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為什麼人類活得那麼累?Nature揭秘:人總是採用加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減法

2023022712:46



雖然人們越來越排斥和反感心靈雞湯,但有時不得不承認有些說得很有道理,比如「人生不應該只做加法,做減法的人生會更加高級」。

為什麼你總是覺得自己活得很累?可能原因是一直採用「加法思維」,而忽視了有時候也要適當地做做減法。

想想看,你是不是更喜歡去採購新的東西,而忽視了「斷舍離」家中一些不必要的物品;在雙十一為了「湊滿300-30」,是不是又加了很多不是特別必要的東西;微信好友圈裡面的人越來越多,卻只有兩三個人是聊天「搭子」,其他人都屬於「列表躺屍」狀態......只做加法不做減法,身上「擔子」只會越來越重,自然會壓得人喘不上氣來。

覺得小編又在給大家「灌雞湯」了?其實,頂刊Nature上發表的研究People systematically overlook subtractive changes便證明了這一點,研究者採用8個實驗測試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結果發現大多數參與者會「系統默認」地採用加法思維,卻忽視減法思維。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們總是越活越累」,原是因為不會給自己「減負」。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380-y

研究者將減法和加法的概念分別定義為從原始數據中刪除或者添加組件的行為。減法轉換(Subtractive Transformation),即轉變後具有比原始狀態更少的組件,比如修訂後有着更少的單詞或減少障礙等;加法轉換(additive transformation),即轉變後具有比原始狀態更多的組件。

下面的這個實驗非常有趣且具有代表性:樂高小人站在「大柱子」面前,而柱子上有一塊厚重的屋頂,目前僅在最角落裡有一個支柱支撐着這個屋頂(類似於單腿桌子)。在此基礎上,如何保證屋頂不坍塌下來「壓死」小人呢?(開動一下小腦袋瓜子,你會如何操作呢?)



提高樂高玩具的穩定性

同時,研究者告知受試者:如果能將整個樂高結構穩定住,即保證屋頂不坍塌,則能夠獲得1美元的獎金。在197名受試者中,僅有41%的採用了減法思維,大部分人都增添了新的小模塊來穩定屋頂;但事實上,最簡單的方式是「拆除現有的支撐支柱,直接將屋頂放在底座上」。

此外,即使給出了明確的提示,「可以選擇添加新的小塊積木,但每添加1塊需要耗費10美分;但移除現有支撐支柱是免費的」,仍有39%的參與者選擇了加法思維,而忽視了更為有利的、簡單的減法模式。

很有意思是不是?再來一題考驗下大家:在10*10的方格中有兩種不同顏色的格子(綠色和白色),可以通過點擊任意框來切換格子的顏色。那麼,如何移動更少的格子來實現圖形的對稱(上下和左右均對稱)呢?



網格任務

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完成網格任務的94名參與者中,有73名選擇添加更多的綠色框,僅有18名選擇了刪減綠色方格以實現圖形的對稱性。但在不斷重複的情況下,有63%的人想到了「試試減法」,轉而採用了刪減思維。

事實上,採用加法的「默認設置」不僅限於上述實驗,而貫穿於整個人類社會中。正如本論文的通訊作者Benjamin Converse所述,「當人們在追求更好事物的時候,會優先採用加法思維,比如『要不要加點什麼來做得更好』,而不會先考慮到減少或刪除。我們缺少一整套減法的解決方案。」

為什麼會出現「偏愛加法」的思維模式呢?研究團隊思考了兩種可能性:人們可能會同時想到加法和減法兩種想法,但不成比例地選擇了「加法」;或者壓根兒就沒思考過「減法」的可能性,第一時間就是選擇「做加法」。不過,其背後的影響因素可能覆蓋多種,包括認知、文化、生態等。

正如Benjamin闡釋的那樣,加法思維能夠快速輕鬆地想到,而減法思維往往需要更多的認知能力。可能在通過頻繁的加法思維獲得了成功後,長此以往,人們會越來越依賴「先做加法」來解決問題,而錯過了減法思維(雖然有時候減法才是捷徑)。


nature雜誌封面

「Less is more」,不僅是心靈雞湯,更是一種處事態度。有的時候做做減法,或許能讓事情變得更加簡單。

事實上,人從呱呱墜地起就開始了「從零做加法」的過程,畢竟人生就是不斷負重前行的過程。但如果一味地「做加法」,背上的「包袱」只會越來越重,有時也需要停下腳步看看是否有可以捨棄的東西。

Less is more.

參考資料:
[1]Adams, G.S., Converse, B.A., Hales, A.H. et al. People systematically overlook subtractive changes. Nature 592, 258–261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380-y

[2]https://www-nature-com-s.webvpn.cams.cn/articles/d41586-021-00592-0

[撰文:Swagpp*編輯:Swagpp/來源:梅斯醫學]