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雷軍的造車秘辛
01. 雷布斯造車,真的成了。
27分鐘大定50000台,抛開5000台不能退的創始版,剩下的45000台就算真正的買家只有20%,也有9000台。
加起來14000台,已經夠蔚來、小鵬喝一壺的了。
要知道,華爲問界M7用了25天,才達到大定數量超5萬的成績。
不過,小米重新定義“大定”這事(別人的“大定”是指不能退,小米7天可退),後面可能會有一些法律風險。
畢竟,真的有不少人是爲了曬朋友圈下的訂單。
02. 很多人不理解,爲什麽小米能一口氣把新勢力“造車三傑”(蔚來、小鵬、理想)的老總都給請過來。
其實,雷軍最開始是拒絕造車的,他的目標,一直是把小米手機做成全球前三(蘋果、三星、小米)。
所以關于造車,雷軍最早走的是投資路線。
蔚來的第五大股東就是雷軍,而李想又是蔚來第三大股東。
同時雷軍又是小鵬的第三大股東,股權關系上,層層套娃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雷軍在中國汽車産業鏈的投資項目,遠比蔚來、小鵬、理想汽車要多得多。
我粗粗查了一下,光是對汽車産業鏈上的核心技術投資,雷軍就投了60多起。
這樣看來,能請到造車三傑,還有長安等國企,那都是打個招呼的事兒。
大股東出手,面子自然有。
只是出手太狠,導致衆人面色不一,據說何小鵬看到最後已經離席了……
可能是回去改PPT了吧。
03. 21.59萬的基礎售價,定價邏輯沒網上說得那麽玄乎。
很簡單,就是要比特斯拉model 3便宜3萬。
全系都便宜3萬。
這和小米當年造手機的思路是一樣的,小米M1,當時采用雙核1.5GHz處理器,1G內存,4.0英寸大屏,800萬像素攝像頭等配置,就是沖著對標iPhone 4s去的。
而且因爲蘋果的暴利,小米當時1999元的售價,簡直是香爆了。
在今天小米汽車發布會上,雷軍也多次提到了自己對馬斯克和特斯拉的致敬。
小米造車,就是要對標馬斯克,壓住特斯拉。
04. 從戰略上講,小米也必須要造車。
雷軍之前提到,在2021年,美國制裁小米,要求美國投資者放棄持有的所有小米公司的股份時,雷軍就和幾個高層緊急開了一個董事會。
如果制裁加劇,小米造不了手機了,還能造什麽?
于是雷軍迅速成立了一個調研小組,對汽車行業進行廣泛調研。
最後的調研結果是:科技界最頂端的産品已經不是手機了,而是智能汽車。
投資界最大風口就是汽車,而且汽車可以實現大工業和消費電子的融合。
以往小米之成功,在于搭上了智能手機的風口。
現在風口變了,小米要做的,是擁抱下一個風口。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創業,最重要的是順應時勢。
05. 小米造車,離不開北京市的大力支持。
選址北京前,雷軍也去過武漢、西安、長春、上海。
但最後,還是選擇北京。
造車資質的最後一張門票,北京說給就給。
要知道小鵬、蔚來、理想光拿資質就費了很多力氣了,要麽是收購,要麽是代工,比起小米,阻力大得多。
此外,北京還給了小米相當大、相當好的一塊地。
之後的環評審批,貸款支持,北京也是全力配合。
爲什麽北京要扶持小米呢?
首先,北汽這個“親兒子”實在是丟份。
手握奔馳這張牌,到今天還是不溫不火,新能源汽車的産量,也排不上號。
相比于一汽、上汽、廣汽,已經嚴重掉隊。
北京想要在新能源時代,掌握先進工業的話語權,必須要有所作爲。
其次,鼓勵小米造車的,不僅僅是北京,更是“北京”。
雖然是民營企業家,但雷軍的身份,又顯得略有不同,既是委員,又是代表。
雷軍曾說:“很多人極力勸我造車。”
這裏面的人,不僅是科技同行,更有可能是上層人士。
畢竟就國家戰略而言,中國必須要找到房地産的替代品,而眼下,最好的替代品就是汽車産業。
小米帶著1000多億的賬上現金入局,對相關産業的拉動是巨大的。
再來看一下,爲何今年官方的“新質生産力”海報,不放華爲,而放還沒有量産的小米呢?
這不是商業廣告,而是“天注定”。
06. 在我看來,小米汽車的發布會最大的亮點,不是價格,不是配置。
而是雷軍對造車的理解。
沒有滿嘴跑火車,沒有暴打友商,而是商量式地和用戶談談價格。
這是國內其他汽車友商發布會所欠缺的。
就這一點,小米造車就價值千金。
不過,發布會上,雷布斯似乎也說了太多細節……從收納槽到挂鈎,從冰箱到手機支架。
或許車是虧本的,想從周邊上賺點吧。
就像雷軍說的,小米汽車最大的亮點,不是配置,而是生態。
這是很誠懇的總結。
論技術,小米汽車的組成,很大程度依賴供應商。
既然供應商可以給你供,就可以給其他人供。
所以小米汽車真正領先對手的,是生態。
這個生態既是小米多年積累的自有産品生態。
也是小米要塑造的中國造車生態。
少搞一點虛假的專利吹噓,多看到自己和友商的差距。
少搞一點民族營銷,多對標和國際大廠的差異。
科技的發展,不是靠吹牛和喊口號,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需要小米這樣的新玩家,也需要雷軍這樣的企業家。---來源: 無相商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