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大模型又想幹掉一個行業

2024052215:43



本已被抖音神曲沖散得七零八落的音樂行業,又在這個春天遇到了更嚴峻的挑戰。最近一個月,輪番上線的音樂大模型,一舉將素人生產音樂的門檻降到了最低;並掀起了音樂圈會不會被AI徹底顛覆的討論。

3月底,Suno V3橫空出世,不需要專業的樂理詞匯、知識表達,只要輸入一個主題,一分鐘內音樂大模型就能幫你完成作詞、作曲、演唱全套服務。有人向它投餵菜譜、配方說明書,自動生成的《宮保雞丁》和《連花清瘟膠囊》音樂,聽起來也有模有樣。

短短20天後,Suno就迎來了號稱「強過10倍」的對手Udio。如果說Suno被比作「音樂界的ChatGPT」,那麽Udio就是更斑斕多姿的「音樂界的Sora」。它的風格更全面,配唱更專業;並可自由合成鄉村、古典、硬搖滾、嘻哈等熱門音樂門類。



▲(Udio排行榜推薦歌曲。來源/Udio官網)

功能強大、操作「無腦」,這樣的「傻瓜」工具自然會讓行業焦慮。「以這個發展速度,AI生產音樂超越現在市面90%以上的作品只是時間問題。」多位音樂製作人如此向「市界」評價道。

精英創企打開頭陣,大廠緊隨其後。去年Meta、谷歌Lyria已在音樂大模型中排兵布陣;Suno掀起熱潮後,昆侖萬維天工SkyMusic、網易天音、騰訊TME Studio也先後上線大模型,或在平臺上開設了AI頻道以帶動關註。

5月10日,知名語音生成式AI平臺Eleven Labs宣布,將推出文本生成歌曲產品Eleven Labs Music。這家在2022年創立的AI語音合成獨角獸公司,半年內估值漲了10倍,現已達10億美元。

不過,聽多了音樂大模型的產品,用戶們也很快對這些缺少靈魂的套路感到厭倦。短暫的興奮後,AI產品的版權歸屬於誰,創意產業要如何在AI的陰影下生長,都在被更多理性的目光審視。

01、達到多數流行樂水平

輸入關鍵詞,選擇喜歡的風格,最短20秒時間,你就能連詞帶曲得到一首完整的「原創」歌曲。素人用戶聽來,效果足以「以假亂真」。

3月21日,叠代到V3版本的Suno上線,給人們提供了許多樂趣。平臺免費開放,官方將核心用戶群對準了沒有音樂製作經驗的普通人。

幾天後,一位B站博主將《連花清瘟膠囊》的產品說明書上傳,Suno一分鐘內便將其消化,創作出了一首時長3分鐘的歌曲,很快上了熱榜。隨後,用戶們又嘗試了用重金屬曲風爆改《讓我們蕩起雙槳》;用「搖滾加上古箏」的風格寫上一曲《醉打蔣門神》,玩得不亦樂乎。

「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大部分功能性、服務性音樂都能被替代。」獨立音樂人崔龍陽向「市界」表示。而只用於商業用途的有版權純音樂,也被稱為「罐頭音樂」很可能會因此倒下。雖然AI音樂的音質還達不到正式出版水平,但看起來「這也只是時間問題」。



▲(Suno官網最新熱門歌曲及風格)

做電影配樂的小白體驗了Suno後認為,除了混音和細節處理外,AI音樂達到了大部分流行作品的水平,「如果不提醒聽者這是AI創作的話,很難有人會發現。未來影視配樂行業應該是第一個受到沖擊的。」

「最少一年內,最多五年,(AI音樂)就會滅掉罐頭市場」,小白說。特別是對於小成本影視劇、小程序、互動小視頻等生產者來說,Suno們將能夠用極低成本生產音樂內容。

「配樂的流程和技術技巧,比歌曲更趨向於模塊化。真要說缺陷的話,模塊化處理會帶來硬傷,不過應該會很快完善的。我甚至懷疑像達芬奇、protools、premiere等這些音樂軟件製作商會直接建立AI音樂的接口。」

不過,更多音樂製作人的態度是淡定和冷靜。

3月底,著名音樂人小柯將《因為愛情》的歌詞輸入Suno後,得到了兩首風格截然不同的歌曲,在抖音上調侃自己快要失業了。在其下方一條網友評論得到熱贊:「聽完覺得您拿的是鐵飯碗。」

「市界」在與音樂製作人們交流中,也發現業界主流觀點傾向於:對於音樂愛好者、缺少理論知識的創作者來說,Suno是個很好的工具,可以提供開拓旋律、和聲、配器等很多方面的思路。但對於職業音樂人來說,AI作曲用處不大。

