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日本核污水第二輪排放啟動,打擊海鮮水產的蝴蝶效應放大

2023100715:28



10月5日,日本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啟動了福島核污水第二輪排放。

按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此前公布的計劃,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第二輪排放入海總量約為7800噸,排放周期預計為17天(截至10月22日)。與8月24日的日本第一輪核污水排放量與周期,基本相同。

在日本第一輪核污水排放時,其周邊國家出現了消費者對食鹽、海產品等多類商品的哄搶現象。為反對日本核污水排放惡行,以及為全面防範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8月24日中國海關宣布我國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與此同時,國內多個地區的鹽市場也發生波動,養殖水產、鹽業板塊掀漲停潮,日本料理、日式洗護、美妝品牌均受到打擊,而日本核污水排放的負面影響,仍在進一步蔓延。

*日本核污水排放的「蝴蝶效應」

核污水排放帶來的影響,日本首當其衝。

根據日本共同社的報道,近半個月中,日本政府累計設立800億日元的基金,以支援因核污水排海而受影響的水產產業。

根據日本內閣府的最新數據,日本漁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極低。2021年和2022年,日本漁業分別占GDP總量的0.12%、0.04%。

這雖與支柱型產業,像是製造業、房地產、批發零售貿易的差距較大。但對於產業和漁民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衝擊。

日本水產品並非日本重點出口商品,占比常年在0.25%左右。但出口總量不是個小數目。

2022年,日本向全球出口的水產品總額也達到19.7億美元。並且,近十年來也保持着一個波動上漲的趨勢。2021年同比漲幅曾達到35.5%。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增長將戛然而止。



因為中韓兩國是日本水產品的重要出口國,2022年占比約為45%。兩國對日本水產品的禁令,將導致其8.7億美元的水產品出口受到影響。

日本核污水剛排放時,韓國教育部就表示,正在向韓國學校食堂供應安全性得到確認的水產品。然而,韓國政府雖不斷為核污染水的安全性背書,啟動相關檢測方案,但仍舊難以取信於民。韓國民間除掀起搶購海鹽的浪潮外,也對魚蝦等海產品的安全性極為焦慮。

早在2011年的福島核事故爆發後,韓國政府也立刻禁止了從日本福島及核事故周邊8個縣進口所有水產品。韓國關稅廳(海關)數據顯示,韓國的日產魚貝類進口量在2011年和2012年同比驟減37.7%和36.3%。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了2014年,當年韓國日產魚貝類進口量和進口額較2010年分別減少67.4%和57%。

再看國內,海關總署決定自 2023 年 8 月 24 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 7 月中國從日本進口魚類等水產品為 2.35 億元,同比減少 29%;今年 1~7 月進口總額為 19.37 億元;2022 年和 2021 年全年,進口總額分別為 33.96 億元、25.35 億元。

其中,扇貝在國內的價格已出現滑落。

2022年,日本輸往中國的扇貝高達467億日元。而由於中國的禁令,出口停滯,目前日本流通的扇貝數量增多,導致市場行情下跌,扇貝價格同比下降約3成。所以近期,日本政府也在積極開拓美國和東南亞市場,以取代中國在其水產品的地位。

除了漁業以及相關產品進出口的問題,日本短期內受影響的還有旅遊業。旅遊業是日本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2003年,日本旅遊業進入加速期,並穩步發展成為世界遊客的主要旅遊目的地之一。

在2019年疫情來臨前,旅遊業為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了約7.3%。其中,外國遊客消費貢獻的旅遊收入達到4.8萬億日元。現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國人對日本旅行的態度正在轉變,其他國家亦是如此,這或許會對日本旅遊業造成打擊。

總體而言,核污水的排放已經對日本的漁業進出口和旅遊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國內海鮮水產的突變‍‍

把視線放在國內,會發現最先感受到「輻射」影響的是食材和餐飲業。

早在2012年,福島核電站泄露事故爆發時,大量中國消費者掀起了一波搶鹽熱潮。十年後的今日,面對日本排核污水,日本周圍的中國、韓國超市依舊出現了搶鹽現象。

8月24日,京東超市上關鍵詞「鹽」搜索次數環比增長377%,食用鹽成交額環比增長498%;彼時,盒馬、永輝等購物平台中的食鹽都已缺貨。抖音中的「青海湖鹽」「自貢井鹽」等產品,瞬間從小透明變成「頂流」。

