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掉入“紙牌屋”
01. 這幾天的一大熱點就是TikTok的美國危機。
上周的3月13日,美國衆議院以352:65的投票通過了《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侵害法案》,該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在法案生效後的165天內剝離TikTok,否則TikTok將被美國市場應用商店下架。
事件發生後,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次TikTok美國危機主要有兩大不尋常,一是被1.7億美國用戶(幾乎占美國總人口的一半)、近700萬美國中小企業使用的平台涉及到了極其複雜的言論自由、私有産權等重大原則,限制或禁止其發展的法案卻在倏忽間被衆議院通過。
二是TikTok一改過去常態,做出了強硬反抗——TikTok在投票表決前就向用戶推送了開屏信息,表示該軟件可能會被美國國會立法封禁,呼籲用戶反對該法案。
TikTok向用戶推送的開屏彈窗“告訴你的參議員TikTok對你有多重要,讓他們投票反對TikTok禁令。”
一時間,美國國會山辦公室被TikTok用戶的大量抗議來電“淹沒”,雖然衆議院仍然以絕對優勢票數通過了這一極其不合理的法案。
按照美國的程序,衆議院通過的法案需得到參議院通過,然後提交給總統喬·拜登批准。
拜登之前已經表態,如果法案在兩院都通過,他就會簽署。
拜登在今年2月開通了TikTok賬號,用短視頻的形式來爭取年輕選票,但並不妨礙他在封禁TikTok問題上附議兩院的觀點。或者說這是一種甩鍋,沒有表明特別明顯的立場,就是看前面兩位,然後我來跟。
拜登的TikTok賬號
而參議院的態度目前並不明朗,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表示將慢慢審議該法案,且不會倉促設定投票時間。
這或許是考慮到了這項法案只針對TikTok而非其他,有失公平,也擔憂侵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權利。
讓人意外的是特朗普的態度,他表示禁止TikTok是一項“艱難決定”,禁掉這款流行應用只會讓臉書受益,“沒有TikTok,你可以讓臉書變得更大,我認爲臉書是(美國)人民的敵人。”
諷刺的是,在2020年特朗普曾主導過對“中國血統”的TikTok的打壓。而且連發兩道行政令,要求字節跳動45天內剝離TikTok所有權益和資産,並銷毀相關數據和副本。最終是被美國法院叫停。
有分析認爲,特朗普的態度是爲了與拜登形成對比,敵人反對的,我就支持。此外,TikTok上大多數是年輕用戶,他們已經對拜登不抱幻想,特朗普此舉意在吸引年輕選票。
很多國內報道裏認爲美國年輕選民投票意願低,TikTok鼓勵他們給議員打電話毫無威懾,其實不然。
美國“Z世代”投票積極性相當高,在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中,一項民意調查顯示,18—24歲選民的投票率爲28.4%。與同年齡段相比,比戰後出生的任何一代都要高。
聚集于TikTok的“Z世代”也把TikTok作爲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來源,不只是在上面唱歌跳舞、分享日常瑣事。
圖爲《金融時報》統計的各大社交軟件用戶從中獲得新聞資訊者所占比例,TikTok從2020年的22%躍升至去年的43%。
對于TikTok的命運,有人感到悲觀,認爲“在劫難逃”。也有人認爲參議院的態度、懂王的態度和美國司法系統對第一憲法修正案的維護等,都有可能讓TikTok存在一線生機。
現在下結論可能還爲時尚早,TikTok在美艱難博弈才剛剛開始。而這起事件其實是對美國管理體制的一次重大考驗,畢竟涉及到了一半美國人的日常娛樂、消費、經營。
02. 這起事件裏,有衆議院、參議院,後面還可能涉及到的美國最高法院,還在競選總統的拜登和特朗普也分別發聲,各種幕後的利益集團也在表明立場,各方勢力很容易讓人迷糊。
