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忘恩負義的人,往往會有這三種行為,一定不要深交

2023061313:00



斤斤計較:忘恩負義的第一徵兆

人之相交,貴在真誠,忠誠。斤斤計較之人,往往會在日常交往中,只看重自身得失,而輕視他人的貢獻和恩情,從而表現出忘恩負義的性格特點。這種人在記賬的時候,會總是把自己的愛恨情仇掛在口邊,在收穫友情的同時,也將別人的恩情和苦心幫助視為理所當然。這種人眼下所看到的是利益和權力,而難以看到自己對別人的義務和責任。

正如前文所說,曹丕這個人命中注定了要鬥爭一生,成為了一個斤斤計較的人。他為了一點私仇,不僅僅關押了曹洪,還在他身邊運作了一系列自己的政治手段,把自己和他的家族帶向了不歸路。斤斤計較的人,往往只能得到表面的友情和好處,而他們背後的利益卻往往是關係到一個人內心狀態的,容易讓人產生反感,甚至厭惡的性格特點。

擴展閱讀:同時,斤斤計較之人還喜歡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不會為別人着想,只考慮自己短期的利益,往往忽略了別人的長遠利益,甚至會讓原本關係親密的人反目成仇。

得寸進尺:不好相處的人

得寸進尺,指的是某些人經常給人一種索取性非常強烈的感覺,他們利用別人的好心,想要得到更多的好處。這類人自私自利,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往往會利用他人的友情和同情心來謀取好處。

與這樣的人交往,很難說「不」並且很容易在他們的威逼利誘下,妥協,得寸進尺,最終陷入得不償失之境。這樣的人不會懂得感恩,更不會認真地對待與自己建立起來的友情和感情。儘管他們表面上看起來與我們關係親密,但這種關係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的,與我們心靈深處的交往相比,更像是一種陰陽怪氣的交往。長此以往,我們很可能會和自己的感情失去連接,變得表里不一。

口是心非:謹防後悔莫及

有句話是怎麼說來着?言之無物,反之有據。這個描述單從字面上來看,你是很難懂得。但是如果你從某個背景中提煉出來,就會變得很簡單:謹防口是心非的人,深交小心。這類人表面上很會說話,但是十分講究表面功夫,它們在生活中,為人處世十分陰險狡詐,常常會口口聲聲地表露友好和笑臉相迎,暗地裡卻背地裡栽贓陷害、說人閒話或者挑撥離間。

這種人往往比較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榮譽,並不顧及自己的聲譽和道義。與這樣的人在一起,總是讓人感到不安和疑慮,往往會被他們的話語所誤導,陷入麻煩之中。因此,遇到了口是心非的人,我們要多留心觀察他們的行為和言語,以便及早排除這些對我們不利的因素,維護我們的利益和聲譽。

擴展閱讀:口是心非的人,往往表現出陰險狡詐的性格特點。他們經常會在別人身後議論和講壞話,卻對別人時時刻刻保持着表面的友好和笑臉相迎。這種人非常善於虛情假意,用花言巧語來打動他人,並假裝成一個大家都可以信賴和依賴的朋友。但是,當利益受到威脅或者自己的利益達不到預期時,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你拋開,毫不考慮你的感受和需要。-小巧美妝美顏觀人性-



*生活越簡單,人生越高級(醍醐灌頂)*

入世者聰,出世者慧。

世界,只是我們的一面鏡子,而生活,也不過是我們內心的一個投影。

人活到最後,越容易發現;生活越簡單,人生才能越高級。

《道德經》中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大道至簡,規律、智慧,往往這些越是看似高級的東西,其內核就越簡單。

如同一面太極圖,素雅極盡,處處留白,也處處散發着人生哲理和智慧,蘊藏着豐富的意味。

心態簡單,心境就高級

1988年,莫言同餘華一同就讀於北師大作家研究生班,也住在同一宿舍。

莫言比余華先在文壇里嶄露頭角,所以自然在平時當中,莫言各種邀約和應酬不斷。

一次在飯局上,莫言一上座,旁邊就湧上了許多人,一邊叫囂着莫老師,一邊遞上名片挨個介紹。

沒有什麼酒場經驗,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文人,所以為了不失禮,莫言也都好聲好氣地一一回復他人,有問什麼答什麼。

