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資産保衛戰,爲什麽等到現在才正式打響?...

2024092522:52
*資産保衛戰,爲什麽等到現在才正式打響?*

昨天的量化寬松(降准降息,資産負債表擴張則包括:低利率支持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買股票、以及低利率支持地方政府和廣大居民買房),是中國正式打響資産保衛戰的重大信號,其核心目的是——讓股市真正具備財富效應,讓樓市避免持續的急跌和暴跌。

那麽,問題來了,這一場資産保衛戰爲什麽一直等到現在?

爲什麽在中國系統金融風險已然暴露、在外資投行密集披露中國金融風險的近兩個月,我們卻一直按兵不動,一直等到現在才明確打響中國資産保衛戰?

甚至,在9月5日央行貨幣政策司鄒司長還放了一記煙霧彈,“受銀行存款向資管産品分流的速度、銀行淨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響,存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還面臨一定的約束”——言下之意,至少9月和10月的降息概率很低;然後,在9月18日美聯儲明確啓動超預期的降息(降息50個基點)之後,我們央行卻隨後來了一記啞彈——不降息。

爲什麽在陸續釋放煙霧彈和啞彈之後,央行才正式啓動核彈級的量化寬松,這一切背後的真實意圖又到底是什麽?

今天的文章,我試圖從3個方面,尋找央行一直等到現在(昨天)才正式打響資産保衛戰的真相。

1,必要前提——美聯儲降息尺度超預期

對這個必要前提沒有必要過多討論,中美之間的博弈是全方位的,貨幣和金融博弈自然也是重點,央行延後但又沒有第一時間啓動量化寬松,一是爲了爭取必要的相對主動,二是爲了避免外資急速大規模抄底,這是近期央行對外一直釋放煙霧彈和啞彈的原因之一。

2,相對條件——俄烏戰爭的動態演變

8月份是大毛在俄烏戰爭較爲被動的時候,當時烏克蘭反攻進入俄羅斯,對這個議題我們可以跳出地緣政治站位,純粹就事論事的話,我們必須承認,大毛在戰場上的被動對我們是存在間接負面影響的,但是,最近大半個月,大毛重新占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權,這其實至少中短期對我們是相對有利的。

3,相對條件——以色列恐怖行動間接傷及美國

注意,上周的一個重大外圍事件,以色列利用電子産品遠程引爆黎巴嫩境內的傳呼機和對講機,導致超過3000人的平民或傷或亡,如果說過去大半年的巴以沖突、以及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強行推進還存在合理性的話,那麽,現在利用電子産品遠程引爆黎巴嫩平民的傳呼機和對講機,這就是明顯的恐怖主義行爲了。

以色列的這一恐怖主義行爲,必然進一步傷及美國在穆斯林世界的形象,有必要注意,全球穆斯林國家超過50個、穆斯林人口合計占到全球總人口接近20%,現在,以色列啓動恐怖主義行動,而美國沒有阻止,可想而知,全球穆斯林國家對美國是多麽的失望。

這種對美國的失望,必然會讓穆斯林國家將希望投向中國,就在以色列對黎巴嫩啓動電子恐怖主義襲擊的第二天,馬來西亞的最高元首緊急宣傳訪華,注意,相比中東的穆斯林國家,馬來西亞對美立場一直溫和(友好程度,多數時期遠超對中)。

以色列恐怖行爲間接傷及美國,這事至少在中期內,明確有利于全球穆斯林國家以及全球新興經濟體在産業在經貿層面加大對中國的鏈接程度,由此也有利于人民幣增加對這些經濟體的互換規模。

總結起來,現在,而不是過去兩個月,我們突然啓動中國版量化寬松,好處有兩點:一是不至于被顯著收割,二是不至于導致彙率貶值的風險(注意,這兩天離岸人民幣彙率不降反升,並且觸及過去近一年半的新高)。

