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像極了 1929---(2)
04. 中國産業生態的變革與全球化趨勢
1. 全産業鏈協同調優實現極致性能
成功的科技企業不僅僅局限于創造全新産品,更重要的是最大化提升現有技術的性能。
以特斯拉爲例,其成功關鍵在于對電池技術的極致優化。通過對電池性能進行深度剖析和拆解,特斯拉實現了5項關鍵指標的綜合提升,顯著提高了能效。這一創新使得電動車業務模式得以實現,成爲特斯拉真正的成功秘訣。
因此,真正的科技企業家或者科技企業應致力于性能調優。
在歐洲投資多年的華人申林路先生指出,疫情期間,盡管中國處于封閉狀態,但全行業的叠代速度仍然得到顯著加快。這主要得益于我國所具備的全産業鏈協同效應,其中每個企業都在積極爲整個産業鏈的優化貢獻力量。複雜協作能力是我中國真正的優勢,體現了極致性能調優的優秀表現。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在生産新車型時展現出更高的效率。美國人或歐洲人生産新車型需要三年的設計周期,而中國人僅用三個月就能從構思到交車。這得益于我國全産業鏈上下協作調優的能力,這是中國真正的優勢所在。
2. 中國真正的優勢:量産化
我們經常提及的中國優勢,概括爲三個字:量産化。
一位美國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曾撰寫了一本書《從0到1》,許多科技企業家將其視爲圭臬。書中主張,原創性研究新産品,制造出原型才是關鍵,而原型的複制並無意義,可以交給中國OEM廠商或者外包商完成。
以中國爲例,諸多創新産品如蛇片、平衡儀和盲人用品之所以選擇在天津量産,是因爲天津具備豐富的技術知識,對電子産品乃至開放性支持量産能力有著深厚基礎。
天津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無論産品多麽複雜,中國都能實現量産。例如,每一代蘋果産品都需要幾百名工程師,花費幾個月時間才能實現量産。
因此,我們提到從0到1和從1到100萬,這兩個1不同。從0到1,的1是原型,prototype,從1到100萬的1是可量産的原型。這兩個1之間隔著幾百個工程師和幾個月的工作量,以及大量對産業鏈和供應鏈的了解和經驗,是遍布各環節的性能調優。
這是中國的真正優勢,而非代工。
遺憾的是,中國人並不認爲這是優勢,甚至將其視爲來料加工和代工。而國外也未能充分認識到這一優勢。因此,我們發起了一場尋找能代表量産化英文單詞的活動,以期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真正優勢。
3. 從內卷到外卷,成爲全球化新物種
中國在各個領域的內卷現象培育出了全産業鏈的極致優化能力,這無疑是我們所具備的一大優勢。
我們不能僅滿足于內卷狀態,內卷是爲了提升內部實力和提高效率。我們應該積極尋求海外市場,發揮效率優勢。
雖然國內企業間的競爭可能異常激烈,但是在海外市場上我們往往能夠找到相對的競爭優勢。因此我們應該停止內卷,利用我們在內卷中取得的成果,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我們應認識到美國制造業回遷不僅僅是制造業的遷移,而是需要中國的供應鏈支持和制造業支持。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制造業從中國遷至美國,而應實現中國制造業的全球化重新布局。
某些環節可以放在美國,以更貼近用戶需求;另一些環節則可以繼續留在國內,利用我們的優勢。
所謂的制造業回遷應該是一個重構過程,而重構的主導者應該是中國人。當前産業鏈核心在中國,重構的主要目標是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而非簡單地遷出中國。
4. 學習日本出海經驗
關于中國企業遷移問題,我們需要重點學習日本以下三個方面。
① 影子日本:不是外遷,而是外溢
日本的産業鏈布局是全球化,從80年代開始,日本建廠大步全球化,與美國將制造業遷出相比,日本本國的生産沒有消失,而是通過本國生産和全球生産共同發展形成更大的産業鏈和更強的競爭力。
中國也需要走過這一步,中國制造不應該僅限于中國,而應該在全球範圍內。中國人需要根據全球最優布局,重新改變全球産業鏈,形成最優輸出,這只有中國人才能完成。
日本是外溢而非外遷,本國制造不能扔掉。中國所有企業必須牢記全球化不是從中國搬到外國,沒有中國的根基,優勢就喪失,本土需要繼續做強。
日本用了30年時間,在海外的GDP幾乎等于國內GDP,被稱爲影子日本。
中國內卷了很多年,實力強大了,一旦出海,是否有可能用30年做一個影子中國?
