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管理崗,核心就是三爭、三不爭...
*走向管理崗,核心就是三爭、三不爭*
論語裏有一句話叫做 :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
原意是,一個人要保持謙遜,即便是爭,也要正當競爭,做到“爭之有道”。
其實,一個管理者的境界,也體現在這上面。
管理者,既要做到 “不爭”,又要做到 “爭”。
01, 管理者的“三不爭”
管理者“不爭”,那麽不爭什麽呢?就是 :不與上級爭鳴、不與平級爭功、不與下級爭利。
1. 不與上級爭鳴
所謂不與上級爭鳴,並不是說你要谄媚、討好你的上級,領導說什麽你就怎麽做。
而是說,你不能因爲不贊同領導的想法,就在執行的過程中,故意不執行,或者敷衍的執行,好等事情搞砸了,以此證明領導的決策不對。
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在會議的時候,就要充分探討。
而一旦通過了決議,你不認同,你也不要唱反調,而是要100%執行。即便你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在執行後,拿著你執行後得到的反饋數據,在下一次會議上進行探討。
不與上級爭鳴,更容易和上級構建信任關系。
2., 不與平級爭功
《情景領導力》的作者保羅·赫塞說:“管理是與他人合作或通過他人來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
你要完成你的工作,必然會涉及到和其它部門的協同。
而不與平級爭功,是要求你在部門協同時,你不能只考慮自己,更不能只想著自己的好處。
你要知道,部門之間從來都不是競爭對手,不是敵人,而是並肩作戰的夥伴,是關鍵時刻可以把後背交給對方的兄弟。
所以,作爲一名管理者,你在與其他團隊合作時,要有“利他思維”,要找到彼此的共同目標和價值,通過合作實現“雙贏”,要做到“成人達己”。
3, .不與下屬爭利
作爲管理者,你不能和下屬去爭利益。要知道,你是領導,你得到的遠遠比下屬多。
如果管理者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麽下屬就會覺得不公正,他也會認爲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尊重。這時候,就會喪失對工作的動力和信心。
因此,當下屬做出成績的時候,要及時給予認定,並且要把屬于他的利益給到他,千萬不能吝啬。
讓下屬分享團隊的成果和榮譽,是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很多時候,不爭,才是“爭”。退一步,往往會得到更多。
02, 爭也君子。那麽管理者該主動爭什麽?我認爲管理者,要在這3個方面爭:爭取人才、爭打勝仗、爭擔責任。
1., 爭取人才
你是管理者,你一定要爭人才。大多數業務管理者是不爭人才的,需要招人的時候,他就把招聘的需求交給HR就不管了。誰來了,就是誰。
所以,很多時候管理者太忙,是因爲人力資源給你招的人不行,你不得不降級使用,你去替他們幹他們本來該幹的事情。
作爲管理者,不要把招聘全部甩給HR,而是要參與其中。
要知道,大多數HR都沒有業務思維,你說你要招一個人,他接到你的需求後,就去網上抄相關崗位的描述,然後開始招人。
他根本沒有考慮到你的業務的需要,不知道未來三年的戰略,和未來一年的目標,也不知道未來這個關鍵崗位需要什麽能力,不知道你的人才畫像,不知道做好這個崗位,需要什麽特質。最後招來的人,未必是適合你的。
因爲你才是要和他共事的人,如果不幸招到不好的人,替換的成本太高了,也會影響到業務進展。
所以你要把一部分時間用到招人上,而你一旦看中,要想方設法爭取過來,讓他加入你的團隊。
2., 爭打勝仗
帶領團隊打勝仗,永遠是管理者的核心價值所在。那麽如何打勝仗呢?
