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室溫超導“造假”論文是如何登上《自然》雜志的?

2024032617:49


2023年春天曾轟動全球的室溫超導研究已于當年11月被《自然》雜志撤稿,但這樁學術公案本身的影響一直沒有塵埃落定。包括論文作者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迪亞斯博士(Ranga Dias)在內,所有人都還在等待一個明確的結論:

當時發表的室溫超導研究成果,到底是主觀層面的“虛假編造”的還是客觀層面的“證據不足”?

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爲,全世界的實驗室都複現不了結果,《自然》雜志也給他撤稿了,那肯定是造假啊!然而,現實的學術世界裏,目前還並沒有這樣一份給迪亞斯的“有罪判決書”。

這種情況,並不是第一次了。

2017年,迪亞斯在《科學》雜志發表了成功制備出金屬氫的論文,隨後又宣稱因樣本損毀無法繼續實驗,留下第一次造假嫌疑;

2020年,迪亞斯在《自然》雜志發表C-S-H超導研究,兩年後該論文因數據處理問題被撤稿,留下第二次造假嫌疑;

2023年,迪亞斯又向《自然》雜志投稿石破天驚改變世界級別的Lu-H-N室溫超導論文,並成功得到發表。很顯然,《自然》雜志並沒有因前兩次造假嫌疑而對他另眼相看。然而,迪亞斯第三次辜負了學術界對他的信任,論文又被撤稿了……

這樣的頂刊撤稿經曆在物理學界堪稱前無古人,迪亞斯怎麽看都像是一位膽大包天、徹頭徹尾的學術騙子。但是,迄今爲止沒有任何學術機構正式認定過他存在“學術造假”行爲,他的華盛頓州立大學博士學位與羅切斯特大學教職目前也都還握在手中。那麽,理論上,他還有第4次機會在上述頂刊發表新的研究成果。

一朵濃厚的陰雲正籠罩在所有自然科學研究的上空,這裏面的關鍵在于:我們當前以同行評議爲核心的科研成果審核機制是否已經宣告失靈了?

公衆和媒體在追問,學術界也在反思,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夠避免這樣透支科學界信用的事情再次發生?

近日,《自然》雜志新聞團隊(編者注:與科學編輯團隊相對獨立)發表了一篇調查報道,詳細披露了迪亞斯室溫超導論文“生産”、發表和撤稿過程中的諸多細節,也讓我們得以透過這一個案的發生窺見整個科研成果審核體系當前面臨的困境。

同行評議:反對聲音沒能阻止論文發表

按照慣例,一篇論文發表之前的同行評審報告和審稿人的身份都是保密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審稿的獨立性與公正性,但也留下了一個問題,當論文被撤稿時,人們也沒辦法知道是哪些專家“看走了眼”或者“放了水”。

《自然》雜志新聞團隊近期發表的報道破天荒地透露了迪亞斯兩篇被撤稿超導論文的同行評審細節:

2020年的C-S-H超導論文在發表之前接受了3位審稿人的評議,其中2名審稿人對論文中缺乏有關C-S-H化學結構的信息感到擔憂,只有1名審稿人“強烈且積極”地支持發表該論文。最終,《自然》雜志的編輯采納支持意見並接受了這篇論文。

該論文發表之後,物理學界對其可靠性的質疑紛至沓來,于是《自然》雜志啓動了發表後審查流程,並最終撤稿。

2022年4月,《自然》雜志收到了迪亞斯的Lu-H-N室溫超導論文的投稿,並交由4名外部審稿人評議。此時,迪亞斯上一篇C-S-H論文的“發表後審查報告”已經形成1個月,但尚未正式撤稿。也就是說,4名審稿人在評議第二篇論文之前已經意識到迪亞斯的C-S-H論文可能存在誠信問題。

Lu-H-N論文的4名審稿人都認爲,如果室溫超導的研究結果屬實,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也意味著發表論文需要格外謹慎。4號審稿人寫道,《自然》雜志應該仔細審查這種非同尋常的研究成果,以避免再次出現物理學史上發生過的數據捏造情況。2號和3號審稿人也因此前C-S-H室溫超導結果被質疑而對該工作也表示擔憂。1號審稿人提出:“原始數據看起來不像是超導相變的特征”。

審稿人對論文提出了很多問題,包括缺乏關于合成過程的細節以及數據中存在某些無法解釋的特征。盡管迪亞斯設法消除了其中一些擔憂,但審稿人表示作者的答複“不能令人滿意”。投稿經曆了五個階段的審查,最後,僅有一名審稿人認爲論文提供了確鑿的超導電性證據,另一名審稿人則勉強支持發表。另外兩名審稿人並未支持發表,其中一位表示對作者的回答仍然不滿意,並希望進行更多的數據測量來證實該結論。

