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什麽是安全,應該南太島國自己說了算
中國駐斐濟大使館17日表示,中斐警務合作已重回正軌。在此之前,英國《衛報》援引斐濟內政和移民部長皮奧·蒂科杜阿杜阿的話稱,在經過一年左右的審查後,斐濟決定“繼續維持與中國的警務合作協議”。2022年底斐濟新政府上台後,曾以“斐濟的價值觀和司法制度與中國不同”爲由,宣布對中斐之間于2011年簽署的警務合作諒解備忘錄進行審查,並考慮是否徹底取消。這在當時也被一些人解讀爲,中國與南太島國開展安全合作遭遇“打擊”。
應該說,審查舉措本身,很大程度上與美國等借中國與南太島國正常的警務合作炮制“中國威脅論”,甚至渲染“駐軍論”等無稽之談,企圖煽動對中國的恐懼有關。再加上政府更叠,新政府對中國以及中斐十幾年來警務合作的實質一時間還缺乏足夠的了解。而斐濟政府最新的決定,是作出了符合自身利益的正確選擇。同時,對于相關方面誤解甚至故意曲解中國與南太島國安全合作的聲音,這也是一個有力的糾正和說明。
實際上,中國和斐濟從2011年就開始發展的警務合作,對于理解中國與南太島國關系尤其是安全合作的本質是很有代表性的。中斐的警務合作,有在雙方經貿人員交流不斷加強的背景下更好地保障中資企業人員財産安全的考慮,但更多的還是應斐方的邀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幫助斐方提升維護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力量。不管是警用物資的援助還是對斐濟警務人員的培訓,都是應斐方的邀請提供的,中方也始終秉持著不幹涉內政的原則爲斐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麽多年來,雙方的合作坦坦蕩蕩,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這樣的合作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斐濟肯定比外人拎得清。不管是中國與斐濟的警務合作,還是與所羅門群島的警務合作,都能很清楚地看出來,中方與當地開展的合作,注重的是提高當地的執法能力和打擊犯罪的能力,這與專注于構建勢力範圍、排他性聯盟的軍事戰略有著根本的不同。那些對于中國影響力尤其是軍事防務影響力的擔憂,要麽是過度焦慮,要麽就是自身投射。
美西方國家在與發展中國家打交道的時候,經常自居“警察”甚至“警長”。跟它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與南太島國打交道,秉持“四個充分尊重”,包括充分尊重島國主權和獨立,充分尊重島國意願等。這恰恰是西方國家難以做到,也不願意去做的。甚至于說,它們今天突然對南太島國的“重視”,其根本動機就是爲了對抗所謂“中國影響力”。對這一點,南太島國是看得很清楚的。
斐濟在與中國開展警務合作上的態度反複和承壓,不是個例,是現在不少南太島國面臨的一種真實處境。在南太島國對美國印太戰略至關重要,尤其是對美國在該地區的後勤保障和力量投送至關重要的思想影響下,華盛頓正前所未有地提高對南太地區的幹涉,特別是在安全合作方面。而爲了自身在地區的布局和影響力,美國正在以所謂“中國威脅”的莫須有借口,給斐濟這些國家制造越來越大的選邊站隊壓力。
但是,作爲二戰後就沒有經曆過國家間戰爭與沖突的地區,南太島國的安全,絕不等于在美國定義的所謂大國戰略競爭中占據多麽有利的位置,也不等于因此能拿到美國多少的軍事支持和援助。值得警惕的是,對于什麽是安全、怎麽才安全的定義權,都不能掌握在島國自己手中。事實上,對于南太島國自身所面臨的真正安全問題而言,無論是國內的社會穩定和秩序維護,還是氣候變化等現實威脅,能幫助解決問題的安全合作還是太少了。
