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日本“世界第一”車企涉造假醜聞!如何處罰或讓日本政府兩難

2024061210:10



導讀:在對這些車企的相關檢查完成後,日本國土交通省將決定是否對相關企業采取行政處罰措施,以及是否需要召回涉事車型。

日本車企認證違規醜聞還未終結。

據新華社報導,日本國土交通省6月3日在官網發表聲明稱,鑒于之前大發工業公司違規操作等情況,國土交通省對85家車企在量産認證申請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操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豐田、馬自達、雅馬哈發動機、本田、鈴木的38種車型存在認證欺詐問題。

繼上周先後對豐田汽車、雅馬哈發動機、鈴木三家企業進行檢查之後,日本國土交通省根據《道路運輸車輛法》又在6月10日對剩下兩家企業本田和馬自達實施現場檢查。結論認爲,豐田汽車公司被發現的6起違規案件不僅違反日本國家標准,還違反包括日本、韓國和歐洲在內的62個國家和地區采用的聯合國標准。日本和聯合國的乘用車標准一致,同樣的違規行爲極有可能導致其在歐洲和其他地區也不能進行大規模生産。

至此,此次涉及認證違規醜聞的五家日本車企已全部接受了政府檢查,38種存在認證違規問題的車型中的32款已停産。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院長陳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守法精神是企業必須遵守的。盡管目前暫時沒有因爲不合法的手段或者僞造數據等造成安全事故,但企業不守法是不能容忍的。而且,不守法會給企業品牌帶來巨大影響。”

靜待處罰措施

據公開信息梳理,五家車企被曝的認證違規問題主要集中在數據測試方面,比如,豐田存在提交碰撞測試的虛假數據等問題;馬自達的相關車型存在篡改發動機功率測試的控制軟件等問題;雅馬哈被指在不合規條件下進行噪音測試;本田則被曝在噪音測試的測試成績表上進行虛假記載;鈴木在刹車測試的測試成績表上進行虛假記載等。

盡管五家涉事企業均表示數據造假問題存在,不過相關車輛不存在違反法律法規的性能問題,也就是産品安全性仍符合標准。日本國土交通省表示,沒有必要停止使用受影響的車輛,檢查同時將測試存在違規問題的車型是否滿足安全和環保相關性能標准,若符合標准則解除停止出貨的指示,若不符合有關部門則會督促廠商進行産品召回。

目前,在對上述車企的相關檢查完成後,日本國土交通省將決定是否對相關企業采取行政處罰措施,或是否需要召回涉事車型。

就認證違規事件,日本馬自達、本田、豐田汽車公司負責人已在6月3日召開記者會,並向民衆鞠躬道歉。

陳言表示:“日本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競爭力已落後中美兩國的車企,而此次造假舞弊醜聞的爆發,將進一步衝擊日本車企的整體形象,加劇人們對日本車企品牌的不信任感。當前,汽車産業正在經曆大變革時期。日本汽車産業應該重新調整。這不僅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發展,更關系到整個汽車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王耀此前表示,作爲中國汽車行業的代表組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國際汽車制造業的合規性問題保持高度關注。根據目前公開渠道了解的信息,報道中涉及的違規行爲不涉及其在華合資企業。但是作爲跨國車企,在任何國家發生的違規行爲,都將對其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持續關注這些企業在中國的合規運營,確保企業遵守當地法律,維護汽車市場秩序。



負面影響已外溢

據日本汽車工業會統計,在全部制造業中,汽車行業約占行業出貨量的20%,包括零部件在內的研發支出占比近30%,都是制造業中占比最高的。包括關聯産業在內,汽車行業從業總人口超過550萬。因此,汽車産業的健康發展對日本經濟至關重要。

