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能愈三千疾,知足笑看世間事
鳥不跟魚比遊泳,魚不跟鳥比飛翔。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漸遠時,選擇隨意。我們窮極一生追求的幸福,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而是在當下,眼中景,碗中餐,身邊人。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靜可通萬事理。余生的風景裏,且讓內心擺脫浮躁,做一個心態平和,豁達樂觀之人。
世事不多問
大夢誰先覺---明·羅貫中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春日在茅屋睡足,窗外時光緩緩輕移。人生如同真實夢境,生平過往只能自知。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人生很短,不讓自己活太累,隨時保持曠達心境,樂觀面對生活,開啓詩意人生。
得失且隨緣
《擬古十二首》---唐·李白生者爲過客,死者爲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前後更歎息,浮榮安足珍?生爲人間過客,死爲歸家旅人。天地猶如迎送過客的旅舍,人人終將化爲萬古塵埃。飲食不過三餐,坐臥不過一室,這樣一想,生死富貴又當如何?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爲魚。別與時光一爭輸贏,人生便無意成敗,得失隨緣。
遺憾終隨風
《贈鄰女》---唐·魚玄機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春日惆怅滿懷,早起無心梳妝。無價珍寶易尋,有心之人難求。遺憾有萬千,萬千各不同,面對遺憾,要及時清醒,也要事事甘心。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春在路上,花在枝上,若一路平坦,就從容而行;若荊棘叢生,也能披荊斬棘。
莫愁千裏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山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歲月不堪數,故人不如初。翻覆船只身旁,仍有千萬帆船經過;枯萎病樹前,亦有萬千林木生長。莫愁千裏路,自有來到風。生活中誰都會有煩惱,但樂觀的人會一直向前。學會堅強,多一分勇敢;心態樂觀,多一分陽光。回複【黃庭堅】,詩詞君帶你回顧黃庭堅的一生。
及時當行樂 《浣溪沙》---宋·歐陽修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前路歲月迢迢,人生不過百年,並無多少光陰經得起耗費。恰得春花盛開,幸逢二三好友,不如享受當下片刻的歡愉。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且以喜樂,且以永日,若你決定燦爛,山無遮,海無攔!
浮生須盡歡
《唐多令·釋懷寄友人》---元·曹伯啓衰境日匆匆。浮生一夢中。笑愁懷、萬古皆同。越水燕山南北道,來不盡,去無窮。萍水偶相逢。晴天接遠鴻。似人間、馬耳秋風。山立揚休成底用,聞健在,好歸農。浮生一夢繁花落盡,似是朝露短暫浮生。萍水之間偶然相逢相會,就已耗去半世滄桑。山海自有歸期,風雨自會相逢。浮生若夢,須知盡歡。我們終究只是時間的過客,不必執著過往,允許一切發生,生活不過是見招拆招。
人這一生,一邊是向往,一邊是現實,一邊充滿詩意,一邊人間煙火。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積極面對平凡的生活,不悔過去,不畏將來,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知足常樂,心平能愈三千疾!-小樂園愛讀書笑看紅塵-
*“天收人,有暗示”,老天若要帶人離開,這3種預兆先出現*
人生短暫,與浩瀚無垠的宇宙相比,如同過眼雲煙一般轉瞬即逝;與寬廣博大的天地相比,如同滄海一粟般微不足道。我們做人,絕不能做自視甚高、目中無人、失去敬畏的人,因爲這樣往往會導致我們無法有太大的發展。
人的力量永遠是有限的,不能過度消耗自己。我們是血肉之軀,做什麽事情都需要量力而行。所謂“天收人,有暗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做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否則必會深受其害。
一、不顧健康的拼命工作。
過度的工作,如同沈重的負擔,讓我們日夜奔波,無暇他顧。我們像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機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不分晝夜地勞作,以投資健康爲代價來換取工作的成果。然而,當長時間超出自己的負荷,我們的身體報警了,我們卻選擇無視,不當回事。
無視身體的疲憊,就如同無視生命的呼喚。每一次加班、每一次熬夜,都是對生命的透支。我們的身體,就像一片脆弱的玻璃,需要我們精心呵護。如果我們不重視身體的報警,早晚都會出現問題。
生命在于運動,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然而,生命也在于工作,這卻常常被我們忽略。我們不能過度透支身體,不能超出自己本身的負荷。過度的勞作,只會讓我們更加疲憊,甚至患上各種疾病。
人要學會勞逸結合,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張弛有度,才能讓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的挑戰。我們需要學會放松自己,享受生活,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不顧身體的沈溺欲望。
人生之路,我們需學會駕馭欲望,以免淪爲欲望的玩偶。過度的貪婪,是人生的束縛,會讓我們失去清淨的內心,走向錯誤的道路,釀成惡果。正如古人雲:“欲壑難填,莫讓欲望控制自己。”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金錢、權力、情感等欲望無時無刻不在引誘著我們。有些人爲了追求這些欲望,不惜失去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最終卻因爲過度追求虛榮而犯下錯誤,丟失尊嚴,讓自己陷入持久的痛苦之中。
因此,我們需要學會自我約束,明辨是非,堅持原則,做一個有底線、有准則的人。正如一位哲人所說:“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欲望。”只有戰勝了自己的欲望,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和幸福。
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欲望所左右。在追求金錢、權力、情感等欲望的同時,也要注意保持平衡和節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駕馭自己的欲望,成爲一個有底線、有准則的人。
三、不顧道義的背信棄義。
社會的規範是道德准則,它們像一道無形的鏈條,維系著社會的穩定和秩序。我們無論是身處何處,做什麽工作,都應遵守這些道德准則,因爲它們是社會運轉的基石。如果我們違背了這些准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譴責和制裁,甚至會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人心的規範則是良知,它是我們內心的指南針,引導我們走向正義和善良。良知讓我們知道什麽是正確的,什麽是錯誤的,什麽是可以做的,什麽是不可以做的。如果我們失去了良知,我們就會變得冷漠和自私,甚至會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爲。
作爲人類,我們應該始終懷有敬畏之心。敬畏是一種對自然和社會的態度,是對生命和秩序的尊重。我們應該敬畏自然的力量,敬畏生命的尊嚴,敬畏社會的規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並尊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然而,有些人卻無視法律,行事毫無顧忌。他們喪失了最基本的敬畏之心,也喪失了最基本的良知。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他們的行爲不僅違反了社會的規範,也違反了人心的規範。
這樣的人往往會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爲,會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他們不僅會受到社會規範的譴責和制裁,也會受到內心的譴責和懲罰。因爲他們的行爲不僅違反了社會的規則,也違反了人性的基本原則。
因此,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敬畏之心,遵守社會的規範和准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正義和道義,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愛歌紅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