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都說美元要崩了?真相太辣眼睛,不忍直視

2024062012:30



長期征集: 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

重生之後,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別人的苦。

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

每周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復,並在公眾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檀老師傾訴,把你的故事,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葉檀老師看到,一定會回復。

記住,這世界還有人,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文/青城楨楠)

巴以局勢,紅海危機,俄烏對抗,歐洲亂象……

世界越亂,美國市場越好,這不是陰謀論,而是一種現象。



(圖源:pixabay)

最近刷到一個視頻,來自橋水38歲的聯席CIO(首席投資官)卡倫·卡爾尼奧爾-坦布爾在視頻中,告訴大家一個現象:全球的跨境儲蓄,最終80%都流入了美元。



卡倫·卡爾尼奧爾-坦布爾說,人們購買美元資產,並不是因為喜歡美國,而是發現能投資的只有美國的股票。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麽多金融產品可供選擇。

美元的走勢告訴你,購買美國資產的需求大於美國購買其他國家金融資產的需求。

只要想跨境投資的資金最後都流入了美元,以前這類資金追逐美國債券,現在更多買美國股票。以前主要投資者是機構,現在越來越多民間投資者。說再多,也沒賺錢來得實際,決定投資與否的最終因素是賺錢,是股票成功。美元表現只是一個附加結果。

橋水是中國市場的另類,這兩年在中國不僅連續賺到錢,還越來越受國內投資者追捧。

01, 全球混亂,資金去了哪裏

看到橋水聯席CIO的話,下意識查了查全球資金流入美元資產的情況。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全球資金確實流入美國市場,尤其美國股市。



(圖源:pixabay)

中銀證券的管濤5月20日的文章顯示,2024年一季度,外資凈買入美國股票674億美元,環比多增739億美元,增持規模為2023年一季度以來新高。

外資在買入美國股票的同時,還大量買入美國債券。據中銀證券統計,2024年一季度,外資凈買入美國企業債1257億美元,環比多增645億美元。

要知道,從2021年開始,國際資本就在不斷買入美國資產,連續三年保持在高位。在三年瘋狂買入的基礎上,仍然繼續買入,讓人瞠目結舌。



據申萬宏源統計,整個5月,有578以美元通過ETF流入美國股市,276億流入美國債市。



2024年6月11日,在金融時報報道中,披露了更多資金流入美國的情況。5月,全球有一半資金通過ETF流入美國股市,金額達到560億美元。



金融時報援引了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公司的統計,5月美國上市ETF的凈流入達到900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5月份數據。

隨著投資者繼續利用一種新的工具來實現超額收益和結果驅動型策略,主動型ETF今年吸金逾1080億美元,占(美國上市)ETF總資金流入的33%,流入速度前所未有。

6月份,隨著歐洲政壇巨變,恐慌的資金又跑出來了。



(圖源:pixabay)

6月16日,據華爾街見聞報道,道明證券 (TD Securities) 整理的EPFR Global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內,約有300億美元新資金流入股票基金,其中高達94%投向了美國資產,尤其是科技股領域,衡量投資者對美國股票偏好的指標徘徊在三年高位。

歐洲政壇可能轉向貿易保護主義為主的極右翼,讓不少資金退出歐洲,進入美國科技股避風。

正因為增量資金進入,疊加一些基本面一些因素,在蘋果、英偉達等權重帶領下,納斯達克不斷創出新高。雖然已經很高。



股市創新高的好處,不止是黃教主他們的身價暴漲,美國民眾的資產也是水漲船高。

據金融博客Zerohedge和方正證券統計,隨著美國市場不斷走高,2024年一季度美國家庭凈資產創歷史新高。

據美聯儲最新發布的24Q1資金流量表,美國家庭一季度資產達到創紀錄的160.8萬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增加5.1萬億美元。

主要來自股票和房屋價格的上漲,股票資產增加了3.83萬億美元,房地產資產增加了0.907萬億美元。



這幾天總有人問,為什麽美國利率這麽高,人們還買房,還消費,撇開消費文化不談,這就是預期的力量。

曾經,我們預期股市樓市上漲財富增加,也和美國人一樣買買買。

全球越亂,美元資產越夯實,主要是資金流入。

6月17日,金十投資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疫情之前,跨境投資有18%去了美國,疫情以來,這個數字變成了三分之一。

過去資金沒有撤離美國,未來呢?站在現在看未來,美國市場可能更受益。



(圖源:pixabay)

當前,歐洲、中國等主要經濟體都在忙著降利率或者希望降利率以刺激經濟,美國一直以通脹達不到預期為理由,拖拖拖。

美國延遲降息最著急的是拖不起的其他國家。其他國家的資產不如美國有吸引力,利率水平還沒美國高,簡直要命。



上面這張圖裏面沒有中國,我們拿中長期國債作為對比。

中國10年期以上中長期國債的利率都是2字頭,而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起步價是4.3%,利率水平低對方2個百分點,這在經濟學常識裏是很難想象的。

近期很多人希望中國降息,但希望一直在落空,為什麽?

