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對話矽谷公司K-Scale:在車庫裏對抗燒錢的巨頭們,帶全人類一起造10億機器人

2024073113:09



第一次拜訪K-Scale Labs的時候,好像走進了美劇《矽谷》的拍攝現場。

一棟藍色大房子隱約藏在路邊樹叢掩映後,房子裏卻是一副與安靜外表截然不同的火熱場面。

明亮寬敞的客廳裏,十來名員工坐在放置一圈的顯示屏前敲擊代碼,互相走動討論;角落白板上標記著密密麻麻的圖示和數據;通道的長餐桌上擺了各種程序員「續命」蘇打水和diet coke,有人正搬了筆記本電腦坐在那裏獨自思考什麽;廚房島臺旁,幾個像是技術圈同僚的人圍在一起交談正歡,時不時冒出各種專業術語…..

「歡迎來到我們的公司和家,抱歉今天有點兒亂。」

迎我進門的Benjamin Bolte是K-Scale Labs的聯合創始人兼CEO。瘦長身材的他穿著一件印有「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的灰色T恤和休閑褲,濃濃的矽谷技術氣息撲面而來。

K-Scale Labs是一家畢業於YC 2024冬季營的機器學習初創公司,致力於打造開源機器人AI平臺。不同於傳統的資本密集型方法,他們希望為用戶提供世界上首個消費級通用雙足人形機器人Stompy,任何人都可以通過3D打印輕松製造,材料成本不到1萬美元。

除了硬件設計,K-Scale Labs還提供操作系統和內部訓練的視覺語言模型(VLM),使機器人能夠執行基本任務並從經驗中學習。同時開發了一套用於在模擬環境(如Nvidia的Isaac)中訓練策略的軟件工具,支持用戶免費開發簡單任務模型,並在社區內交流。

Ben的另兩位聯合創始人中,軟件負責人Paweł Budzianowski擁有劍橋大學對話系統博士學位,之前是英國智能語音助手公司PolyAI的機器學習主管,幫助公司從5人團隊成長到超過150人。硬件負責人Matt Freed擁有機械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背景,曾在通用動力旗下General Dynamics Electric Boat擔任軟件工程師,並成立過自己的初創公司Malamute。

而Ben本人則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機器人研究員和工程師,曾在特斯拉和Meta AI工作,向OpenAI創始大神Andrej Karpathy直接匯報過,參與了多個機器人基礎模型的啟動和開發。

「整間公司全是工程師嗎?」我一邊環顧四周一邊問。

「對,我們都是搞技術的,不過正在招聘商務主管了。」

在房子的車庫裏,我見到了機械味兒十足的Stompy「手搓」現場:工作臺、顯示器、三腳架、機械臂,以及滿眼的傳感器、電子元件和各類扳手、電線、螺絲盒。



                                                                      圖源:矽星人

「我們正在做叠代,可憐的Stompy被我們拆開了」 ,軟件主管Paweł笑著說。

「這些部件基本都能3D打印。一些精細的傳感器元件是從廣東買的,中國有很優秀電子製造能力,美國或歐洲可沒有這些。」



                                             另一間車庫用來3D打印。圖源:矽星人

不同於《矽谷》第一季最初來自各地、嘗試創業方向的迷茫年輕人們,K-Scale Labs選擇在矽谷董事、高管和風投大佬聚集的Atherton小鎮租下一整棟房屋。所有員工同吃、同住、同工作,每天無縫攻關技術和頭腦風暴,以最大化資源。

而這個團隊對自己未來的路線也非常清晰:

「K-Scale的目標是讓全世界擁有10億個人形機器人。」

Benjamin總是透露出謙遜,但談到終極願景,他卻表現得無比篤定,「我們希望為所有人創造機會,降低門檻。先構建硬件平臺和自給自足的業務,再擴展軟件功能,形成可持續的系統。」

他認為這本質上是全人類的事情。擁有了免費的智能,人類就可以突破限製做更多事情,種更多糧食,建造更多道路和橋梁,甚至「走出銀河系殖民其它星球」。

「宇宙還非常安靜對吧」,Benjamin說。

「目前是這樣。」

「所以我們需要讓它變得更加有趣。」

1,  以下為對話實錄:

矽星人:介紹一下你和你的團隊吧,K-Scale Labs是做什麽的?

