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是“老板”嗎?
今天,是笛卡爾(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誕辰428周年。他說,我思故我在。
因爲最近一個月,身邊人傳遞過來的信息是,一季度,大家過得比去年此時難,依然在思考如何自救,救公司、救自己的身心。
去年2、3月份,人們剛松一口氣,四處尋找新機會,高鐵上和末班地鐵上淩晨還都是人。隨後一波創業開店潮湧了起來,後來再加上很多高薪打工人被優化,各種“無奈”“試試”或順水推舟之下,上半年大家都在開店。
開過店的人,大多數是懊悔的,當過老板,才知道老板其實是很難當的。沒有點核心思想,沒有點底蘊,沒有點底層邏輯上不悲不喜的人,是很難熬過世事變遷的。
那天吃火鍋,朋友說,離職公司給了50萬,買輛車或者投資自己(臉,身材,腦子,心靈)多好,非想不通要投資奶茶店,結果,最近賣掉了,只收回來一半錢,她說試過了就試過了吧,不試總會想試,覺得自己能行……
企查查數據顯示,餐飲相關企業,2024年1月、2月、3月上半個月的新注冊數據大約爲21.7萬、11.6萬、14.2萬,吊銷數據爲16.2萬、9.2萬、3.6萬。和2023年對照,今年2、3月份開店入局的人大幅減少,2月份從去年33萬家店鋪開出,到今年11.6萬家,下降30%有余。此外,2023年共注銷了約130萬家餐飲企業,是2022年的2倍多。
關店潮,何止涉及到餐飲業,大家都有點體感,社區、家附近的商超都在關店了。家樂福走了之後,後面是世紀聯華、大潤發等等,租房合同到期,就清貨,大減價,但好像人們去逛的動力也沒有,因爲手機上下個單,省了很多體力。
3月25日,上海梅龍鎮伊勢丹因租約即將到期,也宣布將于6月30日終止營業,百貨業態關店潮繼續……前幾天去參觀一個市中心的寫字樓,高區都空空蕩蕩的。
那些老板們,消失了。
再說說身邊的中小企業老板們。
一個朋友,創業20年,一直有個穩定的堡壘一樣的獨棟辦公室,口罩三年也舍不得退掉,每年需要小幾百萬房租,最近她把自己那間最大的退了,說是能省一百萬。她說,自己慶幸能夠心平氣和、心生喜悅地做重大決定,裏子面子都非常舒適,很滿意現在的自己。她說,人啊,怎麽接近本質本源,有時候就是一層一層往下深探,再能體會出的快樂是不一樣的。
另外一個朋友經營網紅醫生品牌護膚品,去年業績月月上漲,今年一季度下降30%,已經在准備下沈市場的新品牌,他個人認爲要下半年,生意才會好些。出路,都是一念發心去突破的。
一個獲過紅點獎的設計公司老板朋友,說簽單量還可以,回款不行,客單價縮小40%,總值下降30%~50%。他說這年頭,誰願意當老板……
一個自己創作字畫、還做書畫教育和傳統修複的朋友,高雅文化方向,說2022年下半年開始,感覺就開始不對了,他比較敏感,這天地能量運行,戰爭和危機的氣息,都化作了新創作。最近,很多意想不到的人,都在寫書出書。我問他拍賣市場還好嗎?他說內地拍賣市場發展很嚴峻啊,香港公司來搶奪市場了,蘇富比在上海有分部,要是一放開可在內地拍文物,那就是對國內拍賣公司的沖擊……
一個90年代就創業的朋友說,過去是80%的企業過得還可以,20%難過,而如今是倒過來了,80%難過,20%還可以,也就是說,再怎麽努力,其實也只有20%的企業能跑出來。他說,身邊有很多“無業中産”人群,原來是老板,如今不知該做些什麽了。微利時代,過好生活就是意義所在。
並非每個人都要追求成名成功,不同時期做不同的事情,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如果焦慮抑郁,曾經的成功就會變成今後的包袱。不折騰還好,一折騰就人財兩空,大家應該多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生命是多元的。
還有一個朋友,最近從外資中高管位置上辭職了,去接家裏的班,是新型材料業態,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被房地産龍頭欠了大幾千萬的款,父親前兩年又追加了大幾千萬的廠房投資。但他的內心很穩定,說是萬仞高山,只走好一步,最近在跟商學院同學學習,積極謀劃出海業務。我看新聞說,海關總署數據稱,前兩個月,進出口6.6萬億元,創曆史同期的新高,這一規模基本上相當于20年前我國全年的外貿總值。走出去,物理心理空間騰挪以適應社會變遷,確實是共識了。
一個90後創業的朋友,留學業務發展得不錯,但她也隱隱覺得,沒幾年好時光了,該轉變了。她是那種全球交往能力非常強的女孩,跟巴菲特都有過合作的。寫7封email,48小時內,就幾乎能找到國外頂尖高手的人,因爲校友資源非常發達。我說這種資源配置能力,怎麽能不從底層上好好想想再怎麽發揚光大呢,越是封閉不交流的年代,越要打開新境界。
我思故我在,每個人都在思考和探求自己的發展,在問題中,大家並不全然是消極的,他們不再僅僅當自己是個“老板”,而是一個發展中的人。
