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教授研究方向太冷門,卻被直播間數十萬網友追更
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勾茜長著一張娃娃臉,假如不知道她已是博士生導師,你或許會誤以爲她是剛入學的大學生。做喜歡的事,讓她擁有了“漫長的青春期”,直到現在,她仍然保持著小時候在四川綿陽農村的習慣:仰望星空。
2023年,勾茜在法國。
這是她曾經的愛好,也是她如今的工作。勾茜是國內爲數不多研究分子光譜及天體化學的女性科學家,去年9月起,她開始將自己的所學做成科普短視頻,發布在抖音上。今年10月底,她開始做直播。分子雲與恒星形成、分子間弱力的秘密、光譜學與量子力學,這些看似複雜、抽象的課題,在抖音上都獲得了超過十萬人次的觀看量。
這樣的數據,也讓勾茜更加明確了知識普惠的意義:“以前只有通過選拔才能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現在有了抖音這樣的平台,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變寬了,只要有興趣和意願,這些知識完全是免費的。”
以下便是勾茜的故事,它並不複雜,但自有純良的質地和人類對宇宙原始的向往。
*“學海無涯,不一定要苦作舟”
勾茜接觸到天體化學,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因爲,她在做分析化學研究時找錯了資料才接觸到了高分辨分子光譜學,並順藤摸瓜開始了天體化學研究。必然是因爲她喜歡並擅長化學,並從小對宇宙懷有好奇。她的科學啓蒙並不來自于書本,而來自于農村的生活經驗。
勾茜1984年出生于四川綿陽,外公外婆住在鄉下,每年寒暑假,她都會在農村住很長時間。農村沒有光汙染,晚上能輕而易舉地看到銀河,她一度以爲這是理所應當的,直到念大學,城市長大的同學覺得她“吹牛”,她才知道肉眼看到銀河並不容易。
那時外公外婆也會講很多神話故事,勾茜常常信以爲真,真覺得那裏住著不一樣的人。不過當時她從沒想過會“接近”那個世界,那時與她更親近的是化學。她從小擅長理科,高一時本著“感受一下”的目的參加了化學競賽,結果一鳴驚人拿了全國二等獎。
2006年,讀大三的勾茜在實驗室。
優秀的成績讓勾茜相信了自己在化學上的天賦,然而考試畢竟不等同于科研,要在大學科裏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方向,並不容易。勾茜本科攻讀材料化學,研究生轉去學分析化學,但這些都不是真正想做的事,直到偶然接觸到高分辨分子光譜學,她才真正感覺到了熱愛。
“光譜學,尤其是我所從事的高分辨微波光譜研究,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帶來的確定性。盡管我們研究的是一些小的分子體系,但我們所知道的是我們真正知道的,實驗現象不僅可以通過理論解釋,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可以完全重複實驗結果。”勾茜說,光譜學可以抵達我們肉眼無法察覺的世界,從而在物理、化學、材料、天文、生物等多個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確認這個方向之後,勾茜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支持,到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攻讀了博士學位。博洛尼亞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而意大利亦是現代科學的重要發源地。捍衛“太陽中心說”的布魯諾,被視爲“觀測天文學之父”和“科學方法之父”的伽利略,有著“不可遏制的好奇心與創造性想象力”的達芬奇,都成長于這片土地。
2011年,勾茜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讀博士時第一次做實驗。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勾茜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科學的關系:“我發現學海無涯不一定要苦作舟,你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一定不會覺得苦。就像我導師,面對越複雜、越搞不懂的東西他就越興奮,我們做不出實驗或者解釋不了某個現象時,他最常說的一個詞就是‘interesting’。”