除了內部因素,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穩定人民幣的匯率,防止人民幣像日元、韓元或者其他亞太貨幣那樣,大幅度貶值。

我們此前在文章中寫到,為了穩住日元和韓元,兩國付出的代價不菲,效果卻甚微。

6月1日財新周刊報道,多家機構基於日本銀行賬戶和貨幣經紀商數據推測,截至目前,日本當局兩次干預匯率,合計耗費超9萬億日元(約合600億美元、4200億元人民幣),約占日本外匯儲備的4.5%。

兩次干預便消耗了4.5%的外匯儲備,代價這麽高,依然沒有換來日元企穩。



(圖源:pixabay)

韓國同樣在為匯率而戰。2024年以來,韓元兌美元匯率累計貶值超過5%,是亞洲範圍內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跌幅僅次於日元和泰銖。

為了保衛匯率,韓國也在快速消耗外匯儲備。據財聯社消息,截至4月底,韓國外匯儲備規模為4132.6億美元,比上月的4192.5億美元減少了59.9億美元——這是自2022年9月以來最大的月度降幅。

越貶值,資金越離開,越貶值,資金越去彼岸,這對美國是天堂,對其他國家是地獄。

02, 石油美元傳聞發酵,背後是金磚國家的意誌

一直希望去美元,也一直在去美元,對於中俄印等金磚國家來說,美元如同懸在頭上的德摩克裏斯之劍。



(圖源:pixabay)

為了擺脫美元束縛,增持黃金,拋售美債,多元化外匯儲備,強化雙邊本幣結算……金磚國家們有自己的「去美元」套餐。

也許是覺得,去美元套餐太慢,不少人琢磨,有哪些更刺激,更快捷的辦法。

6月8日,一則石油美元協議到期的新聞開始發酵。很多人誤以為石油美元協議到期,是我們這邊一廂情願的反應,有這些想法的人,才一廂情願。

自從「石油美元到期」這個話題出現,全世界都在熱議,據第一財經報道,其搜索量為2004年谷歌有記錄以來最高。



從谷歌搜索的趨勢看,6月初開始升溫,每隔幾天上升一個臺階,目前仍然在持續發酵。

可勁傳播的是印度媒體,包括今日印度等不少印度媒體在內,幾乎是全平臺全媒體在分析。





印度為啥這麽起勁?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原油需求國,80%以上原油需要進口。據第一財經報道,2024年5月,印度的原油進口量創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每月要進口2100萬桶以上。

據標普全球統計,俄烏沖突前,印度原油籃子中60%以上由中東原油組成。俄烏之後,俄羅斯原油變得非常便宜,導致對印度出口大增,占比從5%躍升到40%。

隨著局勢的變化,俄羅斯折扣不在那麽誘人,印度未來預期會加大從中東進口原油。

印度貿易長期赤字,赤字的主要來源是黃金、原油等商品。



如果什麽都用美元結算,意味著印度需要大量美元儲備。相對中國,印度的外匯儲備捉襟見肘。

據路透社報道,印度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印度外匯儲備為6558.2億美元。根據標普的測算,按照美元計價,只要原油價格每桶上漲10美元,印度的GDP會削減約20個基點。

對印度來說,最劃算的方式無疑是用本幣結算。一來不用消耗美元,二來印度盧比更容易貶值,且可控性強,長期看是對原油有貶值優惠。

澎湃2023年5月報導,印度本來希望和俄羅斯用印度盧比結算,但是俄羅斯不幹,俄羅斯希望印度支付人民幣。



(圖源:pixabay)

俄羅斯不願意,有人願意。據阿聯酋國民報2023年7月的報道,阿聯酋和印度簽署了本幣結算協議,未來可以用印度盧比支付。

總的來說,對於不產油但原油需求量大,或者產油但是和美國關系不好的國家來說,去美元都是一樣的迫切。

有些人說,西方重要媒體,沒有人傳播,所以這事情是假的。我們查閱了相關資料,最早納斯達克官網,6月11日就有文章出來。



這篇文章直接說:美國和沙特阿拉伯之間長達 50 年的石油美元協議剛剛到期。「石油美元」一詞指的是美元作為世界市場上原油交易的貨幣所扮演的角色。這種安排起源於 20 世紀 70 年代,當時,在美國放棄金本位制後不久,美國和沙特阿拉伯達成了一項協議,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在全球金融史上,很少有協議像石油美元協定那樣為美國經濟帶來如此多的好處。

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1974年,偉大的戰略家,已經過世的基辛格去了趟沙特,所謂石油美元就出現了。當時,沙特和美國確實簽訂了經濟合作協議。我們通過公開渠道,也找到了這份合作協議的源文件。

文件顯示,雙方簽署合作的時間是1974年6月,正式建立合作的日期,剛好是6月8日,也就是輿論熱議的日子。





但是,很遺憾,這份文件裏面沒有涉及到大家關心的石油美元協議。

文件裏沒有,是不是意味著就沒有石油美元這回事呢?