一個公關公司的創始人朋友說,這兩年的最大感受,其實無論是做什麽都好,都是在經營自己提升自己。他說這三年能維持下來,就是自我修煉,堅持也好,忍辱負重也好,要感動自己、感動所有人。老客戶的信賴,人與人之間的長期關系維護,其實靠的就是個人獨立內核的修煉。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祖師爺,要感動他們。
他說,看問題和處理問題要看本質,不要留戀表面和運氣層面的東西,過去發展太順利太快了,能夠笃定下來,理清事情、總結事情、選擇事情、堅持事情。
能動能靜,堅持下去,可能就是發展始終的法寶。老板們只有經營自己提升自己,利他而行,才能變成企業家。
古早版的八九十年代的大佬們,已然變成了人生導師。果然現在就是秦老師所說的修行時代、能量時代。大家都做著自己的IP,傳著自己的道。
做自己的號,有自己的流量,變成了現代大家都想當的“輕型老板”。
現代這個階段,依然在盛宴之中的,可能就是壟斷(如軍工)、醫美、短劇、大網紅直播帶貨……
帶貨、帶課網紅,他們能說會道,又會做生意,撫慰人心又銷售産品。實體的老板們難當,這個“輕型老板”似乎又成爲香饽饽。所以老板們,也想轉型成“輕型老板”,做自己IP搞流量的課程,非常火爆。
跟一個大V朋友聊天,他說他在轉變廣告模式,現在廣開新路去演講,雖然只有5萬一場,但是底下聽的都是老板。滿世界都想做IP,都在聚集已有資源,挖個自己的池塘,要彙聚新的可能性,當個聚寶盆……
其實線上發展邏輯和實力,還是線下的利益格局所定的,很多在線上發展得好的人,本來線下也非常會來事兒。
我跟不同的人接觸,千人千面。所謂“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青赤等諸色,鹽貝乳石蜜;花果日月光,非異非不異。”人生海海,都是找到真實的自己。
我們來看看依然活躍在世面上的企業家們的IP經營之道。比如馮侖視頻的置頂,是他跟俞敏洪的論道——如何成爲強者,有3個修行階段,說最底層是遇到多大事都能吃飯睡覺;第二層是角色扮演正常正經;第三是修是非善惡。後面還有諸如:“人生需要看透,不要改變別人”“人生如何通透的方法”等等。
還有“紅衣大叔周鴻祎”,他的簡介是“不裝不端有點二”,置頂的是教大家如何演講,如何有好口才。
《中庸》說,上天賦予人的叫做“性”,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修治並推廣此道就叫做“教”。古早老板們都轉型做起了布道者,而且只談邏輯底層,只談人生道理,不糾結細節。
在房地産最差的這兩三年,認識了不少房地産相關的老板們。怎麽沒有在他們風光的時候認識他們……高周轉把以後的發展速度都預支光了。
三年來,他們真的天天都活得很累,每一天似乎都是世界盡頭,每天都是錢的事、債的事,質量的事,上訪的事,銷售的事,內部治貪的事……事煩人疲心力悴。這幾年聽著他們說,快不行了,真的不行了,馬上就不行了,但還是撐著……
活得較好的,都是債務負擔不重的,自有資金運轉的……
人生很苦,但是不能被苦樂所奴役。其實,想想,生活中,只要是金錢關系,本質上都是老板和員工的關系。家庭關系也是如此。錢給到位,事做到位,一般都能和諧。賺錢養家,就頤指氣使的,都是沒有涵養的土“老板”“家長”作風。
張學友的盡力爲妻子的投資失策買單,也是一種合作關系。生命究竟是要自主,才行,盡管是皇室,人生還是受限被牽制,最近網上熱了幾個月的凱特王妃的下落,也讓一直強調“向上社交”的人恐慌和反思。
人啊,最終還是要有一個堅強獨立的人格和核心。才能跟別人展開互動、交易、互助的關系。生命要脫離金錢的束縛,非常難。壞事大家都知道避免,好事如果過度貪求,也是會被奴役的。
有一次跟朋友去考察宜興的紫砂壺産業。每個人可以自己做一個從容悠哉的個體戶,其前提是物資資源極大豐富,組織結構和産業鏈完善,各種細節,原料,技術,工藝,都能找到帶著某種特別屬性的人或載體。
自己是自己的老板,自己也不會奴役自己,好好創作,有野心就多點訂單多點錢,有閑心就打磨作品。這個兵荒馬亂、跑路或內卷的時期,也許反而是動中有靜的“反者道之動”的良方。
一個朋友,最近花了大半年雲遊四方,爲了寫作,爲了觀察,就做點不是那麽利益熏心的事,好像也是能接近道的。愛讀書特別是史書的人,可以談笑風生,你看活躍在自媒體的大佬們,就是穿透了底層邏輯和運行規律。
人啊,就是個學習,任何時候,都開放自己,就不會走向衰老和閉塞。這是一個開放和競爭的時代,習慣開放和習慣競爭,也就日常了。
天才,知識,訓練,磨難,悟後起修,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得力省力省力得力,人始終要往前。
有一段話說得好:船在港灣裏很安全,但這不是造船的目的。---(作者 : 水姐/來源: 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