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今年的雙十一,沒有“火爆感”,只有“火藥味”
1、今年雙十一,你買東西了嗎?
2、那一天,我專門刷了一遍朋友圈。深刷。刷了十分鍾。基本上沒看到購物清單,或者付款賬單,甚至相關的文章。
3、當然,不排除大家偷偷搶好東西,故意瞞著我。但是論節日氣氛,今年的雙十一,似乎好像仿佛,是真的淡了。更淡了。甚至連戰報都少了。
4、戰報寥寥的雙十一,就像一個鞭炮稀拉的春節。年夜飯吃完,就不知道幹什麽了。有點索然無味。
5、雙十一的“鞭炮”是什麽?是1秒破億,是1分鍾20億,是1小時200億。是1天4000億。漫天煙花。絢爛奪目。雖然那鞭炮,那煙花不是你放的,但你在旁邊看得也熱血沸騰。感慨這盛世,如你所願。
6、但是這幾年,天空越來越安靜。今年,尤其安靜。甚至,還不如前幾天上海的萬聖節。
7、爲什麽?
8、要理解這件事,你就需要理解雙十一(以及618,等等)這些“低價購物節”的本質:二級價格歧視。
9、什麽是:二級價格歧視?
10、你說,老板,我要買一支牙膏。老板都不正眼看你一眼,懶洋洋地回複:10元。你說,老板,我要買1萬支牙膏,5元行不行?老板噌的一下就站起來了。好說好說,什麽都好說。你買得多,當然可以便宜。這個聽上去很淺顯的道理,在經濟學上,這叫:二級價格歧視。
11、經濟學上有三種價格歧視:1)一級價格歧視:按人定價。和每個人討價還價,你有錢,你著急,就讓你付更多錢;2)二級價格歧視:按量定價。你買得越多,就越便宜。以價換量,降低利潤率,提高總利潤;3)三級價格歧視:按類定價,老人去樂園不收錢,孩子收;女生去酒吧不收錢,男生收。
12、注意:“價格歧視”這個詞裏的“歧視”,沒有任何褒貶情緒。單純地是“區別對待”的意思。
13、那這和雙十一有關系嗎?
14、有。雙十一就是一場有組織的、大型的“二級價格歧視”盛宴。在這場盛宴裏,品牌商,以價換量;消費者,以量換價。各取所需。而平台商,從這場交易盛宴中,獲取傭金和廣告收入。
15、聽上去,是一場三贏的遊戲。但是,這場盛宴能舉辦有個前提。那就是:你得先把購買的“量”歸集起來。沒有大量,就沒有低價。
16、怎麽歸集?把前後一個月左右的銷量,集中在一天。于是,雙十一,就誕生了。這一個月的購買需求,都先放到購物車裏,先別著急買。雙十一那天,一定會便宜到你難以想象。就這樣,歸集,歸集,歸集。需求的水位越漲越高。直到,在雙十一那天,所有需求開閘釋放。這洪水般的“量”,足以攜C以令B:今天你便宜,就能賣出去1000只手環。今天你不便宜,一個月都賣不出去一只。你低不低價?
17、以量換價。這就是雙十一最樸素的本質。基于這個本質,雙十一逐漸變成了一場,消費者“一定會”參加,品牌商“必須要”參加的饕餮盛宴。
18、聽上去是那麽回事。可是那爲什麽,今年的需求水位就歸集不起來了呢?
19、因爲兩個原因:時間稀釋,空間稀釋。
20、第一,時間稀釋。
21、以前的雙十一,就真的是雙十一。就當天。早一分鍾都不行。但是逐漸,有平台把雙十一提早到了11月1日。再然後,有平台把雙十一提前到了10月20日。再然後,有平台在雙十一之前的兩到三個月,就宣布自己的産品“雙十一保價”。你現在買,和雙十一買,沒區別。
22、這樣,本來集中在一天的量,就被稀釋到了2-3個月裏。這就像本來春節當晚要放完的煙花,最後每天放一點,每天放一點,一直放到植樹節。你不再覺得火爆,不再覺得震撼。這就是時間稀釋。
23、時間稀釋,讓雙十一不再有那種“火爆感”。
24、第二,空間稀釋。
25、本來雙十一,是阿裏的節日。後來雙十一,變成了所有平台電商的節日。再後來,“頭部主播”們也加入了進來。以頭部主播的需求歸集能力,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是一場“二級價格歧視”的盛宴,都是一場屬于他自己的“雙十一”。
26、他們在一整年中,已經消耗掉了消費者大量的需求。留給雙十一的,已經不多了。剩下的這些需求,還要在平台與平台之間,頭部主播與頭部主播之間,甚至平台和頭部主播之間,激烈競爭。消費者的購買力,在不同的空間裏,再次被稀釋。
27、空間稀釋,讓雙十一有了嚴重的“火藥味”。
28、所以,今年的雙十一,沒有“火爆感”,只有“火藥味”。
29、那未來呢?
30、未來,中國再出現一家公司,能有這樣的實力,把全中國消費者1-2個月的購買需求,集中到1天內釋放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了。甚至可以說,幾乎不太可能。所以,雙十一,這個“低價購物節”的氛圍,大概率會越來越淡。越來越淡。因爲空間和時間,在不斷被稀釋。低價購物,不需要節。
31、今年,也許是15年來,火藥味最濃的一屆雙十一。未來也許也不會這麽喊打喊殺了。
32、因爲稀釋到最後,可能每天都是雙十一。---[作者 : 劉潤* 責編 : 黃靜/劉潤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