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崩了!剛剛,10000億暴擊!
一句話值得10000億!
美股盤後,Meta狂瀉超15%,相當於跌去了1800余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萬億元。
原因之一是Meta執行長紮克伯格警告投資人,Meta的人工智能投資需要數年才能獲得回報。其實,該公司今年首季業績並不差,按年增1.1倍至123.69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唯次季收入預測遜預期。
Meta的殺跌帶崩了盤後的美股期指,納指期貨一度大跌超1%。受此影響,亞太股市全線走弱。日經225指數大跌超1.5%,韓國股指亦大跌近1%,近日持續走弱的香港市場早盤亦出現調整,但很快轉強。
在業績報來臨之際,市場亦是雷暴頻現。無論是昨天的天齊鋰業,還是今天的新東方系列股票,都出現了暴跌。但從全局來看,A股和港股似乎並未因此受到整體影響。那麽,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麽?
「一句話」帶偏美股
* 昨晚上,美股沖高回落,但納指依然偏強。不過,這一格局被紮克伯格的一句話帶偏。
他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告訴股東,Meta的股票波動對於該公司正在開發的任何新項目或功能來說都是正常的,但不會立即產生收入,Meta對人工智能的投資也不例外。他警告稱:「與我們在應用程序中添加的其他體驗相比,建立領先的人工智能也將是一項更大的任務。但新人工智能服務達到預期規模,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實現。」此話一出,投資者的心態明顯崩了。Meta股價大跌超15%,相當於跌去了1800余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萬億元。
其實,Meta的一季報並不差。該公司於4月24日發表第一季度財報,截至3月底,收入按年增27%至364.6億美元,高於預期的361.6億美元,營運利潤138.18億美元,增加91%,毛利率由25%增至38%,純利123.69億美元,大升117%,每股盈利4.71美元,超預期的4.32美元。不過,公司預計第二財季營收365億美元至390億美元,中間值低於分析師預期的382.4億美元。
分析師表示,盤後股票走勢反映投資人對Meta過高的預期,該股在財報發布之前,年初至今已大幅上漲約40%。分析師表示,第二季指引表明,隨著競爭變得更加艱難,Meta全年收入將下降。
受Meta股價暴跌影響,納斯達克盤後期指亦大跌超1%。奈飛、英偉達、亞馬遜等股票盤後的表現也顯得比較低迷。
其實,在業績報來臨之際,海內外市場雷暴頻率明顯增加。昨天,擁有AH股的天齊鋰業因巨虧股價暴跌。今天,新東方港股大跌超18%,東方甄選跌超7%。昨晚,新東方美股下跌13.96%。新東方發布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第三季度的未經審核財務業績。新東方凈營收為12.073億美元,同比上升60.1%;經營利潤為1.134億美元,同比上升70.6%;新東方股東應占凈利潤同比上升6.8%至8720萬美元。俞敏洪表示,增速超出預期。但市場似乎並不買單。
回補中國才開始?
