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以臺灣為例子,人均從一萬美元到三萬美元,我們中國的生活水平會顯著提升麼?

2024083013:50

2023年中國大陸人均GDP是1.264萬美元,雖然這幾年獲得感有所下降,但是總的來說,在距離發達國家的門檻越來越近,但是這就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從人均接近1.3萬美元,到以後人均超過三萬美元,趕上日韓臺這樣的東亞經濟體,我們中國的生活水平會有顯著變化和提升麼?

在全球發達經濟體中,其實基本都有各式各樣的問題,

比如美國是醫療費用昂貴,而歐洲相對就好不少;

比如歐美是大量引進移民導致治安差,最近英國就在爆發針對移民的騷亂,而東亞的日本韓國臺灣就好不少。

最近又繼續研究了下臺灣的生活水平,感覺有一些新的想法。

臺灣是最近幾年一直很火的一個話題,實際上我幾個星期前寫的一篇文章,閱讀量竟然高達百萬以上。

對於臺灣,我一直有一個疑惑,那就是從薪資水平來看,對岸不管是平均值,中位數值還是最低工資水平,無疑都高出大陸不少,畢竟對岸從2021這一年開始已經是一個人均三萬美元的經濟體。

但是大陸網友似乎很多認為臺灣的實際生活水平沒有那麼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的看法如下, 受製於臺灣的製度問題,高收入並沒有有效的轉化為高生活水平,注意這個制度並不只是政治制度,而是包括經濟體系,民生等在內的一系列制度。

首先,臺灣人的收入水平是高於中國大陸的,尤其是底層民眾的生活水平是優勢最大的。

從2024年 1月1日起,臺灣把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最低27470元新臺幣,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最低183元新臺幣。按照4.4625元的匯率,對應就是6155.7元人民幣,小時工資最低就是41元人民幣。

對比深圳在2024年6月的現在,月最低工資為2360元,小時最低工資為22.2元,分別只有臺灣的38.3%和54%。

就是是中國大陸最高的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也僅為2690元,最低時薪為24元,也分別只有臺灣的43.7%和58.5%。

也就是說, 臺灣當前最低薪資,遠高於大陸所有城市,即使作為一線城市的深圳,上海,也僅有臺灣的四成。

另外臺灣這個最低薪資標準對於在臺灣工作的幾十萬越南,印尼等外籍勞工也適用,除了搞家政的外籍勞工適用最低每月2萬新臺幣(4481.8元人民幣)的工資外,在工廠,工地和其他地方工作的外籍勞工(臺灣官方叫移工)最低薪資也依照這個每月最低6155.7元人民幣和最低時薪41元人民幣的規定。

因此我相信 如果臺灣開放大陸人過去工作,相信會過去不少人。

實際上根據臺灣勞動部統計,2024年1月在臺灣工作的移工人數竟然已經高達75.6萬人!這是老齡化社會的一個必然結果之一。

但是另一方,受制於制度劣勢和資源劣勢,臺灣人的實際生活水平並沒有明顯超過中國大陸。

這個制度不是單純的說政治制度,而是各種政策。

吃穿住行玩五項,吃穿方面兩岸我認為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這個就不說了。

就以水果為例,國家統計局統計2022年中國大陸水果產量高達3.1296億噸,按照2022年年末中國大陸人口141175萬人,人均水果產量為221.68公斤。

而根據臺灣農業部官網的糧食供需年報(該年報考慮了進口和出口),2022年臺灣人均水果供給量為115.21公斤。

人均肉類供給量臺灣要高一些,2022年臺灣人均供給量為87.5公斤,中國大陸人均肉類消費量是70公斤,總體差不多的水平,因為供給量到最終消費還會有些損耗。



人均水產類供給量臺灣為31.0公斤,而根據 2022年《 全國漁業經濟統計公報》,中國大陸人均水產產量為48.63公斤,老實說連人均水產供給量中國大陸也要高不少,我有點意外。

總的來說,我認為吃的方面兩岸沒啥差距,如果考慮食物的豐富程度,中國大陸恐怕還更勝一籌。

住的方面,姑且認為是基建和住宅,

我認為臺灣的基建和住房老舊程度是沒有辦法和大陸的城市水平相比的,不僅僅是無法和一二線城市相比,三四線城市的基建和住房都普遍優於臺灣的水平。

有興趣的可以在抖音搜一下合肥的全球最大城市公園「駱崗中央公園」,面積高達12.7平方公里。

而更讓我吃驚的是河南省許昌市的中央公園,這在全國都是規模巨大的公園,沿著公園走一圈有差不多10公里,許昌中央公園 南北長4.8公里,寬330米,而紐約中央公園長約4公里、寬約0.8公里。

