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度增資,中國第三位!有哪些影響?
時隔十三年,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終于再次增資!
美國東部時間12月18日,IMF宣布正式決定增資50%,總份額資源將達約9600億美元,而上一次份額改革還是在2010年。
增資配額如何分給各個主要大國?增資後IMF會有哪些變化?中國的話語權能提高嗎?
美日中出資比例前三,保持不變
對于此次增資方案,IMF在近日總務會議上確保近93%(按表決權計算)的國家贊成,方案由此通過,而後將在各國的國內程序結束後生效,各國將支付追加出資額。
從出資比例看,仍保持不變,位居第一的美國爲17.4%,日本以6.5%位居第二,中國第三位爲6.4%,緊隨其後的德國爲5.6%。
此前IMF的增資方案一直未有定論,而此番考慮到要求擴大發言權的發展中國家,提出了增加來自非洲的IMF理事名額的方針,才爭取到大多數同意通過協議。
回看上一輪的2010年的改革方案,有約6%的份額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份額占比從3.996%升至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也正因上次改革,美國的投票權從16.75%下降,但依舊保持超過15%的重大決策否決權,而中國的投票權則爲約6.08%。
彼時,日本和中國在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方面幾乎相同,而2022年中國GDP已是日本的4倍,IMF也透露,考慮到中國等方面的意見,將面向下次增資而啓動變更比例的討論。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出資比例若增加,可以提高中國在IMF的話語權。根據IMF的規則,成員國出資比例決定了其在IMF中的話語權和投票權。之前中國在IMF中擁有6.08%的投票權,出資比例一旦增加,能使得中國的話語權有所提高。
中國話語權未來能否提升?
早在今年10月舉行的第48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上,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強調:中方一貫認爲,基金組織份額改革應實現份額增資和占比調整,體現基金組織以份額爲基礎的機構性質,並更好反映成員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地位,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和代表性。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此前接受采訪時稱:IMF應做出改革,以更好反映過去10年包括中國崛起在內的全球經濟變化。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中國維持或擴大出資比例,以及來自非洲的IMF理事名額增加,都有利于以中國爲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在IMF的日常運作中、在推動IMF的份額和投票權改革中,提升代表性、話語權和談判實力,體現了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份額和投票權應與各經濟體的經濟地位、金融實力和所做貢獻相符的原則。
同時,也可保證IMF等國際金融機構的有效性、合法性、多樣性、資金結構和治理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及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穩定。
“中國積極參與並推動IMF的增資計劃,也將顯著增強IMF的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使其更好地發揮維護全球金融穩定、防止國際金融系統動蕩的重要功能。”龐溟說。
IMF改革將走向何方?
“此次增資反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王有鑫認爲,一方面,目前國際格局發生劇烈變化,疫情後“東升西降”趨勢愈加明顯,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的活躍度和占比提高,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需要充分反映國際經濟格局中的新變化,以更好地反映新興經濟體的利益訴求,提升代表性。
另一方面,當前全球流動性環境收緊,融資成本較高,各國債務負擔加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亟需增資,以補充資源提升對全球和脆弱國家經濟增長的支持能力,強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國際金融安全網絡中的核心地位,更好地維護全球金融穩定。
他直言,發達國家逐漸認識到支持中國擴大出資比例符合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的大局,最終通過了增資決定,這反映了當前國際經濟金融格局的深刻變化和各國之間的利益協調。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秀軍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爲了維護IMF的信譽、合法性和有效性,IMF改革的方向是繼續完善份額和治理結構,確保IMF成爲以份額爲基礎、資源充足的國際金融機構。IMF份額改革既要充分利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資源,也應賦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相應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徐秀軍指出,從長遠來看,對個別國家獨享重大事項的一票否決權問題也應進行討論,避免因個別國家的阻撓而使絕大多數成員推動改革的努力前功盡棄。-(作者:夏賓*來源:國是直通車/光明網)
* 以色列威脅衝擊中國主權,中國在聯合國的告誡,並非玩笑*
目前,新一輪巴以衝突還在持續升級。但是美西方態度似乎變了,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外長陸續向以色列喊話,要求盡快在加沙實現停火。羅馬教皇方濟各甚至直接抨擊,以色列的行爲就是恐怖主義。以色列在加沙屠殺2個多月,歐洲這幾個一直支持以色列的國家怎麽突然施壓了?那是因爲也門胡塞武裝嚴重影響歐洲航運。但是以色列從來都無視所謂的輿論壓力,更是將壓力轉化成動力,在加沙進行變本加厲的襲擊。而且以色列似乎嫌自己樹敵不夠多,甚至狂妄到挑釁中國。
最近以色列媒體國土報-報導稱,哈馬斯在以色列南部的大屠殺和隨後的加沙戰爭,已經在千裏之外引發恐慌。媒體們告訴世界,美國被歐洲和加沙戰爭分散了注意力,這可能會導致台海出現新的風險。由于中國大陸與巴勒斯坦人站在一邊,所以這可能將加強以色列和台灣的關系。
意思直白點就是,如果中國大陸支持巴勒斯坦,那麽以色列將支持台灣地區。以色列似乎想把這當成籌碼,試圖讓中國改變在巴以衝突當中的立場。在巴以衝突當中,中國是站在正義的一方,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無差別軍事攻擊,立即停止對加沙地帶民衆的集體懲罰,落實“兩國方案”,這也是國際社會普遍立場。和以色列的籌碼性質根本不一樣,以色列這是公然破壞中國主權。
而且在這輪巴以衝突之前,以色列早就已經實施了。在8月份,以色列議員代表團無視大陸警告執意竄台,他們還向台當局推銷武器系統,幫助台軍展開軍事技術研發,當時就傳出以色列或將對台出售反艦導彈和鐵穹防空系統,在這之前雙方軍事合作也很密切,比如台軍“自行研制”的“雄風”系列導彈,就是從以色列反艦導彈仿制而來的。
所以說,以色列早就開始損害中國主權了,而不是這輪衝突後依據中國立場才開始的。其實中國目前支持停火和“兩國方案”,對以色列來說是好事,等到以色列被群起攻之的時候就懂了。但他們的邏輯就是,中立就是支持巴勒斯坦,支持巴勒斯坦就是反對以色列,反對以色列就是反猶,所以對兩國方案根本是不屑一顧。以色列應該慶幸的是,中國沒有下場。
對于以色列對中國的威脅,中國早就在聯合國大會上已經告誡過了,“以色列把中國當對手,是選錯了對象”。這句話並非玩笑,目前中國還只是在聯合國上發聲施壓,並沒有真正出手。但要是以色列敢惹到我們頭上,那就不止口頭上譴責了。鑒于中國和伊朗、沙特等國的關系,私下稍微援助點東西,就夠以色列喝一壺的了。-全球防務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