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特朗普勝選 :78 歲「越老越妖」啓示錄,6000 字拆解,職場人必看

2024110910:23



不關心政治,不關心美國,不關心特朗普的人,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因爲我也不太關心。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這個人胸無大志,不太關心天下大事,政治局勢,美國大選更是跟我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我就剛才看到我的一個微信群裏,有朋友在發段子,說特朗普宣布勝選了。



因此,關于美國大選,我知道的全部信息是兩個 :

第一,特朗普宣布勝選。

第二,特朗普78歲了。



別的都不知道,所以我不談別的,就談78歲當選美國總統這一個事。

聲明:這不是一個瞎蹭熱點的文章,最好別當新聞看,這是一篇很重要的認知幹貨文章,請拿出十分鍾認真閱讀,我都能在這個浮躁的熱點氛圍中寫一篇這樣的認知幹貨,你爲啥不能好好看呢?所以提前感謝你的認真閱讀。

01,  78歲還能當選總統, 說明了什麽?

說明一個驚人的真相 :一個人,即便已經老到將死,等死的年齡,也能做這個世界上最需要智力的工作。

當然,另外兩個美國人早就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他們都是把最需要智力的工作做到生命的最後。

只不過這一次,特朗普又10倍加強了這個證明。

請務必重視這個結論。

爲什麽呢?

三個靈魂發問 :

第一,想想你的家族裏,你的村裏,你的小區裏,那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的智力水平現在怎麽樣?比年輕的時候大幅度下降了,還是像前面提到的這三位一樣越老越妖呢?

第二,既然人做智力工作,可以一直做到生命的終點,甚至越老越是優勢,那麽爲什麽還會出現大面積的35歲職場危機呢?

第三,你現在多少歲?假如你現在25歲,你認爲你40歲的時候事業會比現在更強嗎?如果不是,爲什麽呢?難道你是拼體力的嗎?

如果你現在50歲了,你有沒有比30歲的時候更強呢,如果沒有,爲什麽呢?按理來說你的智力、智慧、經驗、認知都應該積累的比30歲的時候更多啊?



02,  「真正成爲」一個智力工作者, 才能越老越妖

我本身是一個寫作者,寫了10年,也是一個教寫作的,教了六年了。

經常會有人問我 :

40歲還能寫作嗎?

50歲還能寫作嗎?

寫作又不是搬磚型的工作。

搬磚型的工作,當然是年輕人會比老年人更加擅長,體力工作,越年輕體力越好做得越好。

人總是會變老的。人會從20歲變成30歲,30歲變成40歲,而人在變老的過程中,體力,精力,一定是會下降的,這是百分之百的。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的工作是偏售賣體力、時間、精力的,你一定會越老越不中用,這是必然,因爲一天一天的你都在變老。

怎麽辦呢?你要盡早地讓自己變成智力工作者,如果你的工作核心是拼智力,那你就不用擔心它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下降,相反它跟體力是相反的:

你從20歲到30歲從30歲到40歲到50歲,你的智力是可以一直在增加的,也就是你不會越老越不中用,你反而可能會越老越好用,越老越牛,這就是對抗時間,對抗衰老的一個最好的辦法。

體力就是越用越差。當然在一兩年內你的體力是可以越練越好的,但是如果你放在10年20年的周期看,體力當然是越用越差的,就像汽車,一輛車你再好,你一定是越開越老化,一個開了20年30年的車,肯定是到處都有問題。

但是大腦是完全相反的,很少有什麽東西是越用越好用的,越用越新的,大腦就是你用的越多,它反而越好,你用的越少,它反而越生鏽。

所以,要努力變成核心靠智力做事賺錢的人,越老越牛,越老越賺,像老妖精一樣,越老越妖。

換個角度 :如何評判你的職業是否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賺錢?

越來越不賺錢的 :你的工作,需要的優勢 = 年輕的優勢。

體力、時間投入強度、精力旺盛程度、吃苦耐勞度、身體協調度、身體靈敏性、身體反應速度、注意力集中度、體型管理、體態管理、身材管理、顔值管理,等等。

這些優勢,隨著年齡增長,會變成劣勢,你的職業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越來越賺錢的 :你的工作,需要的優勢=需要時間的積累

知識儲備,智慧增長,經驗積累,技術積累,案例積累,判斷能力,決策能力,戰略能力,人脈管理,資金積累,影響力積累,口碑信任積累,等等。

這些優勢,基本都不是年輕的優勢,而是必須經由時間的積累。

紮心一問 :爲什麽很多人從事符合「時間積累優勢」的職業,卻並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越老越妖,越來越賺錢?