①點燃贏的渴望。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裏在《小王子》一書中提到:“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頭,也不要給他們分配任何任務,你要先去激發他們對海洋的渴望。”
所以你要點燃他們對勝利的渴望,並且將他們融入到一起,讓他們做到上下同欲、力出一孔。
②創造贏的條件。要打勝仗,必須講究戰略、戰術的配合,充分發揮優勢。因此,你要搞清楚你的目標是什麽,實現路徑是什麽,可以調動哪些資源。
具體落實到每個人,要做些什麽?這個月做什麽,這個周做什麽, 每天做什麽,什麽時候要達成什麽樣的目標。
核心就是你要有方向、有思路、有方法。
③實現贏的目標。所謂三分戰略,七分執行。要打勝仗,那麽團隊必須要有鋼一樣的執行力。執行力不是靠嘴去傳遞的,核心是背後要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追蹤系統。
具體怎麽做呢?我在 《一線管理者的實戰指南》 中系統講過,這裏就不再贅述。
能打勝仗的管理者,才是真正優秀的管理者。
3., 爭擔責任
最後,管理者一定要爭擔責任。很多管理者做不到這一點,總是習慣性把責任推卸給下屬。
比如活兒沒有幹好,原因太多了。
可能是目標有問題,可能是計劃有問題,可能是獎懲有問題,可能是檢查有問題,可能是溝通有問題。
但是這些原因,都被他忽略了,他選擇性認爲是下屬執行力不夠。
所以,在總結會上,他就批評員工執行力的問題,這樣就撇開了自己的關系,從而獲得了安心感。
再比如,某一項工作出了纰漏。他會第一時間追究下屬的責任,要麽罵人,要麽罰款。
一個員工,可能他最開始非常積極主動,願意承擔責任。但發現,幹得越多錯得越多。屢次三番之下,他再也不會主動了。
信任是一切關系的基礎,沒有了信任,團隊就會名存實亡。
而會擔責任的管理者,他一旦確認下屬有做事的態度,以及有做好事情的能力,就會充分信任下屬。他告訴下屬:你大膽去幹吧,出了問題,我來承擔。
他不怕下屬犯錯。犯錯,是下屬成長的成本。一旦他的下屬犯了錯誤,他也會第一時間站出來說:“對不起,是我的問題。”
哪怕根本不是他的問題,他都會說:“我是他的領導,他之所以犯錯誤,是我管理不到位,我也有責任。”
這樣的領導,誰不願意追隨?
最後總結一下,管理者一定要懂這一句話: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做到三爭,三不爭。所謂不爭,即不與上級爭鳴,不與平級爭功,不與下級爭利;所謂爭,即爭取人才;爭打勝仗,爭擔責任。---[作者 :張麗俊*來源 :張麗俊/來源 : 互聯網思維 ]
*面試一個人,問這3個問題就夠了*
管理者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選人和用人。但在面試選人時,很多管理者總是在問別人問題,卻從來沒有問自己問題。所以往往會造成一個情況:
這個人剛進來的時候,你看他哪哪都好,處處都是寶。但過了一段時間,你對他哪哪都不滿意,覺得不是你想要的人。
所以,要想找到真正符合你需求的人,你除了問別人的問題外,你也要問自己問題。
01, 面試一個人---要問自己3個問題
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在給股東的信中提到,他要求所有面試官在做出決定前,都要考慮3個問題:
1. 你會欽佩這個應聘者嗎?
你欽佩他,一方面就意味著,他要在某個方面比你強。
你是老板,是管理者,團隊裏的人,很難在綜合領域超過你。但你用他,他一定要在某一個領域比你強。
沒有完美的個人,但要打造完美的團隊。
如果你找的都是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最後不管遇到什麽問題,他們都會找你,哪怕你再厲害,到最後,也會被累死。
我在用人時,如果他沒有什麽地方能超過我,我是不會要的。
你也是一樣,你要選擇優秀的人,和優秀的人一起共事。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要求你去考察他的工作能力,還要求你去考察他做事的方式、他的價值觀。也就是要看他的人品值不值得你欽佩,人品永遠是第一位的。
2. 這個應聘者會提高團隊的平均效率嗎?
爲了對抗熵增,我們就必須要提高團隊的平均水平。
就像杰夫·貝索斯提到的,他要求人們設想公司5年後會是什麽樣子,然後站在那個時間點上,讓每個人都會覺得 :“現在的標准如此如此之高,我很慶幸我早早就加入了公司 !”
任何一家公司招人,都需要堅持一個原則,在招聘關鍵崗位上的關鍵人時,錄用的人必須高出現有員工的平均水平。
爲什麽要這樣?因爲如果招來的人總是在拉低平均水平,到最後,團隊的平均素質會越來越低。
而考慮他是否能提高團隊平均效率的另一因素,則是看他能否和團隊融合。
如果一個人能力很強,但融入不了團隊,還會對團隊産生破壞力,他就會拉低團隊的平均效率,甚至會毀掉一個團隊。
公司走下坡路,往往是從亂招人開始的。有時候招聘一個不合適的人,甚至能搞垮一個團隊。
3. 他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會成爲超級巨星?
