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AI “上天” “入地” 百度打開未來世界...
* 讓AI “上天” “入地” 百度打開未來世界 *
從ChatGPT問世至今,已經過去2年。大模型和生成式AI帶給人們的,除了無限暢想,還有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即便AI手機、AI PC、AI汽車相繼問世;即便隨便打開一個大模型,讓AI搜集一些資料、擴展一篇文章,已經“So Easy”,但大多數人仍覺得“不解渴”。用一句話總結,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AI理想與AI現實之間存在巨大矛盾。
那麽,如果從專業角度,該如何評價過去兩年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發展?
“AI先生”李彥宏11月12日做了總結 :“大模型最大的變化是基本消除了幻覺,回答問題的准確性大大地提升,變得可用、可被信賴。”同時,他認爲智能體是AI應用的最主流形態,即將迎來爆發點。
消除幻覺的一個標志性産品是百度自研的iRAG,將百度搜索的億級圖片資源跟強大的基礎模型能力相結合,沒有了幻覺,少了AI味兒。比如車企可以用iRAG生成宣傳海報,還原真實的車型,再也不用畫幾十萬去拍攝了。再比如馬斯克在故宮旅遊,不僅馬斯克和故宮都能精准呈現,還能將人與場景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作爲國內大模型和生成式AI參與國際競爭的種子選手,百度在AI領域的進展值得關注。11月12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就重點介紹了百度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當下進展以及未來空間。
陡峭增長,日調用量超15億
北京上班的小徐,最近嘗到了AI的甜頭。因公司設計人員不多,且集中精力備戰雙十一,給領導做PPT的任務就落在他頭上。可他只擅長文字工作,制作PPT是短板,心裏犯怵。
經同事點撥,他知道了百度文庫可以一鍵生成PPT,將發言稿全文上傳後,就能生成個七七八八,再更換下配圖、調整下文字圖片大小即可。這可幫了他大忙,接到領導這樣的任務,他再也不擔心了。
百度文庫的一鍵生成PPT功能背後正是百度文心大模型在發揮作用,小徐的每次使用,都需要調用一次大模型。除了制作PPT,用戶每一次在百度App搜索智能體,每一次在文心一言問答,每一次用文心一言生成圖文都會調用文心大模型。
除了C端用戶,B端企業用戶的數字人、智能客服等每一次服務用戶,也都會調用一次文心大模型。這個調用量規模有多大呢?
李彥宏透露,截至11月初,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調用量超15億。這足以表明大模型已經深入用戶日常生活。
更值得關注的是,日調用量增長的速度。李彥宏表示,百度內部曾討論大模型的未來,“怎麽才叫成了”。他當時說,如果文心一言大模型日均API調用量,一年之內漲10倍,從今年5月初的2億到明年5月漲到20億,就認爲成了。因爲這說明,大家是真的需要。
而目前,僅半年過去,就超過15億,逼近20億,這條超出百度預期的陡峭增長曲線,正是中國大模型應用大爆發的縮影。此外,文心一言用戶規模達到4.3億。
AI從量變迎來了質量時刻。
AI需求側的爆發式增長,離不開供給側的持續叠代。比如,百度研發了“理解—檢索—生成”協同優化的檢索增強技術。檢索增強是大模型去幻覺,增強答案可靠性的主要路徑,即用海量搜索信息指導內容生産,提高准確度。
