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2024理財眾生相:瘋狂搞錢,你賺了麽?
在動蕩的理財市場,誰是年輕人的首選?
數據顯示,公募基金再創新高,7月底規模31.49萬億元,單月新增超4000億元。
但2021年以來的基金「跌媽不認」,讓損失慘重的年輕人對其所謂的「穩健」「保底」等賣點祛魅,轉頭擁抱多元化的理財產品。
進入2024年,年輕的投資者繼續接受市場的「毒打」。黃金價格回調、A股跌至2800多點、銀行存款多次下降……在動蕩的理財市場,誰是年輕人的首選?
「心態非常重要」。
這是5位年輕投資者的共識,他們的理財目標各異,但幾乎都在虧本。有人手持上百只基金,為未來養老做打算;有人反復進出A股,被行情勸退。
以下是他們的口述故事。
01, | 手持上百只基金,給未來加個保障
許嘉和 | 00後,新能源行業
2020年我剛上大一,碰巧看到支付寶贈送理財優惠券,可以用來抵錢,就這樣成為一名基民。
剛開始買基金,父母是反對的,畢竟父母不懂這些,害怕我被騙。但後來看見收益,我又有主見,他們就不管了。
借助時代大勢,我閉著眼睛買,都可以賺取高收益。看到賬戶裏的收益越來越多,時間長了,就愈發喜歡基金。
特別是茅臺大漲,我也幸運地賺了第一筆大錢。我記得,本金是1000塊,翻了一倍。
因為是基金小白,為了更好地搞錢,我還特意報了機構學習理財知識,記得有一個課程2999元,一個699元,還關註了很多專業人士和公司。
後來才發現,這些都是智商稅。就這麽說吧,我在機構能學到的內容,就跟現在滿大街的基金博主發的視頻一樣,只不過當時我交了學費,現在是免費。
由於個人的局限性,我沒能及時接觸到理財知識,只好花錢去買這種最基礎的東西。實際上學不到真正的東西,實踐出真知。
我覺得,基礎知識掌握好了就行,其他都靠個人判斷。光指望抱別人大腿,套別人的理念,是不可取的,要建立自己的體系。
雖然踩過坑,但感覺我們00後也吃了時代的紅利,站在前人的背上,才得以有了現在。
如今,躺賺的時代已經過去,想要搞好投資,不能像以往光抓機會和抱大腿,需要自己仔細研究行業和經濟趨勢,還得結合國際形勢去找機會,可以說步步小心。
投資快有4年時間,最大的變化,估計就是心態方面。
從新人小白的穩健保底吃利息,到現在的主動進攻找機遇,心態越發平穩,盈利虧損不重要,投資是要有所收獲,要看長期,短期獲利沒有用。
即使今年行情變動很大,我也不會感到焦慮。波動越大,機遇越多,能得到的也會更多,波動只會洗掉一部分人,而不會把原本的利分給別人,越到最後收獲越多。
我所處的新能源行業,自從補貼沒了,整個行業的工資都在縮水。而且我這邊的山東小鎮,工資水平本來就不高。現在都在精簡化,即所謂的「253」,兩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三個人的錢。
每個月幾千塊的工資發下來,我全部投入基金。沒生活費了,就賣一部分套現。省吃儉用,生活過得還行。
把錢用來投資,其實也是變相存錢,對比家人存銀行裏的那點利息,基金每天見收益,隨時都能提取,可操作性強。
一般我是優先贖回貨幣,如果收益達到20%,則贖回整體的40%。虧損達到一定程度,也會復投,持續盈利會贖回買入新基金,分擔風險擴大收益。
今年我主要是投資納指、石油、貴金屬和黃金,附加一些短債和貨幣,主攻納指,共持有一百多個基金產品,涉及的基金公司大概40多家。
總體來看,我是負收益,主要是7月底到8月初的動蕩導致的,運氣也是一部分。要是之前取現的話,現在估計盈利有兩千左右。再復投的話,正好可以平虧損。目前局限於資金,只能觀望了。
買基金,是為了賺養老錢,先給不確定性的未來加個保障,短期當暴發戶是不可能的。細沙長流,復利是最好的投資。
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有了知識確實能抄近路。本人是冒險型,偏激進,喜歡主動進攻,機會不等人。
02, | 炒基金被割,轉向黃金要穩定
張伊然 | 00後,自由職業者
前兩年,看到朋友買基金賺了不少,有點心動,也開始接觸基金。先投了兩萬試試看,一兩個月就賺了兩千。
有了收益後,確實嘗到理財的好處。我覺得操作很簡單,就問家裏借了幾萬塊來玩,總共投了八、九萬左右。結果趕上大跌,一下子沒了六七千,心態馬上崩了。
那時我還沒有成年,支付寶綁定的還是媽媽的實名,想賣掉再也不玩了。沒想到,賣完後卻開始回調,重回上漲趨勢。
經歷這件事,我意識到,心態非常重要,學會思考投入的資金是不是在能承受的範圍內。坦白講,跌六七千確實有點承受不了。
後來,我就拿著自己的兩三萬塊,分散投到不同的基金,賺了差不多三四千。算上之前的虧損,總收益還是虧四千多。
接觸黃金理財,我是刷小紅書時看到有人分享,覺得像是新的一個基金類型。在買黃金前,我專門看了不少關於黃金的帖子,上支付寶的討論區看大家發表的內容,研究下交易規則和大概玩法。
然後憑之前買基金的感覺,先買了幾百塊,再慢慢加錢,現在本金有20萬左右,買了差不多兩個月左右,收益有一萬五了。
我敢加錢,也是一番了解下來,理財都有風險,跟基金相比,黃金確實有得賺,而且比基金的風險小一些,長期也是穩健的。
