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年輕人在TikTok淘金:賺不到錢的我教人賺錢

2022120609:36



白日幻想家

能夠找到悶聲發大財的暗門,是很多人的終極夢想。

在海外飛速崛起的TikTok,像是互聯網時代的新綠洲,無數人盼着能翻過沙漠找到入口。TikTok作為一個擁有超10億月活的平台,正準備親身驗證宇宙的盡頭究竟是不是直播帶貨。

海外市場的巨大餐桌擺在那裡,足夠讓國內的電商們眼饞,抖音電商的蓬勃發展,讓很多人認定TikTok也將會是一片藍海。

跨境電商們已經做好準備,國內的短視頻和直播帶貨早就被他們玩的得心應手,TikTok作為新興平台,總是會被人灌注以希望。第一桶金看似近在咫尺,時間不等人。

擁有足夠經驗的國內電商團隊勢在必得,悶聲發大財講的就是時機和膽量,他們探入「互聯網綠洲」準備落下自己的淘金第一鏟。

只是彼時他們還不清楚,迎接自己的究竟是綠洲還是還是海市蜃樓。

Lucky scoop,TikTok淘金第一鏟

屏幕里滾筒不停轉動,主播隨機向水晶池落鏟,以一種粗暴淘金的手法獲得拆盲盒的體驗。同時手機另一端剛剛下單用戶堅信,自己的「好運值」將在一鏟過篩後得出結論。

住在英國利物浦的TikTok開箱博主Abby已經是第四次購買水晶Lucky scoop,即使從來沒開出讓她非常中意的單品,但被賭徒心態趨勢,她還是點擊購買在直播間落下第五鏟。

主播下鏟、落篩、向鏡頭展示這鏟的全部所得,水晶離開鏡頭到打包裝盒,從杭州直播間發往利物浦,收到包裹的Abby開始拍攝她的「幸運鏟水晶開箱#05」。

屏幕里的氛圍向所有看客傳達出同一種信息:TikTok上的電商行業正進行的如火如荼。

國內行業內外人都目睹一切,心動的同時保持樂觀,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擠進海外市場的餐桌。

在投身TikTok之前,小元在抖音做過一年多的運營。

「抖音電商在國內已經進入一個白熱化階段,流量極少會只駐足在一個直播間上,每天都會花大量時間調整方案。」大家都是直播行業的內卷之王,小元在提及那段工作經歷時總會說「感覺每天都在和人廝殺」。

按時間線來算,小元是第一批投身進TikTok試水的人。

2021年,進軍TikTok的第一個星期,小元每天在選品、話術、直播間節奏把控上花費大量時間。卻只換來每天在結束後「人均觀看時長:28s」的數據結果。

他開始覺得自己陷入了職業生涯滑鐵盧,一天在直播間坐4個小時,但所有來直播間的觀眾似乎只想和主播聊天。

各種形式都試過,直播節奏無法放的再慢,實時在線能有50個人就算成功的一天,他覺得自己提前進入了養老模式。

「那個時候覆盤變得極其簡單,因為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可復。」

能夠打開TikTok直播新世界的大門,全靠小元無意刷到的Lucky scoop直播間。

主播在塑料桶里掏出一鏟後突然用中文大喊「我尺子呢?」吸引了他的注意,看似在玩一種成本不高的小型遊戲,直播間的在線人數竟然能達到2000+。

做一個運營,敏銳洞察力是基本條件。

小元自此刻突然意識到TikTok和抖音存在的平台差異性,——此時的TikTok更像2.3年前的抖音。

「水晶、開蚌和建盞都是這個平台上的熱門項目,但實際上用戶們比起賣什麼東西,更在乎看起來有沒有娛樂性。」

娛樂性,是當前TikTok用戶的關注重點,願意在這個平台上面花錢的,都不是實用主義者。

這是行內人的默契共識,比起賣的什麼東西,用戶們更在乎自己參與到一種什麼樣的玩法中。電商走出國門後,遊戲規則大換血。商品、主播、節奏、時長之前在抖音平台重要的一切要素,都在TikTok統統失效甚至還會引起反作用。