如果有中國的支持,那麽中國的經濟一定會好起來。當時我們能將全球經濟連成一體,使體量增大,對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將有巨大幫助,我們不可能在全球被別人打敗。
② 借鑒經驗:先進入發達經濟體
全球經濟體大致分爲三類:發達經濟體周邊,例如墨西哥和新興經濟體。中國出海的步驟是先去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因爲市場門檻低,所以容易進入。
門檻低是有原因的,由于市場經濟不完善,進去容易,但是容易被關門打狗。小米在印度的遭遇不會是孤例。
日本首先布局發達經濟體,等歐美布局完畢後才會來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
順序非常重要,雖然發達國家門檻較高,但是大家遵循相同的法律和標准,風險相對較低,可以進行預測。
企業經營不怕困難,只怕不可預測的風險。我們要學習日本的産品和服務先進于歐美,産生示範效應,就可以從歐美擴散到其他國家,反向示範效應不存在。
③ 經濟轉型期下的品牌戰略與領導力 第一,通過提高性價比來打造成功品牌
有人認爲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增速必然會降低,不會再高速增長,機會減少。我認爲仍然有機會。
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學習日本。日本過去30年增速較低,但是已經塑造了一批性價比超高的品牌,例如無印良品。既然已經具備優質的制造能力,就沒有必要讓知名品牌壟斷我們的利潤。
即使增長放緩,企業家仍然可以找到機會通過追求極致性價比,用具有優勢的價格給用戶最高體驗,用極致性價比形成他人對我們品牌的信任。
通過磨煉形成的品牌出海,我們可以占領全球市場,成爲全球新物種。
出海品牌不是簡單地使用國內適用的産品進入海外市場,而是要做好面向海外市場的前置研發。
例如,制造剪草機的中國企業在向美國市場提供産品時,需要理解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因爲在剪草後將草收集起來讓垃圾車運走,而不是抛灑回草地,所以收集型比抛灑型更適用。
出海時需要針對對方需求進行前置研發,爲當地用戶開發産品,這樣你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中國企業要學會領軍,要有領導力
中國已經具備産業鏈優勢,但是要成爲最大贏家,仍然缺乏領導力。
領導力是指明整個産業鏈未來的方向,然後大家才能共同朝那個方向發展。
雷軍和喬布斯都制作手機並上台演講。雷軍的演講稱爲高端之路,告訴大家我的産品很棒。喬布斯則講述他了解未來的發展方向,請相信我與他共同前進,實現共贏。
喬布斯討論的是未來的方向,即如何協作以及如何一起塑造未來。他的演講重點不是放在蘋果的具體産品或者技術上,而是放在大家可以協作産生價值的未來方向。
這就是區別。
中國已經到了一個時點,許多科技前沿布局都很早,各個環節都有了一定的長板。但是我們幾乎沒有看到在全球能夠領軍的企業。例如電動車産業,雖然産業生態在中國,美國只有一個拿得出手的企業特斯拉,但它在領軍全球。
領軍的優勢在于能夠帶走行業大部分利潤。蘋果厲害,它已經帶走了整個手機産業的一半以上利潤。這種情況未來在電動車産業發生的概率很大。
我們認爲中國的競爭將進入下一個階段,需要學會領軍,指明方向,協同合作。
05. 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回顧過去,人工智能仍然是最大的機會。我們反複強調,這個時代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如今的人工智能正如蒸汽機一樣,掀起數字革命,帶來無數新機會。
1. 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方向
面對人工智能,有些人認爲這是機會,有些人不這麽看待。以AI下棋戰勝人類爲例,有三種看法。
第一種情況是圍棋界alphago戰勝李世石。有些中國棋手認爲圍棋不值得下,因爲永遠無法戰勝AI。
第二種是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被AI深藍打敗。雖然卡斯帕羅夫承認AI贏了自己,但是沒有讓他佩服。因此他開創了一種更出色的國際象棋玩法,即人機協同國際象棋比賽。這種人機協同的方式不僅贏了棋,還創造了國際象棋的新高度和美。
第三種是從韓國棋院的角度出發,每個人都可以請alpha擔任教練。韓國棋院將訓練教練改爲人工智能,不僅可以隨時陪伴你,還能永遠高水平地教你。
通過這些你是否能夠得到啓示?