根據眾多醫生的說法,碘鹽無法達到抗輻射的作用,過量的食鹽攝入會增加心臟和腎臟負荷,造成高血壓等疾病發生。所以,搶碘鹽是無意義的。

消費者們對食鹽的恐慌性持續性不強,畢竟其供應充足。但海產品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不久前,#中國日料店會大批量倒閉嗎#已經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因為在8月27日,上海一家知名日料品牌榮新館中,有幾名消費者在用餐後,4個成年人皆出現上吐下瀉,其中還有人被送入搶救室。該消息一出,引起大量社會輿論譁然。

也有人不少食客對於日本海鮮都有了吃一頓少一頓的心態。但早在7月中旬,不少北京的日料店透露日本宣布計劃排放處理核廢水後,客人消費量就降低了90%,有店主表示今後準備改行。



食品安全向來是能引起老百姓激憤的話題。尤其在餐飲行業中,現在,大量高端日料店不再強調食材來源於日本空運。門店們紛紛強調像刺生拼盤、烤三文魚、三文魚飯糰、鰻魚飯等產品的原材料來自俄羅斯、挪威等地。

也有日料店老闆表示,即日起停止採購並杜絕使用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儘快完成安全食材替換等。以鰻魚飯為特色的店鋪,也在門店中貼上了告示,稱鰻魚產自中國福建,而非日本。

可以看出,國家的相關部門官宣全面禁止日本海產品的信息,影響頗大。對於國內企業來說,顯然需要時間去更換供應鏈。以國聯水產為代表的一批的上市企業,也因為日本海產品的禁令,而在股市上大漲。

根據新華日報訪談,南通國安水產公司總經理曹國安表示:「當時一下子有點問題,反應過激。這兩天海鮮價格又恢復正常了,銷售沒什麼影響了」。其公司與聯營的105艘生產船、25艘購鮮船共130艘9月16日出海,今年產量低,跌了70%,海鮮價格很堅挺,不少人先買了囤着。梭子蟹、金鈎蝦、小鯧魚之類海鮮都比去年貴了20%-25%。

也有深圳海鮮水產檔老闆說:「我們的進貨渠道是海吉星農批,沒有任何水產品來源日本,且上架前都經過專業檢測、貨品有來源憑據。」一家水產檔的老闆表示,「敢擺在櫃檯賣肯定是安全的,請市民放心買。」

當前的日料、進口食品、海產品都難免進入低迷期。然而,核污水的排放仍未結束。未來的海鮮市場,是否需要新的資質檢驗、產品檢驗,還要打個問好。

*日本核污水持續排放是「慢性病」‍‍‍‍‍

東電稱,日本核污染水的第二輪排放詳情,將在本月下旬公布。也就是說,事件仍在發酵。

這不僅對國內的漁業、海產品、餐飲業造成影響。去年一度成為新風口的預製菜賽道,或許也將受到不小的衝擊。因為酸菜魚、小龍蝦等海產品可謂預製菜爆品。在盒馬,鮮食烤魚更是常年穩居預製菜銷售榜首。

在2022年,中國的水產預製菜市場已有上千億規模,本來預估到了2026年,整個水產預製菜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500億,在整個預製菜市場中占比超過25%,但未來無論是資本的投入還是產業的發展預估都有不小的影響。

因此,今年G20峰會的主題是「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園,同一個未來」。



陳東曉認為,下一步在針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上,第一我們要同國際社會以及有關國際組織一道開展多方案評估,而不是僅排海一個方案。要綜合考慮環境、經濟、社會等各種影響因素和對短、中、長期各個階段的影響,通過優化比對,最終形成一個共同的決策。

第二,要繼續敦促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內的國際組織以及相關利益攸關方,對儲存在福島核電站大罐里的日方所謂「經過處理的廢水」進行獨立的取樣監測,而不是只依賴日方或者東電給出的數據,從而確保每一罐都達標。同時還應推動在福島現場建立監測的實驗室。

第三,要制定好年度排放總量的限制,以免今後發生難以估量、難以預測、難以逆轉的海洋環境災難。

最後,要建立長期的海洋環境評估機制,評價核污染水排海對於海洋環境的長期影響。

而在相關產業的發展中,能否加強出廠產品的質量檢測,保證產品符合國家標準,維護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也要看多方努力了。-(文:鯨商*作者:蕭傑/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