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美聯儲會議紀要「放鷹」:官員暗示必要時考慮加息

2024052312:40

北京時間周四淩晨,美聯儲公布4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政策會議紀要。

紀要顯示, 美聯儲對最近的通脹數據感到失望,如果沒有進一步降溫,他們願意再次考慮加息。受此影響,美國三大股指短線跳水,中長期美債收益率企穩回升,美元指數再次逼近105關口。



美聯儲表達對通脹擔憂

最新會議紀要顯示,與會者預計通脹率將在中期內恢復到2%,但反通脹進程可能需要比之前想象的更長的時間。「與會者觀察到,盡管通脹在過去一年有所緩解,但近幾個月來,在實現委員會2%的目標方面缺乏進一步進展。 商品和服務價格通脹的組成部分都顯著增加。」

貨幣政策依然被視為具有限製性,但許多與會者對其限製程度的不確定性發表了評論。「這種不確定性源於高利率可能比過去產生的影響更小,或者所謂的中性利率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高。」紀要稱。

需要註意的是,委員會內部對可能進一步加息的討論。「多位與會者提到,如果通脹風險以適當的方式出現,他們願意進一步收緊政策」。

美聯儲提出了通脹的幾個上行風險,特別是地緣政治事件,這將給消費者帶來壓力。一些參與者表示,年初通脹的上升可能來自季節性扭曲,但其他人則認為,風險不應過度低估。「許多參與者註意到,有跡象表明,中低收入家庭的財務狀況正日益面臨壓力,這是消費前景的下行風險。他們指出,信用卡和先買後付服務的使用量增加,某些類型的消費貸款的拖欠率也有所上升。」

對於未來的政策前景,與會者認為,如果通脹保持黏性,將保持更長時間的高利率,或者在勞動力市場意外疲軟的情況下降息。這是比3月份美聯儲會議更強硬的立場,當時官員們判斷政策利率可能處於本次緊縮周期的峰值,幾乎所有參與者都認為,如果經濟如他們預期的那樣廣泛發展,今年某個時候將政策轉向限製性較小的立場是合適的。

對於縮表進度的調整,會議紀要稱,幾乎所有與會者都表示支持美聯儲在6月份開始放慢縮減證券持有量速度的決定。一些與會者暗示,他們本可以支持延續當前的縮表速度,或者略微提高美國國債的贖回上限。多位與會者強調,放慢縮表步伐的決定不會對貨幣政策立場產生影響。幾位與會者還強調,減緩縮表的步伐並不意味著資產負債表最終的縮表幅度會小於其他縮表方式。與會者普遍認為,未來繼續監測儲備狀況指標將是重要的。

降息時機仍需等待

在議息會議前,受能源價格和房租因素影響,美國連續三個月通脹指標高於預期,這也給貨幣政策轉向帶來了巨大挑戰。不過美聯儲決議後,市場再次看到了物價緩解的跡象,同時需求疲軟或施壓經濟,勞動力市場更加平衡,投資者開始重燃對9月降息的希望。

最近幾周,包括麥當勞、百事可樂在內不少企業公司都指出,由於黏性通脹以及外出就餐、租房和抵押貸款成本的上升,美國消費者正面臨壓力。

零售商塔吉特副總裁兼首席增長官亨寧頓(Christina Hennington)周三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對近期增長前景保持謹慎,預計非必需消費品趨勢在短期內仍將面臨壓力。」。

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施瓦茨(Bob Schwartz)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聯儲今年晚些時候降息的大門並沒有關閉。當然,這取決於通脹數據是否配合。住房通脹仍然是重大挑戰,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消退,但有跡象顯示它正在到來。

從本月以來的表態看,即使肯定了物價進展,但尚未有任何官員談及有關降息話題的正式討論。第一財經匯總發現,雖然有包括美聯儲理事鮑曼、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卡什卡利談及了加息可能,大部分美聯儲官員傾向於耐心等待並持續關註經濟數據的表現。

美聯儲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本周在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表示:「在勞動力市場沒有顯著疲軟的情況下,我還需要看到幾個月的良好通脹數據,才能放心地支持放松貨幣政策立場。」

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9月降息的概率再次回到60%以下。BK asset management宏觀策略師施羅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告訴第一財經,與會議紀要時間點相比,現在的情況略有改變,但還不足以讓美聯儲獲得采取行動的信心。他認為,隨著緊縮政策進一步施壓經濟,貨幣政策轉向的條件將逐漸成熟。對於美聯儲而言,降息需要就業和通脹雙重職責的進一步平衡。---來源: 第一財經資訊-