還有網友做了個許昌中央公園和紐約中央公園的對比,在這麼一個城市還有如此大的中央公園,確實基建水平不一般。

就拿高鐵來說,

臺灣的高鐵總裏程350公里,其中還有一小段只有130公里的時速,其余段也只有300公里時速,不如大陸最快的350公里設計時速。

而中國大陸2023年底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鐵里程已經達到了4.5萬公里,也就是即使論人均高鐵長度臺灣也不如中國大陸。

再比如作為城市常見景觀的摩天輪,整個臺灣最大的摩天輪直徑就50米,而這在中國大陸根本排不上號,中國大陸100米以上的摩天輪都有十幾個。

大陸民眾去臺灣旅遊感受到的臺灣基建和住宅的老舊,落伍是非常直觀的,這個感受不僅僅是來自一二線城市去臺灣旅遊的居民,同樣也來自三四線城市去臺灣旅遊的居民。

我老家在西部省份三四線城市,但是城市新建小區的遊樂設施,花園,遊泳池等早已非常常見普遍,而室內裝修也和一線城市居民家中沒太大區別。

這麼說吧, 但凡是大陸城市居民,到臺灣人的家中做客,不會有任何的震撼,反而會覺得臺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不過如此。

目前大陸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主要是農村的居住條件要差不少,尤其是農村的廁所沒有達到城市的水平。

在2014年太陽花運動期間,我在海外查看了大量的視頻,

其中不少就是記者到參加運動的學生家裏采訪,

我的第一感受是這些學生住的房子怎麼普遍這麼老舊,室內的裝修怎麼這麼差,相當於 大陸的老舊小區水平,當時還想太陽花是不是因為經濟問題,民進黨利用了臺灣年輕人對經濟的不滿。

後來覺得不單是經濟問題,跟臺灣殖民時期的親日勢力在戰後沒有得到徹底清理也有關系,像臺灣拍的那些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電視劇,甚至把日本殖民時期的建設寫進臺灣教科書,這就不能用經濟問題來解釋了,

而親日勢力是天然反中的,反中意識形態是主因。 當然這裏不扯遠了。

不管是谷歌街景,還是油管上的各種街景視頻,都能看出臺灣的基建和住宅已經陳舊化,而對岸的政府似乎對於搞城市翻新並沒有那麼大的熱情,可能是因為沒有GDP增長的壓力?

在行的方面臺灣人可以說就更慘了,高價低配。

臺灣的汽車很貴,電動自行車也很貴,

最近我看了一些臺灣的車評自媒體評測中國大陸電動汽車的視頻,下面的評論都是各種為什麼不開放大陸電動汽車進臺灣,現在臺灣人買的車又貴配置又低。

在中國大陸早就已經上市的特斯拉model 3,居然在2024年4月才在臺灣上市,5月才交付,不同版本價格高達166.99萬和199.99萬新臺幣,即使按照最近人民幣升值後大約4.53的匯率,也 分別相當於36.88萬和44.17萬人民幣。

這在中國大陸簡直不可想象,model 3在中國大陸官網不同配置價格為23.19萬,27.19萬和33.59萬人民幣。

綜合下來臺灣的model 3不僅晚上市了幾年,車價竟然高出大陸60%還多。

這背後是因為臺灣本來對汽車就征收高額的貨物稅和營業稅,合計達31%,另外 要保護本土的汽車工業,當然了就是那家著名的 裕隆集團,因此臺灣 對進口汽車征收 17.5%的 關稅(注意不是成本價的17.5%,而是累乘法,也就是加征了31%的貨物稅和營業稅之後的17.5%), 而車價超過300萬新臺幣的還要再收10%的奢侈稅。

同時呢,臺灣本土的 裕隆 集團在汽車方面 又不爭氣,當年著名的納智捷就是該集團旗下的品牌。



當然,由於臺灣人的收入水平以及家庭存量財富水平仍然高於中國大陸,所以如果看汽車擁有率,還是高於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2024年6月底3.45億輛,2023年年底人口14.1億人,每100人有汽車24.5輛,

臺灣2024年5月底862.79萬輛,2023年年底人口2342.04萬人,每100人有汽車36.8輛。

也就是說人均GDP是中國大陸的兩倍多, 但 人均汽車保有量僅 比整個 中國大陸高50%左右。 同時 在售車型比大陸落後了幾年,臺灣人也必須花著更為昂貴的價格賣更低的配置。

