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獨身有什麽誤解:喜歡一個人又不是不能喜歡一個人!
四月不約會,五月徒傷悲
六月徒傷悲、七月徒傷悲
清明這種三天體量的小長假,最讓人糾結,出遠門太倉促、周邊遊不甘心,尤其是規劃能力糟心的P人們,往往首鼠兩端間發現窩在家裏刷劇成了僅存選項。而說到刷劇,奈飛月初剛剛上線了《SEX AND THE CITY》高清重制版,全部六季,一次看爽。
《SEX AND THE CITY》
該劇誕生于1998年,由于上古美劇遍地傑作,《衛報》評選21世紀百佳劇集它“僅”列57,也是個客觀的位置。但要是擱在時尚領域,那這個劇就是宛如聖書寶典一般“崇高”的存在了。
遙想千禧年之初,《SEX AND THE CITY》中琳琅滿目的華服香包,是多少人流行審美的啓蒙,而劇情涉及到的設計師、模特、編輯和撰稿人的行業生活,又讓多少人定下了自己的就業志向。
千萬不要以爲,那只是古早舊事與現今無關,要知道,當初被這部劇種草人生理想的觀衆裏,許多真的得償所願,並在20年間遍布泛時尚領域,他們正用自己的方式,潛移默化傳承著劇中的態度理念。
從這個角度來講,至少對中國時尚來說,《SEX AND THE CITY》的影響力是06年的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遠不能及的。
《SEX AND THE CITY》
但若僅是如此,一部老劇也犯不上一提再提。就像《甄嬛傳》和《知否》依然養活著大批短視頻工作者,在影視受衆日趨年輕化的當下,奈飛願將本劇重制上線,絕對不僅是收一波情懷賬,而劇中一些價值和觀念至今仍有看頭。
絕美的穿搭只是包裝,大膽的尺度只是話題,能讓《SEX AND THE CITY》六季維持高分的關鍵,在于它的認真思考著欲望與都市。
年齡危機、女性主義、紐約精神、社會多樣性……這些都是《SEX AND THE CITY》犀利的閃光點,而在這個假期,我們僅想討論女主角凱莉貫穿六季的主題:獨身。
01. 獨身不是沒有其他選擇
《SEX AND THE CITY》中的凱莉,生活在紐約的花花世界,靠一技之長活得風生水起。有品位、有思想、有能力、有外貌的她,是多少女性向往成爲的模樣。但即便她優秀,即便她生活在前衛和包容的大城市,依然會因爲是個35+獨身女性而遭遇社會的壓力,甚至歧視。
年少時一起瘋狂玩耍的女友結婚生子後邀請凱莉參加家庭聚會,因爲場面混亂,凱莉丟了自己新買的鞋。朋友得知後,反而譴責凱莉:你都這個年紀了,不該買這麽奢侈的鞋,你應該收收心,不要還迷戀這些華而不實的生活。言下之意就是,你該學我一樣,組建穩定家庭。
能言善辯的凱莉也一時被這個詭異的邏輯說得啞口無言,仿佛自己確實犯了錯。而在我們的身邊這種情況只能說更甚。
剩女說辭、催婚大軍,選擇獨自生活的人,尤其女性,依然還面對站在傳統價值對立面的風險。這些年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獨身者打響了輿論反擊戰,並且氣勢洶洶。
可在短視頻裏編排、醜化七大姑八大姨,看似解氣,實則是加劇對立。凱莉最後給那個朋友寄了一張“我和自己結婚了,送我一雙鞋做禮物吧”的請柬。
告訴對方:我爲你結婚而祝福,爲你有孩子而高興,是因爲你是我的朋友。而同樣作爲你朋友的我,選擇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也希望得到你的認可和支持。
我們其實只是討厭“我這都是爲你好”這句話,但珍惜“我爲你好”這個出發點。獨身是一種面對世界方式的選擇,不是落單,也不是沒朋友。所幸,劇中凱莉最讓人羨慕的財富,不是能力和品味,而是另外三個雖然性格不同,但無條件支持彼此的閨蜜。
02. 獨身不是不需援助
選擇獨身,往往是一年潇灑300天,郁悶65天。僅僅一個搞砸的35歲生日聚會,就能瞬間讓成功女性的凱莉陷入崩潰。看看我們身邊,無論年齡更長或更幼,無論更成功還是更平庸,只要是選擇獨身,都有類似的境遇。
平日裏大家羨慕他們沒有負擔、一身輕松,購物和美食都只爲討好自己,旅遊度假說走就走,那麽潇灑。但一到節假日,獨身者的朋友會集體失蹤,他們以婚姻、親子或者愛侶的方式集結。
雖然獨身者擅長孤獨,甚至學會享用孤獨,但如果這些時刻遇到困境,他們往往只能選擇懂事,不去打擾,靠自己消化。這樣的日子,林林總總一年65天。
300和65,數學有一目了然的比較,但生命中的輕與重,往往是我們掌握不了的計算規律。有人诠釋,孤獨和寂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簡單地說,一個人生活,和需要他人的溫暖,不沖突。
03. 獨身不是出家
《SEX AND THE CITY》裏的凱莉是個堅守獨身法則的都市女性,但是劇名裏可還有個SEX。大衆通常會有個誤區,就是選擇一個人面對世界,是因爲不喜歡其它人,不喜歡伴侶關系。但很多數時候,始終不走進婚姻,始終不說出承諾的人,往往是因爲對契約或者亞洲文化裏說的“緣分”更敬畏和珍視。