最後再說一說今天的市場。

今天市場沖高回落,兩市成交額終于突破萬億,收盤中位數上漲0.99%。

這其實沒什麽,昨天和今天上午拉升得實在太猛了,拉升得太猛,有些資金借機跑一跑是很正常的。何況,今天下午的A股回調,主要是由港股恒生科技的跳水帶動的,其中騰訊直接由近4%漲幅翻綠了,對于恒生科技以及中概互聯巨頭的理性估值和不確認,今天中午我在專屬直播做了些交流。

所以,個人認爲,如果明天早盤還有回調,沒上車的還是可以上車的,畢竟,中國版的量化寬松、中國版的資産保衛戰已經明確打響了,接下來,僅僅是等待政策的一一落地了,注意,今天上午央行已經啓動MLF降息30個基點,現在就靜等國慶節後LPR至少下調20個基點了。

還有,今天魔都上海開始發放5億元的消費券了,其中,餐飲3.6億元、住宿9000萬、電影3000萬、體育2000萬,魔都就是魔都,有錢(上半年財政收支淨值最高的城市),就是這次消費券額度有點少,才5個億,折算到每個上海人還不到30元/人。

當然,這個才僅僅是開始,接下來,尤其是明年,應該是會翻倍的,而國內其他城市應該也會跟進發放消費券,只不過財力沒法和魔都比,額度會少得多,說到這裏,勸告一句,家裏有95後00後的,還是剩著這一輪全國房價的集中回調,多多支持孩子去一線城市發展吧。

今天就寫這麽多吧。---(文 :  楊國英/來源 :  楊國英觀察)

*郭磊、鍾林楠:逆周期政策是新定價力量*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郭磊

摘要 : 

第一,2024年9月24日,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會上宣布了一攬子逆周期政策,我們理解這是政治局會議“加強逆周期調節、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精神的落地。政策涉及的方面較多,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爲貨幣政策、地産政策、金融政策、市場政策等四個方面。

第二,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是“三降”。

(1)央行宣布降准50BP,釋放流動性大約1萬億元,並指出年內視情況可能再降25-50BP;(2)降息20BP,引導MLF利率、LPR利率和存款利率分別下降大約30BP與20-25BP;(3)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大約50BP,每年爲居民節省利息支出大約1500億元。

“三降”同時落地,政策力度和推進節奏超預期。

我們理解這一系列政策將帶來較直接的影響:一是信貸條件大概率有一輪改善,後續我們可繼續關注新增信貸量和BCI企業融資環境指數;二是實體融資成本將繼續下行;三是居民部門尤其城市家庭部門消費被資産負債表收縮“擠出”的過程有望迎來改善,城市消費預計出現好轉。

第三,地産政策方面,也有一系列組合拳出來:(1)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至15%;(2)延長“金融十六條”與經營性物業貸款政策的期限至2026年末;(3)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比例從60%升至100%;(4)支持銀行發放貸款幫助企業收購房企存量土地。

我們理解政策整體延續了前期思路——供給端保供保主體,加快去庫存,推動房企資産負債表出清;需求端鼓勵居民適度加杠杆、支持政府收儲。降低房貸首付比例至15%算是力度不低的政策,配合支持收儲,以及未來可能繼續有的地方政策放松,對銷售量和價格預期應能起到一輪帶動作用。

第四,金融政策方面,主要是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我們理解,這有望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協助化債和穩地産、以及抵禦風險的能力。

此前,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主要是依靠利潤留存;在目前低息差環境下,利潤補充資本的能力下降,需要更多依靠外部資金,理論上的方式包括定增、可轉債及財政注資等。

此外,政策還包括擴大大型銀行下設的金融資産投資公司的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我們理解,股權直投將進一步推動科技金融這一政策方向,有利于融資結構多元化,對一級市場投融資活躍度、價值發現均存在影響,對二級市場也存在映射。

第五,市場政策方面,主要包括:(1)央行宣布將創設“證券、基金與保險公司互換便利”、“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結構性工具。前者第一期規模爲5000億元,後者第一期規模爲3000億元;(2)制定《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

