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投入金磚懷抱:「石油美元」的壟斷地位還能維繫幾時?
[財聯社8月25日訊*編輯:瀟湘] 隨着美國在中東的一些傳統盟友——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正在投入金磚陣營的「懷抱」,對於「石油美元」的壟斷地位,還能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維繫幾時的質疑,似乎也正開始日益升溫。
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埃及周四在南非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期間受到邀請,將加入由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組成的金磚國家集團。他們可能會在明年年初加入,同時加入的還將有伊朗、阿根廷和埃塞俄比亞。
此舉是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影響力日益擴大的真實寫照,這也表明,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埃及決心提高自己作為中等大國的地位。
同時自然而然地,也令不少西方學者開始聚焦於這一最新地緣政治變化,對於美國在全球經濟和貿易支付體系中的統治力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全球最主要儲備貨幣美元的意義。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高級分析師表示Anna Jacobs,「他們(中東大國)開始專注於平衡和維持與多個大國的關係,而不是選邊站隊,捲入更大的大國競爭。」
目前,美國正試圖淡化金磚國家陣營擴大的影響,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本周早些時候表示,華盛頓並沒有把金磚集團視為一個嶄露頭角的地緣政治對手。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周四拒絕發表進一步評論,但在沙利文與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英國同行會晤後發表的聲明中,強調了20國集團作為「經濟合作首要論壇」的作用。
新金磚、新機遇
雖然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已經通過歐佩克+聯盟,在全球石油供應中擁有着強大的話語權,但中東大國加入金磚國家的最新舉措,或許仍有着不同尋常的價值——特別是,如今在金磚集團中,既有大量的石油生產國,也有大量的石油進口國。
中國、印度等金磚國家此前均已表示,希望用本幣或其他非美貨幣來購買能源。
當然,任何想要改變長期存在的石油美元體系的舉動仍將是複雜的。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都將本國貨幣與美元直接掛鈎。它們需要其他的支付貨幣在流動性和價值儲存方面,能夠與美元相媲美。
荷蘭國際集團的分析師Chris Turner等人在周四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如果不廣泛使用非美元債務,那麼『多極世界』很可能只會持續十年,在這個世界裡,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可能會分別成為美洲、歐洲和亞洲的主導貨幣。
荷蘭國際集團還估計,能源僅占全球貿易的15%,沙特即使以非美元貨幣對中國和印度的石油出口定價,也並不意味着美元作為首選國際貨幣的終結。
但無論如何,一些顯著的變化其實已經出現。據知情人士上月透露,印度煉油商已開始用人民幣支付從俄羅斯進口的部分石油;今年3月,中國進出口銀行與沙特國家銀行首次人民幣貸款合作落地,這為兩國之間更多的人民幣貿易合作會帶來了機遇;今年1月,沙特財政部長賈丹表示,沙特阿拉伯願意以美元以外的貨幣出售石油。
總部設在巴林的國際戰略研究所在7月份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海灣國家希望「能夠同時在美元化和非美元化區域內進行交易」。
「石油美元」終結的倒計時?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作為金磚國家的一員,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未來將有更多機會和靈活性,在必要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英國風險諮詢公司Verisk Maplecroft中東和北非地區首席分析師Torbjorn Soltvedt稱,「它們正在為應急計劃奠定基礎,以防與美國的關係大幅惡化。」
沙特阿拉伯正在斥資數萬億美元實現經濟多元化,投資領域包括新建城市、體育特許經營和電動汽車等。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認為,加深與中國和印度等國的關係對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本·法爾漢對沙特媒體表示,"我們的外交政策主要側重於建立強大的經濟夥伴關係,首先是支持王國的經濟發展。金磚國家已經證明,它是一個重要而有用的渠道,特別是在全球欠發達國家之間。」