主要原因在於,Suno不提供分軌,缺少獨創性,也存在版權混沌問題。

「生成一個完整的音樂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商業化的東西,比如說做電視劇,OST(主題曲)這些沒有太大的幫助。」音樂製作人鄧雨鴻玩了幾次Suno後就沒再打開,他認為,文生音樂的「可控性」太低了,沒辦法在細節上調整。

而如果僅是給歌曲「套beat(伴奏)」的功能,市面上也早有類似 Band in A Box 這樣的自動編曲軟件,能幫助音樂人改進工作流程。

特別是,目前的AI音樂的歌詞只能輸入或者自動生成。「普通人不需要音樂生產,他們需要的是情感能被抒發,被理解。」因此,鄧雨鴻認為,Suno只是音樂性和編曲能達到專業的水平,但還做不到回應用戶的豐富需求。

「如果說有一個大模型能同時『扒』出抖音神曲的歌詞,對版權音樂可能是更大的沖擊。音樂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特別是國內的用戶90%不是在聽音樂,聽的是歌詞。」鄧雨鴻說。

不過接下來,利用GPT-4等工具輔助製作,這個問題或許很容易解決。

「AI降低了玩音樂的門檻,也降低了市場上對原創音樂的需求和工作機會,這些都是事實。未來音樂行業必定會分型——AI音樂及『人創』音樂。而且,一定會有類似AI機器人概念產品沖擊到Live演出、偶像文化等音樂相關的產業。」小白的觀點很悲觀,「也許幾年後就會發生這些事,誰知道呢。」

02、還只能賺C端的錢

顛覆音樂產業,奪走創作者的生意,並非是Suno、Udio們的創業初衷。Suno CEO兼聯合創始人 Mikey Shulman曾表示:他們的理念是讓更多人收獲創作音樂的樂趣。因此,Suno更專註於創作全新的旋律和人聲,而不是模仿已有的知名藝術家聲音或歌曲風格。

Suno的名稱源於印地語,意為「傾聽」。這家成立於2022年的初創公司,旨在推進音樂創作的「民主化」。創始團隊只有 12 人,其中4位聯合創始人此前都在已被收購的金融數據 AI 科技創業公司 Kensho中工作。最初團隊做的方向是音頻AI,將上市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實時轉錄成文字。

2023年3月,他們在GitHub上發布了一款名為「Bark」的開源項目後大獲成功,從而將方向轉為音樂生成。

2023年初,ChatGPT橫空出世後,AI生成音頻產品和平臺的競爭也日益激烈。12月19日,微軟宣布將Suno整合到其AI軟件平臺Copilot中。

去年12月底,為了慶祝《海賊王》動畫 25 周年,原作者尾田榮一郎給海賊王官方發送了一首賀曲《YO-HO-HOおれ達海賊》,這首歌曲便是用Suno V2生成——雖然由於成色過於粗糙,該曲遭到了粉絲們的抵製。

4月,Suno又迎來了一個強勁的挑戰對手Udio。該團隊由前谷歌工程師打造:5位聯創中有4位來自谷歌DeepMind團隊。需要註意的是,去年11月,谷歌DeepMind推出了音樂生成模型Lyria。貢獻者名單上,Udio的4位聯創都赫然在列。

Udio 的投資陣容相當豪華,其中包括知名投資機構a16z、Instagram 聯合創始人 Mike Krieger、Google Gemini 計劃的負責人 Oriol Vinyals,還有一些音樂領域的知名製作人和投資人等。

不過,Udio雖然功能、風格看起來比Suno更加完善強大,但已有外媒報道:網友猜測,Udio的一些高質量音樂可能是與人工歌詞結合,並直接抽取了叠代歌曲中的完美橋段生成。



▲(Suno官網會員付費頁面)

短時間來看,雖然Suno和Udio已經對音樂人的飯碗形成了威脅,但他們還只能停留於C端,與B端商用還有一段距離。

一方面,AI音樂生產還較為「套路化」,難以為影視等產品提供標準化定製。另外,Suno、Udio生成的歌曲不支持「分軌」,也就是不支持細節修改。如果甲方提出更改需求,生產者只能為其重新生成一首新作品。

因此,目前Suno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賴於付費會員。免費會員每天最多生成10首歌曲;願意支付每月8美元、24美元的付費會員,每月分別可生成500首和2000首歌曲。

目前還在測試階段的Udio,為了從Suno手中搶奪客戶,用戶均可免費使用,每人每月可免費生成 1200 首音樂。不過未來,Udio的收費模式或許也將很快上線。

03、攻陷人類精神陣地

技術革新固然令人興奮,但隨之帶來的會是平權,抑或是新的不公?

