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成績不好的孩子,是來報恩的”:這句話的原因很現實
前幾天,看了個帖子,很有感觸。
一位網友講起讀書時自己是典型的“慢半拍”。
別人一眼就會的題,她得算半天;別人半小時就寫完的作業,她得倆小時……明明很努力了,可成績就是上不去。
于是,她下決心更刻苦一些。尤其是高中後,她幾乎沒在上半夜合過眼,做過的習題集摞起來比自己都高。
可結果呢,成績還是不行,高考也只考上了當地的一個專科。
當同學們遠走高飛,她只能留在父母身邊上那個“沒前途”的學。
再後來,她參加工作,結婚生子,完全活成了小縣城裏最不起眼的普通人。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流感一波接著一波,她父母住了好幾次院。
每次住院,都是她跑前跑後,守在身邊。
一天,爸媽感慨地說:“我們現在算是看明白了,讀書好的孩子是來爭光的,讀書不好的是來報恩的。”
這就像網上很火的那句話:孩子若是出類拔萃,就讓他展翅高飛,若是平庸之輩,那就承歡膝下。
有些孩子不是讀書的料,卻有顆溫暖的心,成不了棟梁之才,卻也能撐起小小的家。
做父母的望子成龍很正常,但也要接納一個現實:孩子大概率和咱們一樣只是個普通人。
然而,做個普通人也沒有什麽不好,讀不好書不代表做不好人。
01. 關于學習,孩子遠比你想象中不容易
上個周,同事趙姐又帶著孩子去了趟上海。
她不是帶娃去迪士尼狂歡,而是挂了同濟醫院“學習困難專病”的門診號。
她兒子一直是學習上的老大難,上課交頭接耳,作業偷工減料,成績一直墊底。
趙姐經常抱怨:“咱們做家長的,真是牛馬不如。白天累死累活地賺錢,下了班還要雞娃。孩子學習好還罷了,攤上我兒子這種,真能把人愁死。”
可是最近,我發現趙姐變了。最明顯的一點,是她和兒子打電話不再張嘴就罵,而是換成了安慰。
而之所以有這種轉變,還得從她近期的一次“親子體驗”說起。
帶兒子問診的過程中,趙姐參加了一場線下活動——像孩子那樣去學校待一周。恰恰是這個過程,讓她切身感受到了孩子的不易。
大冷天要背著20多斤的書包趕路,到了教室立馬晨讀,之後接著上課,課間十分鍾也來不及玩。但身體上的辛苦還在其次,如果考不好,孩子們還要忍受家長的指責、挖苦、諷刺。
趙姐和我們說起門診上一位周醫生的話:
“太多父母只關注自己的難,卻沒發現,孩子其實早在崩潰的邊緣。”
這句話,瞬間讓我想起教育家魏書生很火的一段演講。
演講中,魏老師也說,如果你是那個怎麽學也考不好的渣子生,你就知道上學這個事有多煎熬。每天像聽天書那樣坐在最後一排,好學生不和你說話,老師沒空搭理你,更不可能讓你看小說玩手機……要是咱們幾分鍾都忍不了,但孩子卻要一待十幾個小時,天天去年年去。
過往,我們只覺得尖子生辛苦,但現在看看,更多資質普通的孩子也同樣不易。
他們沒拿到天之驕子的人生劇本,只能苦哈哈地跟在大部隊後面追。
稍慢一步就被指責,跑不到前面就是錯,所有付出都因爲一個不高的分數被全盤否定。
讀不好書的小孩,不盡然都是偷懶貪玩,很多時候,他們的日子並不比大人輕松。
不要再逼孩子了,換位體諒,幫孩子尋找出路,才是我們該做的。
02. 成長路上,家長要與孩子一起試錯
心理學家賀嶺峰說:
“親子關系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依托的關系。”
仔細想想不無道理。
成長路上,也只有父母最適合幫孩子們搭把手鋪鋪路。
我們有責任和孩子一起面對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事。不盲目跟風雞娃,也不隨便擺爛放棄,不用蠻勁硬逼,也不放任不管。
我一直關注的育兒師@鄒璐,曾在直播間分享過自己的養娃經驗。
當年,爲了大兒子學習,她也是花錢報班,晚上陪讀,一刻都不敢放松。而孩子也沒有令她失望,一直到高一,成績都在上遊。她本以爲自己可以松口氣了,可事實是,只有她一放松,孩子就懈怠。
眼看這樣不是辦法,鄒璐開始轉變教育方式。經過一番觀察,她發現孩子掌握知識點全靠死記,在數理化這種學科上明顯腦力不足。但她沒有埋怨孩子笨,而是鼓勵孩子試試寫作。沒想到,孩子一點就通,還爆發了濃厚的興趣,每天都自覺進行閱讀和練筆。