Ben:K-Scale是我們今年1月創立的公司,得到了Y Combinator和其他幾家我很欣賞的優秀風投支持,正在自主研發一個開源人形機器人。我之前在特斯拉AI團隊工作,向Andrej Karpathy匯報。

矽星人:所以你們在X上互相關註,現在還保持聯系嗎?

Ben:是的,Andrej曾是我的經理,我們在感知團隊共事——現在他已經很有名了。我4月和他聊過,那次他到AI Grant做演講嘉賓,我覺得他現在做得非常好。

至於K-Scale,我們的目標是讓全球擁有10億個人形機器人。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是讓很多不同的公司參與製造,這本質上是全人類的項目。所以我們希望為所有人創造機會,降低門檻,讓有興趣的人都能參與進來。

矽星人:包括你自己在內,公司現在有多少人?

Ben:我一個人進入YC的時候想:"天哪,我剛剛報名要做人形機器人!"於是我聯系了Matt,我們一個月前才認識,但一見如故。他是機械工程師,曾經營自己的公司。我基本上是告訴他:「我剛進YC,你想不想和我一起搬到加州來做這個項目?」 他立刻說「好啊」,真得很酷。

Pawel是我在做語音方面工作時認識的,他之前是Poly AI的機器學習負責人。我也邀請他加入,就是簡單地說:「嘿夥計們,來加州一起做機器人吧。」

於是我們三個人住到一起,在Palo Alto一個很小的類似車庫的地方。我睡沙發,Matt睡沙發床。Pawel有唯一的床,因為他妻子來了,不想和我們一起住哈哈。我們在那兒製作了機器人的第一個版本。



Ben和Matt、Pawel的第一個「住所+公司」,矽谷經典的"始於車庫"創業故事。圖源:Matt Freed 推特

YC結束後,我們成功籌集了一些資金,現在已經擴大了團隊規模,主要專註於在不同地方尋找硬件合作夥伴,幫助他們參與人形機器人的開發。我們有4名全職員工和大約8名實習生。在籌集資金後,我們雇傭了Esther、Tom、還有一名承包商Tracy協助電氣工程工作。

現在我們有了一棟大房子,目的是找到任何想來和我們一起住在這裏做事情的人。

矽星人:全部人都住在一起嗎?

Ben:是的,我們都住在這裏。我、Matt和Pavel各有自己的房間。還有實習生和其他人,大家都住這兒。

矽星人:典型的矽谷風格。

Ben:我覺得這很有趣,而且有助於取得很多進展。

矽星人:聽起來很有意思。我註意到你們非常「極簡風」,YC階段把自己簡單描述為「開源人形機器人項目」。官網首頁也只有一句口號,「推進人類的卡爾達舍夫等級(Moving humanity up the Kardashev scale)」。我猜這就是公司名字的由來,怎麽理解這句話?



圖源:K-Scale Labs

Ben:實際上我創立公司時的註冊名是「別慌,保持人性(don't panic, stay human)」。因為我有一個紋身寫著「別慌」,我想在另一只手臂上紋「保持人性」,這組合感覺很酷。但我妻子不同意我有更多紋身了,於是我就拿它當公司名字。

不過當我們開始YC時,發現這個名字不好,太長了,就開始想新的名字。我們開始思考真正關心的是什麽。為什麽想要有10億個人形機器人?因為如果你有免費的智能,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你可以種更多糧食,建造更多道路和橋梁,甚至走出銀河系,殖民其他星球。這就是我真正關心和興奮的事情。

這其實基於20世紀一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提出的人類文明等級。1型文明是能夠利用整個地球能源的行星級,2型文明是到太陽的恒星級,人類現在大概處於0.7。

矽星人:我們還沒到1型。

Ben:對,我們還沒到1型。我看到過一個圖表,顯示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假設沒有任何不好的事情發生,人類需要約240年才能成為1型文明。但如果你能解決智能問題,就解決了限製人類做更多事情的關鍵因素,開啟加速增長。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見證人類達到1型卡爾達舍夫文明,這將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其實這是個工程問題,第一步就是做出優秀的通用智能。除了在特斯拉工作外,我還在Facebook做過幾年AI研究。我認為在體現智能方面還有很大探索空間。我們的想法是,如果給這種智能一個身體,讓它們能自我復製,讓機器人製造更多的機器人,生產有經濟價值的東西,並作為一個業務自我維持,這整個系統就可以加速人類的進步。

矽星人:這就是你更大的願景?