支持中央彙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擴大投資範圍的有關安排,支持保險公司資金加大入市力度等;(3)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利用並購重組、股權激勵、大股東增持等方式提升投資價值,建立常態化的回購機制安排,長期破淨公司制定價值提升計劃等;(4)通過支持企業並購重組進一步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助力産業整合和提質增效。

我們理解,一則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本身就映射出對股票市場引導微觀預期功能的重視;二則有利于穩定股票市場流動性,同時著力建立一個穩定市場的常態化機制;三則鼓勵長期化行爲和增量資金,有利于“耐心資本”形成和市場生態持續優化;四則對並購的支持也將有助于加快産業重組、提升微觀活躍度、增強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

第六,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一系列組合拳應不是政策的全部,後續政策依然有進一步的空間。在地産政策方面,一線城市進一步因城施策具有較大彈性;財政政策方面,空間包括加快既有的政策資源落地節奏,擴大新增專項債與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投資使用範圍等;在消費政策方面,還可以對年中政治局會議比較重視的服務類消費擴大支持力度。作爲四季度,明年政策的空間亦將進一步打開。

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輪穩增長都是一系列政策陸續出台的“時段”,比如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央行降准同時伴隨著地産政策邊際調整;2019年三四季度央行接連進行LPR改革、降准與降息,同時中央也要求地方報送2020年重大項目以提前發行地方債;

2022年4月央行降准,隨後提出支持實體經濟的23條舉措,5月調整首套房貸利率下限,6月增加政策行信貸額度8000億元與創設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2022年7-8月、11-12月以及2023年二三季度也都是如此。本輪政策要應對的是名義增長率中樞不足帶來的宏微觀問題,因此更需要一定的持續性。

第七,對于資産定價來說,在前期報告《對于宏觀面的七點認識》中,我們曾提示目前宏觀面的幾點重要特征:一是海外“降息+不衰退”的組合出現,從曆史經驗上看有利于新興市場;二是工業品價格經曆了6月初以來的持續調整,BPI自9月中旬以來已進入持平徘徊;三是消費品價格有經驗底部區域迹象,BCI消費品價格前瞻指數持平于2012、2015、2020、2022年的周期底部。

在上述特征下,我們進一步指出,逆周期政策是短期基本面和新定價力量的關鍵。逆周期政策落地一則會改變對實際增長和通脹的預期;二則會帶來風險溢價的下降。

正文 :  2024年9月24日,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會上宣布了一攬子逆周期政策,我們理解這是政治局會議“加強逆周期調節、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精神的落地。政策涉及的方面較多,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爲貨幣政策、地産政策、金融政策、市場政策等四個方面。

7月政治局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要加強逆周期調節,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全面落實已確定的政策舉措,及早儲備並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

要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更大力度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

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兜牢“三保”底線。

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幣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要切實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要繼續發揮好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

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是“三降”。(1)央行宣布降准50BP,釋放流動性大約1萬億元,並指出年內視情況可能再降25-50BP;(2)降息20BP,引導MLF利率、LPR利率和存款利率分別下降大約30BP與20-25BP;(3)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大約50BP,每年爲居民節省利息支出大約1500億元。

“三降”同時落地,政策力度和推進節奏超預期。我們理解這一系列政策將帶來較直接的影響:一是信貸條件大概率有一輪改善,後續我們可繼續關注新增信貸量和BCI企業融資環境指數;二是實體融資成本將繼續下行;三是居民部門尤其城市家庭部門消費被資産負債表收縮“擠出”的過程有望迎來改善,城市消費預計出現好轉。

央行指出,貨幣政策總量政策有以下幾項調整:

第一,關于降低存款准備金率。今年2月份,我們下調了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次存款准備金率擬再次下調0.5個百分點,可以向金融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目前,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爲7%。

其中,大型銀行目前是8.5%,這次改了以後將從8.5%降到8%;中型銀行現在是6.5%,這次改完以後從6.5%降到6%;農村金融機構在幾年前已經執行5%的存款准備金率,這次就不在調整的範疇。

