

那塊兒子去世當天吃剩的半塊饅頭,被他用保鮮膜封上,一存就是5年。


圖片來源:網絡

失獨家庭的夫妻曾經做過父母,享受過和孩子在一起的天倫之樂。

現如今,孩子驟然離世,如同抽離他們全部的生活希望,從此以後世界裡只有黑白,不再有色彩。

正如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裡,失去女兒的胡晶晶媽媽說的:

    沒了孩子,其實就沒了與這個年輕時代的聯繫,再怎麼想努力跟上世界的節奏,也只是無力。


圖片來源:《我在他鄉挺好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盛海琳的選擇無可厚非。

在有知識、有能力,也有辦法生育的情況下,盛海琳幸運又平安地再次擁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小公主們的誕生也讓她的生活再次有了奔頭。

為了孩子們的生活和教育支出,她到各地做養生講座,講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預防。

她口才出眾,演講水平很高,每場講座能拿四五千元。

最忙的時候,盛海琳一個月輾轉了20多個城市,在家中只能待三四天,一年中300多天都在外地,拉着旅行箱穿梭於各大城市機場。

雖是苦了點,累了點,但想到兩個懂事的女兒,盛海琳心裡還是充滿着喜悅。

姐姐才三四歲的年紀,在妹妹哭喊着「想媽媽」的時候,已經學會用媽媽的口吻安慰妹妹:「別哭,別哭,媽媽要掙錢養寶寶呀。」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兩個女兒已經12歲,即將進入青春期。智智說,以後想早點結婚,20歲就結了,這樣爸爸媽媽能早點看到。

盛海琳聽了心酸又滿足,只可惜,丈夫已無法看見這一切。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作為局外人的我們,永遠無法走進失獨父母的內心,感受他們的痛苦。

失去獨子,他們甚至連求生的本能都會失去。

但凡有其他辦法,他們也不會願意冒着高齡生育的風險和隨之帶來的種種問題。

我們能做的,唯有尊重和祝福。

距離盛海琳產下兩個女兒,已經過去十二個年頭了。

這些年,她除了東奔西走地講課,還要分出時間照顧因中風而癱瘓在床的老伴。

2016年春節前,盛海琳要到無錫、蘇州和杭州去講課,她想着這也許是個全家一起旅遊的好時機。

於是她叫上一個戰友作伴,再和丈夫老吳商量,帶上智智慧慧前往無錫。

那場講座結束後,蘇州那邊派人過來接他們,老吳卻突然躺在酒店床上,說自己起不來了。

盛海琳很疑惑,去拽丈夫,結果丈夫直接倒在了地上,中風了。


圖片來源:網絡

老伴中風後,癱瘓在床,日常起居都需要人照料。

盛海琳因為之前做試管導致的後遺症還未完全恢復,加之兩個女兒,她只能請保姆來照料。

家裡最多時請3個保姆,一個照顧病人、一個照顧孩子、一個燒飯做家務,一個月保姆的開銷要3萬多。

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經濟基礎,根本支撐不下來,她只能像顆螺絲釘一樣連軸轉。

如今丈夫去世,雖然少了照顧的壓力,但也讓盛海琳失去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柱。

北京一家電視台曾經採訪盛海琳時,帶來了幾位幼兒教育專家,專家給盛海琳畫了一張扇形圖,黃色代表她在外面的時間,綠色代表居家時間,黑色是休息時間。

結果顯示,她僅有30%的時間在陪伴孩子。

盛海琳很無奈,她也想時刻陪着孩子成長,但如果她停下不賺錢,僅靠和老伴每月一萬多的退休金,那兩個女兒的教育和興趣班的費用、老伴治病的錢又該怎麼辦呢?

兩者只能取其一。


圖片來源:網絡

作為失獨再孕的高齡母親,盛海琳一直被許多同樣遭遇失獨的家庭特別關注着。

他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啟示與可能,把電話打到她家,懇請上門拜訪。

十二年來,就有一百多個因疾病、車禍、自殺等原因,導致失獨的夫婦聯繫過盛海琳,其中還有一對夫婦是從日本福島跑來的。

但高齡再孕,困難往往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能成功誕下孩子的,少之又少。

和盛海琳同樣失獨再生的另一位母親,與盛海琳同年生下了一對龍鳳胎。

她帶着孩子住在月租600塊的城中村里。每天6點多起,半夜3點多睡。

每個月除了1800元的退休金,還要給7家公司做賬,每家付給她二三百元。

年過花甲,卻依然要為孩子們的前程來回奔波。與盛海琳相比,這位母親的日子顯然更難過一些。

因此,盛海琳是「不建議失獨家庭效仿」她的做法,要切實評估了自己的身體和經濟狀況之後再行商議,否則不僅對自己是個負擔,對未來的孩子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不再有生育能力的失獨家庭該怎麼辦呢?

雲南省昆明市有一個「失獨家庭互助之家」。

創始人王蘭蘭本有個活潑可愛的女兒。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女兒15歲時被檢查出尿毒症,後治療無效離世。

女兒離開以後,王蘭蘭為完成女兒「報答社會」的遺願,開始了自己漫長的「愛心」之旅。

從奔赴山區捐款捐物,到成立「愛心食堂」,再到組織成立「失獨家庭互助之家」,王蘭蘭牽起了無數失獨家庭和孤寡老人的雙手,帶他們走出陰霾。


圖片來源:網絡

希望未來出現更多這樣的「幫扶之家」,幫助失獨家庭脫離痛苦,互相扶持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對於失獨父母來說,由於沒有了孩子的贍養,他們多會選擇前往養老院來度過自己的晚年。

    2013年,寧波建設了首個區級的失獨養老院,當年年底開始營業。 2015年,廣州設立了「失獨養老專區」,當時廣州市老人院開放了50個床位專門接收失獨老人入住。 2016年8月,北京市將「第五福利院」改造成專門接收「失獨」老人或獨生子女傷殘老人的福利院。 ......

將來一定會有更多同類型的養老院出現,滿足失獨老人的需求,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能夠以最好的姿態離開這個世界。

獨生,或許是一個矛盾的詞語。

它意味着一個孩子可以得到父母全部的愛和心血,但也代表着一旦天災人禍不幸降臨到這個孩子身上,就會導致父母的天崩地裂。

沒有一對失獨父母,是以隨隨便便的態度再孕育一個孩子的。

因為失去過,所以他們再次擁有的時候會更珍惜、更愛護。

他們對孩子的傾盡一切,只會更強烈。

我們不要再站在審判者的角度看着這些失獨家庭,對他們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幫助。

願以後不再有這樣為生育而拼命的高齡母親,也祝願所有的「盛海琳」們能夠健康長壽,陪伴孩子茁壯成長。

參考資料:

1.盛海琳失獨再育這十年_澎湃人物_澎湃新聞-The Paper

2.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_騰訊新聞 (qq.com)

3.獨家|生命不能承受之失:失獨陰影下中國家庭之痛 (sohu.com)

4.失獨——從生死離別到老有所依_騰訊新聞 (qq.com)

5.12年前,選擇試管生下雙胞胎女兒的60歲高齡產婦,後來怎麼樣了?(qq.com)

(作者:Vera*精英說作者*思維跳脫,天馬行空,熱愛寫作,至死方休*來源:精英)

[主播:姍姍*微信公眾號:姍姍夜讀/來源:十點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