想要在TikTok上擁有一席之地,首先就是不要讓看客用戶們感到無聊。他的一部分工作變成了近似給小學聯歡會出節目遊戲,哄大家玩得高興就大功告成。

改變了直播間的「玩法」後,小元公司的兩個直播間終於有了起色。

2021是TikTok蓬勃發展的一年,活躍用戶的激增,就是電商們眼中的機遇,海外用戶比起結果更看重過程。

相比於國內用戶更在乎的材質和性價比,TikTok的看客更願意看看,花20磅買下的幸運鏟能否剷出個物超所值,以及撬開生長5年的蚌殼能擠出什麼顏色的珍珠。

「Lucky Scoop模式」似乎已經成功變成跨境電商在TikTok上的第一個成功的模式,但小元並不樂觀,因為互聯網更新迭代幾乎是一夜之間。

而數據始終是客觀並殘酷的,事實上,即便有了起色,他們公司在TikTok上的當月成交價還抵不上兩個主播的工資。

國內電商模式,海外水土不服

小元最討厭別人問他現在的TikTok還適不適合進場。

這是個十分難回答的問題,很大程度取決於你準備了多少本金,其次準備工作必不可少。因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種下一棵樹的第二好時機就是現在。確實有人可以賺到錢,但直接索取「能/不能」回答的人大概率賺不到。

「大公司會有詳細的發展路線和應對策略,小公司,至少我見過的小公司都撐不過半年。」

確實,有些頭部公司以很低的成本起步,在TikTok上一夜爆火後賺的盆滿缽滿,但這種事始終是個例,並不存在很高的借鑑度。

小元不想承認努力無用論,因為他自己本身就十分努力,但他也會提及:賺錢這種事,有時候真的也靠一命二運三風水。

對於多數專業度不夠並全身心投入TikTok的主事者來說,第一個要考慮的因素就是能不能撐過前三個月的門檻。

2021年是TikTok元年,商業化被平台寄予厚望,2022上半年的商品交易總額(GMV)總數達10億美元。但據行業內部人士向五環外透露:「實際上TikTok的商業化發展是不及預期的。」

抖音的成功無法複製,TikTok在海外經歷着嚴重的水土不服。

「我朋友開的公司,請了兩個主播來直播帶貨,一個月過去只賣出去幾單,這種事情太常見了。」

現在看來抖音已經成功滲透進國內大眾的生活,抖音電商也入侵了消費習慣。但TikTok對目標用戶來說還僅僅停留在社交媒體、休閒娛樂的層面。

歐美市場進軍不及預期,發達國家的錢並不如想想中好賺。

其中英國在歐美區中銷量正盛,然而今年上半年,在TikTok總GMV中,英國的總銷售額還占不到東南亞的十分之一。消費習慣不會朝夕之間改變,歐美地區超7成的人還保留線下購買和認準品牌的習慣,網購容易產生的貨不對板和質量問題是無解的。

賺錢無法依託想當然,了解當地的文化、習慣,按照這些調整思路,成功的概率才會變得更大。

「如今TikTok上是以一種拼多多初期模式在經營,除了一些獵奇購物以外,很多公司前期都在貼錢。」

目前絕大多數用戶還是在通過半閉環模式下單,就像利物浦的Abby,先要從短視頻點進主頁,再進去主頁的獨立站完成下單。用戶想要下單,就需要多個步驟,每多一個購物步驟,就會流失一定的客戶。

