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億美元流向中國,人民幣狂飆反超歐元,成全球貿易第二大貨幣
* 一萬億美元正在流向中國?
近日,「美元微笑理論」創立者,英國對沖基金Eurizon SLJ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史蒂芬·詹預測,隨著美元降息,可能會刺激1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萬億元)的「保守資金」回流,原因是中美之間的利差正在縮小。
目前來看,美聯儲9月份降息幾乎已成定局,美元危機隱現。
* 人民幣連日狂飆,中國將迎來「資本狂歡」?為何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逐漸下滑?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來了?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
* 7.1萬億資金流向中國?人民幣狂飆
前幾天,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釋放了迄今為止最強的降息信號——直言「美聯儲是時候開始降息了」,調整政策的時機已經到來。
當被問到是否有任何因素可能阻礙美聯儲在9月份降息時,戴利的回答也是異常乾干脆,明確表態「目前很難想象」。
* 而這次史蒂芬詹預測將有7.1萬億人民幣回流中國,其實根源也是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
* 這裏存在兩個邏輯,一是中美之間的利率差將會走低,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
現在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是5.25%-5.5%,反觀中國,就在上個月工農中建4大行還相繼宣布降息,基本都是1點幾的水平。
試想一下,投資者會選擇把錢放在哪裏?
但隨著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情況變了:
* 如果美元資產預期收益率是5%,而人民幣的預期升值為10%,那麼哪怕美元資產增值,最後在換算成人民幣再回到國內時,收益率反而可能會轉負。
資本逐利之下,大舉流入中國市場,帶動人民幣匯率走高,本身也是正常現象。
* 第二個邏輯是在國外投資的美元資產很可能會部分回流。
之前美元利率居高,很多外貿企業做生意時,外匯故意不結匯,留在國外吃美元的利息,相當於賺雙份的錢。
現在美元要降息了,套息交易的空間被壓制,自然就會有一部分資金開始結匯,把美元換成人民幣。
史蒂芬詹之所以得出1萬億美元這個數字,主要也是因為近幾年,中國企業可能在海外投資中已經積累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中有1萬億美元的「保守」資金,可能會選擇回流。
如今美元指數並未下跌,人民幣匯率卻已經突破7.1,無論到底是不是7.1萬億資金,資本回流大勢已成。
* 美元危機
就在史蒂芬詹預測7.1萬億資金將回流中國的同時,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出警告,稱美元在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正面臨著一些挑戰。
根據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截至今年年初,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已經從1999年的71%降到了59%。
美元怎麼不行了?
* 一方面,美國頻頻將美元武器化,大幅損害了美元的信譽。
近年來,美國憑借美元霸權動輒對敵對國家發起製裁,比如俄羅斯就是「資深受害人」,直至如今仍處於美國的金融制裁之下。
而在此前,美國財長耶倫已經發出警告,如果美國反復無常制裁別國,采取單方面行動,美元就可能會被取代。
* 另一方面,不斷飆升的美債,究竟由誰來接盤,美聯儲騎虎難下。
如今美債規模已經突破35萬億美元,美國的債務負擔不斷增加,顯然會讓眾多投資者對美元更加謹慎。
* 尤其隨著美元開始降息,美元指數走弱已成定局,推銷美債更是難度陡增。
別忘了,現在美國政府財政赤字規模也在不斷走高,全靠每年發行萬億規模的美債,在勉力維持如今的財政支出。
* 未來美債由誰來買單?恐怕這個問題美國自己也沒想清楚。
* 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
* 與正逐漸「日薄西山」的美元相比,如今的人民幣卻是另一番風景。
* 美元危機隱現,反而成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良機。
* 就在去年年末,人民幣已經超過歐元成為了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僅次於美元。
此外,由於全球對於美元的不信任感加重,人民幣的「朋友圈」一直在持續擴大。
比如這個月,中國銀行與越南國家銀行簽署了一份《合作諒解備忘錄》,明確指出了要進一步促進雙方在本幣結算、本幣互算以及跨境支付互聯互通等領域的合作。
* 再比如,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
今年7月份,CIPS系統新增了2家直接參與者,6家間接參與者,目前已有直接參與者150家,間接參與者1401家。
*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美元隨著逐步降息開始長期貶值,中國穩步進行產業升級,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還會進一步穩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會進一步加快。
從這樣的角度來說,美國憑借美元霸權肆意妄為,其實算得上是自掘墳墓,親手挖斷了美元的根基,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機。
最後必須要說明的是,盡管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正在下滑,但如今仍然具備絕對的主導地位,無論是「去美元化」,亦或是人民幣國際化,都將是一個長期趨勢。
但好在,我們一直在穩步向前,人民幣國際化形勢向好,未來必將取得更出色的成績。---來源: 北向財經-
*馬來西亞不等了,新馬高鐵將重啟,采用標準軌,中方成唯一選擇?*
新馬高鐵即將重啟?
