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面對ChatGPT全球火爆,中國AI應該如何C位出道?

2023040913:04



在2023年一季度的三個月里,美國給全世界送了兩份大禮。一份是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在幾天裡莫名其妙的倒閉,另一份就是「現象級應用」ChatGPT在短時間內就全球風靡,成為AI界的「頂流」。

如果說兩家銀行的倒閉,暴露的是美國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那ChatGPT的風靡,則是在全球資本市場掀起了一股瘋狂蔓延的 AI 浪潮。

由此,在今年3月,迎來了堪稱有史以來最壯觀的「AI集體爆發月」。在短短半個月裡,微軟的Microsoft 365 Copilot、Google PaLM API、百度「文心一言」、英偉達的A100芯片等AI應用和產品先後登場,公之於世。

可以這麼說,ChatGPT幾乎以一己之力,打開了混沌許久的全球AI產業。

一夜風靡,ChatGPT到底強在哪兒?

作為一款由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 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它擁有一定的思考、總結、分析能力,堪稱一位貼身的「聊天助理」。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億萬人的追捧。

一位太原的女白領在體驗後,就感慨道:「ChatGPT在書寫郵件、校對文書方面表現出色。」而國外有一名大學生,讓ChatGPT幫他寫了一篇論文,結果這篇論文被教授直接評了「優」。

據說,谷歌為印證ChatGPT的能力,曾把程序員招聘面試卷交給它來做,最終它的卷面成績達到了谷歌三級軟件工程師的錄取分數線,那可是一個起薪就是18萬美元的職位。

北京華碳綠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勃霖在使用後,就向記者表示,ChatGPT通過其海量數據資源精準匹配與整合能力,可以實現跨行業、跨領域精準的信息推介。

可以減少機械性的重複勞動,節約時間、降低成本,這正是ChatGPT強大所在。

人機大戰,ChatGPT到底搶了誰的飯碗?

2月11日,央視網發布了一條微博,羅列出了#可能被ChatGPT取代的10大職業#,其中居然包括了程序員、媒體人、法律工作者、市場分析師、教師等讓人意想不到的職業。那ChatGPT真的有如此神力嗎?

其實從技術層面上來講,ChatGPT就是一個兼具關鍵詞智能檢索、模型智能匹配功能的通用內容生成機器人,具備檢索速度快、操作簡單輕鬆、信息量大以及可迅速自動生成內容四大優勢,人類完全無法與之匹敵。

因為從生理角度來講,人不可能在幾秒鐘內完成一項寫作;從心理角度來看,人如果長時間寫作,一定會產生疲勞和厭煩;而從物理角度來看,一個人也不可能像百科全書一樣,樣樣懂、萬事通,什麼都會。

ChatGPT這四大優勢,是人類生理、心理、物理極限永遠無法企及的。因為,ChatGPT是「機」不是人。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因ChatGPT不是人,所以它也就沒了人的靈氣。它生成的內容受計算模型庫和數據庫框架的限制,既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也沒有人情味,完全靠堆砌而成,有邏輯但不嚴謹、沒感情。正如ChatGPT自己所言:「我是基於2021年以前的2021年以前的數據庫和概率性語言模型,通過對人類語言的高效模仿來生成文本。」

因此,我個人認為央視網給出的這個列表,有待商榷。因為它忽略了職業中所必需的創造力、情感和嚴謹性,以及世界本身的變化萬千,尤其對媒體人、法律工作者、教師、設計師等職業來說。

就以教師為例,如果只是對現有知識做傳授,那ChatGPT完全能夠勝任,但如果要對一個全新知識點做解讀、延伸,並教會學生靈活應用及創新,那就做不到了。但這不正是教師真正應該做的嗎?

也許老師對現有知識的認知,並不像ChatGPT那麼完美,但正是由於不完美,才會激發人的思考和探索精神。林語堂在《人生不過如此》中寫到:「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還記得幾年前的AlphaGo嗎?它在圍棋領域,把人類殺得毫無招架之力。但人類發明棋類遊戲,目的並不是為了戰勝對手,而是為了挑戰自己。

因此,能被ChatGPT取代的,一定是那些不用深入思考、只要機械操作的職業或者是那些不想去思考的人,而並非是職業本身。

是創世,還是故事?AI到底應該給人類帶來些什麼?