招人不僅僅是爲了滿足當下的用人需求,更是爲未來3-5年儲備人才。因此還要看他有沒有潛力。
如果你通過提問,發現他沒有開放的心態,缺乏自我叠代的能力,或者沒有足夠的韌性,幾乎不可能成爲一個明星員工,哪怕是現在招進來了,未來也會被淘汰。那招進來幹嘛呢?
所以,你面試一個人時,要向自己提問,從而明確對方是否符合你的標准。而以上這3個問題,可以當參考。
02, 用行爲面試法---識別一個人的真實水平
你想得到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要通過向他提問來進行驗證。那麽,如何在面試的時候,看穿一個人的真實水平?
這裏給你分享一個工具:行爲面試法。
什麽是“行爲面試法”?就是你不用去聽他吹很多牛,你就問他你到底做了什麽?是怎麽幹的?最後幹出的成果是什麽?一個人的語言可能會騙人,但是通過層層追問他的行爲細節,就能探知對方真實底細,這叫做行爲面試法。
行爲面試法的核心,是STAR法則:
1)Situation(背景):描述行爲時間的背景,什麽時候,爲什麽做這個事情?
2)Task(任務):爲完成工作,有哪些任務目標?每項任務的具體內容是什麽?
3)Action(行爲):完成任務的途徑是什麽?具體做了什麽,使用了什麽工具,克服了什麽困難?
4)Result(結果):達成了怎樣的結果,是好還是不好,好是因爲什麽,不好又是因爲什麽。
行爲面試法,就是針對業務上的細節問題,往下剝洋蔥,一層一層問下去,沒有做過的人,絕對是編不出來的。
真正去做業務的人,你問得越是深入,他給你的反饋會越來越細節。
面試技巧可以短時間習得,但是業務技能是笨功夫。
如果在面試時,發現候選人符合你的要求,給Offer前,一定要進行背景調查。
千萬不要小看背調,每個人都會對簡曆進行包裝,這無可厚非。簡單化妝是可以的,但不可以對簡曆整容,在這方面的前車之鑒實在太多了。
03, 選人後,更要用對人
選人後,更重要的是,你要用對人。那麽,如何用人?
1. 用人所長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
我非常認同。對于個人來說,要踐行“長板定律”,把自己的長處變得更強,這樣的專才是每個團隊都需要的。
而對于管理者來說,其實需要踐行的是“短板定律”,你要把每個人的長處用好,讓一個人的長處彌補另外一個人的短處,從而形成一個短板不明顯的戰鬥團隊。
所以,如果一個人的缺點和短處不會對其要求完成的任務産生負面影響,那麽就不需要特別關注。而是要把他們的優勢結合起來,起到1+1>2的效果。
2. 激發人的潛能
管理的本質不是控制,不是監督,而是激發人的善意和潛能,在激發他們之後,他們也能在組織中創造更大的價值,組織和個人都能獲益,實現雙贏。
歌德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我們必須不斷地改變,使自己獲得新生,否則我們就會僵化。
的確,那些優秀的人,是不允許自己不優秀的,他們每天都在追求有意義的進步。
因此,你要爲他設置高目標。低目標會讓人安于現狀,而高目標會倒逼創新。定高目標,完成後,他也會更有成就感,覺得非常有意義。
因此,對于高潛力人才,你一定要給予他們壓力,給他有挑戰性的任務。這樣他才會去學習達成高目標的思維方式,去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斷挑戰自我。
這也是我之前經常說的:最大的壓力,往往培養最好的人。
3. 理解人性
一個人如何才能完成看似完不成的高目標?其實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意願。
因此,你要知道如何驅動他。核心就是理解人性,做到“責權利對等”。
什麽意思?就是你要讓一個人承擔責任,那麽就要授予對應的權力,並且給到對應的利益。
很多時候,你驅動不了員工,無論你怎麽管都沒有用,是因爲你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如果你不關心他想要什麽,他就會認爲那是你的目標,跟他沒關系。
因此,你一定要順人心做事,明確利益分配,讓他的付出對得起回報。
雙因素理論創始人弗雷德裏克·赫茨伯格說:“成就和對成就的認可,是人類行爲的兩大主要內在驅動力。”
所以你要去了解他的內心訴求,他對成功的定義,幫助他取得成功,並且贊美他的成功。
最後總結一下,管理者就算什麽本事都沒有,也要會選人和用人。有句話說得好:找到對的人,連空氣都是對的。---[作者 :張麗俊*來源 :張麗俊/來源 : 互聯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