不要認爲,自己的職業符合「時間積累優勢」,就可以坐享「40歲、50 歲以後更厲害」。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刻意練習,刻意積累」才能得到,「自然而然,按部就班」,不會發生奇迹。

更重要的是,人都是 :從成功走向成功,而不是從失敗走向成功;

從增長走向增長,而不是從原地踏步走向增長;

從優秀走向優秀,而不是從無所追求走向優秀;

如果你不主動幹預,刻意改變,那麽,每一年過去,你只是老了一歲而已。

如果你已經四五十歲了,怎麽辦?不要倚老賣老,融入年輕人,結交年輕人,和年輕人打成一片,像三十歲一樣去學習、成長、奮鬥。



03,  35歲以後, 你在職場中會貶值麽?

普適性職業生涯,你中槍了沒?

碼農:25歲軟件工程師→28歲高級軟件工程師→32歲架構師→35歲外賣騎手

産品:25歲産品經理→28歲高級産品經理→32歲産品總監→35歲滴滴專車

運維:25歲運維工程師→28歲高級運維工程師→32歲運維總監→35歲淘寶店主

市場:25歲市場專員→28歲市場經理→32歲市場總監→35歲開店

運營:25歲運營專員→28歲運營經理→32歲運營總監→35歲微商

HR:25歲HR專員→28歲HR經理→32歲HR總監+35歲保險大都會

人脈多的賣保險,人脈少的開滴滴,實在不行送外賣…哎,早不面對,老遭罪。

大多數人在職場裏,只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平庸,而不是越來越優秀。

這跟很多人的期待是不同的。

我接觸過很多年輕職場人,剛畢業一兩年,意氣風發,每年能漲一兩次工資,兩年工資翻幾倍的也不在少數,于是他們會想:

照這節奏,30歲時,我肯定月入三萬至少,35歲時,肯定核心管理層的一員。

可惜,大多數已經35歲+的人當年也是這麽想的,他們當年剛畢業幾年時也跟你一樣優秀,但35歲時並沒有實現當初的設想。

爲什麽?

職業發展並不是一直線性增長的,所以不要把剛畢業那幾年的節奏,當成是一直有的節奏。

職場上有個公開的潛規則,公司不喜歡招35歲以上的基層員工。

創業 7 年,我今年也招聘兩次,對有些35歲以上的,我也很糾結。

不是年齡歧視,而是考慮現實,其實你找工作不是應聘,而是競聘,也就是你要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可能合適,但別人也合適。

能力差不多,工資要求差不多,一個是85前一個是90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怎麽選?

如果你的經驗能力碾壓年輕人,絕對選你。但現實不是 :大多數人只是變老了,能力並沒有變牛。

04,  35歲後最可怕的事, 就是成爲職場中的奢侈品

35歲後最可怕的事是什麽?

就是成爲職場中的奢侈品。

如何理解呢?

第一,奢侈品很貴。

職場上35歲以上的人,很多就像奢侈品,貴,但不是價值上真的貴,而是自以爲很貴,所以「報價高」。

高中課堂我們就學了“價值決定價格”這個理論,但現實中大多數職場人似乎並不懂這個規則,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薪資待遇應該隨著工齡的增長而持續上漲。

不管自己爲公司創造的價值高與低,不管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還是下降,反正我多幹了一年就應該漲一年工資,這句話聽上去怎麽那麽像“我比你年紀大,你就該讓著我”?

我在招聘時也發現,很多80後,不管自己能力多強,一開口就是底薪15K、20K,那我一對比,那些要八千一萬的95後的,也不比你幹得差啊,那我爲啥要你,年輕人可塑性還強。

第二,奢侈品不實用。

我也買過一些奢侈品包,不過我背得很少,大多數在櫃子裏一放就是半年,不動一動。

爲什麽呢?