再比如,服務程序員的智能代碼助手文心快碼升級至3.0版本,不僅功能開發、代碼測試、問題修複等能力有所提升,還能實現多個智能體流水線協同,進一步提升程序員工作成效。
面向産業端,百度構建了文心大模型矩陣,包括ERNIE 4.0 Turbo等旗艦大模型、ERNIE Speed等輕量模型,以及基于基礎模型生産的系列思考模型和場景模型,滿足不同應用的需要。
當然,這更離不開百度AI先人一步出發。ALL in AI到李彥宏獲評AI先生,百度幾乎是國內唯一持續多年在AI領域做投入、開源、人才培養、生態共建的企業。10多年來,百度爲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研發投入超過1700億,聘請2024物理諾獎得主辛頓、吳恩達、Dario Amodei等全球科技領軍人物,使得百度在大模型領域成爲真正的扛旗者。
打開多個增長通道
AI正在重塑百度。除了大衆知道的百度將旗下産品全部AI化以外,文心大模型還在至少三個維度爲百度提供新的增長動力,由內到外改變這家公司。
一是智能體。這被李彥宏看作是AI原生時代,融合內容、信息、服務的新載體,類似PC時代的官網,移動時代的自媒體賬號。與智能體緊密相關的是百度的搜索業務,以前用戶百度搜索之後的結果頁是官網或者其他SEO之後的內容,如今得到的更大概率會是智能體。
有何區別呢?以往,用戶在百度App搜索比亞迪,通過首個結果進入比亞迪官網,自主浏覽、查看。現在,搜索結果第一條是比亞迪智能體,變成了一個類似生成式AI的互動界面。用戶可以問某款車型信息,多款車型對比,或者線下門店信息等,智能體可第一時間生成答案,告知用戶。這種模式下,品牌與用戶的鏈接更精准、高效。
在百度看來,搜索是智能體最大分發入口,智能體的爆發會使搜索成爲AI時代的第一入口。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百度文心智能體平台已經吸引了15萬家企業、80萬名開發者入駐。
越來越多的智能體出現,將徹底改變原有的搜索體驗,爲百度賴以起家的搜索業務帶來新的合作模式、盈利模式,打開新的增長通道。
二是百度智能雲。近幾個季度,百度智能雲營收增長強勁、持續盈利,正是與大模型綁定的結果。因爲大模型,解決了企業客戶在AI時代的需求,帶動了模型構建、算力消耗、接口調用等需求,並幫助企業客戶催生了AI原生應用。
最初,雲服務是解決企業客戶信息化、數字化的成本問題、效率問題,更多屬于CTO決策的範疇。後來,各個雲服務廠商增加了行業解決方案,將雲服務深入到企業經營管理各方面,涵蓋了生産、銷售、服務、管理等多個環節,幫助CEO解決問題。
在AI原生時代,企業客戶迫切需要借助大模型工具,實現自身業務的重構。文心大模型與百度智能雲結合,讓企業客戶應用AI、大模型的門檻降低,不僅僅是成本,還包括人員組織等多維度。
爲實現這一步,百度在文心大模型旗艦版的3.5和4.0版本基礎上,推出了5款輕量級/特定模型、AI原生應用開發工具AppBuilder等,幫助企業更低門檻、更高性價比的進入AI原生時代。
目前。百度智能雲千帆大模型平台已幫助客戶精調了3.3萬個模型、開發了77萬個企業應用。百度智能雲也成爲中國最大的大模型産業落地雲,60%以上的央企,以及大量的民營企業,都在聯合百度智能雲進行AI創新。
三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是百度面向未來,需要長期培養的增長點。在大模型的加持下,百度自動駕駛技術叠代更快,商業空間更大。今年,百度Apollo發布了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可以兼顧技術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做到安全性高于人類駕駛員10倍以上,實現城市級全域複雜場景落地。