如果說汽車方面,雖然臺灣的車價貴,而且車型老舊,但是收入也更高,因此總體汽車保有量還是可以,那在摩托方面,臺灣就算很慘了。

臺灣的摩托車非常昂貴,我自己在深圳也有一輛電動自行車,買的時候 3000元人民幣左右,充一次電可以跑大約四五十公里,一個星期充一次電,平時送孩子上學,自己到地鐵什麼的很方便。

而在臺灣,電動自行車動輒兩萬人民幣以上。

2015年6月,臺灣的知名品牌 gogoro 正式公布 Smartscooter 的價格,兩種版本分別是 12.8 萬元新臺幣和 13.8 萬元新臺幣,按照當時的匯率 算下來起始價要到人民幣 25000 元以上(按現在的匯率更貴),而同年 小 牛電動在北京發布的電動自行車,僅為 3999 元和 4999 元。

更要命的是,gogoro的車是換電的,不能充電,換電池還要收費,

當時公布的 無限量更換電池的費用是每月 899 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 180 元),也就是每個月還要花180元人民幣在換電池上!

當然 在剛上市時, 有買車送兩年電池月租費的優惠 。

而在2024年第一季度,Gogoro JEGO發布了入門級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68km/h,雙電池版本官方續航裏程119km(當然這個續航里程要滿足各種條件才能達到),這款車在臺灣網友眼中以便宜著稱。

那麼有多便宜呢?

單電池版新臺幣57,980 元,雙電池版59,980 元, 約合人民幣1.31萬元和1.36萬元,而臺灣人月工資中位數為9000多元人民幣,竟然要差不多一個半月的工資。

當然了,臺灣政府對這個臺灣人常用的代步工具有補助,而在扣除各種政府給的補助後,最低入手價也要新臺幣21,180 元和23,180 元,也就是4800元人民幣起!依然要花半個月工資。

而在中國大陸,被定義為便宜的電動自行車,其價格得到一千多人民幣才能被認為是便宜。

根據臺灣網絡論壇的評論,這個 2月29日 才上市的車型,截至 3月25日訂單沖破 3446 臺。



不僅如此,這款被定義為便宜的車也還要收換電費用,單電池版本每個月換電需要199元新臺幣,算下來一個月要大約40多元人民幣。

即便如此,很多臺灣網友看到這個數字還是覺得很便宜,因為之前的車型換電費用每個月要899元新臺幣,換成人民幣要200多元了。

看一下下面的配置,避震,全LED車燈,加長舒適坐墊,超寬腳踏空間,置杯架,前掛鉤,飛旋踏板,5000公里保養一次的馬達,一鍵倒車.....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居然一個廉價版賣一萬多人民幣這麼貴。



至於玩的方面,中國大陸可以玩的地方遠遠比臺灣多,這個沒什麼好比較的了,從自然風光的九寨溝,賽裏木湖,喀納斯,大小興安嶺,川西318國道,三沙南海海灘,虎跳峽徒步,黃河壺口瀑布,

到現代景觀的三峽大壩,航天發射中心看火箭發射,上海的外灘,貴州天眼,

再到歷史人文的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三星堆,馬王堆漢墓,越王勾踐劍,清明上河圖,我覺得是沒有辦法比較的。

當然,說起旅遊中國大陸比較差的地方還是有,比如雲南的旅行團宰客,藏區的敲詐勒索遊客現象等等,

但總體就玩而言,中國大陸肯定是勝過臺灣的。

總體吃穿住行玩五項,我覺得臺灣作為一個人均三萬多美元的經濟體,並沒有在任何一項有明顯的超過中國大陸。

如果一定要說哪裏有明顯比中國大陸好的地方,我仔細想了下,

可能有三點:

1:收入水平尤其是底層高於中國大陸,臺灣中位數收入能達到9000多接近一萬人民幣,但這個月入9000多人民幣的收入,不僅在一線城市不會被認為是高收入,在二線城市也不會覺得是高收入。

底層收入不錯,最低薪資超過6000元人民幣,這個領先很多。

2: 城鄉發展水平差距小於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農村生活水平,除了浙江和珠三角等少數地方外,普遍還是不太好,連廁所還沒有普遍實現水洗化,很多還是旱廁,衛生情況堪憂。

3:地區發展差異小於中國大陸,臺灣島南北最遠距離也不到四百公里,即使從最窮的地方到最富的地方打工,回家總體很方便,較難像中國大陸這樣出現跨越幾千公里打工,一年到頭難得回次家,造成很多留守兒童很少見到父母的情況。

看到這裏,本文其實並不是說臺灣,而是讓我想起了中國大陸的情況,從2023年的人均1.26萬美元,到以後的人均突破三萬美元,我們的生活水平--吃穿住行玩會有明顯提升嗎?