降准政策實施後,銀行業平均存款准備金率大概是6.6%,這個水平與國際上主要經濟體的央行相比,還是有一定的空間。在存款准備金率的工具上,到年底之前還有三個月時間,我們也會根據情況,有可能進一步再下調0.25-0.5個百分點。

第二,關于降低政策利率。目前,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是央行的主要政策利率。7月份,我們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從1.8%下調到了1.7%。這次下降20個點,從1.7%下調到1.5%,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下,政策利率的調整將會帶動各類市場基准利率的調整。

預計本次政策利率調整之後,將會帶動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下調大概在0.3個百分點,預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存款利率等也將隨之下行0.2到0.25個百分點。

這次利率調整對銀行淨息差的影響總體保持中性。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將減少銀行的利息收入,但也會減少客戶的提前還款。央行降准相當于爲銀行直接提供低成本的、長期的資金運營,中期借貸便利和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中短期資金的主要方式,利率的下降也將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

此外,剛才也講到,預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存款利率將會對稱下行。前幾次的存款利率,我們通過利率自律機制,引導存款利率下行形成的重新定價效果將會累計顯現。因爲存款利率重新定價要比貸款慢,所以前幾次引導存款利率下行,隨著時間的推移,重定價的效果會累計顯現出來。

所以在政策調整的方案設計中,人民銀行的技術團隊經過多輪認真地量化分析評估,這次利率調整對銀行收益的影響是中性的,銀行的淨息差將保持基本穩定。

第三,引導銀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去年8月份,人民銀行推動商業銀行有序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效果是比較好的。

今年5月17日,全國房貸利率的政策下限放開之後,原來對按揭貸款是在LPR基礎上加減點,全國是有一個政策下限的,在5月17日那一次房貸新政中,我們把這個下限給取消了,新發放貸款利率在市場報價利率基礎上減點幅度擴大,利率水平大幅下降,再一次拉大了新老房貸的利差。

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些大城市,原來的加點幅度比較高,那次調整之後,新發放按揭貸款和原來存量按揭貸款之間的利差更大。對此,人民銀行擬指導銀行對存量房貸利率進行批量調整,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的附近,我們預計平均下降幅度在0.5個百分點左右。

之所以說是平均,因爲貸款在不同時期放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銀行,發放的存量房貸利率水平不一樣,我們預測下降的幅度是一個預期的平均數。

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借款人房貸利息支出,我們預計這一項政策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的利息支出總數大概1500億元左右,這有助于促進擴大消費和投資,也有利于減少提前還貸行爲,同時還可以壓縮違規置換存量房貸的空間,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地産政策方面,也有一系列組合拳出來:(1)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至15%;(2)延長“金融十六條”與經營性物業貸款政策的期限至2026年末;(3)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比例從60%升至100%;(4)支持銀行發放貸款幫助企業收購房企存量土地。

我們理解政策整體延續了前期思路——供給端保供保主體,加快去庫存,推動房企資産負債表出清;需求端鼓勵居民適度加杠杆、支持政府收儲。降低房貸首付比例至15%算是力度不低的政策,配合支持收儲,以及未來可能繼續有的地方政策放松,對銷售量和價格預期應能起到一輪帶動作用。

央行指出,房地産金融政策有以下幾項調整。

(1)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至15%。爲更好支持城鄉居民剛性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全國層面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將不再區分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統一爲15%。5月17日以後,首套房的已經是15%了,當時二套房是25%,這次把首套房、二套房統一爲15%。這裏我想說明兩點,各個地方可以因城施策,自主確定是否采取差別化的安排,並確定轄區內的最低首付比例下限。

因爲全國這麽大的地方,不同城市之間、地區之間房地産市場情況差別很大,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差別化的安排,在全國底線基礎上確定轄區內最低首付比例下限。另外一點,商業銀行根據客戶風險狀況和意願,與客戶協商確定具體的首付比例水平。

