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雲南首富,"膜法"萬能

2022112712:27



千億市值恩捷股份(002812.SZ)無懼實控人被查,不跌反漲,

繼11月23日打開跌停板,全天成交額放大超過60億元之後,24日繼續上漲3%。如此視利空於無物,讓投資者不經感慨:

*「膜」法萬能。

「膜法師」頂流

背後的緣由在於,恩捷股份是全球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隔膜龍頭。

鋰電池隔膜,表面看只是一層薄薄的「塑料」,但又絕非普通塑料。

對於鋰電池隔膜的評價就三點,穩定性、一致性、安全性。既要保證導電、減小內阻,又要確保電池不過熱,更要防止短路。

打個通俗的比方,在鋰電池四大主材中正極、負極就像牛郎織女,電解液是隔離這對「小情侶」的天河,而隔膜就是讓他們相會的「鵲橋」:

既要擦出火花,又不能幹柴烈火。

鋰電池隔膜如此重要,但不同級別隔膜價格差距也不小,使得其在動力電池成本中的占比存在一定波動,比例從個位數到近20%,總體可以粗略的估算為10%左右。


電動汽車成本構成

考慮到「動力電池占整車成本的40%-60%」,因而鋰電池隔膜在整車成本中的構成也較為可觀。

因為動力電池成本占比較高,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曾吐槽:

「那我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

但如果通覽電動車板塊細分領域毛利率,則會發現,隔膜才是最賺錢的分支。

據國金證券統計,2021年電動車行業總體平均毛利率為27.8%,隔膜行業毛利率為36.1%,顯著高於大部分細分賽道。



隔膜行業毛利率保持領先

而要在隔膜市場找頭部,恩捷股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多年來穩居全球行業「膜法師」頂流。

2021年全球隔膜出貨量108億平,其中來自中國隔膜出貨量占72%。而恩捷、星源、中材三家中國企業合計出貨就達到49億平,占全球份額的45%。

這其中,恩捷股份又獨占大頭,出貨量超過31億平,占據全球份額的29%。

並且這種趨勢變化明顯,2021年全球隔膜出貨增量為45.2億平,其中40.8億平,約90%來自國內企業。

也就是說以恩捷為首的中國本土企業,同時貢獻了全球隔膜行業的絕大部分增量。

原本日韓作為鋰電隔膜材料發源地,技術優勢明顯,然而由於人力及資本開支成本較高影響,商業化應用緩慢,擴產計劃保守,才無法匹配下游需求。

除韓國SK外,2021年海外四大隔膜公司擴產增量僅4.4億平。而SK隔膜主要配套自身電池廠,對外銷量有限,

反觀國內,2021年,中國鋰電隔膜的前三名公司市占率(CR3)高達64%,CR6則為81%;

在2022年上半年,伴隨着新增產線投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CR3/CR6分別提升至65%/83%。

根據製造工藝的不同,隔膜又可以分為干法和濕法。其中,濕法隔膜又是主流,2022H1中國鋰電隔膜市場出貨仍以濕法隔膜為主,市場占比進一步提升,達79%。

而恩捷股份作為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2021年在濕法市場占比過半。

同時,恩捷股份已與寧德時代(300750.SZ)合作布局干法薄膜項目(20億平/年),未來該細分市場的格局,恩捷股份顯然又要搶下不小一塊蛋糕。


2021年隔膜市場格局

2022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恩捷股份實現營收92.80億元,同比增長73.81%;歸母淨利潤32.26億元,同比增長83.77%。

截至三季度,恩捷股份的營收、利潤均已超去年全年,其中,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2.06億元,同比增長71.05%。

拉長周期看,恩捷股份同樣業績斐然,近五年營業收入增長超5倍,淨利潤則增長了超16倍。

與業績相比,恩捷股份的市值倍增更是驚人,2017年初公司的市值僅有83.54億元,如今已是市值超千億的超級牛股,早先其市值曾一度衝破3000億大關。

「5年60倍市值」、「5年10倍資產」的造富神話背後,都離不開一對「綠卡兄弟」。

*邊城青年赴美深造

2022胡潤百富榜中,Paul Xiaoming Lee以440億元的財富值位列雲南首富。

Paul Xiaoming Lee是一個美國人,中文姓名李曉明。有信息顯示,其父親曾是雲南第一塑料廠廠長。

他的兄弟李曉華,則是擁有美國綠卡的中國人。

同時他也在富豪榜上占據一席之地,財富值為325億元,為雲南:

*次首富。

有時候都得懷疑胡潤是不是偷懶,怎麼一張百富榜卻冒出一家子兩兄弟占據了雲南首富前二的位置?