2022年年底,AIGC的第一槍打向了繪畫圈。彼時,畫手們對AI作品嗤之以鼻,稱其「縫合怪」。如今,人們震驚於音樂製作門檻降低之時,一些熟悉的戲碼再度上演,感到焦慮和權益受挫的音樂家們也開始了反擊。

「停止貶低音樂價值!」4月2日,包括Katy Perry在內的200多名國際樂壇知名音樂人聯署公開信,呼籲AI開發者、科技公司、平臺和數字音樂服務商停止使用AI侵犯及貶低人類藝術家的權利。

多位受訪音樂製作人告訴「市界」,他們最擔心的是,AI無節製擴張會摧毀掉藝術創作的根本規律,打消人類投入學習的積極性。

「以前作曲也好、編曲也好、都需長時間的學習、實踐、積累經驗才能掌握。一首音樂作品需要一點點打磨、製作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金錢的成本。AI音樂誕生之後,這些都不需要了。你只需要打打字,敘述一些關鍵字就可以讓 AI 在數十秒內,就創作出一個音樂人花費幾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完成的作品。誰還需要努力鉆研枯燥的音樂理論和繁瑣昂貴的製作技術呢?」

況且,音樂生成大模型的底層素材來源於哪裏,是否要依賴於優秀藝術家們的版權音樂進行大量「投餵」訓練,也還沒有答案。

目前,Suno和Udio均未透露各自的AI系統訓練數據,這讓音樂版權問題仍處在模糊空間。《滾石》雜誌稱,有充足的理由認為這兩家公司使用了未經授權的、受版權保護的音樂進行AI訓練。

與此同時,「急功近利」的AI公司們,也在走向快速商業化變現的道路上。

近期,一方面Suno積極安撫藝術家,給生成音樂主動打上水印,並禁止了用戶在提示語中指定藝術家風格,不會使用真實歌手的聲音。但同時,Suno也表示:免費用戶的創作歌曲版權屬於Suno,但付費用戶擁有歌曲版權,並可在任意情況下商用。

這對於無需高質量音樂創作的遊戲公司、影視創作公司等,無疑是一種利好,AI音樂可能會直接取代音樂外包,為其提供極為廉價的音樂服務。

接下來,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用戶,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用戶,是否會開始使用生成音樂作為BGM,短視頻平臺是否將由此一舉解決此前的音樂版權問題,亦都是未知數。

學過8年繪畫的小白切身感覺到,身邊美術、設計、影視特效行業的朋友都受到了AI革命的影響。自己去年本來打算出版網絡漫畫,但Midourney等AI繪圖軟件讓他失去了動力。「打個比方,你是一個航海專業的學生,突然有一天發現地球沒有水了,所有海洋都消失了,怎麽辦呢?」

「其實音樂底層的創作技法已經非常多年沒有過大的創新和改變了。如果學習的樣本足夠多,這些技術是可以被學走的。」幫張靚穎製作過歌曲的製作人宋寶宇擔憂。

在當下技術發展趨勢下,AI音樂對普通聽眾來說,足以「以假亂真」。「一個事物,如果是假的,就一定可以有辦法被辨認出來。但是就怕大家後面懶得去辨認,或者辨認成本太高。」



不過AI浪潮下,也有積極擁抱變化的歌手們。

崔龍陽做過虛擬歌手的聲音製作,他提到一些歌唱界「重磅級」藝人會主動提供自己的聲源——因為由此會產生單次收益,能拿到版稅費。

實際上,此前AI在音樂製作全鏈條上已有成效。比如唱片正式發布前,AI可以幫忙「代唱」,製作者從中體會不同曲風;或者幫助一些主推虛擬藝人的小公司做定製音源。

頭部音樂平臺QQ音樂、網易雲音樂近期也迅速上線了Suno AI專區,QQ音樂推出了「AI幫你唱」板塊。天琴工作室相關人士告訴「市界」,30秒就可以復刻用戶聲音模型,相似度比較高,1.5分鐘出結果。該工作室於2023年推出了「音色魔法師」付費項目,也已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王力宏也是個AI領域新技術的積極嘗試者。五年前,他就發布過名為《AI.愛》的探索向歌曲。2023年11月,王力宏授權發布的「AI王力宏」的演出歌曲《Letting go》一度沖上了臺灣區排行榜TOP5。QQ音樂上,這首曲子特意被標註為首支「全AI」歌手正式授權發行曲。

「音色很像,但唱法完全不是他的風格。這個聲音是他的,但他(本人)不這麽唱歌。」一位王力宏忠實粉絲聽後評價道,「很明顯能聽出來是AI在用他音色唱。」

騰訊音樂方面也告訴「市界」,在聯絡過的藝人中,王力宏的態度是相對積極和樂觀的。不過,這樣的技術探索仍在初期。「現在沒有大面積用起來,音樂人對AI的整體態度比較復雜的。」他們也會主動降低專業音樂人的預期,再三強調是用AI來輔助音樂人,而非取代之。

---[作者:趙子坤*編輯:李 原*運營:劉 珊/來源: 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