2015年,30歲的勾茜學成回國,成爲母校重慶大學“百人計劃”特聘研究員。接受重慶大學産業技術研究院“科技沙龍”采訪時,她說:“自古以來,人類仰望星空就已經成了一種本能,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勾茜決定,以分子光譜學爲基礎,開始探索一個更爲冷門也更爲前沿的研究領域:天體化學。
*“窺見宇宙的一角”
沒有前人借鑒,沒有高人指點,勾茜說她會感到孤獨,但同時又覺得這不失爲一條浪漫的科研路。“我們的研究可以幫助人類窺見宇宙的一角,”勾茜說,“以前更多是從物理角度研究天文,現在從化學角度切入,正好形成互補。”
天體化學是天文、物理和化學的交叉前沿,主要研究宇宙中元素和分子的豐度以及它們與電磁輻射的相互作用,揭示分子雲及恒星形成與演化。勾茜目前的研究,就是從實驗室轉動光譜和射電天文觀測兩方面開展天體化學研究工作。
2015年勾茜回國時,這樣的研究組,全世界大概有40個,不過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國沒有人涉足這個領域,甚至全國全世界都找不出一台商品化的儀器。勾茜不得不從零開始,自己設計、研制,連買個螺絲釘都要跑去機電市場。花了兩年多時間,她才調試出了國內首台微波光譜儀。
“很多人對化學的理解是片面的,覺得它就是瓶瓶罐罐,然後在實驗室看反應,但其實化學有很多研究方向,它是可以將不同學科聯結起來的。”勾茜說,這也是她決定到抖音做天體化學科普的重要原因,“我們要讓公衆知道其實化學沒有那麽危險,化學對國計民生的貢獻非常大。”
做抖音之前,勾茜去過高中做科普。中學老師告訴她,孩子們太需要她這樣的一線科研人員去做科普了。“中小學生在學校裏學到了很多知識,但是太應試教育了,他只是在記一些概念,而概念是怎麽來的、概念和概念之間是什麽聯系、有怎樣的應用場景,他們不知道。我去講天體化學,他們至少可以看到有些概念可以解決問題,現在學的東西不是沒有用的。”
2022年9月,勾茜決定開始在抖音做科普。她知道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有看見銀河的運氣,但至少現在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大多數人可能仍然無法理解她的研究,但至少在短視頻和直播裏,地球上的人可以一起仰望星空了。
*“對地球及地球以外的世界最真摯的情感”
爲什麽星雲是五顔六色的、爲什麽冥王星會被踢出九大行星、一億光年外的光到達地球需要多久、人類又要如何科學地尋找外星生命……勾茜的賬號就像一個短視頻版的分子光譜和天體化學教材,她介紹學科知識、重申基礎概念,將觀衆的視野從日常生活的油鹽醬醋帶到了一個更爲遼闊的境界。
爲了讓觀衆更好地理解複雜的科學問題,每次錄制前,勾茜都會先給全文科班底的拍攝團隊講一遍,只有他們都聽懂了,才會正式開拍。
與此同時,勾茜也會盡量用日常道具去解釋星際現象,比如講到星雲顔色時,爲了解釋星雲塵埃與光的關系,她會特地用手電筒進行演示:“如果塵埃沒有達到完全把光遮蔽住(的條件),它就會有一些光透過,這個怎麽理解呢,你用手電筒抵住手的皮膚,如果你的手比較薄的話,你看到手指也是泛紅的,對不對?”在勾茜看來,做抖音與寫論文異曲同工,都要爲受衆考慮,都要“將受衆可能熟悉的事物與你要表達的概念結合起來”。
今年10月底,勾茜也試著將專業講座搬到了抖音直播間。“直播最大的優勢,在于讓無法進入校園的人能夠通過平台完整地去學習某一主題,我覺得這很有趣且有意義。”
豐富的學識與對科研的熱忱,加上“萌妹”與“女科學家”的反差,讓勾茜在抖音上獲得了衆多擁趸。不少人告訴她,自己第一次聽說了天體化學這個研究領域,也有不少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發私信與她探討科研問題。“這讓我感到挺有成就感的,不僅做了大衆科普,還吸引了年輕學生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現在勾茜參加學術研討會,時常能遇到粉絲,不少有志于從事科研的年輕學生告訴她,從她的視頻中受到了鼓舞。
勾茜現在也是一個6歲孩子的母親。她以前常獨自仰望星空,只要想到目之所及的星光可能是某顆恒星數萬年前發出的,她就會有一種“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的感慨。現在有了孩子,她也常帶他一起看星星。他還太小,無法理解這種情懷,但他經常會問出一些出乎意料的問題:宇宙剛開始,生命還未誕生,我們是什麽?如果把木星壓縮成一團,它會變成什麽樣子?
勾茜從不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因爲她知道,孩子沒有知識框架,他流露出的一切好奇與關切,都是人類對地球以及地球以外的世界最真摯的情感。-(封面新聞記者 : 郭聞涓/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