基于這樣的同行評審結果,《自然》雜志接受了迪亞斯的Lu-H-N室溫超導論文,並于2023年3月發表,此時迪亞斯之前的C-S-H論文早已被正式撤稿。

《自然》雜志主編馬格達萊納-斯基珀(Magdalena Skipper)表示:

    我們的編輯政策是根據每篇論文本身的情況來考慮,最終影響發表決定的是論文的科學質量而不是作者的身份。

許多其他期刊也有類似的政策,出版倫理委員會的指導方針規定,同行評審人員"不應讓他們的評審受到稿件來源的影響"。但並非所有期刊都說自己會獨立處理投稿。物理學期刊Physica Cs的主編範德馬勒(Van der Marel)說,如果他要評審同一作者的新論文,他會考慮過去的不當行爲指控。他說:

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作者的可信度,你就不必發表其論文。

發表後審查:支持撤稿但不能認定造假

一篇重要論文發表後,往往會有其它實驗室嘗試複現其結果,更不要說室溫超導這種改變世界級別的研究成果了。這些基于實驗結果的證實或質疑,通常比論文發表前基于文本資料的同行評審要更加有力。

迪亞斯的Lu-H-N室溫超導論文發表之後,有一個研究團隊報告說使用迪亞斯實驗室的樣品測量了電阻,證明存在高溫(不等同于室溫)超導現象,但許多其它團隊都沒能成功複現室溫超導結果。

物理學者哈姆林(James Hamlin)與拉姆肖(Brad Ramshaw)于論文發表後2個月正式向《自然》雜志發郵件表示關注,並提出了多項對迪亞斯室溫超導研究的質疑。迪亞斯與聯合作者薩拉馬特(Ashkan Salamat)回應了其中一些質疑,但並沒能平息爭議。

2023 年 7 月 25 日,《自然》雜志啓動了發表後審查,並要求四名新審稿人對論文及相關爭議進行評估。所有審稿人都認爲數據存在嚴重問題,迪亞斯和薩拉馬特沒有“令人信服”地解決哈姆林和拉姆肖提出的問題。

然而,真正促使《自然》雜志做出撤稿決定的並不是上述發表後審查的結果,而是迪亞斯的學生們以及搭檔薩拉馬特的“自首”。

8月下旬,作爲聯合作者的學生們決定要求撤回Lu-H-N室溫超導的論文,並彙總了他們對論文數據和迪亞斯相關行爲的擔憂。在他們給《自然》雜志寫信之前,迪亞斯顯然聽到了這個消息,並發信要求學生們停手。不過,學生們在咨詢過羅切斯特大學一名支持他們的官員之後,把信直接寄給了《自然》雜志的編輯,促成了撤稿過程。包括薩拉馬特在內的11位作者中有8位簽署了這封信,兩個月後,即11月7日,Lu-H-N室溫超導的論文被撤回。

迪亞斯的2020年的C-S-H論文也是在發表後經曆了質疑,並啓動了發表後審查。當時有4名審稿人參與審查,其中兩名匿名審稿人沒有發現任何不當行爲的證據,但另外兩名審稿人發現了原始數據被篡改的嚴重問題,這兩人正是上文提到的哈姆林與拉姆肖。迪亞斯的兩次撤稿,他們都參與其中並發揮重要作用。

《自然》雜志于2022年9月26日撤回了C-S-H的論文,理由是“某些問題的出現削弱了我們對已發表的磁化率數據整體的信心,因此我們撤回該論文”。

這是一種模糊而留有余地的說法,它回避了《自然》雜志在出版後審查過程中發現的真正問題,即:迪亞斯C-S-H論文的原始數據可能是捏造的。

柏林洪堡大學的撤稿問題專家費利西塔斯·赫貝塞爾曼表示,學術不端行爲很難證明,因此期刊通常避免將撤稿責任歸咎于作者,她對《自然》雜志新聞團隊表示:“很多撤稿都使用非常模糊的語言”。

作爲這種模糊撤稿原因的結果,迪亞斯得以繼續堅稱其C-S-H論文是真實可靠的,撤稿只是由于一些無關痛癢的技術方面的分歧。

論文生産:學生被隔離在關鍵步驟之外

在關于迪亞斯學術誠信的討論中,有一個關鍵問題經常被提及:作爲論文聯合作者的迪亞斯的學生們是否參與了合謀?