Ben:是的,絕對是。我個人的目標就是建造能自我復製的機器人。

矽星人:聽起來規模很宏大啊。

Ben:嗯,這是系統的一部分。但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能讓機器人自我復製並自我維持,那麽這就是人類能夠真正走出去,在整個銀河系擴張的方式。我覺得這是人類應該做的事,應該走出去建造這些東西,給宇宙帶來秩序——宇宙現在非常安靜,對吧?

矽星人:目前是這樣。

Ben:所以我們需要讓它變得更有趣。

矽星人:期待那一天到來哈哈。對了,你一直強調開源,為什麽選擇開源?目前你們是如何讓開源社區參與進來的,通過Discord等方式嗎?

Ben:是的,我們在Discord發布所有更新。每周五上午8點同步舉行線上周會,還會和一些其他非常出色的開源機器人創始人見面。有一個人叫Lingkang Zhang,Twitter網名是lethic,他真的超厲害。我們每周五都一起交流,討論想法。還有Ian Pritchard也很出色,他在製作自己的執行器。

開源能給項目帶來動力,讓我們更負責任地開發。同時這也是明智的商業決策。如果人形機器人成功了,市場足夠大,我認為不存在任何競爭。因為要實現10億個全能機器人,必定需要許多公司參與。所以我更傾向於把這作為一個開源項目,而不是閉源。

矽星人:你還提到過另一點,開源能證明你們沒有作弊,不是在不讓人知道的情況下做事。這讓我想到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出租車,說是在8月推出,但似乎並不會…

Ben:Elon非常擅長銷售,這在矽谷基本上是必要的,你需要推銷你的願景。但我認為現在已經走得太遠了,人們忘記了矽谷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它的能力,因為艱苦的工作和那種強度。你不能只是承諾某事,你必須要兌現。開源確實讓我們在這方面更透明。比如我承諾到1月份就會有可以購買的機器人,這不是什麽秘密,你可以去我們的Discord看到當前的確切進展,自己判斷我是否誠實。

矽星人:讓我們來談談Stompy。這是K-Scale Labs的第一個產品,現在它能做什麽,進展如何?

Ben:我的背景是AI模型開發。所以我們已經為簡單任務如行走、清潔和拾取物品構建了模型。挑戰在於將這些模型實施到真實機器人中。我們的演示使用遠程操作VR頭盔,主要是控製執行器。

起初創立公司時,我們遇到了電機控製和可靠命令傳輸的問題。我自己嘗試研究了一個月還是不行。後來我去深圳見了一些人,他們立即告訴我正確的做法。與中國生產商合作大大加快了這類問題的解決速度。

一旦所有內容集成完成,我們將在Discord上分享模擬結果。我們專註的模擬任務包括行走、站立、搬運物品等類似動作。到Stompy實際銷售時,我們希望它能在房子裏拾取物品並響應語音命令。我們已經發布了一些語音演示。雖然它不會是完美的,可能會犯錯,但這將是一個功能性的起點。

矽星人:Stompy如何融入你的更宏大願景?

Ben:我以前想去特斯拉工作,是因為那種「軟件更新可以不斷改進產品」的感覺。你不必為更好的車額外付費,自動駕駛團隊的進展會持續提升其功能。我相信機器人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的業務。一旦實現,我們就可以專註於擴展功能。每推出一個新模型,失敗率就會降低,機器人會變得更可靠。例如,在模擬中,Stompy可以可靠地在受控環境中走動。然而它現實裏可能會在凹凸不平的地方摔倒。但隨著你安裝的軟件更新,它摔倒的頻率會降低,能更頻繁地搬運東西而不掉落。

這就是我們的想法。初期重點是硬件平臺和構建自給自足的業務,然後就可以專註於軟件開發。我認為軟件相對容易。

矽星人:所以Stompy的目標是成為面向家庭、可持續更新的低成本人形機器人嗎?