最近,無論是牛氣沖天的印度股市,還是煥發第二春的日本股市,都出現了明顯回落,美股更是疲態凸顯。有投資人表示,印度和日本股市明顯高估,在美聯儲降息預期推後的背景之下,投資人發現A股是塊窪地,因此近期可以明顯看到資金回流港股和A股。
今天早盤,亦是如此。恒生系列指數一開盤跟隨外圍低開,但上午10點左右,恒生科技指數轉漲,盤初一度跌超1%;恒指止跌轉漲0.4%。高盛分析師更是認為,今年中國股市的表現超出市場預期,仍看好A股市場發展,維持A股「超配」,且隨著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股票回購、公司治理、國內外機構和長線資金參與水平不斷與國際成熟市場看齊,A股或將有20%,甚至40%的上漲潛力。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4月24日,全球主要股指的市盈率(TTM),納斯達克超過40倍,道瓊斯近26倍,標普也超過25倍,不但處於全球最高水平,而且是歷史較高水平。與此同時,日經225指數亦達到了22倍以上。相比之下,恒生指數僅8.8倍,而上證指數也只有11倍。
從宏觀數據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亦有見底回升的跡象。用電量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先行指標。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4月24日發布2024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根據報告,一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2.3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增速與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2.2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13.8%,占總發電量比重為35.0%,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認為,從全球市場的整體情況來看,目前其實處於混沌期。目前,大概存在幾個情況:一是投機資本與美聯儲博弈,二是政治與經濟割裂。前者博弈美元降息之後商品大漲,後者導致全球供應鏈劇變。這帶來的後果就是通脹難以下行。最終的結局,要麽是債務危機突發,要麽是地緣沖突加劇。其實,對於權益而言都是沖擊。因此,針對當下的回補亦要且行且珍惜。---[責編:王璐璐*校對:高源/來源: 券商中國]
*競爭白熱化,一季度凈利腰斬!特斯拉也扛不住了?*
新能源汽車行業淘汰賽已經正式拉開序幕。
降價、打折、推出更便宜的車型,已經成了車企的必要的動作了。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行業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那麽車企之間的競爭,將更加的白熱化。當下,「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鍵詞匯,至於如何破局,除了降價以外,車企似乎還未能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點我們從特斯拉的財報中就能窺探一二。
4月23日,特斯拉發布了2024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一季度公司營收213億美元,同比下降9%;凈利潤為11.29億美元,同比下降55%。值得註意的是,該公司的自由現金流為-25億美元。
交出如此差的成績單,意味著特斯拉正在陷入產能過剩的窘境。
為了應對業績下滑,早在4月15日,馬斯克就曾發布了一封全員信,宣布全球裁員10%,也就是14000人。
裁員的同時,特斯拉迷之操作地給Model Y全系漲價5000元,但到了4月21日,特斯拉就有點扛不住了,宣布全系降價14000元。
對於特斯拉一季度的財報,實際上市場已有預期。四月初,特斯拉公布的一季度的汽車生產量和交付量報告,該報告顯示,一季度特斯拉交付數量約38.68萬輛,同比下降8.5%,環比下降20%。
在特斯拉的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明確的表示,如果今年晚些時候不能推出新車型,那麽就可能會在2025年初推出。
此前,有媒體曾公開報道,特斯拉已經放棄了廉價車型Model 2。據悉,該款汽車起售價不足三萬美元,該消息被馬斯克否認。
馬斯克還稱,預計新車型將在2025年下半年投產,且新車型無需新建工廠或大規模新生產線,該車生產平臺會融合Model 3和Model Y所用平臺的部分特征。馬斯克預計,這可能會使特斯拉的年產能提高至超過300萬輛。
侃見財經認為,由於主流的新能源汽車,目前大部分車型單價均在20萬以上,因此隨著滲透率的提升,銷售的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根據此前乘聯會數據顯示,目前售價超過30萬的汽車銷量不足15%,而三十萬以下的市場空間依舊比較大,因此研發更為便宜的車型就成了新能源汽車企業未來的重點了,但值得註意的是,窗口期不會太長。
眾所周知,自2024年初開始,比亞迪部分車型已經降至10萬元以下,以快速的填補了10萬以下區間的空白。更為關鍵的是,比亞迪以及特斯拉都已經跑出了規模效應,對於一些還未起量的造車新勢力而言,打擊將會是降維的。
因此,從上述維度而言,控製成本也將成為造車新勢力的必修課。如果成本得不到控製,賣一輛虧一輛的狀態最終也會拖垮企業。
對於本季度特斯拉糟糕的財報,馬斯克在財報會議上強調,特斯拉應該被認為是一個人工智能或機器人公司。他還稱,如果有人不相信特斯拉會解決自動化問題,我認為他們不應該成為這家公司的投資者。
另外,馬斯克還透露,特斯拉未來將會運營數百萬輛Robotaxi,形成與Uber網約車類似的機器人出租車隊,特斯拉車主也將有機會出租自己的特斯拉汽車提供乘車服務,計劃8月披露更多關於Robotaxi的細節。
綜合而言,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不管未來的設想有多美好,當下的主要問題就是提升銷量,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不要被甩出局。因此,我們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淘汰賽拉開序幕,對於一些小眾車型或者還未形成規模的企業,選擇產品時應該更加謹慎一些。---來源: 侃見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