因爲15%只是一個最低的首付比例,商業銀行要基于對客戶風險的評估,可能會比這個水平要高,也有客戶說我有錢,可以付30%首付比例,這是商業銀行和個人之間的一種市場化的磋商。

(2)延長兩項房地産金融政策文件的期限。前期,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總局出台了“金融16條”、經營性物業貸款這兩項政策,對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和化解房地産市場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

其中,房企存量融資展期、經營性物業貸款等階段性政策,原來按照文件是2024年12月31日到期,我們這次和金融監管總局作出決定,把這兩個政策從2024年12月31日延長到2026年12月31日。

(3)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5月17日,人民銀行宣布了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這是房地産市場去庫存的一項重要舉措。

爲進一步增強對銀行和收購主體的市場化激勵,我們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中人民銀行出資的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100%。原來商業銀行放100億元,人民銀行提供60億元,現在商業銀行放100億元,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100億元,加快推動商品房的去庫存進程。

(4)支持收購房企存量土地。在將部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土地儲備基礎上,研究允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貸款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市場化收購房企土地,盤活存量用地,緩解房企資金壓力。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人民銀行提供再貸款支持。這項政策我們和金融監管總局還在一起研究。

金融政策方面,主要是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我們理解,這有望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協助化債和穩地産、以及抵禦風險的能力。

此前,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主要是依靠利潤留存;在目前低息差環境下,利潤補充資本的能力下降,需要更多依靠外部資金,理論上的方式包括定增、可轉債及財政注資等。此外,政策還包括擴大大型銀行下設的金融資産投資公司的股權投資試點範圍。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指出,當前,大型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穩健,資産質量穩定,主要的監管指標都處于“健康區間”。大家知道,資本是金融機構經營的“本錢”,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基礎和抵禦風險的屏障。

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潤留存的方式來增加資本,但隨著銀行減費讓利的力度不斷加大,淨息差有所收窄、利潤增速逐步放緩,需要統籌內部和外部等多種渠道來充實資本。

爲鞏固提升大型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發展的能力,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經研究,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我們也將持續督促大型商業銀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資本約束下的高質量發展能力。

市場政策方面,主要包括:(1)央行宣布將創設“證券、基金與保險公司互換便利”、“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結構性工具。前者第一期規模爲5000億元,後者第一期規模爲3000億元;(2)制定《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

支持中央彙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擴大投資範圍的有關安排,支持保險公司資金加大入市力度等;(3)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利用並購重組、股權激勵、大股東增持等方式提升投資價值,建立常態化的回購機制安排,長期破淨公司制定價值提升計劃等;(4)通過支持企業並購重組進一步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助力産業整合和提質增效。

我們理解,一則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本身就映射出對股票市場引導微觀預期功能的重視;二則有利于穩定股票市場流動性,同時著力建立一個穩定市場的常態化機制;三則鼓勵長期化行爲和增量資金,有利于“耐心資本”形成和市場生態持續優化;四則對並購的支持也將有助于加快産業重組、提升微觀活躍度、增強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

央行指出,爲了維護我國資本市場穩定,提振投資者信心,在借鑒國際經驗以及人民銀行自身過往實踐的基礎上,人民銀行與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協商,創設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這也是人民銀行第一次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

第一項工具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這項工作支持的是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這些機構會由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按照一定的規則來確定,可以使用他們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産作爲抵押,從中央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産。國債、央行票據與市場機構手上持有的其他資産相比,在信用等級和流動性是有很大差別的。

很多機構手上有資産,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流動性比較差,通過與央行置換可以獲得比較高質量、高流動性的資産,將會大幅提升相關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我們計劃互換便利首期操作規模是5000億元,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模。我和吳清主席講,只要這個事兒做得好,第一期5000億元,還可以再來5000億元,甚至可以搞第三個5000億元,我覺得都是可以的,是開放的。通過這項工具所獲取的資金只能用于投資股票市場。