酒過三巡,場面更是熱鬧起來,於是那些人也就更為肆無忌憚地想問什麼,就問什麼。

其中有人就問:「莫老師,你的《紅高粱》寫得真厲害,那麼你在創作它的時候,背後是有什麼淵源嗎?」

莫言也很隨性地答道:「並沒有,無非是自己悶着頭寫出來的。」

豈料那人聽罷,臉色立馬黑了,酒勁上來,覺得自己被冒犯了,便無禮地說:「莫老師,這是瞧不起我是不是?」

好在莫言也沒有跟他急,而是拿出了自己的好心態,以及修養高的智慧,藉故上個廁所,出門走開了。

心態好的人,心境往往高級,心境高級了,對諸多事情也就見怪不怪了。

人到一定年紀,心是往回收的,不再迷戀外面的花花世界,也不再耗費心神與人糾纏不休。

於是,更多地專注自我,保持心態從容、平和、簡單,再者,心境平靜、成熟、高級。

如此,活出最為舒適的人生。

物質簡單,生活就高級

佛語有言:「出之幽谷,遷之喬木,返璞歸真,人格圓滿。」

就像楊絳先生曾經說的,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實際上,一個人越是掙脫了物慾的羈絆,過上物質簡單的生活,就越是可以在返璞歸真的生活當中,過得心素如簡,恬淡清靜。

做人,少了物慾上的牽絆,掙脫了世俗的紛擾,人便能回歸平和、平實、平靜的心境當中,生活也就會過得更高級。

正所謂,由簡入繁易,由繁入簡難。但也正是因為難,所以才能從平凡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要知道,人生少的是圓滿,多的是遺憾。

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從一種樸素無華的生活狀態下,從容而自得地享用當下,珍惜當下。

莫言曾在一次演講中說:「維持人類生命最基本的物質是空氣、陽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

一個人活着,或者說,關乎一個人的生存,明明所需的物質就不需要多少。

身板再長再寬,也大不過一張雙人床,胃口再好再大,一餐也就幾碗飯。

所以,金碧輝煌一般的住所,山珍海味一般的餐飲,住久了,吃多了,也就那麼一回事。

反而,一個人若是要得太多,太追求物質的話,反倒容易遭欲望反噬,就像一個人若是想得太多,身心俱疲。

人生的上半場,趁年輕,趁氣勢,要勇於探索,更要不斷經歷,要積極擁有。

可一到人生下半場,我們其實就是要及時學會斷、舍、離。

周國平曾說:「如果一個人太看重物質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價。」

他還說:「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於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人到最後,都歸寂於普通、平凡之中,過去的,就再也無法回來,執着太深,也只會損人害己。

活到最後,不如活得開朗點,自信些,然後在平凡的歲月里,物質簡單,需求簡單,過得簡單,讓本該屬於你的生活變得高級一點。

欲望簡單,人生就高級

生如芥子有須彌,心似微塵藏大千。

生活當中,許多人常常被所謂的欲望奴役,不管走到哪裡,活到什麼歲數,自己依舊過得糊塗迷茫,找不到人生的出口。

事實上,人之所以活得迷茫、焦慮、痛苦,就在於不知道如何獨處,也不懂如何精簡自己的欲望,反倒容易在隨波逐流、盲目從眾、互為攀比的過程里,被欲望牽着鼻子走。

最終,活得越來越不得勁,也越來越不快樂,甚至是越來越破罐子破摔了。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將人生分為三重境界。

「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人生一開始,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不諳世事,心思單純,看到什麼,就覺得是什麼;

等人世間走一遭,見多了生死離別,也體驗了愛恨嗔痴,更是遭受了人性的多變和複雜,於是自己看什麼都模糊、混沌;

而走到最後,思考越多,想得越透,慢慢學會了拿得起,放得下,然後卸下滿身的風霜,心境通明,心靈澄澈,我們又做回了簡單的自己。

這個時候,依舊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簡簡單單,平平凡凡,開開心心。

最初與最後的自己,其實就一個區別,就是:欲望極簡,心境開明。

楊絳曾說:「我們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精簡欲望,極簡生活,你會發現,慢慢地收回自己,悄悄地成為自己,讓生活簡單點,再簡單點,人生就高級了。

於是,你的世界,就豁然開朗了。-葉文稿文字世界談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