自從ChatGPT問世以來,社會上出現了這樣一種焦慮,那就是很多人覺得 ChatGPT 已經可以和 「人」 一樣了。

2月13日,獵豹移動CEO傅盛就曾興奮地發帖稱:「被ChatGPT給驚到了,因為它居然猜出了我家狗狗叫3萬的原因……」

乍一看來,這一反應沒毛病。但仔細推敲,你還是會發現ChatGPT的成功,依然有跡可循。因為它在回答前,通過提問已經在記憶庫中框出了答案範圍,它只是選擇了其中可能性最大的答案,整個過程有點像機器人算命。假如我來回答,不用提問就會想到兩個答案,一個是為這條狗花了三萬,另一個是在第一次見到它時正好和了一把三萬。

另外,也有網友做了這樣一個測試,它讓ChatGPT參照杜甫的《春望》,以相同的句式結構,根據提供的關鍵詞,創作一首詩。

結果不言而喻,這兩首詩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杜甫的詩飽含情思、意境深遠,哪怕跨越千年,也能直擊人心,而ChatGPT的詩作只是辭藻堆積,空有形,卻無一點內心情感和意境表達,完全不知所云。但不能體現人類情感的詩,那還是詩嗎?

由此可見,ChatGPT 本身並沒有達到人類智慧的水平,只能做有跡可循、機械反覆的事情,只有算力,沒有智力,更沒有感情,更不能突破創新。它給AI發展帶來的巨變,主要是技術路線、模型設計和訓練方式上。

正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所說:「技術積累到這兒了,數據積累也到這兒了,計算能力積累也到這兒了,正好這三者在這個時點具備了爆發的能力,AI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可以運用於很多領域,大幅提升效率,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據報道,這是他2020年參加一次行業峰會時,就類ChatGPT產品爆發做的一次預測。可見ChatGPT的問世,只是水到渠成而已,並不是橫空出世。

那人工智能到底應該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3月31日,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人工智能賦能美好生活」主題分享會上,華為雲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提出了「AI for industries將成為人工智能新的爆發點」這一觀點。他指出人工智能的真正用途,是促進人類生產效率的提升,應用場景應該從熱門的消費端,擴大深入到生產端,就像電一樣,如果只用來照明,並不能推動人類生產力的進步,只有運用到各行各業生產上,才會推動全社會生產效率提升。」

正如他們所講,ChatGPT帶來的真正價值,絕不是自主內容生成,而是NLP大模型的訓練與部署在AI領域的成功應用,它將帶動全球對AI的關注與投入,最終在各個領域推動了產業智能化、社會智能化,如同當年AlphaGO戰勝人類最強棋手後的爆火一樣。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在一次主題演講中就表示,人工智能是底層賦能技術,就像電和網一樣,到處都能用,不光可以助力個體、改變生活,也能賦能社會,實現產業整體升級、改造世界。

沒錯,ChatGPT就應該成為一種技術工具,為人類開創一個生活更加美好的俗世,而不只是一個被人們到處宣講的故事。

是做燎原星火,還是做白日焰火?中國AI應該以何種方式火爆?

借着ChatGPT的東風,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阿里副總裁賈揚清、搜狗創始人王小川等商業大咖接連出場,紛紛計劃下場孵化 AI 大模型。

對此現象,國內一位 AI 龍頭企業的CEO反而向《鈦媒體》潑冷水道,ChatGPT引發的這一波大模型熱,最終肯定會是「一地雞毛」,因為技術這件事還真不是「大力出奇蹟」能解決的,五、六個月之後,AI行業一定會出現很多「泡沫」。

據了解,ChatGPT在技術上走的是「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大模型」路線,且又探索出新的「基礎大模型(類似於大腦)+指令微調(指交互訓練)」範式,通過兩者融合實現逼近人類語言的智能,其中「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是支柱。據悉,Open AI為了讓GPT-3的性能更接近人類,動用了45TB數據和近1萬億個單詞對其進行訓練。根據國盛證券的估算,僅訓練一次就要花費約140萬美元,而對於一些更大的LLM(大型語言模型),成本更高達上千萬美元。

可見,ChatGPT的成功是靠Open AI長期投入和深耕一點點積累出來的,這就不難解釋李彥宏為什麼一直強調「積累」這個詞了。

其實,ChatGPT從本質上來講,也是AIGC技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所謂AIGC,就是用人工智能自動生成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作等。