門檻越低,商業版圖越大
縱觀百度大模型近兩年發展,明顯朝著“上天”“入地”兩個方向發展。
“上天”是不斷優化大模型技術,持續叠代,提高競爭壁壘。不論從專利數量還是應用規模,百度在大模型領域都走在全球第一梯隊。前不久,沙利文發布的《2024年全球AI生態全景概覽》中,百度與谷歌、OpenAI等位于AI-Native Giant(AI巨頭)同一序列。
“入地”是百度在不斷降低大模型應用成本和門檻,讓更多人觸手可及。除了各種開放平台、開發工具,百度還親自下場,爲高校、企業培養了數百萬的AI人才,讓AI普及的速度越來越快。
本次百度世界大會再次體現了這兩點。李彥宏在會上發布了兩項新技術。
一是iRAG技術。回顧過去兩年,李彥宏認爲,文字層面的RAG(檢索增強生産)已經做得很好基本讓大模型消除了幻覺,即用戶跟大模型一問一答,大概率能得到用戶想要的答案。
但在圖像等多模態方面,還存在較大幻覺,比如讓大模型生成一張某曆史人物在某景點的照片,還是存在“一眼假”的情況。要麽是事實性錯誤,如人物張冠李戴,要麽是畫質“機器味兒”太重,缺乏真實感。
針對于此,百度開發了檢索增強的文生圖技術iRAG(image based RAG),將百度搜索的億級圖片資源跟基礎模型能力相結合,可生成超真實的圖片。這項技術擁有廣泛應用場景,比如過往汽車品牌要拍一組海報大片,動辄要大幾十萬,應用百度iRAG,可立刻生成,且成本幾乎等于零。
這是百度不斷“上天”,向技術高峰攀爬的行動。當天,李彥宏還重點介紹了計劃明年一季度上線的無代碼工具“秒哒”,是百度不斷降低大模型門檻,“入地”的體現。
“秒哒”可以說,滿足了大多數人對于大模型和生成式AI應用的想象,即不需要懂編程,只需要說出想法,AI就能實現和生産所需要的應用。
具體如何實現?用戶只需對准秒哒用中文描述需求,如需要搭建一場活動的在線報名系統,並上傳活動時間、地點等信息。之後,秒哒會自動調取多個智能體、多個工具,實現程序的開發、BUG檢查、視覺設計等工作,完成報名系統的開發。也就是說,只要有想法,你就可以心想事成,這也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只靠想法就能賺錢的時代——點子時代。
當一個複雜的事務變得簡單化,將是其走向千家萬戶,占領大衆市場的開始。比如微軟的可視化桌面系統取代Dos系統,讓普通人可以使用原本複雜的計算機。而“秒哒”的落地,意味著將開啓一個全新的點子時代,這才是AI真正的價值所在。
“秒哒”正是這樣一個工具,讓每個人都變成程序員,將極大提高AI原生應用的生成效率,帶來更多智能體,進一步繁榮AI生態。而百度作爲這一生態的主要創建者,未來的獲益無需多言。
【結束語】: 作爲全世界最成功的快消品之一,可口可樂的成功有其獨特配方、成功的營銷,還有重要的一條,即建立了全球最大的飲料分銷系統。
2019年其已在200多個國家建立超30000萬個銷售網點,覆蓋了全球約60%的零售店。這樣的結局是,世界各地的人們觸手可得可口可樂。
當前的百度正在做類似的事情,將大模型和生成式AI送到普通人手裏,讓大模型觸手可得。AI的普及和商業化自此打開,百度更廣闊的未來世界也被打開。---[撰文 : 懂懂*編輯 : 秦言/來源 :懂懂筆記]
* 除了價高者得,互聯網流量的另一種可能 *
郝雲在《活著》裏唱到,“都說錢是王八蛋,可長得真好看 ”。
是的,錢能買很多東西,包括流量。
如火如荼的雙十一,有錢的商家又通過大撒幣來買流量、帶銷量。
花錢買流量天經地義,不過,這種模式也快到頭了。
一是,流量越來越貴,商家預算越來越嚴。能買得起、願意大撒幣的品牌越來越少。
二是,流量固化越來越嚴重。優質流量被花錢的頭部品牌把持,長此以往,平台上中小商家沒有出路,平台活力下降,受傷的還是平台自己。
這麽多年來,出售流量、流量變現都是互聯網經濟的底層邏輯。豈能說變就變?又如何到了不得不變?