美國更是TikTok中的例外,在嚴苛的官方要求下層層受限,同時想引進獨立站本身就是一種違規行為。在直播間中,美國完全沒有可以下單的小店,電商運轉鏈條就此中斷。

但人們不願意放棄,同時相信還未被開放的北美區域始終擁有巨大市場。

今年11月,TikTok美國區的線上小店終於不負眾望開通內測版。

只是對國內的跨境電商來說,想要開通美國小店的門檻實在不低。首先需要滿足在美國本土發貨,以及擁有美國駕照/護照的基礎要求,除此以外,還有名額非常有限的商戶邀請碼。

「其實要求本地倉發貨這種要求也並不難解決,做了這麼多年跨境電商對這點事總該有對策,難就難在大家都沒有邀請碼。」

邀請碼是進入美國市場的鑰匙,據行內人透露,內測期間全球名額不超過100個,並且只有TikTok官方特邀入駐的商戶能拿到一部分,以及關係戶。

就像班主任習慣偏疼好學生,TikTok官方也願意為一些做得不錯的品牌&商家適當放權,讓他們順利成為第一批進入綠洲的人。

人人都對北美市場眼饞,內測開通後,也有部分電商老闆正猶豫,要不要花重金把美區小店的大門砸通。

只是TikTok最大規律就是沒有規律,相比之下國內的抖音已經發展了三年,擁有一定的規律和模板,一個熟練的運營,可以迅速按照規律成功複製一個中型抖音直播間。但TikTok不是,所有從業者都在摸着石頭過河,對於能否「賺大錢」的問題上沒人能給出確切答覆。

對更多商戶來說,美區市場在短時間內,還成為不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有時看對標的直播間就能看出來,簡單算一下就能看出來,大家都在虧錢。」

連同官網都在不斷調整,遊戲規則隨時在變,實在談不上複製,更談不上成功,只能見招拆招。

小元從業這麼多年,每天還是在不斷的摸索中度過,研究新的玩法,TikTok上的大玩家們隨時準備重新適應遊戲。

他的第一家TikTok電商公司只撐了7個月,大家在新興平台暢遊一場,正在逐漸失去樂觀。

TikTok究竟是不是金礦

和抖音的電商直播間相比,TikTok賣貨直播間給人最直接的觀感就是:魚龍混雜。

入夜後,點入TikTok直播類目,像誤入互聯網世界的跳蚤市場。賣東西的人不少,只是這些用戶都是看客居多,很少人會真的掏錢只為湊個熱鬧。

「直播間良莠不齊太常見了,一些主播口語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也聽不懂,邊直播邊吃飯,看10分鐘後才發現是廣東賣服裝的,看樣子,顯然老闆也沒有指望她們倆能為公司掙錢。」

實際上,早期在國內想招一個TikTok主播並不那麼容易,口語能力就是最基本的門檻,賬號用戶面向歐美,自然是融合度越高越好。

趕上教培寒冬時期,很多英語老師流入TikTok直播間。

「最早TikTok主播是個稀缺崗位,但現在大家生意也都不好做,只能想辦法壓縮成本,也不願意在這上放過多的精力和投入。」

商戶大多不掙錢、廣告商不掙錢、運營不掙錢。即使都是會英語的主播,收入照樣和抖音相差了一大截。

原因也很簡單,交易量不夠。英國一周的GMV,只能和國內中上型直播間某個周末活動的交易持平,主播們根本沒有提成可拿。

「有的手播英語明顯是不行的,完全看不懂評論在說什麼,全程無效互動」

即便TikTok與跨境電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當下也確實有人成功躋身於TikTok的金礦中。大半從業者都正面臨或多或少賠錢的現狀,那究竟有誰在真正賺錢?