不管是斐濟還是其他南太島國,都有權從自身長遠的發展和利益考慮,自主選擇安全合作的夥伴,制定符合本國利益的安全政策。而如果南太島國自身有意願讓中方在維持社會穩定和基本秩序等方面提供幫助,中方當然願意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也樂意與其他國家一道爲南太島國的穩定和發展作出更多貢獻。---來源: 環球時報新聞-
* 一個關于中國人的“黑話”,在美國火了*
16日,美國知名時政評論人唐·盧克突然發布了一則莫名其妙的推文,他聲稱“中國人殺死了耶稣基督”,隨後引發了許多網民的熱議。
可大家看了他好幾條帖子後發現,原來“中國人”已經成了美國網民最近發明的某種“黑話”,以對抗社交媒體平台的審核。
盧克聲稱“中國人殺死了耶稣基督”
事情還得從他在3月9日的發文說起。當天,盧克發布了一則長文,突然指責中國人在操縱美國的文娛界,迫使黑人說唱歌手必須宣傳有利于中國人的內容。對那些“不合作”的人,中國人將借助自己在商界的資源打壓對方,甚至還會動用暗殺等極端手段。迄今爲止,這則推文就獲得了5000多次轉發,近2萬次點贊。
盧克指責中國人在操縱美國的文娛界
許多網民剛看到這條內容,都覺得這番奇談怪論非常難以理解。有人還專門辟謠稱美國音樂行業的大多數高管是猶太人而非中國人,他還要求平台更正這條已經有370萬人閱讀的帖子,避免“謠言”繼續擴散。
有人辟謠稱美國音樂行業的大多數高管是猶太人
然而得知內情的網民卻給大家科普道,盧克並不是真的在指責中國人,他這些推文裏的“Chinese”(中國人)是美國網絡裏大家心照不宣的暗號,專門用來指代以色列或者猶太人。
網民給大家科普道盧克並不是真的在指責中國人
因爲許多美國網民發現,在美國公司運營的社交媒體平台上,當你發布任何關于“猶太人”、“以色列”的內容,很可能會被平台限流甚至刪帖。但如果你發文指責中國人,平台不僅不會審核你的內容是否屬實,甚至還會給你更多的流量扶持。
盡管這種猜測並沒有什麽具體證據,但許多美國網民卻表示這個推測很符合自己的感受,而盧克有關“中國人”的帖子也確實收獲了遠高于他其他發文的流量,幫他吸引了過百萬的關注者,以至于不少人都相信這個說法,“用中國人代替猶太人”這個“美式黑話”也被更多人了解和模仿。
嘗到甜頭後,盧克這幾天又接連發布了“中國人控制好萊塢”、“中國人控制了美國,法律不允許任何人批評中國人”,以及前面提到的“中國人殺死了耶稣”帖子。
盧克接連發出有關“中國人”的帖子
在盧克這些帖子的評論區,一開始有不少人調侃他的做法“在玩一種很有趣的行爲藝術”,可隨著他不斷發帖且獲得巨大的流量,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認真思考起他這些話背後的隱喻,開始激烈地爭論他對猶太人的看法是否屬實,也有不少人抨擊他在傳播危言聳聽的陰謀論。
有趣的是,盧克關于“美國網絡縱容對中國人的汙蔑”這個判斷,倒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沒人對此有任何質疑,仿佛這是某種早就見怪不怪的“定律”。
* 延伸閱讀 : *美國大選愛打中國牌 因很多人真的相信中國要毀滅美國*
正如我前一篇文章所說的,特朗普贏下初選沒什麽好奇怪的,他代表了共和黨的發展方向,很多精英和媒體在之前大驚小怪,只是遲遲不願意接受現實而已。
怎麽還是你倆?
而另一邊,拜登作爲民主黨那邊唯一像樣的候選人,贏下初選更是理所應當。但其實這件事大家可以再好奇一點的,因爲四年前拜登競選的時候,很多輿論說的是拜登只是過渡總統,做完一個任期之後年紀大了就會退位讓賢。這幾年來對于拜登年齡的質疑也沒停過,民主黨內部也是有年輕一代政客,怎麽也跟共和黨一樣,最後還是要老頭來呢?
