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科學家用ML證明120年前爭議理論:精神分裂與痴呆症存在相似之處

2022121819:41

精神分裂症和痴呆症對大腦功能的影響,竟然有許多相似之處!

最近一項研究利用機器學習首次發現,41%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某種痴呆症的症狀。

這種疾病名為變異型額顳葉痴呆(簡稱bvFTD,不同於老年痴呆),是痴呆症的一種,患者在早期會出現性情大變等症狀。



要知道,多年以來,眾多研究者都認為,精神分裂症和bvFTD截然不同。

甚至紛紛排隊「打臉」現代精神病學創始人埃米爾·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

因為克雷佩林在120年曾創立了「早發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這個術語,大意一種額顳葉疾病,用來指代那些越來越逃避現實、陷入不可逆轉的、類似痴呆症狀的年輕人。

但他的表述邏輯有些難以捉摸,所以很多學者對此定義發出質疑,覺得這並不能準確地概括一類病人。

於是他們先後造出了「精神分裂症」和「變異型額顳葉痴呆」等詞,來指代他們認為的不同群體。

而現在這項研究的結果則表示:克雷佩林很可能是對的,精神分裂症和bvFTD聯繫其實很緊密,甚至真的可以用一個術語來概括。

相關成果論文已登上了精神病學領域頂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


論文一作,Nikolaos Koutsouleris博士(咱們就叫他NK博士吧)說:「從我成為一名精神病學家起,我就想弄清楚這個問題。」

*用機器學習對比精神分裂和痴呆症

為了獲取足夠豐富的數據集,研究團隊收集數據的時間跨度還挺大:從1996年至2019年。

數據涉及歐洲多國和澳大利亞的眾多研究者的成果。

這些人中有來自伯明翰大學、墨爾本大學等高校的學者,也有來自國際前顳葉痴呆-遺傳學聯盟(IFGC)和心理健康中心等機構組織的研究員。

而被試人數共計達到1870名,其中有828人是患者,而其餘1042人都是健康的。

(這些患者包括:bvFTD患者、中晚期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輕度認知損傷或早期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2020年至2022年間,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收集到的數據,包括每個人大致身體情況,和他們的大腦MSI(磁共振)圖等。


他們主要用的分析方式就是機器學習:

研究者指出,可以將這些不同疾病的神經生物學特徵封裝到幾個數學模型中,然後就能方便分析這些錯綜複雜的系統。

由於他們在本實驗中主要探究的是4種患病群體,所以還用機器學習軟件NeuroMiner訓練生成了4個診斷分類器。

此外,他們還從MRI的T1加權像中提取了大腦皮層的體積圖,用更專業的話來說,叫大腦灰質體積圖。

灰質是人腦的信息處理中心,能對外界的各種刺激做出反應。

然後,研究人員根據年齡把被試們的數據分組,並將健康人和這幾種疾病患者的數據分別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bvFTD和精神分裂症特徵所覆蓋的大部分區域都相似。

根據bvFTD分類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超三分之一的同時患有bvFTD;而根據精神分裂症分類器,在bvFTD患者中,竟有85%同時也患精神分裂症。

他們還發現,這兩種疾病的關聯性顯著高於其他疾病。

也就是說,雖然都算痴呆症,但是bvFTD和精神分裂症有更多相像的地方,而老年痴呆症則和這二者有明顯的不同。

*結果表明:克雷佩林很可能是對的

這些新發現,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NK博士之前的困惑:

為啥同樣都是精神分裂症病人,但人與人之間的治療效果咋差距這麼大啊?

此前他遇到了一位23歲的患者,不過按照現有方案治療了2年之後,這位年輕人的認知缺陷等症狀幾乎沒有得到絲毫改善,這在精神分裂症治療領域不太正常。

因為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精神分裂症雖然很難完全治癒,但卻是可以被改善和控制的。

而且另一位患此病的年輕人,最初情況也很糟糕,但後來幾乎恢復了正常。人家甚至繼續了學業,並找到了女朋友。

現在,根據數據分析結果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超1/3的同時患有bvFTD」,所以那位沒怎麼見效的患者,很可能同時得了bvFTD,但之前沒被診斷出來。

另一方面,這些結果也表示,精神病學創始人克雷佩林提出的「早發性痴呆」或許並沒有什麼問題。

具體而言,在19世紀末,克雷佩林創造了這個詞,用來指代那些越來越逃避現實、陷入不可逆轉的、類似痴呆症狀的年輕人。


△克雷佩林

後來發生的事情前文也講到了:這個說法並沒得到廣泛認可,專家學者們開始用「精神分裂症」來描述這些年輕患者。

還專門另外造出bvFTD這個概念,來形容難以控制自己行為的群體。

不過話說回來,研究人員在論文中也指出:

關於這兩種病的具體聯繫,還需進一步的跨診斷調查,以確定這兩種病神經解剖界面的共同病理生理過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機器學習在本研究中功不可沒。

事實上,人工智能已經在助力醫療領域的多維發展,包括但不限於快速分析患者大數據、輔助醫生做臨床診斷等。

AI For Science正在發生。-(Alex發自:凹非寺*量子位公眾號:QbitAI/來源: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