一組統計顯示,隨着近年來美國能源進口的減少,中國和印度是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最大的兩個貿易夥伴。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沙特阿拉伯與中國和印度的貿易總額去年達到了創紀錄的近1750億美元。
與此同時,華盛頓和一些海灣國家之間的關係在過去18個月裡一直頗為緊張——部分原因是後者拒絕因俄烏衝突而制裁俄羅斯,並在油價飆升後依然決定不增加石油供應。
從2020年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沙特阿拉伯已經在持續出售美國債務。沙特阿拉伯持有的美債數額從1844億美元的峰值下降到了今年6月的1081億美元,累計淨傾銷美國債務近800億美元。
沙特阿拉伯在20世紀70年代領導了石油美元協議,並接受美國債務作為其外匯儲備,這反過來又引發了一系列歐佩克石油生產國接受石油美元。因此,沙特阿拉伯大規模出售美國債務背後本身,或許便意義重大。
一些西方媒體近來已不無擔心地表示,長期以來,美元一直是由債務和全球對美債及其脆弱貨幣體系的信任所支撐的。但時至今日,包括「石油美元」體系在內的美元霸權正在走向不可避免的崩潰,「全球南方」國家聯合起來挑戰美元主導地位的機會,或許已經出現。-(來源:財聯社 瀟湘/金融界)
*中美差距持續拉大!德國GDP超越日本晉升第三,俄羅斯GDP出人意料*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GDP排名全球前三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而近些年,中美之間的GDP差距在不斷的縮小。對此,不少專家曾經預測,中國GDP規模早晚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過,從今年上半年GDP數據來看,情況有些出人意料。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中美差距持續拉大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要遠超過美國,同比漲幅超過5.5%,而美國GDP漲幅只有2.3%。但是,中國GDP占美國GDP的比重卻下滑到了65%左右(去年是70%),導致中美GDP之間的差距持續拉大的原因是,美聯儲連續加息,美元指數持續上升。美聯儲之所以要加息,主要有兩方面考慮:
一個是,美國國內通脹率居高不下,通過持續加息,可以降低通脹水平,這樣更有利於美國經濟的增長。另一個是,美聯儲通過持續加息,導致美元升值,大量游資可以回流美國本土。這樣不僅有利於美國經濟的復甦,而且還能刺破其他一些國家的資產泡沫,導致這些國家發生經濟和金融危機。
正是因為美元不斷升值,而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這才導致中美GDP差距在持續拉大。不過,美聯儲連續加息也是不可持續的。在不久的將來,美聯儲只要控制住國內通脹之後,就會停止加息。屆時,人民幣匯率就會止跌反彈,中美之間經濟規模的差距還有可能會進一步縮小。
第二,德國GDP超越日本晉升第三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不過今年上半年德國的GDP規模卻反超日本,成為第三。德國GDP超越日本的主要原因是,德國國內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再加上日本經濟發展水平下降所導致。
今年以來,由於受到俄烏衝突的影響,石油、天然氣能源等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升,導致德國通脹水平居高不下,德國GDP增長就出現了「虛胖」的現象。同時,日本經濟受到「老齡化,少子化」的影響,消費持續低迷,經濟增長一直呈現倒退的趨勢。
第三,俄羅斯GDP出人意料
在很多人看來,俄烏衝突之後,俄羅斯被西方國家實行嚴厲的經濟制裁,並且還將其從SWIFT全球貿易支付系統中踢出來,俄羅斯的經濟肯定是遭受重創。但是,俄羅斯的GDP卻在2022年突破了2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了1.5萬美元。
俄羅斯經濟不降反升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俄烏衝突之後,國際能源價格出現了大漲,而俄羅斯正好又是能源出口大國。另一個是俄羅斯國內發生了通貨膨脹,物價出現大幅上漲,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GDP。
從目前情況看,中美GDP差距在拉大,不過這只是暫時的,中國經濟還有較強的增長潛力。而德國和日本誰將成為GDP全球排名第三,這恐怕還有待觀察。因為日本和德國這兩大經濟體現在的發展情況都不是很好。
此外,俄羅斯的GDP不跌反漲,主要還是得益於全球能源的上漲,以及本國通貨膨脹。不過,俄羅斯經濟結構相對比較單一,未來經濟上升的空間並不會很大,一旦能源價格下跌,好日子就到頭了。-(不執著財經: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