但其實很早之前我就預言過,拜登是不可能只做一任當什麽過渡總統的。這從執政上講就沒道理,你要是一上來就把自己定位成只幹四年,誰還會把你當回事?如果你這四年做得有聲有色,那麽大家自然想讓你再選一屆;而你要是主動退位,是不是心虛了,覺得自己沒做出成績?
但是從根本上講,拜登是個非常傳統的政客,權力欲極其旺盛,什麽過渡總統,不過是安撫其他人平息黨內爭鬥的說辭。所以“過渡總統”這個論調很快就消散了,拜登在這幾年也沒給任何黨內的競爭者機會。哈裏斯這個本來就沒什麽勢力和能力的副總統被光速邊緣化;稍微有點潛力的加州州長紐森非常識趣地沒有參與競選;而很多輿論炒作的米歇爾·奧巴馬這兩天也明確表示,媒體不要聽風就是雨,我和前總統一直力挺拜登不會出來攪局……民主黨還是比共和黨有紀律性,講政治,有什麽問題內部解決,不會真鬧到黨外給人看樂子。
雖然不怎麽成功,拜登其實是個喜歡營造個人魅力的政客。所以你看他最近開的TikTok賬戶,就是想學特朗普那一套,搞點個人風格,做個受年輕人喜歡的大明星。至于這些做法尬不尬,那就見仁見智了。這讓我想起來他四年前初選的時候,也特別沈迷于墨鏡塑造的某種帥氣硬漢形象,不知道今年他會不會重新戴起來,我覺得還是比他那個眼睛閃紅光的TikTok頭像強點。
拜登競選團隊入駐TikTok
而民主黨的輿論機器也是從很早之前就開始全力開動,除了強化拜登的政績之外,重點還是放到拜登個人能力上,特別是年齡這個核心問題上。所以你看XX時報、XX郵報這些主流媒體的口徑全是拜登老當益壯,80歲只是個數字不代表拜登年輕的內在,拜登顯露出的老態只是誤導等等……甚至某些報道還誇拜登是“超級老人Super Ager”,就差恭賀拜大統領萬壽無疆了。
外媒誇贊拜登是超級老人
不過,同樣是這些媒體,說起特朗普的高齡就毫不客氣了。老人和老人之間亦有差距,雖然拜登忘詞摔跤偶爾目光呆滯,但他還是個好老人;而特朗普偶爾記錯個名字,那就是管中窺豹看得出來他已經老而昏聩開始說胡話了。當然,反過來也是成立的,特朗普也無數次地嘲笑過拜登的年齡、誇耀自己身強力壯精力充沛——老人何苦爲難老人呢?
外媒報導特朗普演講內容
但是到頭來,最被爲難的當然還是那些不想繼續再看四年老人政治的選民們。從民調上看,大部分的美國人都不希望這次大選還是特朗普和拜登這倆老頭的對決,大部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選民也不希望這倆老人代表本黨——可是即便如此,這倆老家夥還是贏得如此輕松,而且也是選民們一票一票投上去的啊。
所以哪裏出了問題?是這些美國選民太賤了,嘴上說著嫌棄人家老,投票的時候卻很誠實?還是說除了老頭沒人可選?還是這個投票機制也並不能反映民調?這個事情就說來話長了,等哪天再專門寫吧。
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不希望是拜登和特朗普對決
這次誰占優?