首先,我們需要學會與人工智能協同,千萬不要與他競爭,把他當成工作夥伴。
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推出智能服務化産品。今天圍棋教練的服務被批量複制,未來還好會有更多這樣的智能服務出現。
以前能夠實現規模化的只有産品和服務,而且越高端的産品越不能實現規模化,專家級服務越稀缺。未來AI將這兩者結合,實現大規模提供、高端、個性化的持續服務。
目前大家討論最多的仍然是AI大模型之爭或者AI性能優化。
工業革命的經驗已經給出了回答,蒸汽機出現後最大的機會不是圍繞蒸汽機,而是讓蒸汽機應用到産業中,例如阿克萊特式和喬布斯式。
AI大模型可以看作是蒸汽機,你會明白大量AI公司將倒閉,並非業務不成立,而是業務將來很危險,只是需要進行技術性能調優,將來可能被平台替代。
如今許多基于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只有兩種選擇,要麽破産,要麽被收購。
未來的方向是服務規模化,提供智能服務,例如私人助理服務。每個人都想要有秘書,但現實中肯定不能實現。
擁有人工智能後,你的秘書可以無限複制,保證每個人都有秘書,即使只是秘書,也能幫助你完成秘書工作。
2. 人工智能的進化及應用前景① 人工智能的四個進化階段
人工智能未來有4個階段:性能調優、降本增效、簡單服務和複雜服務。具體來看:
第一,性能調優。性能調優是指通過優化算法和技術來提高人工智能的性能。
第二點是降本增效。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
第三,簡單服務。即一次就能爲你解決問題的服務。例如,律師、審計師、會計師甚至心理咨詢師,他們提供的都是單次服務,這種服務很容易被AI學會和標准化。
第四,複雜服務。複雜服務指的是能夠持續伴隨你、了解你並且爲你提供長期個性化建議的服務。
② 智能服務應用前景
第一,健康服務
現代醫學在技術上已經相當發達,理論上應該能夠顯著延長健康人的壽命。然而現代醫學主要關注的是治療疾病和挽救生命,對于未生病的人群,醫學的作用相對有限。
因此,盡管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對病人的理解已經相當深入,但對于健康人的生活方式、營養需求和預防措施等方面,我們所知甚少。
雖然我們擁有衆多心血管專家和糖尿病專家,但是在健康管理方面卻缺乏專業人士。隨著人工智能和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普及,我們有望開始構建專注于健康管理的專家系統。
例如天津海銀落地的舌片平衡儀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項目能夠接入未來的健康平台,通過人工智能分析,爲每個人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幫助老年人預防摔倒的風險。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有望借助這些先進技術,更好地管理和維護人們的健康。
第二,教育服務
現代教育體系的本質起源于工業革命時代。工業革命對于大規模、標准化協同工作有著迫切需求,因此需要培養具備特定技能和知識的專業人才。
這種需求促使高校將學科、系別和專業細分,每個專業都致力于標准化培養合格人才,如同工業生産中的螺絲釘。
目前許多學校對GPT持有抵觸態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GPT掌握的知識超過了大部分教師,這可能會對教師的權威性造成衝擊。然而,我們應當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它已經成爲未來世界的必備工具。
使用GPT的人都知道Prompt技巧對于得到滿意答案至關重要。因此,我們真正需要學習的是如何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從而讓人工智能爲我們提供有價值的答案。
未來的教育不應僅僅教會學生自行解答問題,而應該教會他們如何提問,並善于利用人工智能。雖然我們不需要培養時速百公里的駕駛員,但我們需要他們掌握駕駛技能。
第三,混合現實(MR)的技術
混合現實(MR)相較于虛擬現實VR有顯著提升,不僅局限于虛擬環境中進行遊戲,還能與現實世界互動,這將開啓一系列全新的應用領域。