無論對TikTok的命運持樂觀或悲觀態度,首先需要弄清美國三權分立與制衡的政治制度結構是怎麽對中國在美企業施加各自影響的。
這個就有點像美劇《紙牌屋》裏的各方角鬥的政治勢力以及場外無數或明或暗的影響因素,其實看看TikTok最近在美國的各種遭遇,就是掉入了美國“紙牌屋”中。
“紙牌屋”顧名思義就是用硬紙片一個搭一個地構成一個房子,但可以想象,表面華麗的紙牌砌成的房子是比較脆弱的,壓力稍大就容易塌掉。
《紙牌屋》主角安德伍德遊走在政治獨木橋上,需要不斷平衡各方力量,否則整個布局就會瞬間全塌。當今地緣政治緊張環境下出海的中國企業,其實也像遊走在獨木橋上,需要平衡和利用各方力量,否則無論在海外某國取得多出色的成績、多大的發展,很容易遭到重創,頃刻崩塌。
很長一段時期裏,美國對外經濟政策的制定中,曆來有所謂“總統自由主義”和“國會保護主義”的傳統,就是說當權力向行政機構集中時傾向于制定國際合作的對外經濟政策,而當權力向立法機構集中時則傾向于實施保護主義。
因爲總統經常與外國政府打交道,更了解國外的貿易政策立場,懂得國家需要什麽樣的貿易政策,考慮的是全局利益,也能說服選民支持所提出的貿易政策。而國會只代表自己的選區利益,不可能從全局通盤考慮貿易政策,趨向于保守。
從羅斯福總統之後,美國總統的權力和威望日益增強,也就促成了一系列自由貿易政策的落地,像杜魯門時期的關貿總協定;艾森豪威爾時期兩輪關稅減讓;肯尼迪發起了有著“肯尼迪回合”之稱的第6輪多邊國際貿易談判;從裏根時期,到克林頓時期結束的“烏拉圭回合”,催生了WTO的成立。
但在當今的國際局勢下,“總統自由主義”和“國會保護主義”的傳統早已消失,無論總統還是國會均會對戰略競爭對手國投資采取敵視態度。
這是分析的一個背景。
然後就是影響外國在美投資的四方勢力:
一是有立法權、外貿管制權、監督權、調查權的國會。本次針對TikTok的《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侵害法案》就是國會發起的。
而國會行使調查權的一種方式就是舉行聽證會。
每當TikTok在美出現危機,總會出現周受資“十萬火急”奔赴聽證會,被議員反複糾纏的新聞。
二是代表行政權的總統,可以對外商出台規制行政令。2020年特朗普政府以維護“國家安全”爲由頒布了行政令,強制TikTok在撤出美國市場與廉價出售之間做出選擇。
總統也不能隨意頒布行政令,特朗普依據的是國會通過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授予行政部門應對國家緊急情況的權力,緊急狀態下可以禁止交易、凍結資産以及其他措施。
但《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有個限制因素就是,總統不能用這個法律幹涉個人通信。這爲後來特朗普的禁令被司法系統叫停埋下了伏筆。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對TikTok施加層層壓力期間,各種流言紛至沓來,比如微軟將要收購這款應用程序,甲骨文也加入了競標等。
在此期間,中國也更新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將“基于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列爲限制出口技術,意味著字節如果要出售TikTok,需獲得中國政府許可。
三是公民因政府行政令權益受損向聯邦法院起訴維權時才會介入的司法機構,能進行司法審查,維護憲法修正案。
2020年的TikTok危機中,TikTok援引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一條對公民自由權利的保護向美國聯邦地區法院起訴特朗普政府,其律師表明,特朗普政府“在禁止TikTok之前沒有充分考慮一個明顯而合理的替代方案”,使得對該應用的打擊呈現“任意和反複無常”。
此外,TikTok在訴訟中主張,《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並不能幹涉信息或信息材料的交換以及個人通信,TikTok在功能上便是這樣一家新聞信息流公司。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法官支持了這一說法。