雖然初選還沒結束就開始分析年底的大選稍微有點倉促,很容易陷入“說了很多又好像什麽都沒說”的狀況,但有些大局上的事情還是可以稍微講一下的。
從當前的民調上講,特朗普的贏面似乎比拜登還是要大一些。從地理上看,不管從全國民調還是重要的搖擺州民調上看,大部分民調都顯示特朗普占優。而從議題上看,不管是移民還是經濟,這些美國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上,選民們也認爲特朗普做得更好。
民調顯示特朗普的贏面似乎比拜登還是要大一些
移民問題自然不用說,特朗普至少在打擊非法移民和管控邊境上做足了姿態,成不成另說。但是經濟問題可能很多人會疑惑:拜登治下美國經濟欣欣向榮,美股一路高漲,還有什麽AI産業大發展,怎麽選民不買賬呢?
其實所謂美國經濟欣欣向榮這件事本身就有水分,但我們暫且不論有多少水分,它跟美國選民的感受是不符的。
一般民衆怎麽感受經濟?最重要的指標——沒有之一——就是通脹,再往下是就業,最後才是那些統計數字。買不起東西比經濟增速少一個百分比,對政治的影響可大多了。你AI再火,美股再漲,能帶動多少就業,緩解多少物價壓力?而且別的經濟問題都大不了可以靠印鈔機解決,通脹不行,通脹是你去解決別的經濟問題所帶來的副作用。
美國通脹稍微放緩
雖然最近美國通脹稍微放緩了,但整體還是高啊,特別是你要跟四年前特朗普執政時期一比,那就更沒法看了。所以拜登雖然得硬著頭皮宣傳自己這兩年的經濟數據,但也只能糊弄一下海外,糊弄不了美國選民。因爲經濟衰退和通脹也是你拜登任期裏搞起來的啊,選民看拜登的經濟成績,不是說後半部比前半部好就算了的,而是拿你拜登這四年和特朗普這四年來整體比較。人都是會給回憶打上濾鏡的,雖然特朗普那幾年仔細分析起來執政成果也未必多好,但是拜登做得不好,自然就給了特朗普很大的機會。
民衆給特朗普和拜登政績作出評價
所以根據現有信息,如果你今天就要我二選一,一定要賭誰會贏,那我會選擇特朗普。但是特朗普的優勢並不穩固,如果有得選,我肯定會選擇繼續觀望。
可能出什麽岔子?
民調歸民調,投票歸投票,民調轉化到投票是需要過程的,而當前的民調是否還能保持到大選則又是一個問題。
特別是美國獨特的選舉人制度,要求我們不光要看全國民調,更要關注搖擺州的具體狀況。如果真要去正經分析具體的勝敗概率,那還是得等到臨近大選,各州都有了相對穩定的民調,各方都開展了基層的動員工作,才能作出判斷。在局勢明朗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可能影響局勢的幾個重要因素。
一個擺在特朗普面前的難題,是如何先把黨內的選票整合了。
黑利退選的時候說的話很有意思,她沒有爲特朗普背書,也沒有說繼續反對特朗普,而是說希望特朗普能贏得她的選民。她這個姿態很好理解,從黨內團結角度她不能再反特朗普,但是反了那麽久的特朗普再給特朗普背書,既是背棄自己的選民,也沒有撈到好處,那麽現在待價而沽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黑利退選時沒有爲特朗普背書
我上期文章說過,黑利雖然沒什麽贏面,但是她能爭得的票數,以及她所代表的反特朗普勢力,是不能忽略的。黑利沒有讓自己贏的能力,但是有著能讓特朗普贏不了的能力。如何把那些一直反特朗普的建制派們再拉回到共和黨的大旗之下,讓他們識大體顧大局,這是特朗普必須面對的考驗。2020年的時候,特朗普就是沒處理好和他們的關系,以至于把亞利桑那等傳統紅州讓給了民主黨,葬送好局輸掉了連任。今年特朗普會不會重蹈覆轍,還得看後續。
當然我覺得今年的情況會好一些。拜登這四年來也沒顧及他們的情分,民主黨也沒怎麽照顧所謂的兩黨合作精神,很多共和黨建制派還是會覺得特朗普贏了總歸比拜登強,到時候也會捏著鼻子支持。比如共和黨老幹部麥康奈爾,最近不就給特朗普背書了嘛。
麥康奈爾給特朗普點贊
而特朗普的另一個小問題來自于連綿不斷的官司。