類比生活裏的我們,很多被催婚者與三姑六婆最大的分歧在于:不想交個60分的答卷,不等于不喜歡這一門功課。很大一部分獨身選擇的背後,是仍在思考“合適”與“想要”。
近來有些奇怪的風氣,就是單身久了,看媒婆也“眉清目秀”,覺得要不都讓別人安排吧,也挺好。舊時跟媒婆綁定在一起的兩個詞,一個叫“門當戶對”、一個叫“包辦婚姻”。
因爲包辦,所以成功率高,因爲講門戶,所以關系穩定。這種表面上的白頭到老,背後可是拿遏制個體性格,尤其是損失婦女利益爲代價的。我們當然都希望家庭穩定、婚姻和諧,但古偶劇看多了,總弄出些厚古薄今、倒行逆施的複辟想法,就萬萬要不得了。
以前有單位領導或熱心大媽,現在有婚戀網站,可這些並不受歡迎,甚至年輕人還避之不及,原因在于——不好使。老舍在《離婚》裏寫過,媒人就是心裏有個天平,男女各放一邊,事無巨細都得掏出來稱量,臉上有麻子的姑娘就必須得匹配個說話結巴的小夥,天平穩住了,婚就成了。
所以抛去物質條件這些俗事後,“登對”兩個字,顯得更傷人。媒人嘴裏的你與誰誰“般配”,也就潛藏著誰誰你配不上,或者誰誰不配你。好不容易生在這個能容錯的年代,誰不想試一場“我偏要勉強”的戀愛呢?媒人無法在當下大行其道,大約因我們內心總是放不下那句: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04. 獨身不是不去愛
《SEX AND THE CITY》不僅六年屢獲大獎,還始終維持高收視,很因爲凱莉不僅反思,還是個行動派。獨身者只是不敢輕易交出自己,不代表他們不喜歡愛,不喜歡被愛。劇裏的凱莉始終是個戀愛和約會的戰士,觀衆的看點是她屢戰屢敗,但隨著幾集劇集的更叠,又欣慰她越挫越勇。
有個情節是,作爲情感大V的凱莉受邀去做一個婚戀講座,卻被台下聽衆質疑——你自己是個從未結婚的獨身主義者,憑什麽指導我們怎樣去結婚?
凱莉短暫反思之後下了決定,用台下聽衆交的學費請她們去夜店喝酒,姑娘們相中了誰,她就幫忙搭讪誰,收獲頗豐。
凱莉想通了一個道理,愛情婚姻誰都別急著給誰當老師,但絕對可以幫別人去實踐。這一刻她不當老師,當閨蜜。
要知道真實的世界不管什麽男追女,女追男,人追人都是隔層紗。這個紗就是燈紅酒綠裏,明明小鹿亂撞期待一場邂逅,卻昂首挺胸故作高冷的矜持,是面對面冷不丁告白之下一個思維暫停另一個拔腿就跑的時間差。而能捅破這層紗的,就是一個中間人的緩沖,一小域安全地帶。
心意講清楚了,願意就聊聊,聊得不錯就處處,不行就干脆利落有請下一位。《一代宗師》裏的宮二都說,喜歡人不犯法,如今2024了,就到喜歡爲止,不是什麽下面子的事。
05. 獨身不是不能反悔
六季劇集結束,電影版裏的凱莉穿上了婚紗(還是婚紗女王——王薇薇送給她的!)。因她獨立精神感召而追隨六年的觀衆,非但沒有生氣她的“背叛”而是感到一絲欣慰。
這麽多年,觀衆與局中人一起,始終學習一件事:獨身是個表象,內部的邏輯是尊重自己當下的感受甚至疑惑,並且用盡所能支持自己的一切選擇。既然如此,選項成了婚姻,也是一個選項,不矛盾。
所以說了這麽多,清假期刷劇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考慮這樣一部20年前的美劇……考慮個頭!都說了這麽多,你還在家刷劇!宅什麽宅,起來嗨!朋友的價值就是可以打擾,快召喚你的嫡長閨蜜,玩起來,快樂起來,邂逅起來。都市的價值,是實現欲望。
畫風不太一致的後記:寫 這篇稿子的時候,筆者恰好受邀去看北京某酒店的婚禮秀。時值初春,難得天氣明媚、花紅柳綠。 媒體人們坐在戶外露台吃早午餐,不緊不慢地聊。
有 人是結婚有孩子的,有人是結婚但沒有孩子的,有人是沒結婚的,有人是不打算結婚的,都只是各自的一種選擇,大家三言兩語彙合在一起,就像面前的亮馬河,沒有波瀾靜靜流向一處,以人生的尺度,並無什麽區別,殊途同歸。
如果說精彩,那也是陽光照下來,因各自的角度,折出一點波光粼粼,不用與人分享。
而宴會廳裏看婚禮秀時,卻是另一種心境。紫羅蘭與潔白搭配的花卉,酒杯裏的薰衣草,尤其是宴會桌上水晶杯和鑲嵌滿鑽的婚紗在氣氛光裏暈開一片的璀璨迷離,音樂一起,人在那一刻是恍惚的。
若說日子總是清淡綿長于平靜中攢集真谛,但誰不是想有那麽一刻的幸福能奪目地被衆人 豔羨。那這一刻的瞬間,豈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般配就可以般配的?
稿子講了半天,其實是想討論,考慮門當戶對是否是在自由戀愛上走了回頭路。且不說婚姻,戀愛關系也是一種約 束和責任,每個人在決定放棄一些的時候,必然想要收獲一些。
穩固安定與轟轟烈烈,是只能二擇其一,還是也有兩全?我們是否太過貪圖,可若不貪圖,又是否負了走這爲人一遭……---[圖片來源 : 豆瓣 : 網絡/來源: 時尚COS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