「那些說要教你在TikTok上賺錢的人,才最賺錢。」

小元TikTok電商公司倒閉後,同他一起離職的運營同事沒有再找工作,轉頭開始教別人怎麼「用TikTok賺大錢」。

賣課的根本核心就是利用信息差來獲取利益。小元也沒想到教小白在國內怎麼用手機登TikTok的基礎問題也會有人付費。一張PayPal的截圖就能讓人心甘情願掏錢。

悶聲發大財的規律在這裡失效。

前同事朋友圈充斥着「搞錢」、「出海」和「返單」,每句話後至少跟着6個感嘆號。

「也許是我有點嫉妒吧,但買他課的人好像從來就沒想過嗎?用這方法上TikTok賺錢那麼容易,他還能把這辦法往出說嗎?」

人人都聽說沙漠深處有寶藏,小元的前同事為代表,驅身探沙漠空手而歸,開始回家繪製藏寶地圖,致富經至此顯靈。

可見悶聲發大財在某種條件下也不完全成立,小元的前同事已經靠賣課割韭菜而開上捷豹。

據說「成功人士」有可能也摻些水分,一張相當於支付寶餘額的截圖說明不了什麼成果

「進入這個行業三天,就知道都知道怎麼回事了」小元並不認為入門TikTok有什麼門檻。

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機會吃上TikTok餐桌上的一碗飯,在他看來,當運營或者主播,都是工廠里的一顆螺絲釘,對於螺絲釘而言,無所謂沙漠還是綠洲,藍海還是紅海。和普通打工人一樣,有不大不小的壓力,領不高不低的工資來維持生計。

入行TikTok不是難事,但淘金絕不是腦袋一熱就能成功的事。

從現在的局勢就能看清一二,開蚌火起來又迅速過氣,有人在TikTok專門「揭秘水晶幸運鏟騙局」,摻有娛樂形式的拳頭品類似乎沒有一個能保持長紅。

互聯網是不等人的,沒有人可以保證哪個賽道或者品類的前途是一片光明。

例如由於消費習慣相似,東南亞一直是TikTok直播電商的主力軍。根據2022上半年TikTok各國銷售額分布顯示,東南亞在TikTok電商銷售的大盤統計中始終占據主導,尤其印尼的銷量占比達到95.5%。

歐美市場鮮少出頭的美妝個護、家居用品都能在東南亞占到24%-43%。歐美始始終行不通的低價策略,在這裡都能擁有一席之地。

印尼和英國地區數據差距懸殊,無論銷售比還是客單價(數據來源:2022上半年TikTok Shop跨境電商數據分析報告)

可以看出,東南亞由於「低價策略」的猛烈開展,平均客單價比起歐美地區要低上幾倍,偶爾英國一單利潤能抵上印尼5單的情況也確實存在。

也難怪商戶們都對北美市場寄予厚望,每個月都會傳出一些關於「美國小店什麼時候正式開放」的小道消息,北美市場始終是塊令人垂涎的巨大蛋糕。

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TikTok電商業務的年度目標是20億美元,2023年GMV年度目標預計為230億美元。也就是說,官方既然打算有翻10倍的目標,TikTok的遊戲規則和玩法也許面臨再度升級。

11月來臨,美國的限制閘門正在被緩緩拉開,新手村已經通關的玩家正把目光轉向歐美,搶先一步拿到北美入場券的商戶已經如火如荼奔向新的地圖。

風向輪流轉,舞台逐漸搭建成型,未來一年暴富神話的轉盤不知道會轉到誰的身上。

財富就在下一站

TikTok每次規則的變動,都會引得新玩家的摩拳擦掌。

美區小店從4月份就開始傳的沸沸揚揚,如今真的開始內測,人人都想要拿到通往貴賓室的門票。

只是據說這次內測的邀請碼不會超過一百個,只有在美國本土有業務並能保障本地發貨的玩家才有資格,個人註冊還需美國的護照/駕照。

門檻當前,小元反而變得樂觀起來。

「看事情換個視角,有門檻的生意反而好做,優勝劣汰全憑本事,賺大錢總要先苦後甜。」

人們總會對TikTok這樣的新興平台報以期待,看似錢多人少的環境,加上成功案例,會迅速吸引一群滿懷期望的淘金者。

遊戲規則不斷被打破、更替、重新建立,隱藏地圖不斷開啟。

身處在這個行業中,玩家們每挖一鏟,都會覺得下一鏟就是金礦。-(文:五環外*作者:劉奕然*編輯:車卯卯/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