第二項工具是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這個工具引導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用于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實際上,股東和上市公司回購或者增持公司的股票,在國際資本市場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交易行爲。

中央銀行將向商業銀行發放再貸款,提供的資金支持比例是100%,再貸款利率是1.75%,商業銀行對客戶發放的貸款利率在2.25%左右,也就是可以加0.5個百分點,2.25%這個利率水平現在也是非常低的。首期額度是3000億元,如果這項工具用得好,我和吳清主席也講過,可以再來3000億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個3000億元,都是可以的。

但我們後面要看市場的情況,要做一些評估。這個工具適用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我們不區分所有制。人民銀行將與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密切合作,同時也需要市場機構的合作,共同做好這項工作。

證監會指出,目前我們已會同相關部委研究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依法做好市值管理。

一是要求董事會高度重視投資者保護和投資者回報,通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夯實市值管理的基礎。

二是要求上市公司積極運用並購重組、股權激勵、大股東增持等市值管理工具提升投資價值。

三是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常態化的回購機制安排,鼓勵有條件的公司提前安排好資金規劃和儲備。

四是要求長期破淨公司制定價值提升計劃,評估實施效果並公開披露,形成市場約束。

五是要求主要指數成份股公司切實負起責任,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明確職責和應對措施,定期披露執行情況等。這裏需要強調的是,要加強市值管理,但同時上市公司和相關方必須要提高合規意識,不能以市值管理的名義實施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爲。

我們最近將就市值管理指引公開征求意見。同時,會同相關部委推動建立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上市公司大股東、高管等相關主體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證監會還指出,爲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痛點堵點,最近在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證監會等相關部門制定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近日將會印發。其中有一系列關于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安排,相信制度環境會不斷優化。

總體是著眼于“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的目標,進一步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即將發布的《指導意見》重點提出了三方面舉措:

一是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重點是督促基金公司進一步端正經營理念,堅持投資者回報導向,著力提升投研和服務能力,創設更多滿足老百姓需求的産品,努力爲投資者創造長期收益。近期,大家可能也關注到,新發行了10只中證A500ETF,很受市場歡迎,很快就達到了募集上限。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權益類基金産品注冊,大力推動寬基ETF等指數化産品創新,適時推出更多包括創業板、科創板等中小盤ETF基金産品,更好服務投資者,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新質生産力發展。

此外,我們將推動公募基金行業穩步降低綜合費率,這也是近期被討論比較多的問題,現在已經走了兩步,後面還有一步。通過穩步降低綜合費率,更好讓利投資者、回報投資者。

二是完善“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重點是提高對中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監管包容性,全面落實3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打通影響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制度障礙,促進保險機構做堅定的價值投資者,爲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長期投資。

同時,引導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完善全國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資金投資政策制度,鼓勵企業年金基金根據持有人不同年齡和風險偏好探索開展不同類型的差異化投資。

三是持續改善資本市場生態。重點是多措並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完善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等配套制度安排,同時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塑造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良好市場生態。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一系列組合拳應不是政策的全部,後續政策依然有進一步的空間。在地産政策方面,一線城市進一步因城施策具有較大彈性;財政政策方面,空間包括加快既有的政策資源落地節奏,擴大新增專項債與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投資使用範圍等;在消費政策方面,還可以對年中政治局會議比較重視的服務類消費擴大支持力度。

作爲四季度,明年政策的空間亦將進一步打開。從曆史經驗來看,每一輪穩增長都是一系列政策陸續出台的“時段”,比如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央行降准同時伴隨著地産政策邊際調整;2019年三四季度央行接連進行LPR改革、降准與降息,同時中央也要求地方報送2020年重大項目以提前發行地方債;

2022年4月央行降准,隨後提出支持實體經濟的23條舉措,5月調整首套房貸利率下限,6月增加政策行信貸額度8000億元與創設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2022年7-8月、11-12月以及2023年二三季度也都是如此。本輪政策要應對的是名義增長率中樞不足帶來的宏微觀問題,因此更需要一定的持續性。