高二那年,孩子不僅靠語文成績拉高了平均分,還立志報考文科類院校,將來從事文案工作。就這樣,她幫孩子找到了天賦所在,激活了孩子的內驅力,也爲孩子打通了未來的路。
父母在教育上的使命,從來不是把孩子養成學霸,而是成爲他們的領路人。
引導他們學習,鼓勵他們努力,如果事與願違,那就教會他們承受。而後重新錨定目標,在嘗試中找到專屬于孩子自己的賽道。
就像超話#我的學渣兒子#中,家長們所說的:
我孩子成績不行,但卻是運動會上的全能王;我孩子成績倒數,卻是社區評出的小雷鋒;我娃進不了實驗班,卻能組織一場夏令營……
你看,當我們放下“好成績”的執念,爲孩子插上翅膀,他就能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別拘泥于一種成功範式,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關鍵就在家長能否幫孩子發現這種可能。
好的父母,不攀比、不強求,而是溫柔堅定,做孩子最堅實的臂膀,推著他大步向前。
03. 無論成績好壞,孩子都是天賜的禮物
看到這裏,不少父母難免疑惑:
“孩子讀書不行,也沒有其他亮點,怎麽辦呢?”
若想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再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一個網名叫綠山牆的媽媽,發帖講述自己與女兒的故事。
她說,從女兒讀小學四年級開始,家就成了戰場。
尤其是每天晚上輔導作業,那場面簡直慘不忍睹——她拿著戒尺,女兒抹著眼淚,在攤開的書本前,一學就是四個小時。
可令人絕望的是,孩子讀初中後明顯跟不上,她只能繼續給女兒加壓。
直到一天,女兒忍到極限,發瘋一樣推開窗怒吼著:“再逼我學習,我就跳樓。”
這可把綠山牆嚇壞了,她馬上安撫女兒,發誓不再逼她學習,也答應孩子可以追求愛好。
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又很快令這位媽媽不知所措。
她發現,女兒做什麽都沒有天賦,學鋼琴考到三級就放棄了,學畫畫也達不到考學水平,學聲樂看上去也只是玩玩……她覺得女兒是徹底“廢了”,每天都焦慮得不行。
但丈夫偶然間說的一句話,又再次點醒了她。
丈夫說:“咱閨女讀書不好也沒特長,大不了將來和咱倆一樣。”
對啊,女兒只是不出衆,又不是犯了滔天大錯;她只是很普通,又不是沒有生存能力。咱們能長大養活自己,女兒將來也一定能。
今年,綠山牆的女兒25歲了,和開頭故事裏的那個女孩一樣,過著最爲普通卻又安穩的生活,開開心心地陪在爸媽身邊。
回到剛才的問題,孩子一直平庸怎麽辦?
最好的答案,就是接納。
接納他的平凡,接納他的將來。允許他做個普通人,允許他不必超越你,也允許他做他自己。
等你陪孩子走過成長的坑坑窪窪,伴他們穿過歲月的風吹雨打,終會明白:
每個孩子都是天賜的禮物,他的到來豐盈了你的生命體驗,讓你見證了一個人的成長。
當你付出無條件的愛,無論成績好壞,你的孩子都是來報恩的。
04. 前幾年爆火的電影-你好,李煥英中,有句台詞至今在家長圈瘋傳。
每當有誰家孩子考砸了,家長就會自我安慰說:“我的女兒,只要她快樂就行。”
但實際上呢?一發成績,咱們比孩子還緊張,再想想他的將來,更是倍感焦慮。
于是乎,我們漸漸地把學習看得比什麽都重要,只要成績不好就一切免談。
可你是否記得,當你初爲人父母時,孩子帶給你的幸福感?
還有天長日久的相處中,那數不盡的歡樂,道不盡的溫暖。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
但反過來,孩子同樣是父母命運的一部分。
沒有無緣無故的相遇,父母和孩子就是這世間最大的緣分。
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面對成長中的風雨。
互相體諒幫助,而後接納對方的全部,成爲彼此的依靠。---(作者:主創團·瑾山月/來源: 新東方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