價高者得
初期,互聯網經常被叫做眼球經濟,顧名思義,靠出售人們的注意力來賺錢。
新聞資訊、搜索、郵箱、殺毒、社交、電商等,各式各樣的互聯網産品背後,都隱藏著一條賣流量的商業主線。企業的盡頭是金融,互聯網企業的開頭是賣流量。
流量不僅是事關變現,更主導著平台叠代。因爲,誰掌握了流量,誰就有更大話語權。資訊分發App取代門戶網站,短視頻平台取代長視頻,背後都是流量的遷徙,使得新來者拿下更多流量,取代前者。
流量如此重要,對于需要借助互聯網平台做生意的商家來說,該如何獲取?在過去二十多年,答案是花錢,價高者得。
從初期的通欄、彈窗、電郵廣告、視頻貼片,到後來的信息流、AI廣告等等,眼花缭亂的互聯網廣告底層邏輯就是“有錢就是爺”,典型代表是競價廣告,商家支付費用來獲得在搜索結果頁面或其他顯著位置的位置,通常根據設定的關鍵詞或廣告展示位置出價,出價越高,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名就越靠前,從而獲得更大曝光。
在電商領域,花錢買流量更是標配。從淘寶直通車到京東快車,給商家的營銷工具核心就是花錢買流量,誰花錢多誰的店鋪和商品就能出現在用戶的搜索結果中靠前展示,誰就能在雙十一大促顯著位置露出。短視頻領域更是如此,發布個作品、開個直播,商家就要投流。
但如今,價高者得這條過去通行的流量法則正在改變。根本原因是,其與互聯網開放屬性相悖。開放是互聯網經濟的底色,開放帶來生態繁榮、平台發展,而流量奉行的價高者得,必然損害這種開放性,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而且,高漲的流量成本已經讓氪金玩家頭大。今年6月底,藍月亮聯合抖音超頭主播@廣東夫婦的一場直播,投流費用預估在4000萬左右。財報數據顯示,藍月亮2024年上半年推廣和廣告開支接近13個億,比去年激增2倍多,導致淨利潤同比下跌近300%,虧損高達6.6億。賣的越多虧得越多,花錢買流量的弊端再次顯現。
而更多在傳統電商渠道的商家,也面臨流量越來越貴、成本越來越高的困境。天風證券數據顯示,2023年阿裏巴巴平台,商家獲客成本爲1397元,京東則爲3569元。
在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無限的商家爭奪有限的流量,價高者得顯然不可持續。而且,從政策導向看,也注意到這一現象,開始有意引導。
前不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台《關于引導網絡交易平台發揮流量積極作用扶持中小微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引導平台流量向中小商家、新入駐商家以及農産品經營主體、創新特色經營主體等傾斜。
不論是內在屬性還是外在監管要求,都要求流量唯價格的規則做出改變。
從價格到價值
在市場經濟中,明碼標價天經地義。那麽,除了價高者得,商家獲取流量有沒有另一種可能?
從電商領域的實踐,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比較明顯的觀察對象。
主流平台中,淘寶、天貓、京東,采取的是店鋪邏輯、品牌邏輯。即商家買廣告位,獲取流量,給自家店鋪和品牌引流,從而獲得更多潛在交易機會。
拼多多則是商品邏輯,不以品牌店鋪方式陳列,而是商品信息流方式呈現,取消購物車設置,淡化店鋪和品牌邏輯,商品價格、服務成爲核心競爭力。這種模式下,流量的邏輯發生改變,商家不再買流量到商鋪,而是把有價格、服務競爭力的商品放出去,到拼多多商品池中,靠競爭力贏得流量。
阿裏、京東的電商生態中,商家要持續不斷地投入資源,越是大促等關鍵節點,越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平台及商家圍繞這樣的流量法則,形成了一套産品和運營邏輯,所有人都盯著平台流量池,渴望以更小資金瓜分更大流量。
而拼多多的電商生態,則是另一種面貌。商家不用重金購買流量,而專注做好價格和服務,價格低、服務好的産品,自然能脫穎而出。長此以往,平台和商家都圍繞用戶需求來分配流量,誰能滿足用戶需求,誰就能獲得更高流量。
這其實是回歸了流量的源頭價值。所有的流量都來自于用戶,平台之所以彙聚流量,在于其滿足了用戶需求,這是互聯網平台流量的來源。
以價格爲規則,商家只能遵循明碼標價的規則來買流量。以價值爲准則,商家將把精力放在滿足用戶需求上,倒逼商家不斷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
從價格到價值,流量規則的差異,背後是平台經營戰略的差異。以價格爲導向,平台聚焦賣流量。而以價值爲導向,平台重心是經營生態。
線上電商平台某種程度上,跟線下批發市場、集貿中心類似:經營好市場的關鍵在于,商家足夠多且活躍——産品足夠好——消費者足夠多——成交量足夠多——市場經營者收益足夠高,這是個良性循環過程。
當然,線下市場中,客流大、靠門口或通道的商鋪位置售價高,類似于流量價高者得的邏輯。但這不是市場經營者的重心,其重心還是關注如何把市場做大做強,從而從中獲取更高收益。
拼多多的流量規則就類似線下批發市場,鼓勵商家物美價廉、服務還好不斷吸引更多用戶來平台成交。當平台生態足夠好,商家便不需要“氪金”買流量,做好自身産品和服務,也能持續增長。
流量邏輯改變的長期紅利
互聯網流量第一波紅利來自于生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目前,這波紅利已經接近尾聲:該上網的商家已經基本上網,該網購的用戶群體也已基本覆蓋。這就是大家熟知的互聯網流量紅利消逝,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爲何拼多多仍保持遠超市場和同行的增速?