2019年二三季度,經濟環比回落,央行在8月進行LPR改革,9月央行降准,監管部門也同時要求地方政府報送2020年重大項目,並在2020年提前發行專項債;10月中旬經濟數據發布,觸及5%的增長下限,央行在11月下調了MLF與LPR利率。

2020年1-2月,經濟遭遇外生沖擊,增長、物價、居民生活與企業生産等均受到較大影響,央行在春節之後利用大額逆回購、降准等方式投放流動性,穩定微觀主體預期,然後兩次降息、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創設直達實體的結構性工具等支持實體經濟;財政端跟進,主要是大規模減稅、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基建等。

2022年1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穩增長基調之後,政策開年靠前發力,央行在1月份降息10BP,財政主要是加快提前批專項債的發行進度,在前3月完成1.46萬億元的新增專項債提前批額度。

2022年4月,經濟再度遭受外生沖擊,政府部署一輪逆周期政策應對,央行在4月15日宣布降准25BP,投放5300億元流動性,穩定信貸金融環境;4月18日,央行聯合外管局下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23條政策舉措;5月15日,房地産金融政策跟進,央行調整首套房貸利率下限;5月20日,央行在MLF利率未調整的情況下,下調5年期LPR利率;6月份廣義財政跟進,調增8000億元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創設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基建發力,額度爲3000億元。

2022年7月,經濟與宏觀預期再度趨弱,逆周期調節政策迎來新一輪加力。8月15日,央行下調MLF利率10BP;8月24日追加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額度,盤活5000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9月14日宣布設立設備更新再貸款,額度2000億元,支持制造業和小微企業進行設備更新。

2022年11月,經濟環比重新走弱,政策再度加力,先是調整了疫情防控政策,下發金融十六條,穩定房地産市場;然後再11月末宣布在年末降准25BP。

2023年二季度經濟內外去庫存,政府在6-10月加大逆周期政策力度,先是6月央行降息10BP,然後在8月、9月再度降息10BP與降准25BP,下調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首付比例;財政端跟進,加快專項債發行進度,調整預算增發1萬億國債。

2024年1-2月相對特殊,這一輪央行與證監會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政策部署以穩定預期與資本市場,但財政沒有跟進,地産政策在5月中旬跟進。

關于這一輪政策發力後的潛在財政空間,在前期報告《如何看8月財政數據與年內財政政策空間》中,我們曾提出,一是可以繼續利用既有的財政資源,如上所述,普通國債的8000億元左右存量空間可能被使用;

二是新增專項債在擴大使用範圍上存在空間,如收購閑置土地和存量住房收儲等,可解決目前收儲去庫存資源不足的問題,亦符合“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的精神;

三是可以進一步調整擴大超長期特別國債的使用範圍,用于對當下經濟拉動較快、微觀預期影響較大的領域,比如設備更新、技術創新投資、重大項目基建、彈性較大的消費和服務業領域;四是理論上,依舊存在10月人大常委會調整預算的政策窗口。

對于資産定價來說,在前期報告《對于宏觀面的七點認識》中,我們曾提示目前宏觀面的幾點重要特征:一是海外“降息+不衰退”的組合出現,從歷史經驗上看有利于新興市場;二是工業品價格經曆了6月初以來的持續調整,BPI自9月中旬以來已進入持平徘徊;三是消費品價格有經驗底部區域迹象,BCI消費品價格前瞻指數持平于2012、2015、2020、2022年的周期底部。

在上述特征下,我們進一步指出,逆周期政策是短期基本面和新定價力量的關鍵。逆周期政策落地一則會改變對實際增長和通脹的預期;二則會帶來風險溢價的下降。

核心假設風險:政策力度不及預期;房地産銷售超預期下滑;化債影響超預期,政府主導的投融資需求表現不及預期;海外流動性環境超預期,外需超預期變化;政府債發行計劃超預期,信用環境變化超預期;增量政策效果不及預期。---來源 :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