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指控蘋果壟斷,庫克現身上海:有何深意?
3月21日,位于上海靜安區南京西路的蘋果靜安零售店正式開業。
蘋果CEO蒂姆·庫克親自打開了新店大門,迎接早已排隊的用戶。
新店開業,可謂喜事一樁。
然而,蘋果這個月的日子,卻不大好過。
本月初,歐盟反壟斷調查認定蘋果公司濫用其市場主導地位,阻礙流媒體音樂市場競爭,向蘋果公司開出逾18億歐元“罰單”。
正是在3月21日,美國司法部也送上了一份開業“厚禮”。
美國司法部聯合美國十幾個州和地區的總檢察長,一同對蘋果公司提起民事反壟斷訴訟,指控其壟斷或試圖壟斷智能手機市場。
受此影響,蘋果股價當天大跌,市值蒸發超11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147億元)。
蘋果股價當天大跌
據美國媒體報導,整個起訴書長達88頁,控訴蘋果在五個領域涉嫌濫用權力。
有幾個點,值得關注:
一是蘋果的市場占有率。
根據美國司法部的數據,蘋果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超過70%,在更廣泛的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超過65%。
如此之高的市場占有率,難怪要被美國司法部盯上。
二是蘋果的封閉式系統。
與開放開源的安卓系統相比,蘋果的IOS系統自成體系。
基于封閉式系統,蘋果限制了第三方錢包和智能手表的兼容性,並收取高額傭金。
在美國司法部看來,蘋果這麽做,就是爲了維護自己的壟斷地位,保持競爭優勢,賺取不義之財。
美國司法部認定,蘋果壟斷帶來兩個惡果:
其一,扼殺創新,將競爭對手排除在市場之外,阻礙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創新與發展。
其二,損害消費者利益,讓消費者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這是自2009年以來蘋果第三次遭到美國政府起訴,也是現任總統拜登執政期間針對蘋果公司的首次反壟斷訴訟。
這裏,我們暫且不論美國司法部指控蘋果的理由是否成立。
只看蘋果在美國智能手機超過70%的市場份額,就知道,蘋果被盯上並不冤枉。
市場占有率過于集中,必然會被視爲壟斷,這是強者的宿命。
除了蘋果,美國司法部已完成對亞馬遜、前身爲臉書的Meta平台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其他三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壟斷起訴。
除了歐美,其他國家也對蘋果出手了。
在韓國和荷蘭,蘋果公司因爲向應用程序開發商收取使用替代支付處理商的費用,可能面臨罰款。
在日本,日本政府成立工作小組,計劃制定相關法規,督促蘋果開放應用商店。
面對各國政府的連環施壓,蘋果必須作出改變,否則,或有被拆分的風險。
這個時候,再看庫克現身上海,頗有深意。
庫克開門迎客
蘋果靜安零售店是蘋果亞洲最大,也是繼美國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之後的全球第二大蘋果零售店。
僅店面投資,就超過了8000萬元。
蘋果靜安零售店開業,庫克現身上海,釋放了蘋果加碼中國市場的強烈信號。
一方面,根據蘋果2022財年財報顯示,中國是蘋果全球最大的生産基地,組裝生産了95%的手機、耳機、電腦和平板電腦。
另一方面,2023年蘋果手機在華銷量預計高達4550萬部,中國市場在蘋果總營收中占比超過了20%。
顯而易見,中國供應鏈、中國市場對于蘋果很重要。
從2023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看,蘋果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五排名及同比增幅
不過,蘋果20%的市場份額,遠未達到中國反壟斷法規定的標准。
這意味著,相對于歐美,蘋果在中國的市場潛力很大,蘋果在中國很“安全”。
在歐美指控蘋果壟斷之際,中國市場就顯得尤爲重要。
本月12日,蘋果宣布擴大在中國的應用研究實驗室,以支持産品的制造。
兩條新聞綜合起來看,蘋果正在加碼中國市場。
正解局注意到,昨天網上曝光了一段蘋果靜安零售店當天排隊的視頻,視頻中,一女子對排隊購買蘋果産品的顧客進行怒斥,指責他們“崇洋媚外”。
誠然,我們倡導支持國貨,但指責購買蘋果的人“崇洋媚外”,這就有點過了。
正如上文提到的,中國組裝生産了蘋果95%的手機、耳機、電腦和平板電腦,蘋果這個“洋貨”裏,有“國貨”的成分。
當前,中國企業正加速出海,將更多的中國制造賣到海外。
換位思考,如果海外消費者指責購買中國貨的人是“崇洋媚外”,我們又該作何感想?---來源: 正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