*美國宣布將自8月1日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和芯片加征關稅*

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就對華加征301關稅發布公告稱,對電動汽車及其電池、電腦芯片和醫療產品等一系列中國進口商品大幅加征關稅的部分措施將於8月1日生效。USTR在一份聯邦通知中表示,為期30天的公眾意見征詢期將於6月28日結束。



圖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的公告截圖

此外,USTR還稱,「建議對從中國進口的數百種工業機械類產品免征關稅,包括太陽能產品製造設備」,USTR將在另一份通知中提供有關企業如何申請機械設備關稅豁免的細節,對中國商品新關稅的豁免將持續到2025年5月31日。

5月14日,美方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復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產品的加征關稅。中方表示堅決反對並嚴正交涉。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當日發表談話稱,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拜登總統「不尋求打壓遏製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將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將采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5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重申,中方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 延伸閱讀: *拜登大幅度提高對華關稅,是否掀起新一輪貿易戰?*

經濟觀察報 宛安 呂世豪/文 5月14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拜登政府擬根據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大幅提高對中國180億美元商品的進口關稅。此次加征關稅指向了美國關註的戰略性領域,包括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

同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復審報告,總結回顧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其任期內發起的301調查和關稅加征實施效果,並進一步提出對戰略領域特定產品加征301關稅。該報告認為,中國持續采取的技術轉移行動和政策,使中國光伏產品、鋰電池和電動汽車的全球出口量大幅增長並逐漸占據全球主導地位,對美國經濟造成較大壓力。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4日就美方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復審結果發表談話,認為美方出於國內政治考慮,濫用301關稅復審程序,進一步提高部分對華產品加征的301關稅,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世貿組織早已裁決301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美方非但不予以糾正,反而一意孤行,一錯再錯。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美國總統拜登「不尋求打壓遏製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將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將采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舉行第五次中巴外長戰略對話後,就此事回應稱,美方此舉是典型的霸道霸淩,表明美方已經「失去理智」「喪失自信」。

為美國總統大選贏取選票

拜登政府稱,大幅提高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侵害」,包括強製性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竊取和不公平的政府補貼,其原因還有美國近期不斷提及的中國「產能過剩論」。

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5月13日對外媒說,中國的產業政策會導致全球產能過剩,使美國企業喪失競爭力。拜登經濟顧問萊爾·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也表示,拜登政府的手段雖然強硬,但具有戰略意義,「因為其主要針對中國幾個產能嚴重過剩的領域」。



圖為耶倫資料圖,其近期一直在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5月1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美國就是在打著「產能過剩」的旗號對別國的先進產業進行打壓,以「公平競爭」為借口搞保護主義,踐踏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是赤裸裸的霸淩霸道。汪文斌重申,包括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在內的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建立在技術持續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基礎之上,取得的領先地位是比較優勢和市場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來自所謂的「補貼」。相反,近年來,美方相繼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通過數千億美元的直接和間接補貼,直接幹預市場資源配置。美國才是產業補貼的「大戶」。

從拜登政府前期的大選活動來看,此輪關稅政策或早已開始醞釀。4月,拜登在美國著名的「鋼鐵之城」匹茲堡市中心發表演講,宣傳自己的經濟政策,提出將進口鋼鐵、鋁和造船材料的關稅提高兩倍。拜登發表的演講內容是對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等五大工會組織此前所提交請願書的回應。該請願要求美國政府啟用「301條款」,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不合理和歧視性」做法展開貿易調查。當地時間2024年4月17日,USTR宣布,決定按照《貿易法》相關條款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進行301調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說,拜登對華加征關稅主要出於政治考量,其目的在於向中國展現其強硬態度,幫助拜登在總統大選中贏得選票。

4月,英國路透社和法國益普索集團(一家全球性調研機構)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群眾更傾向於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其支持率高於拜登7個百分點。美國兩黨把對中國的關稅政策作為一個重要的競選議題,特朗普也曾多次公開表示,若他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將對中國產品普遍征收60%的關稅,並承諾進一步對中國企業在墨西哥製造的汽車征收100%的關稅。

有何影響

美國計劃在2024年將中國一些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從0—7.5%提高至25%。在半導體行業,到2025年,半導體的關稅稅率將從25%提高至50%。美國政府表示,中國在傳統半導體行業的政策導致了其市場份額的增長和產能的快速擴張。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預計中國將占到所有傳統半導體晶圓新產能的一半,「這可能會驅逐市場驅動型企業的投資」。

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25%提高到100%。白宮聲稱,「由於大量補貼和非市場做法導致產能過剩的巨大風險,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從2022年到2023年增長了70%,危及其他地區的生產性投資。」