對未來黃金的預期,我也是長期看漲。這個是事實,看看十年前跟現在的價格,一直是穩穩上漲。
投資黃金其實沒什麽策略,本身學習的專業也跟理財金融一點關系都沒有。決定買入跟賣出的很大部分,主要還是依賴玩了兩年多的基金經驗,或參考社交平臺的帖子,反復進出,低進高出賺差價。
關鍵是不貪心。基金那次虧了很多,就學會了及時止損跟能力範圍內。
我現在是自由職業,投資資金基本是靠自己攢,我年紀不大,之前高中就一直在做各種兼職,花錢也沒有大手大腳。
而且我的物欲不是很高,投資黃金主要是為了多賺零花錢,以後看看能否多錢生錢,希望攢更多錢出去旅行。
03, | 炒A股,大部分時間是空倉
溫智宇|大三學生,計算機專業
剛開始炒股,我還在讀大一,本意是想自己多賺點錢,這樣就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過當時我對投資沒什麽了解,完全是被朋友帶入坑的,朋友現在還在回本的路上。
回想剛進股市的時候,行情也不算好。但跟目前在2800點徘徊相比,投資環境算很好了。
最近這段時間,真的是我這幾年遇到最差的時候,交易越來越不活躍,每天不足六千億的成交額,讓更多人越來越失望。
我的持倉變動一直挺大的,主要做短線。沒有所謂的投資方法論,也沒有使用網上流行的投資工具,更喜歡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去總結,按照當天的情緒和盤面帶來的反饋,去選擇合適的股票。
何況,我覺得在A股,與其硬性地去學習,更需要靈活的思維,實時思考怎麽應對不同的情況。
整體來看,我今年是盈利的,更多還是因為運氣比較好,投入的資金比往年少了很多。一是自身變忙了,已經大三,沒有時間去看股市。
二是今年市場實在太差,沒有投資的欲望,如果沒有看到無人駕駛的行情,今年可能都不會入市。之前有好幾個月,我直接退市了。
就算盈利,我的投資意願和決策也不會改變,不會特意去加倉。以前的話,可能賺了錢會加倉,現在是更傾向於空倉,保住利潤,再去等待下一波行情的出現。
炒股這幾年,被市場教育過,我的心態變好了,情緒會比較穩定。
剛開始炒股的時候,虧錢我會特別著急,很想馬上把錢賺回來。到了後面,已經不會急了,而是會沈下心來,靜等合適的時機,把錢慢慢再賺回來。
可能每個股民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從沖動到理性,逐漸掌握市場的環境和規則。
沒有好心態,註定會虧錢。在這方面,別人怎麽勸服、引導你都沒用,只有自己經歷過,學會總結反思才能獲得改變。
對於我來說,炒股意味著一種空閑資產的增值方式。在A股做價值投資太難了,A股只算是小部分人的市場,賺錢的人太少。
04, | 後悔沒買債基保底,懶得看漲跌
趙瑞誠 | 95後,教培行業
2020年基金特別火爆,受到影響,我也買了幾百塊試水,然後逐步增加本金,2021年投了3、4萬,2022年買了15萬~20萬,2023買了55萬。
我是地質工程專業出身,跟投資完全不搭關。當時我啥也不懂,主要隨大流,啥都買,跌了就加倉,偶爾去支付寶看攻略。
現在回過頭來看,還是太激進了。2021年是基金漲幅的最高點,新能源、白酒、醫療、光伏都漲了100多個點,我的基金幾乎全是在高位買的。
今年以來,我一直都沒變持倉。現在所持有的基金,都是當初非常火爆的賽道。
光伏4萬,新能源8萬,半導體4萬,醫療6萬,量化2萬,創業板4萬,科創板2萬,人工智能2萬,白酒2萬,港股1萬,美股1萬,軍工2萬,大盤紅利指數1.5萬,還有一些雜碎的。
跌了三年,沒有債基托底,我現在都負十幾萬。跌了敢加,漲了不敢加,很少賣出。雖然今年美股很火,漲得也多,但也沒有加倉。
(趙瑞誠所持基金收益)
之前全是加倉,這樣操作也不對。一般情況下,跌了加倉是對的,但在A股行不通。沒辦法,我只能等待行情。
我不再相信中國股市,每次漲幾天真的要減倉,不然會被埋,馬上又跌下去,最多漲一個月,跌四五個月可能漲一個月。
我的預期回報期望發生了多次變化。一開始想賺點小錢,後來想回本,現在想回一半本就清倉,全買債基了。我賣掉基金贖回的錢,幾乎都轉投債基了。
債基總體還是漲的,長期持有。要是不買股票基金,一開始就買債基,能比現在多接近20萬,三年了債基怎麽也能漲12%。
很多時候,我都懶得看盈虧變化,想起來就去看一眼。之前看到一天虧一萬多受不了,心情郁悶得很,整天後悔入局,現在看淡了些,覺得也就那樣了。
其實我不缺錢,畢業出來轉行做教培機構,兩年半能賺100萬左右。舍友是研究生,還是211大學,在工地一個月賺7000元左右。
我身邊買基金的人並不多,就有位前同事,和我一樣,也是瞎買,但趕上好時候,大賺十幾萬,卻沒有及時賣掉,沒多久又全虧進去,等需要買房才提取,結果不賺不虧。
我要是賺了十幾萬,我早賣了,他太貪。
註: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說明:數據源於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懂財帝出品 ·作者|嘉逸/來源: 懂財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