雖然前幾天最高法院的判決讓特朗普一定能夠出現在選票上,但還有各種別的什麽商業欺詐之類的官司等著他處理。雖然這些官司大概率不會在選舉前出結果,就是定了罪也不太可能影響他的選情,但總歸是個需要關注的事兒,我們現在都不知道當年的郵件門調查給希拉裏帶來了多少影響。
另一方面是,打官司燒錢。特朗普已經爲了應付這些官司燒了不少錢,這些官司的賠償金還都是以“億”爲單位的,那還能剩下多少錢給選舉燒呢?一些媒體已經在報道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們如何控制開支,訂便宜場館買便宜家具了。雖然特朗普不太可能真因爲燒不起錢而退出競選,但金錢上的壓力肯定會給實際的競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不過另一邊的拜登也同樣面臨著官司問題,雖然不是針對他的,而是針對他的兒子。和特朗普的官司一樣,雖然不太可能直接影響勝負,但肯定需要關注。即便美國主流媒體已經非常努力地在給選民打預防針,說兒子犯罪和老子無關,但到底多少人真吃這一套洗腦,還是有待觀察。
拜登兒子爲父親澄清
誰的壓力有用?
還有一點,就是巴以沖突和俄烏沖突帶來的影響。
作爲在任總統,壓力主要是拜登的。雖然一般來說外交對選舉的影響不太大,但是這兩場沖突和內政還是有一些交集的。俄烏沖突的壓力在于,給烏克蘭花錢吧,共和黨可以天天宣傳國內老百姓沒錢買東西,你怎麽還對外送錢;可是不給烏克蘭花錢吧,烏克蘭軍事上真撐不住了,丟臉的還是自己,共和黨又可以天天說你無能沒有領導力了。這麽看下來,還是該給烏克蘭花錢,只是最好別讓自己花,苦一苦歐洲人吧。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發文
至于巴以沖突,雖然布什內爾自焚了,也有一些遊行示威,看起來有點聲勢,但正如我前一篇文章提的,不會産生一絲波瀾,對拜登的選舉也沒有什麽實質壓力。
雖然拜登以及民主黨其實跟內塔尼亞胡很多年前就不對付了,但是他們負擔不起以色列這個中東最堅定盟友失敗的後果,更不可能違逆猶太裔選民和財團的意圖。所以即便媒體爆出來的拜登私下裏罵內塔尼亞胡各種髒話的情況大概率是真的,也不代表拜登真的打算改變政策,他只是覺得內塔尼亞胡給他帶來了一堆麻煩,而不是真的覺得這場人道災難是文明的恥辱,不然他今天就可以停止對以色列的援助,不把布什內爾這樣的美國軍人送去幫助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老百姓。
美國民衆紀念布什內爾
但是民主黨內的阿拉伯裔還有反戰人士的選民,他們不會給拜登壓力嗎?有些媒體不是前幾天還炒作密歇根州有十萬選民在初選裏不贊同拜登?其實沒啥用的。且不說這些數據本身有多少可以解讀的角度,即便說現在真有十萬密歇根選民反對拜登,也不代表他們大選的時候不會投拜登,更不代表他們會投特朗普。畢竟特朗普那是真的把以色列和內塔尼亞胡當親人,總不能真支持他吧?最後還不是要乖乖回來投拜登?所以,你要說拜登怕不怕支持以色列導致他流失選民,還是怕的。但是有多怕呢?也就那樣。
這劇情其實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幾年前就在《美國不是個按鬧分配的國家》裏面寫過了,美國選民是絕對的順民,嘴上說著這不喜歡那不喜歡的,到了選舉的時候大多還是會乖乖投票然後感覺自己好像又受到了重視。再落魄的少數族裔,一想到自己的投票爲美國民主作了貢獻,便會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黑命貴”運動鬧了那麽多年,黑人的處境沒改善,反而把整個運動汙名化了。前幾年還有個亞裔抗議“Asian Hate”的運動,除了繼續養出一堆披著亞裔皮實際白人心的政客和精英,對亞裔有什麽實際幫助?