而關於生成式AIGC和NLP大模型這兩大技術,早有不少中國科技企業在該領域深耕多年了,如今也有成熟產品問世,並應用到商業、媒體、服務等相關領域之中。

如去年3月3日,百度推出的服務於聽障人士的AI手語數字人——智能雲曦靈AI手語平台,就是基於自然手語NLP手語翻譯大模型,生成近千萬「自然手語語料」句子作為訓練數據,並通過AIGC技術生成手語視頻,為聽障人士提供線上交流、休閒、學習等方面的服務幫助,千字文本轉手語僅需幾秒鐘。

而去年11月20日,誕生於MetaStudio(數字人實驗室)的華為雲數字人——雲笙,在上海舉行的首個「華為雲開發者日(HDC.Cloud Day)」上公開亮相。有AIGC技術和盤古CV大模型加持的MetaStudio,不僅讓人人都能擁有自己的數字「分身」,還提供寫實建模、視頻製作、語音合成、虛擬直播、虛擬視頻製作等服務。

今年1月16日,寧波銀行上海分行001號數字人員工「小寧」主持了一場虛實結合、打破次元壁的線上直播活動,不僅風趣、幽默地介紹了自己的工作內容,還專業、親切地向網友推薦寧波銀行的多種金融產品和優惠福利。該數字人員工是由商湯科技為寧波銀行專屬打造的「虛擬IP」,基於商湯原創的「虛擬IP解決方案」及多種領先的AI技術,可以實現高效率、低成本的AIGC內容創作,助力銀行實現前端業務的用戶積累和營銷轉化。

今年2月20日,媒體報道了深蘭科技為武漢江漢路智慧街區工程研發的IP數字人——江妮正式登台的新聞。據介紹,數字人江妮使用深蘭自主研發的metamind產品核心技術,NLP預訓練多模態大模型,具有語音識別合成、用戶對話意圖理解、情感分析等能力。通過大量的AI預訓練,建立街區相關的知識圖譜,「她」可以在江漢路步行街小程序上自然地交流,親切地解答關於街區的問題,介紹江漢路的百年歷史,引導遊客至目標商戶消費,推送街區優惠信息等。

很顯然,以上幾種數字人,都是採用AIGC相關技術打造,走的也都是類似ChatGPT「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的「NPL預訓練大模型」技術路線,堪稱國內AIGC和NLP大模型的應用典範。

另據東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相關人士透露,AIGC應用中國早有先例,並且有領先技術。例如在2019年4月舉行的「2019中國國際服裝設計創新大賽」中,被譽為中國版阿法狗的AI設計師DeepVogue奪得該賽事亞軍成績,它採用了AIGC人工智能內容生成技術,設計了三款不同的服裝,還獲得了由50位大眾評審投票選出的「最受大眾歡迎獎」。

通過以上這些成功案例,不僅展現出中國科技企業在類ChatGPT產品開發上的技術實力和發展潛力,也證明了我國在AIGC和NLP大模型的開發和應用上,非但不落後,而且還已經為行業賦能。

數字科技的發展,已經先後走過了「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今天ChatGPT的出現,意味着「大模型+AIGC」的雛形已現,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

今年1月,微軟宣布擴大同Open AI的合作,並追加投資100億美元。就此,美國《福布斯》雜誌評論稱,儘管ChatGPT尚無清晰盈利模式,但人工智能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客觀地講,ChatGPT確實帶動了全球AI產業的變革。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就說:「ChatGPT的成功不應僅僅被看作新一代聊天機器人的突破,而應該重視其對人工智能乃至整個信息產業帶來的革命。」

但我們也要明了,目前 ChatGPT 還只是一個技術範式探索,功能也主要聚焦在一些開放、規範、通用性的任務上,它的智能還停留在過去完成時,真正顛覆性的技術突破還未到來。對這一點,我們應該有清晰的認識。

總而言之,學習他人所長,抓緊發展契機,無疑是正確的,但發揮自身優勢,堅持賽道方向,也是必需的。只有步步為營,走服務民生、賦能百業的道路,未來才會有更多像華為、百度、商湯、深蘭這樣的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大放異彩,AI技術才會如星星之火,燎原中華大地上的各行各業。

大仲馬在《三個火槍手》中有句名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既然人類迄今所取得的所有AI技術成就,都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助力,那我們就應該把這些成就,回饋給各行各業,為它們的發展賦能,這才是中國AI發展的正道。-(文:AI產業研究中心/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