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環時深度】美國政府的錢為什麼總是"不夠花"?

2023053015:26

【環球時報駐美國、俄羅斯特約記者:王丁卓 王臻 環球時報記者:陳子帥】「提高債務上限兩年,限制支出!美債違約日延長至6月5日。」在美國總統拜登與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周末長達90分鐘的通話後,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初步協議。表面上看,「寅吃卯糧」導致美債「像滾雪球一般」惡性增長,為解決本國經濟中那些積重難返的問題,美國歷屆政府需要不斷往裡面「搭」錢。但深層次的原因是,在「權力制衡」扭曲為「權力對攻」的大背景下,兩黨政客在討好選民的同時,為了迎合軍工複合體的利益而不斷增加國防預算和戰爭投入。近日,傑弗里·薩克斯等美國知名人士在談到如何解決美債危機的話題時大聲呼籲:「停止美國刻意發動戰爭的衝動,並削減軍事開支!」



一個"寅吃卯糧"、透支未來的國家

眾所周知,美國政府一直靠借錢來彌補預算赤字,以維持和支付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基礎設施建設、國防投入和對外發動戰爭等方方面面必要的開支。過去20多年,在同為共和黨人的小布什和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的債務增長12.7萬億美元,在同為民主黨人的奧巴馬和拜登執政期間,美國債務增長13萬億美元。

《紐約時報》一篇分析美國政府債務為何逐年增多的文章認為:「20年的減稅、應對經濟衰退和兩黨共同支持的支出導致借款增加,現在美國的債務是21世紀初的六七倍。預計未來10年每年債務將平均增長1.3萬億美元左右。不斷膨脹的債務是共和黨與民主黨選擇的結果。自2000年以來,兩黨政客都養成了借錢資助戰爭、減稅、擴大聯邦支出、加大對退休的『嬰兒潮一代』(1946年至1965年之間出生的人)在社保等方面的『照顧』和提供緊急措施的習慣。」一些美國預算專家表示,期望美國的賬目在未來10年或一定時期內再次實現收支平衡是不現實的。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近日援引俄總統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專家阿布拉莫夫的話說,美國國債「滾雪球式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預算支出的增長速度快於收入增長。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這幾年,這一趨勢有所加強,美國政府不得不花大量的錢支持經濟和社會運轉。此外,為了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競爭,美國還撥巨資支持本國商業領域的發展。當然,美國也在不斷增加軍費開支,如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這對美國債務增加都有很大影響。

俄羅斯TeleTrade首席分析師戈伊赫曼稱,對美國來說,增加債務比增加稅收對預算收入更為有利。增加稅收會抑制商業活動、投資和消費需求以及總體經濟增長。因此,美政府更喜歡越來越多地借錢。今年2月,曾在美國政府任職的大衛·里夫金等人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稱:「我們面臨的真正風險是聯邦支出失控,當削減開支和增稅在政治上不受歡迎時就只剩下借錢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美國債務上限的問題反覆出現。」據美國左傾智庫「預算和政策優先中心」估計,2001年到2018年,這些減稅措施和額外的借款利息成本加起來約占美國新增債務的1/3。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中國論壇特約專家余翔分析認為,美國「總差錢」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在選舉政治下,政客為取悅選民和爭取選票,傾向於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為選民提供超高福利;二是美國年年對外用兵,國防開支巨大,推高財政支出;三是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同時實施財政和貨幣雙寬鬆的政策舉措,將美國財政赤字推到了歷史空前水平。余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善用長期預算平衡計劃來掩蓋短期內日益失衡的財政收支狀況。美國職能部門給出的預算平衡計劃往往跨越10年、20年甚至更長周期,這便於政府向選民解釋稱,「當下的財政赤字只是短期現象,耐心等待10年後就能實現平衡」,但實際上欠債和赤字每天都在累積,最終只能是積重難返。