如果李氏兄弟的財富不作分割,而以家族計,兩兄弟財富合計765億,則在榜單中應排在百度李彥宏之前,僅次於此前的華人首富幣安趙長鵬。

低調的奢華才是富豪榜的底色。

李氏兄弟之低調已經數十年之久,如若不是此番被監視居住,恐怕仍將低調下去。

1989年,已經在昆明塑料研究所工作了五年、時任副所長的李曉明,得到了一個去美國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馬薩諸塞大學,俗稱麻省大學)深造讀研的機會。

插個題外話,雖然麻省大學是一座州立大學,但麻省大學校友人脈非常深厚,商界裡有通用電氣傳奇CEO傑克·韋爾奇。

政界中的人物則是約瑟夫·肯尼迪二世,在1987至1999年間擔任馬薩諸塞州國會議員。

他的大伯叫約翰·肯尼迪,美國第35任總統。

他的父親叫羅伯特·肯尼迪,美國前任司法部長。

他的四叔叫愛德華·肯尼,美國參議院供職近半個世紀的參議員。

他們就是美國政治第一望族肯尼迪家族,而馬塞諸塞州則是其家族「大本營」所在。

肯尼迪家族的政治影響力近百年而不衰,與其超敏銳的政治判斷力分不開。

約瑟夫·肯尼迪的四叔,愛德華·肯尼迪——前總統肯尼迪的弟弟——就是第一位支持奧巴馬的黨內元老,被稱為將奧巴馬推上總統寶座的「造王者」之一。

回歸正題,當年31歲的李曉明雖只是邊城的一個大齡青年,所在機構卻從事着煙草包裝行業的頂尖領域研究。

據趕碳號科技分析,機會垂青於李曉明,或許與其在昆明塑料研究所的工作有關,該所研究方向是塑料薄膜,應與捲菸包裝膜技術有關。

不過,在工商系統中已難以查詢到這家機構曾經註冊過或者註銷過的信息。與其名稱接近的,只有一家「昆明塑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所」,成立於1992年,也已在2017年註銷。

在李曉明去美國沒過多久,小他四歲的弟弟李曉華也來到了麻省大學,而且兄弟倆就讀的都是高分子材料專業。

值得一提的是,麻省大學的旗艦分校阿默斯特,其高分子專業在全美排名第一,有美國高分子材料研究「聖殿」之稱。

*李氏兄弟有了一個漂亮的開局。

台塑「鍍金」,紅塔「煉金」

在1992年12月和1993年2月,哥哥李曉明和弟弟李曉華先後從麻省大學畢業。

但兄弟倆並沒有急於回國,而是留在了美國繼續「鍍金」。

1992年,李曉明加入了美國Inteplast Corporation公司擔任技術部經理,李曉華則於1993年進入了美國World-Pak公司工作。

雖然從公開信息上看不到兩家公司有什麼聯繫,但World-Pak的一條宣傳片顯示,World-Pak是Inteplast Group的子公司。

Inteplast Corporation是一家成立於1991年的年輕公司,主營業務正是標籤用的薄膜,自然也包括香煙包裝薄膜。

而其法人代表楊定一,則是台塑集團創始人、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女婿。

作為全球四大重化工一體化企業之一,台塑在美布局產業並不稀奇。而李氏兄弟在台塑旗下的美國公司工作的同時,竟然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1993年1月,李氏兄弟二人在美國加州成立蘭特公司(Lanser-Tech Corporation)。資料顯示,美國蘭特當時未發行股份,實際控制人為李曉明和李曉華。

同時,恩捷股份披露,李曉明與李曉華在Inteplast Corporation和World-Pak Corporation任職時限分別結束於1995年和1996年。

也就是說,李氏兄弟在台塑打工四年,其中竟有三年時間同時在忙着自主創業?想到這,一號企業家不禁對台塑肅然起敬:

*真是中國好老闆。

1994年有着「雲煙之鄉」的玉溪市開啟了對外招商引資的大門,組建玉溪市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招商引資窗口公司。

遠在萬里之外的李氏兄弟抓住了這一商機,在1996年3月以Lanser-Tech Corporation,與國有的玉溪市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資,共同成立了紅塔塑膠。

紅塔塑膠,註冊資本14098萬元,Lanser-Tech Corporation持股25%,對價是:

3500萬元。

26年前的3500萬顯然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於這筆資金,恩捷股份的前身雲南創新在招股書中進行了說明,其來源為美國蘭特公司:

「自有經營積累」。

四年間,就創下一份偌大的家業,李氏兄弟的美國淘金之路令人艷羨。

不止於此,當時回國時兩兄弟的身份已然是外商,其中哥哥李曉明入了美籍,弟弟李曉華則是拿到美國長期居留權,也就是俗稱的「綠卡」。

妥妥的美利堅贏家。

而他們回國創辦的紅塔塑膠,也要開始發力了。

毫不意外,紅塔塑膠的主營業務還是離不開「雲煙之鄉」的主打產業——煙草。

紅塔塑膠生產的BOPP薄膜是一種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主要用於捲菸外包裝。

憑藉於此,紅塔塑膠成了雲南省非專賣捲菸材料的A級供應商,客戶除了雲南的紅塔集團、紅雲紅河集團,還有黑龍江煙草、川渝中煙等其他知名煙草企業。

常理來說,有國資背景,又能搭上紅塔集團,想不賺錢都難。但公司披露的資料顯示,在2000年以後,紅塔塑膠經營不善出現了虧損。國有股東玉溪新產業從2000年至2004年開始陸續退股。

虧損、國資退股之後,至2004年1月,紅塔塑膠已經是100%由美國蘭特持股的公司了。

弔詭的是,在參與設立紅塔塑膠的第二年(1997年),美國蘭特就已經在美國註銷了。但即便如此,李氏兄弟仍舊以美國蘭特的名義,多次和玉溪新產業進行股權交易,並且一直持續到2004年3月。

*換賽道、上市、爆發

時間來到2006年,紅塔塑膠收購了一家名叫玉溪創新工貿的彩印公司,開始生產包裝用特種紙。

通過多樣化的包裝材料生意,公司每年有11億-12億元營收,淨利潤維持在2億元左右。

以此為突破口,憑藉着包裝行業的原始積累,李氏兄弟又開始跨界進入新能源行業,在上海創立了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開始生產鋰電池濕法隔膜。

*草灰蛇線,伏脈千里。鋰電池隔膜此時還只是兄弟倆的伏筆。

煙膜市場仍然是紅塔塑膠的主營業務,2015 年煙膜銷量為 1.55 萬噸,在全國煙膜市場占有率約為 20.75%。

其中BOPP 薄膜產品已占據云南省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規模位居西南部地區 BOPP 薄膜市場領先地位。

因而,李氏兄弟也有着「煙標大王」之稱。

雖然2006年前,紅塔塑膠曾有上市打算,彼時還計劃赴新加坡上市,但考慮到新加坡市場估值偏低,於是決定還是轉投A股。

為此,一場為上市而制定的計劃開始鋪陳。

李氏兄弟又一次玩起了境外公司收購境內資產的套路,先是通過境外的紐斯頓公司收購創新彩印、參與創新彩印的增資;

接着再把自己家族持有的其他關聯資產注入到創新彩印。

最終目標是準備以創新彩印為主體上市。

但是這個上市計劃並不順利,一拖就是十年。直到2016年,創新股份才在深交所上市。有分析認為,這其中或許存在法律障礙,涉及到當年美國蘭特註銷後仍與地方國資進行股份轉讓有關。

不過2016年創新股份上市後,早年布局的恩捷新材料開始迎來收穫期。

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轉向,側重於以續航里程為標準,電池能量密度也開始被納入考核標準。

此時,一向鍾情於濕法隔膜、陶瓷塗層的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實現了逆襲,而作為寧德時代上游的恩捷供應商最擅長的也正是濕法隔膜。

恩捷占據濕法隔膜市場最大份額

在2017年,寧德時代全年營收接近200億元,淨利潤達到39.72億元。

也是自2017年開始,恩捷股份超越了星源材質、滄州明珠等,成為了隔膜領域的「扛把子」。

2018年李曉明通過左手倒右手,斥資51.8億元收購上海恩捷,創新股份由此更名恩捷股份,隔膜第一股正是問鼎資本市場。

恩捷股份的股權結構中,李曉明、李曉華及其家族成員合計持股43.33%,且全家六人中除李曉華只持有美國綠卡外,其餘五人均為美國籍。

2016年上市時,恩捷股份的營收不到12億元,淨利潤僅有1.65億,但到2021年,其營收增長到80億元,淨利潤也達到了28.8億元。


恩捷股份最近五個季度期營收與淨利潤

2021年,寧德時代最高點,市值超過一萬六千億。也是在這一年恩捷股份的市值超過了雲南白藥,最高接近3000億,成為雲南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李曉明也隨之成為雲南第一個千億富豪。

不過,自2020年至今,李曉明家族已完成3輪減持,合計套現約40億元。

時代的風口,總是在打轉,李氏家族不過是眾多捕風者之一罷了。-(文:一號企業家*作者:朱虛侯/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