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6月4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從基因上講富人患癌風險更高

2024060418:04



6月4日(星期二)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歐洲生物醫學論文撤稿率20年內翻了兩番

最近發表在《科學計量學》(Scientometrics)上的一篇論文調查了2000多篇由歐洲某機構的通訊作者發表的生物醫學論文,這些論文均在2000年至2021年年中被撤回。研究包括了用英語、西班牙語或葡萄牙語發表的原創文章、評論、病例報告和信件。這些撤稿論文被記錄在媒體組織「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整理的數據庫中,該數據庫詳細記錄了論文撤稿的原因。

研究發現,在這段時間內,論文的總體撤稿率翻了兩番——從2000年的每10萬篇論文約11篇撤稿增加到2020年的每10萬篇論文近45篇撤稿。在所有被撤回的論文中,近67%是由於不當行為,約16%是由於誠實錯誤。其余的撤稿未給出具體原因。

作者特別研究了因不當行為而被撤回的論文,發現主要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了變化。2000年,撤稿比例最高的原因是倫理和法律問題、作者身份問題——包括可疑或虛假的作者身份、機構對作者身份的反對和缺乏作者認可——以及圖像、數據或大量文本的重復。到2020年,數據重復仍然是撤回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因「不可靠的數據」而撤回的論文比例已與其相當。

《科學時報》網站(www.sciencetimes.com)

1、研究顯示,從基因上講富人比窮人患癌風險更高

芬蘭分子醫學研究院(FIMM)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與窮人相比,富人患癌癥的基因風險更高。

這項研究調查了社會經濟地位(SES)與不同疾病之間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患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其他癌癥的遺傳風險較高。相比之下,較低收入群體在基因上更容易患關節炎、糖尿病、酗酒、肺癌和抑郁癥。

該研究結果在英國歐洲人類遺傳學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年會上公布。

研究人員指出,根據這一初步發現,下一步可能會開展多基因風險評分,這是一種根據遺傳學來衡量疾病風險的方法,已被納入一些疾病篩查方案中。

他們解釋稱,多基因評分對疾病風險的影響取決於環境。這可能導致篩查方案的進一步分層。

例如,可以製定乳腺癌篩查方案,使遺傳風險較高且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更頻繁、更早地接受篩查,而遺傳風險較低且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則不需要如此頻繁的篩查。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取了大約28萬名35歲至80歲的芬蘭人的健康數據、社會經濟地位和基因組學數據。

2、植物會死於衰老嗎?它們能活多久?

與人類和動物不同,植物沒有確定的壽命。有些植物在幾個月內死亡,有些則存活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植物的生長是不確定的,這意味著不能根據植物的特定年齡或尺寸判斷它們是否成熟或年老。

然而,無論植物如何被精心照顧,或者它們在基因上如何傾向於長壽,它們都會在某個時候由於衰老過程而死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細胞分裂減慢並停止,因此無法更新自己的部件,最終死亡。

在人類中,衰老和死亡通常以腦細胞功能缺失為特征。雖然植物沒有大腦,但它們也會經歷一個叫做衰老的過程。

當植物的DNA端粒縮短時,衰老就開始了。端粒會逐漸縮短,直到沒有更多的端粒帽可以保護DNA,從而導致植物內部蛋白質的釋放。這些蛋白質會導致細胞雕亡,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有幾個因素會影響植物的衰老。例如,植物激素或生長調節劑可以促進衰老。季節和環境因素會影響這些激素的平衡,從而觸發植物內部的生化過程。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科學家呼籲迫切應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威脅

在一篇題為《遏製外來入侵物種主要和日益增長的威脅是緊迫和可實現的》的論文中,來自47個國家101個組織的88位作者提出了一個關鍵結論:雖然外來入侵物種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對自然和人類的主要威脅,但現在需要采取緊急行動來解決這一全球性問題。該論文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雜誌上。

該論文基於《關於外來入侵物種及其控製專題評估報告》的主要發現,強調目前觀察到的外來入侵物種的影響可能低估了其未來影響的程度。這份報告由獨立的政府間機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發布。

外來入侵物種帶來的威脅預計將繼續上升。每年,由於人類活動,大約有200種新的外來物種被引入全球以前沒有記錄的地區。即使沒有新的物種被引入,已經存在的外來物種也會繼續自然擴散,並向新的國家和地區蔓延,其中許多會造成負面影響。如果僅根據今天觀察到的外來入侵物種的影響進行推斷,很可能低估其未來的影響。

2、科學家新發現一種真菌能分解海洋塑料

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真菌能夠分解塑料聚乙烯(PE),前提是聚乙烯先暴露在陽光的紫外線輻射下。來自荷蘭皇家海洋研究所(NIOZ)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預計還有更多能夠降解塑料的真菌生活在海洋深處。

這種名為Parengyodontium的真菌與其他海洋微生物一起生活在海洋塑料垃圾的薄層中。NIOZ的海洋微生物學家發現,這種真菌能夠分解海洋中最常見的塑料——聚乙烯顆粒。這一發現使Parengyodontium加入了一個非常短的降解海洋塑料的真菌名單:迄今為止僅發現了四種。

研究人員發現,陽光的存在對Parengyodontium利用聚乙烯作為能量來源至關重要。在實驗室中,Parengyodontium只能分解至少短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的聚乙烯。這意味著在海洋中,它只能降解最初漂浮在海面附近的塑料。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已經知道,紫外線本身會機械地分解塑料,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海洋真菌也會促進塑料的生物分解。」

由於大量不同的塑料在暴露在陽光下之前會沈入更深的地方,Parengyodontium將無法將它們全部分解。研究人員預計,在海洋深處,還有其他未知的真菌也能夠降解塑料。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研究表明,有利於心臟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延緩生物衰老

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采取有利於心臟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對生物衰老產生積極影響。生物衰老指的是身體及其細胞的衰老過程。

這項研究調查了DNA甲基化(控製基因表達的化學過程)是否可能是心血管健康相關因素影響細胞衰老和死亡風險的方式之一。DNA甲基化水平是評估生物年齡的主要生物標誌物。雖然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物年齡,但它也會受到生活方式選擇和壓力的影響。

研究人員檢查了5682名成年人的健康數據,旨在確定心臟病的危險因素。通過訪談、體檢和實驗室測試,所有參與者都接受了美國心臟協會「生命8要素」(Life's Essential 8)工具的評估,該工具評估了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的八種有利於心臟健康的生活方式。

該評估包括四項行為指標:膳食攝入量(側重於日常營養的質量和平衡)、體育活動(評估運動的頻率和強度)、每晚睡眠時間(評估睡眠的持續時間和質量)以及吸煙狀況(即暴露於煙草的程度)。此外,還使用了四種臨床測量方法:身體質量指數(BMI)、膽固醇水平、血糖水平和血壓。

每個參與者還通過四種基於DNA甲基化的工具估算生物年齡,並使用第五種工具評估一個人加速生物衰老的遺傳傾向。研究人員對參與者進行了11至14年的隨訪,以監測新發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相關死亡或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

由於該研究是對先前收集的健康數據的分析,因此無法證明心血管健康風險因素與DNA甲基化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此外,DNA甲基化的測量來自單一時間點,這限制了中介效應的有效性。這項研究的發現也是有限的,因為參與者主要是歐洲血統,所以研究中發現的「生命八要素」和基因衰老的相互作用可能不適用於其他種族或民族的人。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我們正在擴大研究範圍,納入其他種族和民族群體,以進一步調查心血管風險因素和DNA甲基化的關系。」---(劉春/來源: 易科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