究其原因,拼多多發掘了互聯網流量的第二波紅利,即回歸到流量滿足用戶需求這一本質。從而開啓一輪新的增長模型:價格夠低服務夠好——吸引更多用戶——商家成交增長——平台交易規模擴大。
從更廣闊的意義看,流量從價格到價值的轉變,對于電商行業甚至中國制造都有積極意義。
首先,能夠帶動更多工廠商家崛起。
曾幾何時,電商平台都在推動C2M工廠直供模式,但多年以來,真正走出的品牌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就在于曾經的流量邏輯,明碼標價,價高者得。專注生産與技術的工廠商家,與成熟品牌無法在重金買流量的維度競爭,無法跑出來。
當流量回歸價值屬性,誰能滿足消費者需求,誰就能獲得流量。這使得工廠品牌能夠真正走出,獲得與大品牌相同的競爭機會,實現平權。衆多工廠品牌是中國制造業的根基,當越來越多有硬實力的工廠品牌崛起,中國制造的根基才會更穩固。
其次,爲電商行業注入新活力。
中小商家的不斷湧入和成長是平台經濟持續發展的保障,若流量都被頭部品牌把控,形成“階層固化”,則中小商家很難出頭,市場活力必然下降。新的流量邏輯,爲中小商家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遇。
這種公平PK回到商業競爭的原點,即商品價格和服務。不一定大品牌做的産品就能贏得了中小商家,而所有大品牌都是從中小商家做起。假設各平台都推行拼多多的流量邏輯,能帶動更多中小商家成長,或許能使電商行業走出增長困境,共享新一輪流量紅利。
再次,有助于改善零供關系。
零供矛盾是中國零售業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從線下實體零售到線上電商。主要原因就在于渠道商聚合流量,成爲品牌商銷售通路,獲得較高議價權。
過去幾年,雙十一、618等促銷節點,曾爆出品牌商家投訴電商平台的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平台對商家搜索降權、下架産品等措施,進一步激化了平台與商家的矛盾。
而新模式下,誰能跑得出來,不是平台說了算,而是消費者依據商品價格和服務說了算。商家與平台的矛盾可有效得到緩解。
當然,不是說拼多多的流量邏輯完美無暇。一味傾向消費者,可能導致商家不滿。這件事的初衷——維護相對弱勢的消費者群體的權益,沒有問題,只是實際執行過程中,需要辨別訴求的合理性。這種矛盾可以再發展中解決,實現消費者與商家權益的動態平衡。
【結束語】: 中國電商行業已經保持高速發展十多年,從軟硬件各方面來看,已經領跑全世界。
但從內部看,還有一些頑疾有待解決。從未來健康發展角度考慮,電商行業要持續增長的話,只能通過內部改革 :從底層流量邏輯的變革開始,將是必要且充分的路徑。---[撰文 : 懂懂*編輯 : 秦言/來源 :懂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