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為什麼會讓人討厭?
在了解討好型人格為什麼會讓人討厭之前,我們首先得了解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是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潛在的不健康的行為模式,而非人格障礙。
討好型人格存在着抬高別人而貶低自己等錯誤的心理邏輯,這種人格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討好,而具有這種人格特徵的人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討好型人格的背後是低自尊,他們會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被別人喜歡,因此會通過討好行為來獲得他人的喜愛和認同,這也是一種典型的投射。
討好型人格極度缺乏安全感,一旦不討人喜歡,世界就會崩塌,他們小時候表現乖巧,長大後別人對他有一點好ta就覺得自己不配,最後活成了連自己都討厭的「中國式老好人」。
而討好行為,其實並不像討好型人格想象中那麼地有效。討好行為並不能維持關係,恰恰相反,靠討好行為維護的關係更加脆弱,一是過多的討好行為容易引起對方的誤解,二是無時無刻的討好行為會讓自己精疲力盡。
同樣,習慣性的討好,只會讓關係走向破裂,你的習慣性討好、過度承諾,隨着相處的時間越來越久,對方會越來越感受不到你的真心,這反而把這段關係推向於不可修復的地步。不懂得拒絕、沒有原則和底線的討好行為,是無法贏得他人的尊重的。
在生活中,沒人會一直喜歡卑微的老好人,因為過於卑微的討好實際上是一種隱形的「索取」,是一種軟性的控制,這會給人一種窒息感,這種窒息感會讓你的討好目標在潛意識裡感到「被控制」、「被強迫」,從而下意識地遠離討好型的人。
同時,討好型人格通常容易忽略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邊界,「缺乏邊界感」,這種時候人們通常會感到自己的個人領域受到了侵犯,進而在潛意識裡產生防禦行為,即「遠離討好型人格的人」。這也就是討好型人格會讓人感到厭煩的原因。
而想要「糾正」討好型人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成長,真實的面對自己。
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斷認識自己、完善自己,「自我價值感」才會增長,個人吸引力才能得到提升。-一晟心理聊心靈-
*月暈效應:打破固化思維,發現他人的多面性*
在生活中,我們習慣於以第一印象去判斷他人,將他們放進一個預設的「框架」里,用這種框架來解釋他們的行為和角色。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甚至會導致我們對對方的認知產生偏差,這種效應就是著名的「月暈效應」。
想象一下,有兩個女人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喝飲料。其中一個人把雨傘靠在桌邊,而另一個人在喝完飲料後,順手拿起雨傘就走了。這時,雨傘的主人驚叫起來:「喂!你拿了了我的雨傘。」頓時,場景變得尷尬起來。這個女人紅着臉向對方道歉,解釋說自己原本是想拿自己的雨傘,卻誤拿了別人的。這個小小的插曲,讓她想起了自己需要買一把雨傘,順便也給孩子買一把。於是,她就買了兩把雨傘回家。
然而,在回家的路上,她又一次遇到了那個之前被她誤拿雨傘的女人。她們在同輛公交車上相對而坐。那個女人看着她手中的兩把雨傘,笑着說:「我看你今天的收穫還不錯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第一印象往往會影響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當一個人被歸為「好的」印象時,我們會用積極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言行舉止;而如果一個人被歸為「不好的」印象時,我們就會將各種消極的看法加諸在他們身上。這種現象就是「月暈效應」。
「月暈效應」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它指的是當人們看到月亮的時候,會同時注意到周邊發光的光環;同樣地,當一個人給我們的第一印象確定後,我們會不自覺地將這個印象與他們的言行舉止相聯繫。這種心理現象會讓我們在判斷他人的過程中受到主觀性的影響。
為了避免月暈效應,我們需要保持一種開放和接受的心態去了解和看待他人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從多角度去觀察和理解一個人,而不僅僅是他們的外在表現或者第一印象。每個人都有他們獨特的經歷、個性和行為方式,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他們豐富多彩的人格特質。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預設的框架和刻板印象,用心去了解和接納每一個人的獨特性。
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傾聽和尊重他人的觀點和感受。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們,從而減少因主觀偏見而產生的誤解和衝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建立更加真實的人際關係,還能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思考能力。
在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時,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要理性、客觀地看待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接納他人,建立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讓我們一起努力,打破固化思維,發現他人的多面性,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汪曉鑫話覺知-
*過度勞累如何抑制我們的創造力*
過度勞累對我們的創造力產生負面影響。以下是過度勞累如何抑制我們的創造力的幾個方面:
精力和注意力不集中:過度勞累會消耗我們的體力和精力,使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當我們感到疲倦和疲勞時,思維變得遲鈍,難以集中精力去思考和創造。我們容易分散注意力,無法深入思考問題,從而影響創造力的發揮。
缺乏靈感和創造性思維:過度勞累會使我們的頭腦處於壓力和緊張的狀態。這樣的狀態下,我們很難保持開放的心態和積極的情緒,缺乏靈感和創造性思維。創造力需要一种放松和自由的狀態,而過度勞累會限制我們的大腦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壓力和焦慮:過度勞累會導致我們承受過多的壓力和焦慮。當我們被工作或生活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時,我們很難保持積極的心態和創造性的思維。焦慮和壓力會占據我們的思維空間,阻礙我們的創造力的發揮。
缺乏時間和空間:過度勞累會導致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專注於創造性活動。當我們一直忙於工作和應付各種任務時,很難找到專門用於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創造力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發展和展現,而過度勞累會剝奪我們這種機會。
為了抑制過度勞累對創造力的影響,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管理時間和精力:合理規劃和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確保有足夠的休息和放鬆時間。給自己留出專門用於創造性活動的時間段,讓大腦得到恢復和充電。
建立健康的工作與休息平衡:確保在工作與休息之間保持良好的平衡。給自己足夠的休息時間,做一些喜歡的事情,放鬆身心。
尋找靈感和創造性的刺激:積極尋找靈感和創造性的刺激源,如閱讀、旅行、與他人交流等。這些活動能夠激發我們的創造力,為我們的思維提供新的視角和靈感。
學會放鬆和減壓:採取一些放鬆和減壓的方法,如冥想、瑜伽、運動等。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我們釋放壓力和焦慮,調整身心狀態,恢復創造力的發揮。
總之,過度勞累會對我們的創造力產生不利影響。通過合理管理時間和精力,保持良好的工作與休息平衡,積極尋找靈感和創造性的刺激,以及學會放鬆和減壓,我們可以抑制過度勞累對創造力的抑制作用,保持並提升我們的創造力水平。-陽光論文哥聊生活-
*如何應對職場上的情緒壓力?*
在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職場環境中,情緒壓力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職場人士可能面臨着工作壓力、人際關係、角色衝突、職業發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都可能導致情緒壓力的積累,進而影響到工作和生活的質量。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人們應對職場上的情緒壓力。本文將介紹一些心理治療的方法,幫助職場人士更好地應對情緒壓力。
一、了解情緒壓力的根源
情緒壓力的產生是由於職場環境帶來的種種壓力,包括工作壓力、人際關係、角色衝突、職業發展等因素。了解情緒壓力的根源有助於職場人士找到針對性的方法來應對它們。例如,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壓力來自於角色衝突,那麼他或她可以通過探索自己的角色定位、交流溝通等方式來緩解這種壓力。
二、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廣泛應用於情緒治療領域的方法,它可以幫助職場人士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情緒壓力的根源,並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認知行為療法包括自我監測、認知重構、行為實驗等技術,可以幫助人們建立積極的思維模式,減少負面情緒的出現。
三、情緒調節技巧
情緒調節技巧是一種實用的方法,可以幫助職場人士在遇到情緒壓力時更好地應對它們。這些技巧包括呼吸練習、漸進性肌肉鬆弛、冥想等,可以幫助人們放鬆身心、平靜情緒,從而減輕情緒壓力的影響。
四、人際關係處理
職場人士之間的人際關係是情緒壓力的常見來源之一。處理好人際關係可以有效地減輕情緒壓力的影響。一些技巧包括溝通技巧、親和力、情緒表達等,可以幫助人們改善人際關係、減輕壓力
五、職業諮詢
職業諮詢是一種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可以幫助職場人士解決職業發展、職業規劃等問題。職業諮詢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職業目標、優勢和劣勢,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並制定合適的職業規劃。
結論:
情緒壓力是職場人士常常面臨的問題,它會對工作和生活的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人們應對職場上的情緒壓力。本文介紹了幾種心理治療的方法,包括了解情緒壓力的根源、認知行為療法、情緒調節技巧、人際關係處理和職業諮詢。通過採用這些方法,職場人士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質量。
除了心理治療,日常生活中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職場人士緩解情緒壓力。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是運動。適當的身體鍛煉可以幫助釋放緊張情緒,促進身體和大腦的健康。此外,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是緩解情緒壓力的關鍵。定期睡眠可以幫助身體恢復能量,保持身心健康。最後,職場人士需要學會尋求幫助。如果情緒壓力過大,可以向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尋求支持和建議。通過這些方法,職場人士可以更好地應對情緒壓力,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質量。-明小聊生活觀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