因爲太不實用了。咱們又不是大老板、明星,出門有助理和隨車,很多東西不用帶身上,我們出門背個包,還是要講究實用,功能和容量都要考慮。但對于奢侈品來說,它天然就是反實用性的,如果太實用,就無法體現主人的尊貴。

很多35歲以上的職場人也是如此,不實用——把自己包裝得很華麗:曾經擔任過XX總監、XX合夥人,曾經在XX500強公司待過,曾參與過XX知名項目... 一聽特唬人,真實能力很不實用。

很多人雖然35歲,但不是精進了10年,而是自我重複了10年,時間流逝,你不會自動變牛。

第三,奢侈品不耐操。

我自己找師傅定做過幾個包,幾千塊錢,相當實用,最重要的是耐操,一點不嬌貴,隨便仍隨便放,不小心淋點雨灑點水沒事,劃一下也沒事。

但奢侈品可不行,你總怕傷害到它,拿在手裏要拿好,放在櫃子裏要放好。

職場上很多35歲以上的人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

硬件基礎決定軟件效率,過了某個節點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素質、精神狀態等各方面的素質都在不斷下滑。

我在27歲時,還能每天熬夜到2點,第二天7點起床沒問題。那時候我的領導說,30歲是個檻,過了30,你的體力精力都會下降很多,那時候我不信,等我到30歲的時候,我發現確實是就差那幾年,很管用的,而現在我已經34歲了,確實發現比七年前差不少,現在我也在鍛煉身體,也是希望能讓身體更健康,精力更好,但不管怎樣,你不可能再跟年輕人拼體力拼精力了。

可話又說回來,即便是寫作這樣看上去是腦力勞動的工作,也是要拼體力和精力的,三年前,我可以坐在咖啡館從上午10點到晚上9點一整天寫作,中間在旁邊吃個飯。現在絕對不可能,人到30,坐功退化。

在這種狀態下你能爲工作付出的精力還要再打個折。

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是專注,這也是年輕人的優勢,如果你願意,你就可以心無旁骛的撲在工作上。

但35歲的中年人不可以,中年人的時間不是自己的,有太多分心的事情,孩子有了,爸媽老了,你要陪孩子成長,跟孩子一起做作業,你要照顧老人,你要關心房子,關心學校.... 總之,你很難再像年輕時那樣專注。

不耐操了,體力不行了,精力不行了,不能長時間加班,不能出差很久。而且年紀那麽大,也不能隨便罵,還得考慮你職場老人的身份。

反觀年輕人,物質壓力沒那麽大,職場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好用不貴又耐操。

凡事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個中年人,你可能會站在中年職場人這一邊。

但如果你是個企業經營者就不一定了。

屁股決定腦袋。

這是職場競爭中既公平又不公平的地方,你的競爭對手並不是你的同齡人,而是當下的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

05,  如何避免自己35歲後, 成爲職場奢侈品?

第一 一定要讓自己有個拔尖技能

如果有一天你敢說:老板,我別的都不會,但某某某工作,交給我准沒錯!

你就贏了。

這需要你在年輕時先專注在一個小點上持續深耕,不要貪多。

記得2018年我去一個新媒體千人峰會演講,那時候我畢業4年,我演講開頭有一句大概是:我這個人沒什麽才華,不會做PPT,不太會用辦公軟件,不太懂管理,不擅長跟人打交道,我啥都不會,只會追熱點寫10W+。

台下一片笑聲。其實我就是用開玩笑的方式,說出了一個事實:

你有個特長,

你就有了铠甲。

所以要找一個技能來保護自己,不要怕技能不夠高大上,只怕不夠拔尖,只要有一個拔尖的,就算其它方面你很平庸,你也是安全的。

但很多人是沒有的,大部分人的平庸,不是某個方面的平庸,而是平庸的很均勻,哪哪都不突出。

第二 逼著自己往管理崗走

如果一直在基層,那你就始終處于單兵作戰的狀態,在軍隊裏一個士兵不想退役,就只能逼著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軍銜,企業也是如此。

管理的本質是調用一切資源來實現整體目標,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力資源。

換句話說,到了35歲作爲單兵你沒法跟年輕人比,但是你可以把年輕人都變成你的兵。

很多人本有機會往管理崗發展,但年輕時愛自由,愛特立獨行,愛獨來獨往,不願意做管理,自己放棄了,35歲就後悔了。

職場中,一定要記住一句話:

位置比能力重要。

最好的方式就是,職場前幾年,拼命給自己培養一個特長,然後順勢讓自己往管理崗上走。

其實這有點讓自己從“勞動力”變爲“資本”的轉變,如果你不能成爲“資本”,你就永遠是“賣命的一方”。

年輕時努力積累資源、人脈、經驗,擇機走上管理道路,讓自己成爲“資本”。

第三 要跟你所在的行業一起叠代

現在你去商場,去酒店,你會發現機器人,已經到處都是了,很多工作已經在被替代。

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快速叠代”,每個行業都是如此。前幾年很多人討論,新媒體是不是不行了,如今沒人討論了,而是討論具體的,比如公衆號還行不行,爲啥呢?

