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史詩級救市,想說幾句不中聽的忠言
01,刺激樓市的靴子終於落下了。
四大政策,四句話概括:
1 降低人住房貸款利率、公積金貸款利率。
原來一個月還1萬房貸的,後面還9000就行,雞腿打折了。
2 降低首付比例到15%,史上最底比例。
8塊錢即可擁有50塊錢的雞腿了。
3 取消限購,取消首付利率下限,有錢就買吧,隨便買。
大概率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會推出買雞腿,送戶口之類的政策。
4 設立3000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刺激房地產。
雞腿攤攤主自己掏錢買雞腿,確保雞腿生產鏈不陷入停擺。
當然,這還不是結束,就我得到消息看,這次救樓市的決心是有的,而且是奔著「一直救到救活」為止的目標去的。
一周前,我也在我的知識星球裏,做了提示。
不過,我個人並不認為,這幾個組合拳是什麽媒體鼓吹的「王炸」。
相反,這依然是解表不治本的手段。
而且其中有一項,蘊含著巨大的金融風險——首付比例降低到15%。
15%的超低首付,意味著杠桿上升,買房人的風險因素也在上升。
舉例子,45萬買300萬的房子,假如房價繼續下跌,很快就能把首付跌沒。
其次,每個月還貸還要上漲,這就需要打工人未來的工作既要穩定,工資又要穩步上升,以當前風雲詭譎的全球經濟看,有些樂觀了。
再次,一旦出現大面積的斷供、還貸不上,極易引發賣房踩踏,和金融風險。
就拿美國07年次貸危機來說,當時美國的銀行直接0首付支持買房,可後來房價下跌的時,出現了大量的違約壞賬,這才引發金融風暴。
所以就降低首付這一招,很難說是真正的利好,反而增加了買房的真實成本和市場風險。
當然目前這個政策對羅普大眾的刺激不算大,更多是針對收入穩定的公務員群體。
公積金下調0.25的利率,簡直就是量身定做。
周公子和他大伯們到底有沒有覺悟和擔當?
現在是到了為國買房的時候了!
至於房價以後如何,反正政策會一直刺激,短期內會有一定遏製頹勢的作用。
02, 房價的中長期怎麽樣,關鍵是「本」!
中期看經濟,長期看人口。
1 我們能不能提供更多的穩定崗位,讓老百姓有錢賺,收入才是消費的前提。
如果兜裏沒錢,房子是便宜買了,以後的房貸呢?
老百姓怎麽保證自己未來30年,都能支付得起月供?
2 得創造適宜人口繁衍的環境。
數據上看,這幾年近幾年新生人口已經腰斬,參照日本和韓國的經驗。
沒有人口支撐的房價,怎麽可能大漲?
面對如此大的庫存和如此大的供應量,誰去消化?
在沒有水的泳池裏遊泳,什麽泳姿都是錯的!
所以,我想鬥膽說幾句話:
中國大多數人,都是深愛腳下這片土地的,他們也沒有什麽海外的小房子了。
我們蓋房子,是為了讓人人有房住,是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而不是為了刺激賣地,不是為了刷政績,不是為了保住少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貨幣超發,推高的是負債和少部分人的收入。
而房市、股市長期的上漲,則是取決於大多數人收入的提高。
這是基本的經濟常識。
你實在不會判斷,你就看看李嘉誠現在在幹嘛好了。
我們製定方案,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目光至少要放到5年以後。
經濟有自身的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如果今天為了再次撿起地產,而不惜降息、加杠桿,誘導市場以超越自身承受力的方式接盤。
那麽下一個周期,這個雪球必然以更大、更沈重的代價,崩在每個人的臉上。
03, 最後,還想說幾句心裏話和大家共勉。
最近2年,福利彩票的銷售都是翻倍增長,很多人都把希望放在迷信和運氣上了。
但這種寄托,可能會徒增煩惱。
未來幾年,要適度放棄預期,得學著卷一卷,不要看不起辛苦錢。
恒大許老板成了階下囚,碧桂園的楊老板也不再風光。
屬於冒險者的時代已經謝幕了,保守點,奢侈品的愛好,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稍微改一改。
把日子過好,安穩穿越過這個周期。
那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就像任正非說的:「哪裏有錢,就在哪裏賺一點」,想盡一切辦法掙錢。
我偶爾也會打點小工,勉力混個溫飽。(被房貸套住了)
總的來說,地產的20年大運,已經過去了。
如果說未來有什麽風口,那麽大的方向,還是科技類。
就像前三次工業革命,帶動新的財富產業一樣。
真的想搞好經濟,最終還是要卷科技。
這幾年社會經濟的一些創新,基本是以民營企業為主要力量去催生激活。
有些東西要是扶不起來,就別花心思扶了。
多想想怎麽改善營商環境,激活民間的創新力量。
用深度的改革去促進開放和活力,才是正解。---來源: 木蹊說-
*首付15%,利率無下限,再大的招都是絕經取環*
為了救樓市,央媽終於憋出了大招,而且是三連招——
購房首付比例最低15%,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0.25%,商貸利率自行設定下限。
總結起來其實就兩點,一是下調首付比例,二是下調貸款利率。
同樣的配方,不一樣的藥量!