余翔認為,從性質上來看,美國債務危機根本原因在於財政上「寅吃卯糧」、透支未來,但由於美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和在國際金融中的重要作用,美國的債務危機具有巨大的外溢性影響,可能「引爆」全球金融風險;而債務上限危機實際上是一場政治危機,它反映出黨爭極化狀態下,美國的國家利益已經被黨派利益所裹挾。美國1917年設立債務上限的初衷是為了通過權力制衡來避免開支無度,但如今涇渭分明的黨派鬥爭卻使得「權力制衡」扭曲為「權力對攻」,美國在兩黨的互相要挾中不斷提高債務上限,讓債務數額快速膨脹,最終陷入過度透支狀態。

"沒有政客敢得罪美國軍工複合體"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里·薩克斯近日撰文說,美國聯邦政府債務2000年為3.5萬億美元,約為當年3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到2022年時債務膨脹至24萬億美元,占美國GDP的95%。他算了一筆賬:如果聯邦政府的債務像2000年那樣維持在GDP的35%左右,那麼今天的債務數字應該只有9萬億美元,而不是24萬億美元。美國政府憑空製造出額外的15萬億美元債務,主要是對發動戰爭和增加國防開支成癮。布朗大學沃特森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所的統計顯示,2001至2022財年,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從敘利亞到利比亞,再到今天的烏克蘭,美國用於發動或投入各種戰爭的開支達到驚人的8萬億美元,超過15萬億美元額外債務的一半,其餘的一半與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後續影響和新冠疫情有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張騰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對外干預或者說對外戰爭行為「上癮」的國家,它往往採取武力、暴力干涉的方式來實現國家利益,這一過程自然「養肥」了該國的軍工複合體。他認為,軍工複合體的力量已滲透至美國政治的方方面面。在每次大選中,重要的軍工企業都為兩黨候選人提供大量的競選資助,所以任何一黨的候選人上台後,都會迎合前者的需求。這種扭曲的現象使得美國儘管反覆深陷債務危機,卻很少會採取削減國防開支的手段來應對。張騰軍表示,美國任何一個政客都不敢得罪軍工複合體,因為這對政客未來的政治生涯至關重要,所以這必然會導致社會福利、民眾福利成為犧牲品。

一家名為「人民世界」的美國網站刊文稱,一方面,黨派分歧和政府更替導致美國「朝令夕改」,難有長期治理規劃。另一方面,美國不僅沒有重組國家債務和改變消費的習慣,而且一直試圖維持全球軍事霸權。美國已在海外建立了約750個軍事基地,且新基地的建設還在進行。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獲得菲律賓4個新軍事基地的准入權。美國民眾關心的是:「誰最終為這個不斷擴張的帝國買單,誰又從中受益?」答案很明顯,大部分支出都流向了軍工複合體,而美國普通納稅人幾乎沒得到一毛錢。

在傑弗里·薩克斯看來,目前美國年度軍事預算約為900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總額的四成,超過排在其後面的10個國家的軍費開支之和。2020年,美國單方面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後,根據軍工複合體向美國國會兜售的方案,在2030年前美國政府還要斥資6000多億美元用於核武器庫的「現代化改造」。如果美國停止刻意發動戰爭、關閉海外軍事基地,並與中俄等國談判簽署新的軍控協定,那麼至少可以節省1/4的財政支出。為此,他呼籲美國兩黨都應抓住解決債務危機的正確辦法——停止不必要的戰爭,削減軍費開支。但令人失望的是,在美國兩黨展開的債務上限談判中,談的是如何減少本國最貧窮人群應得到的援助,以及如何繼續投入各種戰爭來養活軍工複合體。