在電池和關鍵礦產方面,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電池零部件關稅將在2024年從7.5%提高到25%,非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將在2026年從7.5%提升至25%;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塊)關稅將在2024年從25%提高到50%。2024年,一些其他關鍵礦產的關稅將從0提高到25%。到2026年,天然石墨和永磁體的關稅將從0提高到25%。

疫情過去後,美國也將首次對中國進口的醫用針頭和註射器以及大型船到岸起重機加征額外關稅。根據聲明,註射器和針頭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0提高到50%。對於某些個人防護用品,包括某些呼吸器和口罩,關稅將從0—7.5%增加到2024年的25%。到2026年,橡膠醫用手套和外科手套的關稅將從7.5%提高到25%。此外,船岸起重機的關稅將於2024年從0提高到25%。

招商證券研究所分析稱,相比特朗普政府2018年開始對華征收的四輪301關稅,此次加征關稅商品體量偏小,占2022年美國對華進口商品的3.4%,因此對國內出口整體影響有限。並且,出口份額偏高的商品如非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天然石墨和永磁體,也存在2年的豁免期。

券商從業人士分析,301關稅僅針對原產於中國大陸的產品,中國仍可通過「轉出口」降低美國關稅影響。不過,如果後續美國聯合部分國家加大對某些產品的原產地審查力度,可能會較大程度上影響相關產品的出口。

目前,中國企業主要通過東南亞向美國出口光伏產品,但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啟動了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製造光伏電池組件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試圖抑製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出口。調查結果預計將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東南亞布局產生影響。

本次對華加征關稅,新能源汽車的關稅從25%大幅提高至100%,但由於特朗普時期25%的關稅已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新能源車進入美國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向美國的出口份額很小。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中國出口美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6萬,僅占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1.3%。因此,在屠新泉看來,美國對華新能源汽車稅收提升至100%並無實際意義,更像是美國對華霸淩的體現。

不過從長期來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撰文分析稱,美國對華新能源汽車征重稅或促使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投資建廠,促使供應鏈向海外轉移,從而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與特朗普關稅政策有何不同

2017年,USTR宣布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從2018年起對中國加征四輪金額分別為340億美元、160億美元、2000億美元和3000億美元的關稅,中方也相繼采取關稅反製措施,中美貿易戰開啟。直至2022年5月,USTR聲明稱,兩張加征關稅的清單將分別於2022年7月6日和2022年8月23日到期,相關關稅可能取消,並隨後對301關稅啟動了四年期復審程序。

5月15日,拜登政府在發布301關稅四年期復審報告後,也開始了新一輪對華加征關稅舉措。雖然拜登在上臺後的首次記者會中明確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的對抗,且多次聲稱「考慮削減對華關稅」,但之後仍堅持特朗普時期的大部分關稅。

屠新泉指出,拜登延續特朗普時期的關稅政策,一方面是此前的關稅對扭轉中美貿易逆差的效果並不明顯,據美國統計局數據,2023年美國進口價值427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而向中國出口總額僅為1480億美元;另一方面,USTR對301關稅的四年期審查結果顯示,加征關稅對美國國內產生的通貨膨脹等負面影響並不大。

不過,與特朗普時期直接全方位與中國「脫鉤」的策略有不同,拜登政府在本次加征關稅聲明表示,他們「謹慎地瞄準」戰略性的行業和領域,並將此次大規模加征關稅的重點放在中國出口「新三樣」,即光伏、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行業。

近年來,全球在清潔技術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拜登曾於2022年8月簽署通過《通脹削減法案》,為美國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稅收抵免等補貼政策,其主要目的是與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競爭。2024年3月25日,中國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認為美國在《通脹削減法案》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措施上存在歧視行為,並就此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

值得關註的是,歐盟在前段時間也對中國進口新能源汽車開啟了反補貼調查,要求自3月7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進行為期9個月的海關登記。一旦反補貼調查結果出爐,歐盟將對這些電動汽車征收追溯性關稅。



圖為港口準備出口的汽車(資料圖)

拜登對華新關稅政策出臺後,一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稱:「特朗普政府雖限製了中國商品的進口,但並沒有同時采取積極措施引導本國企業對戰略性部門投資,也沒有努力通過外交手段,讓誌同道合、遵守相同規則的國家加入我們,來共同對抗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所以此次征稅,與之前完全不同,我們並沒有僅使用關稅手段,還采取了其他措施。」

至於拜登加征關稅是否會引發新一輪中美貿易戰,屠新泉表示,事到如今人們早已對中美間的貿易摩擦習以為常。本次加征關稅主要出於拜登總統選舉的政治目的,涉及商品金額較小,因此推測並不會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責任編輯:戴麗麗/來源: 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