陳言告訴第一財經,當前的難題來到了日本政府這邊,後續處罰的輕重程度將直接影響日本經濟在今年剩余時間的表現。

盡管處罰還未到來,但上述車企違規操作的負面影響已蔓延至經銷商和供應商。日本智庫帝國數據銀行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5月,日本八大汽車制造商供應鏈涉及的公司總數爲5.9萬家,總交易額約爲41.9萬億日元,僅豐田的供應鏈就包含3.9萬家公司,交易總額達20.7萬億日元。瑞穗證券經濟分析師石山孝高測算,因停産事件,僅豐田一家,對供應商每月補償金或將高達220億日元。

除了經銷商和供應商,日本的電子或鋼鐵等與汽車生産制造密切相關的産業也將受到波及。日本經濟産業省此前估計,今年二季度日本的工礦業生産指數將環比上升2.2%。據樂天證券最新估算,受車企暫停出貨影響,該指數最終的上漲幅度可能僅爲1.2%,“如果停産時間延長,三季度工礦業生産指數很可能同比負增長”。

隨著後續行政處罰即將出爐,各方都在觀望此次五家車企認證造假事件最終會對日本經濟産生何種影響。6月10日,日本內閣府最新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環比下降0.5%,按年率計算降幅爲1.8%,繼去年第四季度轉正後再次出現負增長。同時,日本八家大型車企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八大車企4月在日本國內的汽車産量爲61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3%,已經連續4個月低于去年同期。

2023年12月,大發工業被曝出在車輛測試過程以及産品質量測試過程中存在數據造假。在調查中一共發現了174項違規操作,共涉及64款車型,最早一次造假行爲可以追溯到1989年。

去年底的大發工業和近期豐田汽車等五家車企因爲認證違規問題暫停生産,不僅是導致今年一季度GDP走低,同時還是4月産量低于去年同期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日本國內智庫估算,大發工業公司的醜聞及後續停産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日元(約合7億美元)。

此次,日本國內智庫估算顯示,若相關車型停止出貨4個月,日本GDP或減少約98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5.5億元),加上關聯産業損失,GDP預計減少約244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2.8億元)。



“日本製造”恢複期還未到來

近年來,日本製造業廠商各類違規和造假醜聞時有發生。

據新華社報導,今年4月下旬,日本大型重工業公司IHI(原名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宣布,其子公司IHI原動機曾篡改船舶和陸地用發動機的燃油數據。爲了讓測試數據看起來更“漂亮”,2003年以來,該公司生産的5537台用于船舶等設備的發動機中,有4361台涉及數據造假,占比高達近79%。

今年1月29日,豐田自動織機公司生産的4款發動機被曝“尾氣排放測試數據造假”。去年12月底,同屬豐田子公司的大發工業承認公司存在違規操作。以銷量計,豐田汽車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公司。

而在更早的2021年,三菱電機被曝産品檢驗數據造假,且可能持續30年之久;同年,制藥企業小林化工也被曝造假,累計已有200多名患者在服用該公司藥品後出現不同程度的健康受損。2017年8月,日本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深陷“造假門”,被曝産品篡改數據、以次充好。神戶制鋼所彼時承認,相關産品用以制作汽車、新幹線和飛機等,交付給了總共大約500家國內外客戶,涉及汽車、鐵路、航空、航天等衆多行業……

對此,陳言表示,日本産品總體的質量沒有出現安全問題,品牌口碑整體也不錯,但是由于面臨國際市場上的激烈競爭,企業必須降低成本,可是礙于法律或者企業內部的規定,導致違規問題出現。

“外界本以爲去年底的大發事件後,日本制造業會在2024年進入很好的恢複期,但事實顯示,恢複期並沒有如期而至。”陳言說道。

在他看來,日本企業往往爲追求産品品質,傾向于較長的使用壽命或者賦予産品多項功能等,這就需要極高的設計標准,但有時設計標准過高容易束縛研發的手腳,也容易使得産品的價格走高,從而影響産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顯然就需要節約成本。其實日本企業也在摸索該如何解決這一兩難問題,但目前來看似乎還沒有可靠的解決方案”。

---[微信編輯 : 七三/作者 : 第一財經 潘寅茹/來源 : 第一財經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