Ben:我認為它適合所有人。我們的第一個版本大約四英尺高。現在我們有兩個版本,分別是三英尺和五英尺。三英尺版本會更安全,更易於投入使用,也更便宜。



Stompy在今年3月時的早期版本之一。圖源:K-Scale Labs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具身AI的平臺,一個能夠執行你能想象到的任何物理任務的機器人,我們希望把它放在家中。除了個人使用,還有許多商業應用。就像ChatGPT可以協助各種任務一樣,我們設想一個現實世界的對應物,這就是我們正在努力構建的。

矽星人:如果你不介意的話,可以說說現在的融資情況嗎?

Ben:沒問題。我們有足夠的收入和資金維持未來兩年。我們試圖作為一個精益型創業公司運營,共同生活以最大化資源,也為各項支出做了足夠預留。目前總融資額約400萬美元,有足夠資金來構建第一個原型,部分用於工資,大部分想花在模型訓練上。大致就是這樣。



K-Scale員工們一邊用餐一邊開會,有時會一起看動漫休閑。圖源: K-Scale Labs推特

矽星人:在這個早期階段,如何用有限的資金與那些巨頭支持的公司競爭,比如NVIDIA、OpenAI支持的Figure AI、Physical Intelligence?聽起來你沒有這個苦惱,對吧?

Ben:是的,我們沒有。我決定的方式是成為Mark Andreessen的鄰居哈哈( K-Scale Labs距a16z創始人Mark Andreessen家僅3分鐘車程)。我不太擔心融資,對於任何雄心勃勃的項目,外面都有足夠的資金。真正缺少的是那些想要專註於某件事並有能力執行的非常聰明的人。這是我的主要關註點:建設一支具備這些品質的團隊。

許多人固執於融資,但我真地不認為這是實現突破性結果的限製因素。即使像特斯拉這樣規模的企業,以及像Figure AI和Physical Intelligence這樣資金充足的公司。我在那裏工作過,也了解這些圈子。你可以往任何事情上砸錢,但這並不能保證成功,專註和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為什麽Elon是一個如此優秀的CEO,因為他能夠提供那種專註。但我認為對於Optimus來說,這一點還沒有做到,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

矽星人:既然提到工作經歷,是什麽促使你在離開Meta和特斯拉後決定創業,這是如何發生的?

Ben:真正觸發我的是在Meta時,我看到了一個AI生成的坎耶·韋斯特聲音演唱"Hey There Delilah"的演示。我查看了代碼,發現是基於我兩年前共同撰寫的一篇開源技術論文。這真的讓我醒悟過來,意識到現在是時候了。

過去AI是一個研究問題。但ChatGPT興起之後,更多非AI研究人員,包括普通人對使用AI感興趣。所以我感覺這是一個完美的時機,可以嘗試出去做一些真正偉大的事情。

具體到K-Scale Labs,我一直希望有人能創辦這類公司,卻沒看到有人這麽做。本質上,你需要一個人像膠水一樣,把中國優秀的製造能力和矽谷開發的最先進模型連接。我沒有看到誰正確地做這件事,就想,不如我自己來做。

矽星人:你在Meta和特斯拉也一直從事基礎模型研發,那些與你現在的工作有何聯系?

Ben:我在Facebook主要做一些通用研究,在特斯拉專註於自動駕駛系統。我其實在Facebook有兩段經歷。第一次研究語音,第二次是機器人控製。語音工作主要是語音表征學習,即如何從未標註的語音數據中構建有用的表征?我認為這對其他模態也很有意義。第二次我構建了一些 NeRF模型來做語義和可供性映射,就是讓機器人能導航到語言目標。比如你說「去找冰箱」,它就會通過匹配對環境的理解來定位。

不過我要說,這種方法與我們在K-Scale做得很不同。我不打算做那種顯式的表征,擁抱更多的隱式和端到端方法。

在特斯拉,我做了幾件事:其一是體素占用網絡,這曾是特斯拉自動駕駛的主打模型。這個項目是我和我朋友Patrick開始啟動的,還有另一個同事Nishant。因為特斯拉幾乎沒人喜歡寫CUDA代碼,所以我們初始版本運行得非常慢。於是我編寫了CUDA代碼讓它提速1000倍。這給Andrej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很喜歡這種東西。後來這個項目由其他人接手,但我想他們現在可能還在用那些CUDA內核。那是我最大的技術貢獻,很棒。

