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35歲以後:別怕,幹就是了-(1)

2023030515:57



35歲以上不能落戶?招聘年齡限制35歲以下?大廠35歲現象?

35歲失業了怎麼辦?碼農35歲危機?

35歲職場人會被淘汰嗎?35歲不是管理層沒未來?為什麼老闆不願意招35歲以上員工?

35歲以上職場人去了哪兒?35歲找工作難?為什麼絕大部分創業公司的目標用戶都是35歲以下的人?

前些日子,有一份報告火了。

這就是青山資本發布的主題報告:35歲,中國式青年《青山資本2022年度消費報告》。

帶着對35歲現象的困惑,青山資本花了大量的篇幅,研究了中國人的35歲中年危機。

我看完報告後,覺得特別有意思,分享幾點感悟給你,也許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你對這份消費報告感興趣,可以在文章末尾添加小師妹領取。)

*曲線之內,即是宿命

在討論35歲危機時,我們先把時間指針,撥回1966年。

1966年,美國劍橋市,哈佛大學。

一位叫雷蒙德·弗農的經濟學家,根據大量商業實踐總結,畫出了一條曲線。

這就是在商業世界開創先河、振聾發聵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弗農認為,任何產品都有一個醞釀新生、進入市場、逐步增長、成熟存續,以及逐漸衰退的過程。

不僅產品如此,企業、行業和經濟運行也是如此。



時間,轉眼到了2017年。

一位白髮蒼蒼,已經80多歲高齡的老人,也畫出了一條曲線。

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歐洲管理思想大師的查爾斯·漢迪。

漢迪認為,一切事物的發展都逃不開S型曲線。



企業發展、輝煌、隕落,這是必然宿命。

從初期探索和掙扎,到中期邁向輝煌頂峰。

這個過程,就如同拋物線一樣,用盡了促使自己向上的力量——便必然地回落,直到星隕大地。

*企業如何擺脫宿命?

必須在曲線尚未到達頂點之前的A點,採取變革措施。

但很遺憾,幾乎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及時在A點布局。

而是等到已經衰落到B點的情況下,才開始匆忙改變。

這個時候,往往回天無力。

無論資源、市場、人力儲備,此時都已經失去新曲線騰飛的動力。

能夠永續經營的根本,關鍵點在於發展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進行恰當的改變。

現在,讓我們將2條曲線,先放在腦海。

回到大家熱議的主題:35歲中年危機。


(政策里的35歲 圖片---來源:青山資本)

*35歲危機,從何而來?

核心原因之一,是時代變化速率,陡然提升。

國際局勢變化、信息革命、知識和技術的快速更迭,一切都預示着世界加速進入「烏卡(VUCA)時代」。

什麼是烏卡(VUCA)?

它源自20世紀80年代沃倫·本尼斯和伯特·納努斯的領導理論,分別指:

Volatile(易變)、Uncertain(不確定)、Complex(複雜)和Ambiguous(模糊)首字母的縮寫。



烏卡時代,無論對於個人、企業、行業而言都是一場大考。

穩定,成為過去式。變化,成為新趨勢。

時代變化越來越快,誰也沒有預測未來的水晶球。

1996年,包分配製度退出歷史舞台。

馬雲早幾年畢業時,被分配成了英語老師。

劉強東96年畢業,想當縣長,無奈只能自謀生路。

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鐵飯碗」,也開始逐漸消失。

降本增效,成為了當時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熱詞。

企業服從市場機制,才能在競爭中獲勝。

市場經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生生死死中,有人步步高升,也有人被裁員。

競爭環境的變化,也給員工帶來了危機。

青山資本提到了一份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

研究發現,工資隨着年齡變化,主要涉及3個因素:

工作經驗、時間效應和隊列效應。

時間效應和隊列效應對美國影響很小,對中國影響很大。

什麼原因呢?

主要是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的影響,遠超工作經驗的增長。

因此在具體時間截面上觀察工資和年齡的關係,35歲左右是最高的。

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中國,35歲開始工資隨着年齡增長而下降。

換句話說,35歲的員工最值錢。

美國不是這樣,中國在21世紀以前也不是這樣。


圖片來源:青山資本

從生理上來說,35歲還年輕,全球範圍內中年危機往往也是在四五十歲才逐漸顯現。

而中國近二十年的「35歲危機」,有着更獨特的背景原因:

產業結構、勞動者教育水平高速變化而帶來的勞動力價值高點前移現象。

青山資本整理了上萬個創業公司,結果發現:

九成以上的創業者都沒有選擇35歲以上的人群作為產品受眾。

過去大家說35歲危機,主要說的還是互聯網行業居多。

但是,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何止互聯網行業?

有3個行業,35歲以上的人都不到一半。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35歲以上占比是35.4%。

文化、體育和娛樂行業,這個數字是48.5%。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這個數字是49.8%。

而金融行業幾乎是踩着這個邊,35歲以上是50.8%。

就連很多號稱是全民型的新行業,35歲以上的人也不多。

比如,有人統計了主播行業,35歲以上的主播僅占7%。

背景,歷史了解了。

看起來,35歲,似乎已經成為職場的生死線。

怎麼辦?

先別急,讓我們再來看一條曲線。

一位來自美國的學者庫克,針對創造力表現,也畫了一條S型曲線。



橫軸代表的是時間,縱軸代表創造力發揮的程度。

整個曲線按照時間被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

摸索期、發展期、滯留期、下滑期。

該曲線表明,人才的創造力在某一工作崗位上會呈現出由低到高,到達巔峰後又逐漸衰退的過程,即「庫克曲線」。

而創造力的高峰期,能維持多久呢?

通常可以維持3~5年。

當員工任期超過四年後,開始進入創造力衰減穩定期,創造力不能充分發揮。

這也是為什麼企業會定時給員工變換崗位或者優化員工的原因之一。

所以,員工最好是要懂得及時變換業務板塊,或者不斷開闢新的工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