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衝突對石油黃金影響多大?或致國際油價破百,金價飆漲到3000美元
距離伊朗4月14日首次直接襲擊以色列已經過去了三天,雙方似乎仍然劍拔弩張。
雖然美、英、德等多國政要呼籲避免沖突升級,伊朗和以色列官方發言人也表態不會立即互相報復,但雙方還在放狠話。
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赫爾齊·哈勒維表示,伊朗對該國的襲擊「將得到回應」。伊朗軍方發言人則表示,「我們並不尋求擴大戰爭,但我們將切斷攻擊我們國家的每一只手」。
與此同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沖突也仍在繼續。當地時間4月16日,以色列再次轟炸了加沙地帶北部賈巴利亞難民營Al Fakhoura地區的一座清真寺。
加沙地區被以色列轟炸後冒出黑煙。(圖源:社交媒體)
對地區沖突升級風險的擔憂,擡高了國際油價和金價。不少原油市場分析師認為,伊朗和以色列仍然有沖突升級的可能性,而國際油價也有可能因此進一步上漲,甚至突破100美元/桶。
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能源研究項目主任、博導潛旭明在4月16日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油價的變動主要取決於以色列和伊朗後續沖突升級的程度。目前來看,近期國際油價破百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國際金價雖已跌破2400美元的創紀錄高位,但仍持穩於2380美元上方。
以花旗銀行北美大宗商品研究主管Aakash Doshi為首的花旗分析師預計,受到地緣政治熱度的推動,未來6-18個月內黃金價格將達到3000美元/盎司(約合698元/克)。
石油黃金價格上漲
當地時間4月13日,在對以色列進行報復之前,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扣押了一艘與以色列有關的集裝箱貨船。
這一行為首先觸動了市場敏感的神經。
伊朗不僅本身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三大生產國,還把守著全球石油運輸的要道——霍爾木茲海峽。
伊朗扣押了一艘以色列貨輪。(圖源:社交媒體)
潛旭明指出,霍爾木茲海峽素有「海灣咽喉」、「石油海峽」之稱,海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要通過這一海峽輸往西歐、東亞和美國等地。
全球五分之一的石油運輸都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而通過扣押貨船的行為,伊朗也再次提醒國際市場,自己有著影響油價的能力。
油價上漲,是除了少數產油國外,幾乎所有國家都不願看到的情況。
因此,原油市場分析機構Lipow Oil公司總裁安迪·利波表示,「以色列對伊朗石油生產或出口設施的任何報復都會將布油價格推至100美元,一旦沖突再次升級,霍爾木茲海峽的關閉將導致布油價格飆升到120至130美元範圍內。」
石油和天然氣投資公司Bison Interests的投資組合經理Josh Young也表示,石油行業多年來都存在勘探和開發投資不足的問題,如果供應中斷,油價大幅飆升至遠高於100美元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伊朗和以色列的互相敵視,已有超過40年之久。而加沙地區哈馬斯和以色列的新一輪沖突,也普遍被稱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
一名以色列士兵正在檢查彈藥。(圖源:社交媒體)
但伊朗此前從未直接襲擊過以色列,因此4月14日的襲擊才格外令市場擔憂。
伊朗聲稱,此次對以色列進行的襲擊,是對4月1日以色列襲擊伊朗駐敘利亞大馬士革領事館的回應,當時襲擊造成8人死亡,其中還包括兩名伊朗高級將領。
以色列襲擊領館的行為,違反了《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該公約規定,各國大使館被視為與其主權領土同等。因此,以色列對伊朗駐敘利亞外交使館的轟炸相當於對伊朗領土的襲擊。
值得一提的是,襲擊發生後的4月15日,國際油價沒有延續猛烈的漲勢,國際金價也短暫跳水。這主要是由於襲擊沒有造成的傷亡情況,比人們的預想要好,同時伊朗和以色列雙方暫時表態,稱不會立即再次發生沖突。
各方表態克制
以色列軍方表示,伊朗在14日總共向以色列發射了約170架無人機、30多枚巡航導彈和120多枚彈道導彈,而「99%」的武器都被以色列及其盟友攔截,只有「少量」彈道導彈到達了以色列,總計造成一名女孩重傷,無人死亡。
首先作出回應的以色列總統伊薩克·赫爾佐格表示,以色列並不尋求與伊朗開戰,但其襲擊必須得到回應。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中東和北非中心副主任莫娜·雅庫比安表示,「伊朗和以色列目前都能夠宣布勝利並走下懸崖,特別是因為沒有以色列平民被殺。」
以色列的反導彈系統在空中攔截了伊朗的導彈。(圖源:社交媒體)
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前高級官員西瑪·希恩也認為,「伊朗可能考慮到了以色列擁有非常非常強大的多層反導系統,他們可能也考慮到不會造成太多人員傷亡。伊朗設法在公開報復使館遇襲和避免激起以色列軍事報復之間取得平衡」。
伊朗的襲擊一方面安撫了國內的情緒,另一方面,無傷亡的結果也避免了與以色列展開正面沖突。因此,襲擊發生後,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表示,沒有進一步對以色列進行報復的計劃。該組織在社交媒體的聲明中還表示,「此事可以視為已經結束」,除非「以色列政權再犯錯誤」。
與此同時,以色列總統艾薩克·赫爾佐格也明確表態稱,以色列不尋求「與伊朗開戰」。
不僅如此,美國總統拜登承諾永遠支持其「鐵桿」盟友以色列,同時也呼籲伊朗和以色列不要采取進一步行動,以免該地區陷入更廣泛的戰爭。
盡管表面上各方都進行了克制的表態,但衝突升級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倫敦國王學院安全研究學院高級講師安德烈亞斯·克里格指出,掌握實權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可能是最大的變數。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圖源:社交媒體)
克里格認為,身負多起犯罪指控的內塔尼亞胡,迫切需要一個勝利的敘事,他需要向自己的選民展現某種力量。而保持權力的最佳選擇,是讓戰爭繼續進行。
由於對加沙地區的持續轟炸,國際上對以色列的輿論風向已經越來越負面。
據加沙衛生部門統計,自去年10月7日巴以沖突再次升級以來,以色列對加沙的襲擊已造成至少3379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6465人受傷。
即便是自稱「鐵桿」盟友的美國政府,在4月1日以色列空襲造成7名國際救援組織人員死亡後,也公開譴責了其空襲行為。
但事實是,美國一邊擺出努力阻止中東局勢升級的姿態,一邊繼續推動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向以色列輸送大量武器彈藥,並在聯合國安理會多次否決呼籲巴以停火的決議草案。
俄克拉荷馬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約書亞·蘭迪斯指出,「美國聲稱是時候停止這種升級了,但事實上,它如此片面地站在以色列一邊,違反國際準則,這只會火上澆油。」
美國眾議長約翰遜表示自己將全力推進援助法案。(圖源:社交媒體)
當地時間4月15日,美國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還宣布,他將全力推進此前遲遲未通過的一項950億美元對「美國盟友」的援助撥款法案,其中包括援助以色列140億美元。---[文源:時代周報/作者:劉沐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