我的答案是,如果我們不在住的方面突破東亞模式的限制,那麼很遺憾,我覺得對於目前的一個城市中產居民來講,不會感覺到特別明顯的變化。

假設有一天,我醒來後發現出生在十幾年後的中國(比如2035年),此時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了三萬美元,那麼我的生活相比2024年會有很大變化麼?

吃和穿的問題在2024年早就解決了,想吃啥就能吃啥;

行的問題2024年已經早已解決了,高鐵,飛機,自駕很方便了,而且高鐵和機場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出門的治安也很安全了;

玩的話我相信2035年會更好些,主要是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出去玩會更舒心,各種黑旅行團之類的會更少,但是我覺得總體旅遊體驗跟今天比不會有質的飛躍,畢竟現在自由行總體也還舒心。

我覺得可見的變化最大的會是 中國落後地區的生活水平會提升,

比如農村地區 的生活水平會有較大提高 ,包括居住環境, 水洗化廁所普及等等。

但我覺得光是這點還是不夠的,要增強全體國民的獲得感,我覺得從人均一萬美元到三萬美元以上,有兩件事情是必須做的,

一是大力提升居住的品質,

二是大搞新三線建設縮小地區間發展差異。

對於中國大陸居民來講,我 覺得最大的生活水平提升空間還是來自於住,

在這方面下功夫,可以實現 第二次城鎮化,再一次帶動經濟高速增長。

下面的圖是北京居民家庭 居住構成情況, 有5 9%的居民居住是一居室,兩居室或者筒子樓 之類裏面。

居住在三居室的單元房裏面的占比19.2%,這已經是住的比較好了。

七普北京的生育率低到只有0.87,不是沒有原因的,孩子生出來住哪兒。



我總結擴大土地供給,提高別墅和低密度社區比例的好處

1:顯著的提高國民生活水平,現在吃穿住行玩五個基本項,其他四項我國已經不輸發達國家,但唯有住這項,和歐美相比有明顯差距,尤其是和北美澳新比,別墅和低密度社區比例明顯偏低。

2:極大的刺激消費,家庭住戶擁有了更大的居住空間,更多的私人車位,會帶來明顯的對家用電器,家具,裝修,汽車的消費增長和需求,擴大本土工業品的市場。

3:進一步帶動新能源轉型,獨棟房屋更有利於安裝屋頂光伏和戶用儲能產品,刺激國內市場帶來更多的對新能源產品的需求,屋頂光伏一年發電上千度,可以有效的提升家庭使用綠電比例;戶用儲能夜間充入便宜的電力,消耗過剩的電力,白天電價貴的時候放電,居民得到了好處,電網也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

4.幫助提升生育率到合適水平,改善人口結構,避免人口老化經濟長期不增長,養老金不夠用。

舉個例子, 生育率的提升,少數願意生多個孩子的家庭非常重要。

歐美 都不乏這樣的家庭,一個家庭就有五六個, 六七個甚至八九個孩子,極大的彌補了生育率的下滑,梅爾吉布森和他第一個老婆就生了7個孩子。 對於少數願意多生育的家庭,不能讓住房成為限制。

這個道理,對於普通的家庭也是一樣,很多家庭就只有兩室一廳,如果有一兒一女,夫妻倆一間房,兒子女兒各一間房都不夠住。

另外就是非常重要的,縮小地區間發展差異,搞新三線建設,這個在增量財富增速逐漸減小的情況下,新三線建設會大大的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實際上就是財富的再分配,也可以極大的提高生活水平,

一個在一二線城市月入1萬人民幣的外來的無房年輕人,其生活水平是一般的,但如果這個月入1萬人民幣的崗位是在他的家鄉,那麼他的生活水平會有質的飛躍。財富總量沒有變化,但是國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這就是新三線建設的意義。

這個之前已經有多篇文章提過了,不再贅述。

在以前,我寫過多篇文章,我一直覺得東亞模式長期是缺乏競爭力的,體現在居住住房方面品質低,而付出的成本高,教育和工作競爭方面高度競爭激烈內卷眼中,日本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沒有一個能逃掉低生育率的宿命。

但中國大陸不一樣,我們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也有中央政府可以平衡區域間發展差距,是有條件可以逃脫這個宿命的。---(來源: 寧南山/重新認識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