因爲行業不會消失,只會叠代。

一個人持續的成長,就要跟著你的行業一起叠代,比如我從最開始的只會做圖文內容和音頻課,到今天,我會做視頻,會做社群,會做訓練營,會直播,會做自己的圈子「頂峰會」。

很多人在職場上逐步落後,是因爲他沒有持續學習。

你一定始終站在行業叠代的前沿,及時學習最新需要的技能、工具、方法論。

第四 多做有積累性的事

你搬磚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搬磚還是一樣的。

你寫作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寫作就會翻倍收獲。

前者是典型的,沒有積累性的事,做一次收益一次,後者是典型的有積累性的事,每次做都會在值錢的基礎上進步。

當然這也得是你刻意進步刻意積累,我招作者時,有些人寫作三五年,我讓提交5篇像樣的代表作品,竟然都湊不夠。

職場上很多職業,“越老越吃香”,因爲他們的成長曲線接近a>1的指數函數,初始階段很難看到成果,反而隨著時間的積累,技能越來越強。

這類職業的成長天花板極高,甚至可能沒有。

去醫院看病的時候,我們一定是更願意找經驗更豐富的老醫生,而不是剛畢業的實習生。

找律師辯護的時候,我們也一定想找辯護場次更多的成熟律師,而不是沒出過庭的助理。

一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一名辯護場次無數的大律師,基本上只要他不退休,大家就更願意找他來幫自己解決問題。

像我從15年工作開始,到現在一直在寫內容一直在積累,到現在寫一個五六千字的文章,我用語音寫作的高效,加上我強大的積累,兩個小時就夠了,而且寫出來的稿子絕對會比80%的人更好。

這種工作就是積累型的,你過去的每一步都在爲後面更順利做准備。你在這個領域做的越久,只要你不放棄就會越來越值錢。

像我有時候招做內容的人,我就不太願意招大學畢業生,因爲他的積累和認知都不夠,遇見一個熱點他也提煉不出自己的觀點來,反倒是那些已經做了三四年的會越來越好。

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做這一類工作,但積累性這件事,不僅用來評判“職業崗位”,還要用來評判任何崗位中的很多事情。

不管你做什麽崗位,你都可以不斷的思考,我目前的工作內容中,哪些事是有積累性的,哪些沒有,然後你盡量讓沒有積累性的事逐漸變少,多留下一些積累。

第五 學會營銷,打造個人品牌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是一個可以被交易的産品,每個人都想把自己賣得更貴。

如何賣得更貴?

學會營銷,左右供需關系。需要你的人越多,你就一定越貴,因爲你不可複制,只有一個,10家公司需要你,就是10家公司競爭你,開價一定會比只有一兩家公司需要你更高。

那些會營銷自己的人,擁有隨時離開一家公司的能力,因爲他和業界保持聯系,時刻有一些公司需要著他。

打造個人品牌可以提升自己在行業裏的知名度美譽度,更讓自己可以挑選,而非被挑選。品牌本身是一種無形資産,具有持久性,讓你更長久的值錢。

能力讓你站到高位,品牌讓你走得更遠。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而年輕的一代終將被更年輕的取代,這個循環,很難打破。

還好,也不是沒有突破口 :

首先,盡量別讓自己過早貶值,至少在35歲時,不要成爲職場中的奢侈品。

其次,真正成爲一個智力工作者,刻意的讓自己隨著時間積累的優勢越來越大。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沒有喪失競爭力,反而越老越妖,越老越賺。

感謝在這個浮躁的充滿段子的熱點氛圍中,認真閱讀這樣一篇文章。---[作者 :粥左羅主創團*來源 :粥左羅/來源 :  互聯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