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評論,深度市場分析~明天,重要官宣?
4月12日傍晚,央行公布了3月的金融數據。
主要數據的表現,更加劇了大家一個猜測:明天(4月15日)發起的本月中期借貸便利(MLF),會傳遞降息信號嗎?
先看一下3月金融數據:
首先是廣義貨幣M2: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04.8萬億元,同比增長8.3%。
中國貨幣總量突破300萬億,之前專文分析過,現在兌現了。
300萬億,意味著中國貨幣總量不算小。即便按照同口徑計算,中國的M2仍然可以超過「美元+歐元」。
這麽多的貨幣,為什麽房價、股價低迷?主要原因是預期改變+印鈔速度不斷走低。
我們常常說央行印鈔,其實隨著技術和製度的演進,真正在印刷機上印製紙鈔的數量越來越少。比如美聯儲的印鈔的方式,主要是購買國債、MBS債券;中國央行印鈔的手段:一是降準,把之前超發的貨幣解凍;二是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三是通過補充抵押貸款(PSL)。
怎樣計算印鈔的速度?不外乎看廣義貨幣M2的同比增速,以及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前者可以理解為標準口徑的印鈔速度,後者是寬口徑的印鈔速度。
M2的總量,決定資產的基礎價格。比如中國的貨幣總量比較多,所以房價等基礎價格偏高。資產價格的中短期走勢,貨幣總量無關,跟印鈔速度和預期有關。
下圖是最近2年的M2同比增速(印鈔速度),是不斷走低的,3月創下了2年來新低。
為什麽印鈔速度不斷走低?這是因為個人消費、投資欲望不高,企業擴張欲望也不高。此外,國家比較重視人民幣的幣值穩定和經濟轉型升級,不搞大水漫灌。
在現代金融製度下,央行印鈔需要得到個人、企業的配合,如果大家都不願意貸款,則印鈔速度就會下降。印鈔速度下降了,資產價格上漲難度就比較大。
再看寬口徑的印鈔速度:2024年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90.32萬億元,同比增長8.7%。
從下圖可以看出,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也創下了2年來的新低。
貨幣政策是擴張的,但企業和個人擴張欲望不強,很多個人不僅不再買房,還提前還貸款,這自然會遏製印鈔速度。
1月份,狹義貨幣M1的同比增速一度飆升。那麽現在M2和M1是什麽關系?
根據央行最新數據:狹義貨幣(M1)余額68.58萬億元,同比增長1.1%。
M1主要反映企業擴張欲望。M1由流通中的現金,以及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構成。M1增速上升,意味著企業把定期存款變成了活期,準備擴張;反之,則意味著企業投資欲望下降,去存定期或買理財產品了。
1月的M1一度飆升,跟國家隊股市救市存在關聯。很多資金是從國企調撥的,定期變成了活期,出來「買買買」了一波。到了2月和3月,又回落了。
M1同比增速從下方顯著反彈,接近M2的增速甚至下穿,往往意味著牛市的到來。現在顯然不是。
再看新增的人民幣貸款情況。
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9.46萬億元,低於去年一季度的10.6億元;住戶貸款增加了1.33萬億元,低於去年一季度的1.71萬億元。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過去1年央行一直在表示,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3月的兩個重要的指標利率,都比去年同期反彈了。
比如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1.88%(去年3月為1.7%),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1.91%(去年3月為1.85%)。
這說明了什麽?市場真實的利率不降反升!利率反彈,也不利於資產價格上漲。
所以,明天(4月15日)有降息的可能。
通常意義的降息,是每月20日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降息。
LPR的主要參考坐標,是每月15日的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利率。
過去一段時間,1年期MLF的利率一直穩定在2.5%。2月份,5年期LPR曾降息了25個基點,但1年期LPR沒有動,MLF利率也沒有動。
在惠譽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後,在3月金融數據低於預期後,4月15日的MLF利率會下調嗎?我個人認為,有必要下調。
如果本月最重要的政策利率——MLF利率下調,幅度估計在15個基點左右。MLF下調後,LPR也會跟著下調。4月20日是周六,順延到下一個工作日,就是4月22日正式降息。
上述猜測是否能兌現,將在明天(4月15日)早上9點半左右揭曉。
這兩天,還有一個重要消息: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先後發布公告,宣布獲得控股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增持。
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公布增持,還是因為惠譽。一般來說,三大評級機構會在下調某國主權信用評級(或展望)之後幾天,下調該國主要金融機構、大企業的信用評級(或展望)。估計下周初,甚至可能就是4月15日,四大行可能會被惠譽「砸一下」,所以匯金就要挺一下。
這幾點,官方在密集出臺各種穩增長的政策,比如第三個國九條,證監會和交易所也在頻繁發布新規,以舊換新的政策也出來了。在這種時候降息,符合總基調。
另外,最近有多家銀行取消3年期以上大額存單,不少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於3年期,都透露了銀行業界的基本判斷:中國的利率將長期走低。
不過央行還有一個選項:4到5月均不降息,但降準一次。---[原創:劉曉博/來源:博聞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