最終TikTok獲得了這場訴訟的勝利。
四是美國從體制安排上也鼓勵利益集團參與。利益集團主要通過遊說來影響國會立法和總統制定政策,遊說的方式就是面見議員、出席聽證會、政治捐款、媒體廣告宣傳等。
媒體報道稱,2022 年全年亞馬遜、蘋果、谷歌、Meta 和微軟在花費近6900萬美元去華盛頓遊說。
這還只是科技企業的,還有像美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在遊說聯邦政府方面花費了1.2億美元,加密行業的遊說費也達2557萬美元。
TikTok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出海最成功的案例,這幾年在美國增速遠遠超過了本土的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傳統強勢社交媒體,盡管競爭對手也紛紛推出短視頻業務,但始終無法望其項背。有數據說65%的美國用戶每天都會訪問TikTok。連拜登入駐TikTok後,其競選團隊都要一天連發4條視頻。
去年TikTok在美國的營收更是達到約160億美元,這不得不引起同行的豔羨。
比如Meta的紮克伯格從2019年就在公開演講中抨擊TikTok的內容審查政策,斷言其是對民主的威脅。紮克伯格多年來也是民主黨的重要支持者。
實際上正如特朗普所言,一旦TikTok在美國的業務遭遇挫敗,紮克伯格本人及Mate旗下的Facebook、Instagram等都將成爲受益者。
另外一股不能忽視的力量就是以色列遊說團體。
《以色列時報》前幾天爆料稱,著名猶太團體——北美猶太聯合會是美國國會快速推進Tiktok剝離法案的幕後推手之一。
原因就是TikTok改變了以往的新聞生産邏輯,每個人都能拍能上傳,而且美國年輕人本身對傳統媒體的信任就已消耗殆盡,TikTok成了美國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新寵。最近這次巴以沖突裏,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殘忍行徑不再被傳統媒體完美遮掩,前段時間美國現役士兵自焚抗議美國對以色列的縱容就在TikTok上廣泛傳播。
美國知名國際關系學者米爾斯海默在《以色列遊說集團與美國對外貿易政策》中就提到“與幾乎所有的其他國家不同,以色列在國會山幾乎是免受批評的......在牽涉以色列的時候,可能的批評者卻歸于沈寂,而且幾乎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辯論。”
以色列遊說團體追求兩大戰略目標,一是對華盛頓的決策過程施加重大的影響力;二是花了相當的氣力來確保有關以色列的公衆話語是于己有利的。
但在新的傳播模式下,以色列花了相當的力氣換來的公衆話語正在變得有點不利。
在美國經商,還是得學會遊說。報道稱TikTok也正在華盛頓全力遊說參議院。
03. 四年前TikTok起訴特朗普獲得勝訴後,TikTok並不覺得和美國政府的拉鋸戰會就此結束。
此後TikTok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發起“德克薩斯計劃”——將所有美國用戶的數據存到甲骨文的雲基礎設施上,由甲骨文監督其數據安全是否合規,以保護美國用戶的數據。甲骨文總部位于德克薩斯,“德克薩斯計劃”名字由此而來。
此外,更多外籍高管也被引入TikTok的核心管理層,像現任CEO周受資,也是Tiktok上次危機後的2021年4月加入的。
這些風險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給了TikTok更多的抗辯空間。最後事情如何發展,也得看禁令支持者掌握了多少支持法案的證據,以及各大利益相關方如何權衡利弊,這是一場極其複雜的博弈。
在這樣的“紙牌屋”中閃轉騰挪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來源: 钛媒體-
*李彥宏官宣,超越GPT4.0!百度含“AI”量,究竟多高?*
AI的盡頭,不是儲能,而是算力。
