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又一新賽道,來了!
除了產量的增長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服務機器人密切相關的人形機器人研發正在加速。由於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人形機器人正成為科技競爭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人形機器人距離我們有多遠?未來又能為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關於人形機器人你有哪些誤解?長得像人的機器人,就是人形機器人嗎?必須在外觀和行為上與人類完全一致,才叫人形機器人嗎?
專業人士介紹,人形機器人,不僅長得像人,還得能跑、能跳、會「思考」。
理想中的「人形機器人」不僅要具備類似人的外形結構,也要擁有類似人的「大腦」和「小腦」。一方面能夠擁有環境感知、自主學習、人機交互等智慧功能;另一方面,能夠模仿人類的形態和靈活的舉止動作,協調地活動。因此,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需要芯片、傳感器、軟件、人工智能、通信、機械、材料等諸多前沿技術。
國際投資銀行高盛預測,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40億美元(約合11037.3億元人民幣)。隨著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家庭裏充當貼心忠誠的「機器保姆」,在工廠中代替人類從事生產勞動,這些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未來有望變成現實。
高校實驗室裏加速「進化」的人形機器人
目前,人形機器人正在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那麽,人形機器人領域有何突破性進展?一起去高校實驗室裏看看有哪些正在加速「進化」的人形機器人。
起跳高度能半米多,跳遠可跳1.8米,奔跑速度1小時7.5公裏,這是北京理工大學第七代人形機器人可以實現的多模態運動,也是人形機器人團隊20余年接續奮鬥,交出的成績單。
總臺央視記者 高晨源:現在跟我一起並排行走的就是北理工研製的第七代人形機器人其中的一款,它身高大約是1米6左右,體重是59公斤,全身一共有28個關節,每個關節裏隱藏著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復雜核心器件,它強大的走跑跳功能,就與此密切相關。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張偉民:每個關節都配有傳感器、電機減速器,還有視覺傳感器,有些部位還有力傳感器,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生產的,最大能量去發揮它所有材料的動力,關節裏邊的電機和它關節整體的集成,使它具有很好的爆發力。
除了探索人形機器人走跑跳這些運動的能力,一些高校也在對人形機器人精細、靈巧動作進行攻關。這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正在研發的一款適配人形機器人的五指「靈巧手」,自重僅為1.2公斤,它不僅可以靈活地做出人手的動作,還自帶感知能力,對接觸的物體做出觸覺反應。
就在不久前,由復旦大學研發的「光華一號」,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它能夠在面部顯示屏上做出喜、怒、哀、樂四種表情,團隊特地將這款機器人目標定位為老年人的「保健醫生」。目前,該款機器人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研發團隊計劃在四川、河南、江蘇、浙江等地開展測試。---(來源:央視財經/來源: 環球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