「債務上限危機暴露了兩黨如何向選民撒謊。」美國《雅各賓》雜誌5月19日刊文稱,兩大政黨和主流媒體向美國公眾提供的政治敘事往往脫離現實,以至於政治報道只不過是聚焦「幻影之間的拳擊賽」。在談判中,共和黨人堅持提高債務上限必須以大幅削減聯邦政府開支為前提,但最後卻願意在國防開支上做出讓步。麥卡錫與共和黨想讓窮人更難從政府獲得財政援助,特別是通過對包括醫療補助在內的一些政府計劃提出嚴苛要求。他們還希望大幅削減將對幾乎所有機構和項目產生負面影響的開支,也就是說,除了天文數字般的浪費性的軍事預算之外的所有開支都將受到影響,而這些軍事預算的大部分最終會落入軍事承包商高管的口袋。

"圍繞債務上限的鬥爭是常規政治遊戲"

有美國媒體分析說,美國政府錢不夠花也離不開國際政治因素。上世紀90年代初冷戰剛結束時,美國獲得所謂的「和平紅利」,因此削減軍事開支。與此同時,互聯網繁榮使聯邦稅收在經濟中的占比達到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但隨着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及「9·11」恐怖襲擊迫使華盛頓立刻大幅增加軍事支出,小布什總統動員發動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此外,美國政府沒有提高稅收或發行戰爭債券來為這些衝突買單,都被一些人認為是「政治誤判」。

談到美國政府總是缺錢的根本性原因,張騰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除了美國是一個『寅吃卯糧』的舉債型國家,即通過『今天花明後天的錢』、通過舉債的方式來維持政府、社會乃至國民的日常消費外,美國政府開支不斷上漲,其背後原因是在美國現有選舉政治結構下,兩黨在選舉過程中為贏得選票做出諸多關乎國民福利的承諾,而兌現承諾的方式便是增加政府開支。因此,每屆選舉都會使得美國債務進一步攀升。此外,美國要在軍事、金融、文化等方面維持全方位霸權,需要龐大的政府開支。與此同時,美國通過發行美元、發債等方式控制着全球金融體系,使得自身的債務危機或風險能夠由其他國家來分擔。」

「人民世界」網站文章認為,由於兩黨爭鬥、政府治理不給力以及冷戰思維驅動的巨額軍費開支,讓美國無法在不借新錢的情況下償還舊債。美國現在的債務與收入和預算密切相關,優先級從高到低的主要支出是社會保障、醫療保險、醫療補助、軍隊、教育、債務利息、稅收抵免、退伍軍人和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而從美國政客的角度來看,可能削減的領域是教育、減稅、退伍軍人待遇和補充營養援助計劃。

俄羅斯專家阿布拉莫夫預測,從2035年起,美國養老基金預算赤字問題將進一步加劇。為此,美國政府很可能決定降低養老金或修改退休年齡。對於美國面臨的資金困難,這也與美國正在大幅增加國家預算支出,特別是國防支出有關。隨後,美國政府將不得不提高稅收,這將對民眾造成痛苦的影響,社會福利也會下降。比如,本次美國兩黨達成的初步協議很可能提高對俗稱「糧食券」的補充營養援助計劃的發放要求。

「現在是一勞永逸地結束債務上限鬧劇的好時機。」加拿大《環球郵報》近日刊文稱,「在美國,不必要的戲劇性確實凸顯債務上限鬧劇——如果國會不想產生債務,為什麼不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或提高稅收?顯然,圍繞債務上限的鬥爭是政客們的常規政治遊戲」。但遊戲玩大了也要付出代價。彭博社文章認為,兩黨新達成的美國債務上限協議或將影響2024年和2028年兩次大選,選民希望總統對經濟狀況負責,這也是為什麼卡特、老布什、特朗普只經歷一個任期的原因——經濟衰退導致他們無法贏得連任。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債務危機的本質就是入不敷出。美式選舉政治制度下,為了爭取選票,政治人物都不得不迎合選民的高福利需求和考慮相關集團的利益。他表示,美國解決債務問題,真想「治本」需要兼顧開源和節流,「節流就是減少財政開支,如不必要的軍事支出以及少推出一些名不符實的法案」。-[來源:環球時報/來源:環球網資訊*環球網,了解世界,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