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五月已去,六月正來;時光匆匆,我們習慣了揮別

2023053111:43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們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經歷了太多的悲歡離合,習慣了匆忙的生活節奏,忽略了身邊的美好。這座城市的街巷裡,有它的繁華和熱鬧,也有別人不知的匆碌與奔忙,那晨起月落的故事裡,生活瑣碎,日子紛繁,鮮少有時間駐足,去看一看暮山遠海的靜謐。

五月已去,六月正來,這淺夏的路上,誰系了遠念在枝頭,誰寫了相思於枕邊,誰忙着晨夕的生計,誰又在歲月里回眸?人生在不停地輪迴,輪迴中的悲歡離合,讓我們在不知覺中,習慣了這匆匆的揮別,別一窗時光,別幾許靜寧,別那悄然而遠的年華,或是路上花開的芬芳。

我在時光里,等六月清風,待它吹過五月與往昔,將蹉跎和無奈吹散,等微雨淋窗,竹深靜巷,在這紛繁的塵世間,尋一處悠然,覓幾日閒暇,伴着碧水青山,雀鳥蟬鳴。

在這匆忙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身邊的美好,忽略了那份最初的純真。人生如夢,我們在這夢中穿梭,忙碌着各自的瑣事,卻忘了去感受這世界的奇妙。我們習慣了忙碌,習慣了對生活的敷衍,而忘記了去體驗生活的美好。我們總是匆匆忙忙,而忽略了身邊的美好。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需要停下來,去感受身邊的美好。在這六月清風的吹拂下,讓我們別一窗時光,別幾許靜寧,別那悄然而遠的年華,或是路上花開的芬芳。讓我們在微雨淋窗、竹深靜巷中尋一處悠然,覓幾日閒暇,伴着碧水青山,雀鳥蟬鳴。

我們需要學會享受生活,去感受身邊的美好。不要總是追求速度和效率,而忽略了生活的意義。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我們需要學會去感受每一刻的美好,珍惜每一個相遇和離別。讓我們在這時光的長河中,用細膩的心去感受身邊的美好,用溫柔的心去擁抱人生的起起伏伏。

時光匆匆,我們習慣了揮別,但不要忘記去感受身邊的美好。在這六月的清風中,讓我們一起去尋找生活的意義,去感受人生的美好。-(蕾芳香/磊磊心語)



*面對路口,你要保持一個坦然的心態*

五月慢遠,又是一季輓歌
清風攜手鮮美的芳草融化在遙遠
聖潔的靈魂悄然走向彼岸

或是輝煌或是黯然
青春的激情都早已深深鐫刻在
自己的銘文里

此刻,只剩下
曾經的迷茫

在暮空裡喘息
然後,微笑着
趟着水走過.....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逝,轉眼五月慢遠又是六月,又是一場人生路口高考,人生就那麼幾個關鍵的路口,選對了一帆風順,選錯了一路坎坷,但身前身後的故事依舊在延續,依稀還能嗅到當年的路口前,心緒激盪的跳到。

面對路口,你要保持一個坦然的心態,莊子說: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心靜是放下外在的執念,專注於做好當下,無論明天怎樣,我們都要努力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所以莊子才說,聖人之靜,非曰靜也善。

道家有一句話:自古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其實這句話不是說神仙就沒有煩惱沒有憂愁,而是說當神仙面對自己的煩惱與憂愁的時候,他仍舊有一種選擇不被其擾動的能力。

莊子說:「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

莊子是人生大夢中的先覺者,所以他把心靈自由看得比名利地位更重要。

靜心是一種心境,「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不過分嚴苛,也不過分放縱,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一切,便是清歡。

眾所周知,「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 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這句話來自於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它告訴我們,如果每個人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即使面對逆境和挫折,也能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每個人的路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東西比走自己的路更重要。口口聲聲說「平等」的人,可能會降低他人的地位,或渴望被提高到別人的高度上,因為平等分為兩種類型,我們需要看清楚事情的實質。

有些人認為只有目標才能給我們方向,但其實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沒有任何一條路是適合所有人的,每個人都應該追尋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極端的行為來源於虛榮,平庸的行為來源於習慣,狹隘的行為來源於恐懼。了解我們自己的本質,明確自己的優缺點,並且掌握好自己的情感和思維方式,才能走得更加堅定和自信。

愛因斯坦曾說:「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追求自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才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挑戰自我的關鍵所在。瑞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多麗絲·萊辛說過:「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旅程,去探索未知空間、揭示未知領域,並為之而努力。」 唯有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的人生和價值,讓人生更加充實與有意義。

既然選擇了這條道路,最好不要糾結。

如果糾結,就要面對。

自己的人生,就自己承擔,那麼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精力,需要自己來安排。

不可過於鬆弛,不可過於緊繃。

法華經中說:「盡諸有結,心得自在」。

人生,身心自在,我們才能擺脫一切煩惱,一切枷鎖。生活,有結,就是有為有漏的煩惱,我們只有斷盡煩惱,才能度一切苦厄,心得自在。

人生,我們總希望不如意的事,我們永遠不要碰上,可是人生恰恰就是這樣奇怪。許多不如意的事總是不期而遇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生活,真正的力量,或許從來不是來自於他人,而是來自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因此,人生,我們照顧好自己的心,呵護好自己的心,才能得人生自在。

人生,心是我們靈魂的居所。或許,我們的每一心念都是一道厚厚的壁壘,它能把我們生命內在本有的光明擋住,而我們保持內心的清明,才能讓光照進來,得自在。

年年歲歲雨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不錯的,去年今日,素年錦時。雨的境界是一直未變的,變的是人的境界。我想,此刻的你,當也一樣。身在雨中,行至雨停,閒暇之餘,寫下日記,等你翻開,當會記得。-(高考規劃/張少雲春風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