這麽一比,今天布什內爾自焚及相關的抗議活動就更是小打小鬧了。布什內爾證明了美國這片土地上確實有人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輝,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燈塔,但也證明了這些東西在美國卵用沒有。最悲劇性的是,布什內爾最後選擇的反抗方式,既沒有去傷到以色列,也沒有去傷到美國,也僅僅只能是燃燒自己。
中美關系要到末日了嗎?
最後,我們中國人關注美國大選,當然很大程度上是想關心一下他們的對華政策和對中美關系的影響。在這一點上,其實反而沒有什麽太多好說的,畢竟在美國多年的仇恨教育之下,反華是美國兩黨不管從意識形態還是從利益計算上都少有的共識。
每年大選兩邊打的中國牌都已經讓人看膩了。今天是芯片明天是電動車,今天是氣球明天是間諜,爲什麽樂此不疲?因爲一,很多人真的信中國是要毀滅美國的邪惡帝國;二,即便不信,操作這樣的議題可以顯得自己在保護國家和民衆利益,體現自己對外英明神武,爲什麽不做?
美國對中國的敵意大概就跟地球繞著太陽轉一樣,既明顯又不可動搖,但是很奇怪的是中國總有人對這樣明顯的事實大驚小怪,沈溺于某種太陽繞著地球轉的幻想,好像只要中國怎樣怎樣美國就會善心大發。
當然,雖然都是要對中國有敵意的,具體細節肯定還是不一樣的。拜登的對華政策你可以從這些年的執政裏面找點規律,特朗普就稍微有點麻煩了,畢竟可能他自己現在也沒想清楚上台之後會怎麽辦,即便他現在想清楚了,也不代表他上台後就會這麽做。
特朗普雖然會受到身邊的各路親信的影響,也會考慮到共和黨各個利益集團的壓力,但是相對來說,他仍然是個決策上非常自由隨性的總統,不好猜,但又很好猜。你需要關注他的親信和黨內各勢力在想什麽,但你更需要關注他自己在想什麽。他認爲中國搶走了美國工作所以他要打貿易戰的敵意是真誠的,但是他當初來紫禁城轉一圈滿足了自己的大國外交情懷的喜悅也是真誠的。因此,某些說特朗普上台就是中美關系世界末日的論點是非常離譜的,特朗普又不是沒上過台,中美關系再差也不會一步到底,美蘇冷戰不也沒打起來?
特朗普夫婦參觀紫禁城
說到底,中美關系的敵對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但不代表我們看待中美關系的視角就一定是二極管一般非此即彼。外交仍然是內政的附屬,美國不管誰上台,總歸是要把內政先折騰一番;而美國選民再反華,中國這個萬裏之外的國家對他們來說也只是個次要問題。國與國的關系不是人與人的關系,每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利益群體和考量,即便反華是主旋律,不代表“不惜一切反華”也是主旋律。商界要賺錢,科學界要交流,民間要過日子,這些都是中美關系不至于馬上走到末日的原因,就連拜登也得一邊制裁TikTok一邊在上面開賬號。
但是也就這樣了,小趨勢的緩和與大趨勢的敵對可以同時存在,我們還是得該幹嘛幹嘛,沒必要說像美國人逢中必反那樣逢美必反,也沒必要大驚小怪友邦驚詫。歷史的發展,國與國的關系,有著自己的規律,就如同地球繞著太陽轉一樣,不會隨著任何個人善意的願望或者美好的詞彙有任何改變。
---[責任編輯 : 李超/作者 :梁由之/來源: 環球時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