另一個項目涉及開發用於車道預測的transformer模型。我們訓練了一個模型來預測特斯拉車輛的路徑點。我重寫了模型的導出管道並實現了量化技術。一旦成功部署,它允許我們用端到端的學習解決方案替換一些C++組件來簡化汽車的代碼庫。

這種經驗作為我們當前工作的哲學先驅,強調減少控製代碼,轉而采用基於學習的方法。部署模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涉及廣泛的訓練後調整和對訓練過程本身的修改。它提供了真實世界機器人技術的寶貴經驗。

矽星人:對於機器人的基礎模型來說,這個領域今年發生了巨大變化,你怎麽看?K- Scale和其他公司,比如你提到的Physical Intelligence和Skilled AI相比,有什麽不同?

Ben:我們在K- Scale想認真對待這件事,真正建立一個良好的業務。這可能就是我們與其他籌集了大量資金的公司區別所在。很多人都在談論機器人基礎模型,甚至有些人可能並不真正理解這意味著什麽。但在訓練模型或進行任何產品開發之前,你真地要知道為什麽這樣做,以及如何評估你是否做得好。

我認為我們與其他公司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建造了自己的機器人,並試圖將其視為一個產品開發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比起Physical Intelligence或Skilled AI,我們可能更接近像1X或Figure這樣的公司。

我的觀點是,如果你想真正知道你的基礎模型能做什麽,你需要專註於交付一個產品。而不是只訓練一個模型,然後期望它對所有事情都有用。因為你不僅要考慮模型架構,還要考慮如何收集數據,以及如何創建有用的數據反饋循環。

而我們與1X、Figure這些產品類公司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專註於避免自動駕駛時代的錯誤。在那個時代,很多人籌集資金去建立高運營支出的模式。當和風投談話時,如果告訴風投:「相信我們,只要給我們1億美元,我們就會去雇傭一堆數據標註員,然後突然就能解決自動駕駛問題。」這對風投來說是一個容易接受的說辭。他們只需要判斷你是否在說大話,而很多風投在這方面並不擅長。

問題是,這並不是真正的產品開發,工程工作遠非線性的。所以K-Scale希望形成一個非常專註的工程團隊,將產品推向市場,與客戶一起叠代。同時也要負責任地經營,比如確保在產生實際收入之前,不累積大量的運營支出,確保雇傭合適的角色,而不是為了雇人而雇人。這就是我的看法。

矽星人:是的,據Physical Intelligence所說,他們只做軟件不做硬件。但你們是把兩者結合起來,將其視為一個產品,然後開發叠代。

Ben:對。我認為Physical Intelligence試圖成為機器人界的OpenAI。老實說,這對風投來說是一個非常性感的說辭。但是機器人更昂貴,也不靈活。像OpenAI能夠長期研究然後突然推出ChatGPT,立即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收入。這之所以可能,唯一的原因是大語言模型與產品之間的差距非常小,所以很容易想象。

Physical Intelligence,或者說整個機器人領域面臨的問題在於,將AI模型應用到現實世界中要困難、復雜得多。我覺得自己可以有些權威地談論這個,因為我們確實在嘗試製造機器人。讓機器人工作的難點是什麽?至少現在不是模型。還有很多工程側的細節非常重要。

把機器人產品推向市場要比LLM困難得多。你可以用幾個人就基本上完成LLM,我不知道多少人開發了ChatGPT,但它基本上算是一個副業項目。但如果你想真正將Physical Intelligence這個概念商業化,你必須像特斯拉一樣有個單一的業務。

我認為我們能做到的原因是,它恰好利用了現在很多中國公司正在製造先進人形機器人這一趨勢。如果我們能夠加以利用來使產品可行,那麽我們會有一個很好的未來。

矽星人:除了你提到的這些,你認為機器人領域還有什麽挑戰?收集數據是其中之一嗎?

Ben:問題在於如何收集正確的數據。我會說,在機器人領域勝出的公司,將是能夠將用互聯網規模數據訓練的大型多模態模型轉化到現實世界中的公司。這說起來簡單,但具體怎麽做還不是很清楚。我認為這是每個人都在關註的。

矽星人:你們網站上列了三個主要合作夥伴,除了英偉達之外,還有兩家中國公司。你們是如何相互合作的?