當然不是。

看問題要看實質。UBS在石油美元事件發酵後不久,曾經發過一個辟謠貼,被海外媒體廣泛引用,在這個帖子裏,UBS寫道:

美國和沙特阿拉伯確實在1974年6月成立了經濟合作聯合委員會,但其目的是幫助沙特阿拉伯將過剩的美元花在美國產品上。同年7月,沙特同意將石油美元投資於美國國債(這在2016年之前一直保密)。

我不知道UBS是在辟謠呢,還是在認證呢。

沙特把美元花在美國產品上,且同意投資美債,這和石油美元的實質差別在哪?

另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JIME中心高級研究員近藤茂人表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向沙特施壓,要求其以美元出售原油,以維護美元的地位,並要求沙特購買美國債券和武器。」

美國政府數據顯示,今年3月,沙特連續第八個月增持美國國債,達到1359億美元,環比增長3.66%。

更有意思的是,沙特的貨幣裏亞爾一直是和美元掛鉤的。2020年5月4日,沙特金管局還專門發過承諾函,會繼續讓裏亞爾和美元掛鉤,並強調永久性。



這些結果,說明石油美元實際上存在。

既然實質存在,也運轉了幾十年,探討背後那張紙,本身可能就是浪費時間。

話說,如果真是機密,美國又會讓誰知道呢?

03, 問題不在於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話題不斷發酵,最重要的原因是非西方國家越來越不信任美元,希望有個突破口。心情可以理解,可這個突破口,沒想象中那麽難,也沒想象中容易。

從目前的石油交易來看,突破口早就出現了。據摩根大通統計,目前全球石油交易中已有20%的交易采用了非美元結算。



(圖源:pixabay)

在這些非美元結算的交易中,除了中國,俄羅斯,伊朗,印度等國外,包括巴西,阿聯酋,甚至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也開始采取措施為去美元化貿易進行鋪墊。

超過20%不用美元,這占比不低了,根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的比較關系,未來這20%未來只多不少。

到底什麽叫石油美元終結?

是完全不用美元結算石油,還是什麽?目前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如果這20%就算打破了,那現在已經是了,如果希望未來100%不用美元結算石油,這永遠也實現不了。

為啥?因為美國現在是第一大原油生產國,全球第三大出口國,美國生產的石油不可能不用美元結算。除非美元消失了。

很難想象,美國會借鑒俄羅斯,出口原油用人民幣結算。

要知道,70年代,那是石油荒,美國需要大量原油保證國家運轉,所以和沙特等中東國家協議,某種程度上和今日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協議類似,差別是一個用美元,一個用人民幣。

50年過去,美國早已不是以前的美國了。據據彭博社報道,2018年美國就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產國,也是75年來第一次成為全球原油凈出口國。



(圖源:pixabay)

截止到2024年,美國連續6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產國,和俄羅斯和沙特之間的差距也在不斷拉大。

2024年3月11日,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美國原油產量在2023年創下新紀錄,平均日產量達到1290萬桶,超過了其在2019年創下的1230萬桶/日的全球紀錄,並擴大了與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差距。

美國是目前唯一能夠日產1300萬桶的國家。

1300萬桶什麽概念?全球排名第四至第六位的加拿大、伊拉克和中國的產量合計約1310萬桶/日,僅略高於美國產量。

2024年,美國開足馬力生產原油,每個月都盡可能滿產。



據EIA測算,2025年美國產量有望達到1370萬桶,比2024年還高。按照現在的需求,美國一個國家的產量可能就快20%了。

所以,從美國供給的角度看,這些美元占比反而會有所提高。

最終,到底用美元結算的石油能降低到什麽程度,誰也不知道。我們只能確定,這是趨勢,長期趨勢。

但這趨勢不能能改變什麽。看看金融市場,只要美國是科技領頭羊,只要全球動蕩,資金還是流向美國,美元在金融市場的地位無可撼動。



(圖源:pixabay)

在貿易或者實物領域,美元的江湖地位確實在下降,可下降多少會產生顛覆性的效應呢,恐怕沒人知道。且美國製造業再復興,斷開全球貿易格局,也算對癥下藥。

原本歐元是最有希望和美元分庭抗禮的,可看看歐盟,未來能不能存在都是個問號。而歐元一旦有個三長兩短,誰最受益呢?

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要有,但得腳踏實地。

(免責聲明: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財經女俠、檀姐姐,與在日本將近三十年的「日本通」徐靜波一起,從死看生。



去「活著」的地方,尋找過去的生機,尋找當下的能量,尋找到生命的一線共鳴。

2024年初夏,我們相約京都,歷經千年而不朽的城市,在古老的外表下卻擁有當下的創新企業,本身就是生命密碼。

在不可預測中,依然有不變的東西如約前來。

6月30日到7月4日,京都「尋生」之旅,放下一切,出發。---[作者:青城楨楠*編輯:旦旦/葉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