同樣的政策放到一年前,興許還能起到大作用,但是,現在這個形勢,只能一聲嘆息!
網友們給這種情況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絕經取環。
何謂絕經取環?
這個詞年輕人可能不太理解,80後還有點印象,70後60後印象非常深刻。
這是計劃生育年代產生的特有名詞,為了防止多生育,會給已經有了一胎的適齡婦女的子宮安裝一個宮內節育器,俗稱套環,這樣就能起到長期避孕的效果。
在農村,女人叫上環,男人叫結紮。
想當年,這樣的上環結紮幾乎是強製性的,有了一胎你還不上環不結紮,村幹部就像盯犯人一樣天天盯著你看,那種感覺,別提有多酸爽。
後來放開二胎了,又開始鼓勵把當年套的環兒取下來,好響應國家號召繼續生育,然而,當年的適齡婦女們已經變成了老婦人,有的已經60好幾了,都已經絕了經,取下環兒又有何用?
用絕經取環來形容當下的房地產現狀,既貼切又諷刺。
當大家對樓市還有一定的信心和期待的時候,上頭繃著、端著,任憑市場喊破了喉嚨,政策就是巋然不動。
疫情過後,情況陡變,地產企業一個接一個暴雷,整個市場從擔憂到無助到躺平,為了促進樓市交易,各地像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出政策,每一次都說是「巨大利好」「史詩級調控」「破天荒」,其實核心就是降首付,降利率,對於大家期盼的降價問題充耳不聞,甚至誰敢私自降價就辦誰。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樓市一下子攻守易形了,普通購房者的心態就是「以前你對我愛搭不理,現在我讓你高攀不起」,任憑各地喊破了喉嚨,老百姓就是無動於衷。
終於,央媽看不下去了,便聯合多部門出臺了這麽一個「史詩級」利好政策。
有用嗎?有,但不會很大!
首先,市場信心仍然不足,這就像談戀愛一樣,以前我對你愛得死去活來,但你屢次傷害與我,後來不愛了,你現在又哭著喊著要跟我復合,可能嗎?
其次,大環境下行下的就業形勢仍然嚴峻,大家的錢包仍然處於幹癟狀態,這次的調控沒有提及降價,在大家都腰包鼓起來之前,仍然是觀望者居多。
再次,經過三年大疫,被新冠「洗腦」後,大家的頭腦越來越清醒,消費越來越理性,所謂的「丈母娘經濟」「女友經濟」已經成了糟粕,年輕人不再被宣傳話術洗腦,也不再被資本的套路綁架,思想越來越獨立,理性消費觀已經成了樓市的災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全國二手房掛牌量和新房的庫存量都已經飽和,而市場的需求量並沒有明顯增長,現在不僅生育的欲望在下降,就連結婚和談戀愛的欲望都在降低,整個社會已經進入一個低欲望的時代。
綜上所述,這次的救市大招並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除非房價普降,單價降到跟當地的平均月收入相當,否則任何救市政策都會陷入流於形式的窘境。---[公眾號:言值/來源: 言值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