Ben:我去過蘇州的脈塔智能(Myactuator)參觀,我們所有的執行器都是從他們那兒購買的。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是家初創公司,所以合作非常令人興奮,他們有很好的幹勁。我們的目標是幫助脈塔智能建造他們自己的人形機器人並推向市場。他們將100%擁有它。

另一家公司seeed studio,他們有開源電子產品。我們正在設計一款PCB,基本上想讓他們幫忙做合規性檢查,這樣我們就可以直接從他們那裏購買。此外我們在東莞也有幾個非常好的製造合作夥伴。

矽星人:我知道中國有很多人在嘗試製造人形機器人,他們在硬件方面做得很棒,但需要一些軟件支持,非常希望和矽谷的公司合作。

Ben:哦,快把我的郵箱給他們!這正是我們想合作的對象。我們可以開發軟件,但我們不能製造所有硬件。這是結合雙方優勢的最佳合作關系。

矽星人:話說你剛從中國商務旅行回來,對其它中國機器人公司,比如宇樹(Unitree)有什麽了解嗎?

Ben:我真的很喜歡宇樹,我認為宇樹會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最好的人形機器人硬件。王興興是個了不起的工程師。我和他聊了一會兒,他也給我演示了一些東西。我的中文水平有限,他只說中文。但他太聰明了,沒必要學英語。他的整個大腦都專註於製造好的機器人,這才是更好的用途。

我的想法是,人形機器人是每個人的項目,成功後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具顛覆性的技術。我希望我們能建立一些人們贊賞的好東西。我喜歡中國硬件公司的一點是,他們大多數都有同樣的態度,認為最終是要做好工作,建造好的東西,而不僅僅是銷售或空談。



Ben與同事和王興興在Unitree。圖源:Benjamin Bolte 推特

矽星人:所以你認為機器人領域的情況或許和AI有點不同,不同國家的人們也可以合作完成一些事情。

Ben:我要說的是,我媽媽主要住在中國,她現在就在北京。所以我希望美國和中國能保持長期良好的關系。我個人喜歡和工程師交談,因為大多數工程師只想做偉大的事情,中國就有很多這樣優秀的工程師。

我上大學時曾去桂林旅行,經香港在深圳停留。那是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你知道深圳的那種建築類型嗎?就像電子產品超市…

矽星人:華強北?

Ben:對,華強北!它有點像旅遊景點,那裏太神奇了。作為一個工程師,我感到非常興奮,美國沒有類似的地方。

我認為競爭的重點是讓每個人都變得更好,而不是為了保護懶惰的人。美國歷來不是一個懶惰的國家,可我現在從美國人那裏感受的態度有點變成「哦,我們需要避免競爭」——為什麽美國害怕面對競爭?

所以本質上如果有一件事我在乎,那就是創造偉大的東西。我寧願每個人都專註於競爭製造偉大的東西,而不是去互相傷害。

矽星人:最後,你能分享一下K-Scale最近的新聞或更新嗎?你的路線圖上接下來有什麽計劃?

Ben:我們有一個全新的金屬機器人,將在接下來幾天內發布設計。下一個重要裏程碑將在Hacker News上發布。因為我們是YC系公司,所以在Hacker News上發布是一個接觸大量愛好者的好機會。

我們的目標是到那時能有一個機器人,人們可以直接購買套件或全套解決方案,可能會在10月左右。這就是我們現在全力關註的事情。

矽星人:你對未來的市場有什麽期望,10億機器人嗎?

Ben:是的哈哈。但在那之前,我妻子有個習慣——她是醫生,所以很忙沒有時間。她總愛喝很多可樂,然後把可樂罐到處亂放,而我總得要去清理。

矽星人:所以你想要一個機器人來幫你做這件事?

Ben:嗯,一個清理可樂罐的機器人。而且因為她現在住紐約,我希望機器人可以看家,確保安全。我想如果我有這些問題,那麽其他人應該也有這些問題。



K-Scale Labs成立第一天起掛著的「Accelerate or die」旗幟。圖源:矽星人

封面圖源:矽星人。左為Paweł Budzianowski,右為Benjamin Bolte

---[作者: Jessica*編輯: 王兆洋/來源: 矽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