在接受《自然》雜志新聞團隊采訪時,學生們否認了這一嫌疑,他們認爲,迪亞斯在科研與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很多關鍵步驟都把他們隔離在外,因此他們無法對數據的真實性負責。

《自然》披露的郵件信息顯示,迪亞斯在2020年7月21日下午5點13分向學生們發送了一份手稿,宣布在C-S-H中發現室溫超導性時,並于當晚8點26分將論文提交給了《自然》雜志。

被列爲聯合作者的學生們幾乎沒有時間審閱手稿。

當學生們向迪亞斯詢問這些驚人的新數據來自哪裏時,迪亞斯說,在來羅切斯特之前他已經收集了所有的電阻和磁化率數據。

2021 年夏天,迪亞斯要求學生們研究一種镥和氫(Lu-H)的化合物,他認爲這可能是一種高溫超導體。團隊開始測試商業購買的Lu-H樣品,不久之後,一名學生在大約300 K(27°C)的溫度下測量到Lu-H-N電阻降至零。盡管證據極少,但迪亞斯還是據此得出結論,認爲這種材料是一種室溫超導體。

學生們向迪亞斯提出,測量結果受到系統誤差的影響,樣本之間沒有一致性,甚至對單個樣本的重複測量也沒有一致性。還有一名學生提出,非常非常擔心其中一個接觸樣品的電極壞了。但迪亞斯無視了這些提醒和擔憂,執意推動論文發表。

由于上次C-S-H論文的寫作沒有征求他們的意見,學生們向迪亞斯提出想要加入Lu-H-N論文的寫作過程。迪亞斯最初同意讓他們參與進來,但實際上卻自己寫好了全部內容,制作了所有數據圖表。

2022年4月25日淩晨2點09分,迪亞斯通過電子郵件把Lu-H-N室溫超導論文的初稿發給學生們,並要求大家在上午10點30分之前反饋意見,當天就要投稿給《自然》雜志。然而,學生們收到的初稿上沒有任何數據圖表,因此難以評估。學生們說服迪亞斯推遲提交,並在第二天開會討論。

第二天的討論會上,學生們對論文提出了一些質疑。

例如,學生們提出,論文裏提到Lu-H的合成方法,但實際上他們所有的實驗都是使用市面上購買的Lu-H樣品,這樣可能會誤導人們以爲樣品是實驗室自己合成的。迪亞斯回應稱,論文裏並沒有明確說樣品是我們合成的,從技術上來講,這不算撒謊。

再比如,學生們提出論文裏使用的壓強數據與他們實驗中實際測量的不符。迪亞斯回應稱:壓強就是個笑話。

學生們說,迪亞斯給他們下了最後通牒:刪除他們的名字,或者讓他把論文投稿出去。盡管心存擔憂,但學生們說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默許。

一名學生回憶說:“我只記得當時非常害怕。後悔沒有對迪亞斯多說幾句,但當時很很可怕。如果我這樣做了,他讓我的余生變得悲慘怎麽辦?”

由此,迪亞斯和學生們聯合署名的論文被投稿到《自然》雜志,並在1年多後被學生聯合要求撤稿。

學校調查:三次調查都沒有詢問團隊學生

如果學生們是因爲地位的差距而無力與迪亞斯抗衡,那學校在長達3年的時間裏有沒有可能調查發現迪亞斯的學術不端行爲呢?

《自然》雜志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在迪亞斯第一篇C-S-H論文出版後審查期間與羅切斯特大學的代表進行了溝通,羅切斯特大學對迪亞斯的工作進行了兩次調查。待論文撤稿後,學校又啓動了一輪對迪亞斯科研工作的調查。其中一份調查針對的正是迪亞斯可能存在數據捏造的嫌疑。

然而,羅切斯特大學關于迪亞斯C-S-H研究的三項調查均沒有發現不當行爲的證據。

上述調查的具體過程外界不得而知,但迪亞斯的學生們透露了一個耐人尋味的信息:羅切斯特大學對迪亞斯C-S-H工作的三項調查中,他的學生們都沒有接受過校方的詢問,一次都沒有。

直到2023年夏天,迪亞斯關于Lu-H-N的室溫超導論文再次陷入發表後審查時,羅切斯特大學啓動了對他的第4次調查。這一次,學生們終于得到了發言機會。

2023年8月,迪亞斯被剝奪了帶學生和管理實驗室的權限。羅切斯特大學的發言人稱,第4次調查已經完成,外部專家證實迪亞斯的論文“存在數據可靠性的擔憂”。

有報道稱,一項針對迪亞斯的“人事程序”仍在單獨進行,迪亞斯目前沒有學生,不教授任何課程,不能進實驗室,卻仍留在羅切斯特大學。偶爾,迪亞斯還會在社交媒體賬號上發布和超導研究相關的信息。

沒有人能確信迪亞斯將受到怎樣的處理,他的學術生涯是否會就此終結。同樣,也沒有人能確信,不會再出現下一個攪動全球科學界的迪亞斯。

---[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圖源:LAUREN PETRACCA*撰文 : 項棟梁*責編 : 李珊珊/來源: 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