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人,都是不動聲色的努力
真正優秀的人,都是不動聲色的努力
我們這個時代人都很急,急着成功,急着掙錢,急着出人頭地。
但真正有所成就的,往往是那些,能在關鍵時刻「慢」下來,耐心讀一本書、耐心磨練一項技能、耐心思考一個問題的人。
真正的努力,不能假裝,在人生這場河流里,沒有人憑運氣就能浮起來。
大樹定律
做人應如樹。要想生長為參天大樹,離不開這五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時間
沒有一棵樹是樹苗種下去,馬上就變成了大樹,一定是歲月刻畫着年輪,一圈圈往外長。
要想成功,一定要給自己時間。
時間,讓經驗得以積累和延伸。
第二個條件:不動搖
大樹一旦紮根,就是百年不變;目標一旦確定,就要堅持到底。
人生的路那麼長,走得累一點、難一點,都不怕,只要方向不錯,堅持下去,早晚會到達終點。
第三個條件:根基
尼采說: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根基是植物的生存支撐,也是一個人的成家立業之本。
《左傳》裡說: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
意思是:謹慎對待開始,認真的考慮結局,才不會陷入困頓。
一個人如果心術不正,根長歪了,無論獲得多大的成就,都是無本之木,早晚自毀前程。
第四個條件:向上長
無論多小的樹苗,最終都有可能成為參天大樹,即使長在懸崖絕壁邊,也絕不放棄向上生長的機會。
人生難免遇到一兩次絕境,但只要樹幹還在,就不應該放棄往前走的念頭。
第五個條件:向陽光
沒有一棵大樹長向黑暗、躲避光明。
陽光,是樹木生長的希望所在。同樣,做事要有成就,離不開積極的態度。
一個又正能量的人,並不只是喊喊口號,而是打從心底對世界滿懷善意和熱愛。
成功,沒有捷徑
有一則寓言故事:
一群人扛着又長又重的原木,向前走。
有個人嫌原木太重了,走一段,就將原木鋸掉一截,這樣走得又快又輕鬆。
看看身邊扛着沉重原木的人,他覺得自己聰明極了。
為了走得更快,他一次次鋸斷原木,他扛着的部分,也越來越短。
在即將到達終點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條寬闊的大溝。
那些一直扛着又重又長原木的人,把原木當作橋梁,順利通過溝壑,到達終點。
而那個截斷原木的聰明人,因為原木長度不夠,做不了橋梁,永遠留在了原地。
人這一生,總是希望能避苦趨樂。
有些人為了走捷徑,挖空心思,最終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敢於忍受痛苦、枯燥的人,少之又少,卻因日復一日的付出,最終得到命運的垂青。
俗話說:時間待人是平等的,而時間在每個人手裡的價值卻不同。
辛苦過,才能收穫成功的重量;付出過,才能得到成長的喜悅。
真正努力的人,都是不動聲色的
《道德經》有云: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大聲嚷嚷着改變,而是不動聲色的努力。
有一則「飯後鐘」的典故,常與韓信的「漂母飯」相對應。
據唐末五代王定保所編撰《唐摭言》記載:
唐代宰相王播年,少時家境貧困,客居揚州惠明寺木蘭院,借住在僧寮,隨僧齋食,也就是靠蹭飯讀書學習。
時間長了,眾僧厭惡,故意在吃完齋飯後,才敲鐘。
王播聞聲就食,到了一看,僧去飯空,他非常氣憤,在牆上題了兩句詩: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
從此以後,王播發奮讀書,默默努力。
二十年後,王播已官居高位,被派到揚州出任軍政長官,他就到以前借住的寺院訪舊。
寺院中,他原來題詩的地方,已經修葺一新,並以碧紗遮護。
他不由感慨萬千,就拿起筆把原來的兩句詩補全: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
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蟬鳴一夏,卻蟄伏了好幾個四季;曇花一現,卻等待了整個白晝。
所有的收穫,都是默默耕耘的成果。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真正的努力,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積累;
是「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的自律;
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執着。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浮躁、不喧鬧,長年累月,腳踏實地、不動聲色地努力。
成功從來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要想靜待花開,前提是你得默默耕耘。
不虛度光陰,不半途而廢,不隨波逐流,保持一顆進取心,永遠向着光明,無聲前行。-來源:振興鄉村.振家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