3月19日,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在一檔節目中表示,算力將成爲未來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會成爲未來的“貨幣”,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是一場巨大的權力鬥爭。
作爲算力板塊的直接受益者,英偉達的股價一路飙升,超過了谷歌、Meta、亞馬遜,成爲美股第三大市值的公司。
有機構甚至預測,英偉達的市值會在年內超越蘋果。
英偉達的成功,得益于AI應用層面的落地。OpenAI 作爲大模型領域領頭羊,其一舉一動都會在行業産生深遠的影響。
實際上,自去年OpenAI 大火之後,國內就掀起了AI浪潮。
不少互聯網巨頭也趁機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應用,其中做的比較好的有阿裏、百度、科大訊飛等公司。
但總的來說,盡管進步很快,但差距依舊存在。
3月9日,百度董事長李彥宏透露,公司開發的文心一言大模型4.0在中文處理上已超越GPT-4.0。爲了能使外界更爲信服,他還舉例說明,盡管GPT-4.0能夠創作詩歌,但在特定格式如《沁園春》詞牌的要求下,GPT-4.0無法准確完成。
此外,李彥宏還強調,心大模型的用戶數量在過去一年已突破1億。百度文庫等AI原生應用在模型升級後,實現了數據指標的顯著提升。
此言一出,立馬引發了業界一些大佬的拆台。
畢竟去年文心一言出來之後,李彥宏還曾說過,文心一言和ChatGPT的差距可能在一到兩個月左右,差距並不大。
搜狗創始人王小川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李彥宏很魔幻主義,去年2月就喊出比OpenAI只差兩個月,已經夠有幻覺了。”
短短一年時間,李彥宏文心一言從差距不大變成了超越。
但很顯然,他在超越的問題上玩了一個文字遊戲,他加上了“中文處理”。王小川認爲,李彥宏不僅對GPT有誤解,對自己的産品有誤解,對國內模型也有誤解,活在自己的幻覺中,並質疑李彥宏從團隊接收的信息有問題。
對于王小川的說辭,百度團隊也是立馬進行了回擊,百度副總裁、搜索平台負責人肖陽更是諷刺王小川脫離一線太久,對國內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缺乏了解。
3月9日,李彥宏在一檔節目上公開稱,基本上以後不會存在“程序員”這種職業了,因爲只要會說話,人人都會具備程序員的能力。
而他的說法很快遭到了周鴻祎的駁斥,周鴻祎稱,“程序員熱十年內不會減弱。盡管未來人人都會用電腦,所謂人人都是程序員,但不同的人用電腦創造的産品完全不一樣,AI 時代更需要計算機專家和程序員,他們可能是各行各業最有發言權的。”
此前,周鴻祎也曾說過,國內的大模型與ChatGPT至少是兩年。
那麽,百度的含“AI”量究竟有多高?
根據百度2023年發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百度的總營收1345.98億元,同比增長9%;淨利潤287億元,同比增長39%。值得注意的是,百度的在線營銷收入爲751億元,同比增長8%。據悉,百度的在線營銷收入來源主要包括移動廣告、搜索廣告、信息流等業務。也就是說,百度收入的大頭還是來自于“傳統業務”。
在財報會議上李彥宏指出,“2023年第四季度,大模型爲雲業務帶來約6.6億元收入”。但該收入並不足以打消市場的疑慮。當文心一言發布後,網上出現了許多負面評價,李彥宏表示,對于ChatGPT和文心一言有著天壤之別的言論並不生氣。
從上述數據我們不難看出,百度含AI量,目前並不算特別高。近期,因文心一言4.0會員效果不及預期等,用戶投訴量有所增加,且其總體活躍用戶數也已被字節跳動旗下的豆包超越。
值得注意的是,AI作爲風口上的産業,目前的確是趨勢所在,但風口變化之快,産品如果不能短期形成強有力的競爭,未來風險依舊很大。
此前,百度曾將重心放在了自動駕駛之上,但目前百度重心已經開始轉移至AI領域。
近期,李彥宏在被問及到不想親自下場造車時,他回複道:“那個門檻稍微有點高,得有生産資質之類的,比較麻煩。”---來源: 侃見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