自2016年開始啟動,先後歷經3屆馬來西亞政府的新加坡—馬來西亞高鐵項目,可謂是命途多舛、一波三折。
不過,如今新馬高鐵迎來峰回路轉,似乎出現重啟跡象。
為何馬來西亞不等了,準備重啟新馬高鐵項目?日本竟選擇主動退出?中國或將成為新馬高鐵唯一選擇?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
新馬高鐵,重啟
新馬高鐵,指的是連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之間的高鐵項目,全長352公里,項目總投資高達214億美元。
該項目最早於2013年提出,設計時速達到了350公里每小時,可以將新加坡和吉隆坡之間的旅行時間縮短至90分鐘。
等到2016年,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正式簽署協議,還定下了目標,準備在2026年投入運營。
為順利完成通車目標,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於2017年開啟了全球招標計劃,引來了高鐵界的列強角逐。
比如中國、日本、美國等等,當時都參與了競標,競爭極其激烈。
然而,新馬高鐵的修建遠比想象中要難得多,期間經過了各種波折,該項目就被擱置了下來。
不過,今年年初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機:
馬來西亞交通部表示,其提交了「新馬高鐵」項目的重啟建議書,將在今年年底決定,是否會重啟該計劃。
最近馬來西亞交通部的部長也強調,馬來西亞正考慮重啟新馬高鐵項目,而且還要改變一定的運作模式,改為私營來推動和建設。
尤其重要的是,新加坡對於新馬高鐵表態也比較積極,稱如果將重啟新馬高鐵項目,新加坡持支持態度。
命途多舛的新馬高鐵,為何要重啟了?
之所以新馬高鐵被屢屢叫停,說白了還是一個「錢」字。
最開始提出這個項目的人是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但等到2018年,納吉布在大選中落敗,就此下臺。
而新上任的總理馬哈蒂爾卻認為,新馬高鐵對馬來西亞沒有任何好處,並且還極其燒錢,於是要推遲該項目建設。
但是別忘了,2016年馬來西亞已經與新加坡簽署了正式協議,所以馬來西亞撂挑子,是要賠錢的。
2021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發表共同聲明,宣布正式取消新馬高鐵項目,馬來西亞賠給了新加坡1.0282億新元,約合7625萬美元。
那為什麼現在新馬高鐵又要重啟了呢?
答案是馬來西亞又換總理了,2022年安瓦爾易蔔拉欣上臺,這位新總理與馬哈蒂爾的觀點截然相反。
早在2021年,安瓦爾易蔔拉欣還沒上臺的時候,就曾公開表示,馬哈蒂爾取消高鐵項目犯了一個錯誤,因為該項目可以吸引遊客、拉投資。
於是到了2023年,安瓦爾易蔔拉欣訪問新加坡舊事重提,又把新馬高鐵項目撿了起來。
去年7月份,馬來西亞啟動了新馬高鐵的信息征詢書程序,讓私營企業通過公私合作的模式,對新馬高鐵項目提出建議。
說白了,就是新馬高鐵項目不僅要搞,而且還要改為公私合營的新模式。
另外,馬來西亞重啟新馬高鐵項目,還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出於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
如今「泛亞鐵路」已見雛形,而一旦錯過這波紅利期的話,未來經濟發展必然受到影響。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馬來西亞準備重啟新馬高鐵項目,無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中方成唯一選擇?
有趣的是,新馬高鐵作為「明星項目」,自項目啟動之初就受到了廣泛關註,日本企業更是曾積極投標。
結果如今新馬高鐵即將重啟,日本卻主動宣布,將退出競標。
日本給出的理由是,由於馬來西亞政府會減少新馬高鐵項目投入的資金,所以項目風險會提高,因此決定退出。
但沒了日本,對於新馬高鐵項目影響基本為0,因為現在有31個公司都提出了概念性方案,最終由馬來西亞篩選出了3個聯合體,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鐵建牽頭組建的聯合體。
目前來看,中國幾乎成為了馬來西亞新馬高鐵項目的唯一選擇。
一方面,馬來西亞想的是不提供財政擔保,沒有財政負擔的路線。
而在日本出局後,中國已經成為了唯一一個有能力且願意滿足馬來西亞要求的國家。
當然了,我們也不會做賠本買賣,馬來西亞最終肯定要讓渡新馬高鐵項目一部分或者是一定期限內的經營管理權,相當於變相付了錢。
另一方面,成功案例擺在眼前,中國高鐵實力有目共睹。
如今我國承建的雅萬高鐵項目已經正式投入運營,而雅萬高鐵的建設環境、技術難度等諸多方面,與新馬高鐵如出一轍。
尤其雅萬高鐵所采用的商業模式,正是馬來西亞如今考慮采用的新模式,可以實現互惠共贏。
再加上,以後馬來西亞要想融入到泛亞鐵路中,必然會采用標準軌來替代國內現在的米軌。
因此,如果新馬高鐵真的重啟,中國很可能拿下這一大項目,中國高鐵也將再次走出國門。
當初為承攬新馬高鐵這個大項目,日本也曾費盡心思,時任日本首相安倍還專門為該項目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
但如今,新馬高鐵叫停後再重啟,日本已然退場,中國或將成為馬來西亞的唯一選擇。---來源: 北向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