以教育爲例,通過混合現實頭顯,用戶可以在實際場景中進行互動學習。這種技術相當于爲用戶配備了一位隨身的老師,能夠隨時與其進行互動並解答問題。
混合現實技術的後續發展將帶來兩個巨大機遇。首先,人工智能AI與自動駕駛技術的結合有望實現更智能化的交通出行。其次,機械臂與智能機器人的結合也將爲未來機器人技術帶來更多可能性。
3.未來人工智能帶給生活的變化
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將更加深入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未來,人們將不再感到孤單,而是會被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帥哥美女所包圍,這些帥哥美女將能夠進行真實互動,爲人們帶來更加豐富和多彩的生活體驗。就像遊戲《完蛋,我被姐姐們包圍了》所講述的那樣,一個男生被各種美女追著跑。
未來的人工智能依靠數據優勢對你了如指掌,肯定會特別讓你開心。早晚有一天,你的人工智能好友數量會超過你的人類好友數量,因爲那些人工智能好友更全心全意地幫助你。
06. 我們經常提到科技推動世界的三個步驟,即行爲改變、習慣改變和觀念改變,這對每個人都是相同的。
首先,我們需要改變行爲。從現在開始主動接受新科技和使用人工智能。請盡快使用尚未使用的設備。
其次,習慣改變。學會與機器配合,做好人機協同,培養人的機器智商。讓每個人學會做AI時代的蘇格拉底,通過不斷地詢問人工智能找到答案。
最後,觀念改變。未來隨著AI技術的深入融入我們生活,人類社交和生活的觀念也會發生變化。
這種變化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未來理念共同體是人類社交生活的中心。過去,大家會與鄰居成爲朋友,由于地理距離限制,只能認識這些人。未來,人們會與志同道合的人成爲好友,因爲心理距離更加重要。
第二,未來每個人都必須學會接納焦慮。因爲沒有地理限制,人們不再簡單從屬某個組織,所以必須學會面對個人焦慮。
斯坦福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只有你認爲焦慮會損害你的健康,焦慮才會損害你的健康。
正如現代醫學需要重新認識焦慮,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正確認識焦慮,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學會擁抱焦慮,焦慮狀態很正常,享受焦慮能讓你更優秀。
第三,未來每個人都要學會協作。
同樣一桌美食,協作能讓地獄變成天堂。
以前有一個長勺寓言,地獄就是桌上擺滿了美食,周邊饑腸辘辘的人,每個人都拿著很長的勺子,卻吃不到勺子裏的食物。天堂中一切都一樣,只是人們互相餵食。
在智能服務時代,每個人都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長。中年人不必爲了養生成爲喝枸杞茶的半吊子健康專家,AI會爲你提供長壽服務。
你需要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並且讓AI將其轉化爲智能服務提供給其他人。這樣未來世界會非常豐富多彩,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最擅長和最熱愛的部分。
在未來世界,人與人的聯系會更加緊密。智能革命後,人與人之間大量提供服務。雖然背後由人工智能提供,但是前面仍有人與你互動。
歷史韻腳再次出現,工業革命讓許多人掌握了機械化工作技能。智能服務革命後,更多人掌握了高端服務能力,每個人都能成爲高端服務的一部分。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進步,服務水平將繼續提升。
未來不僅有GDP增長,還能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優勢去服務他人,提供者獲得成就感,接受者獲得便利,構建新時代。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感謝大家!---[作者:王煜全*來源:網絡/來源: 互聯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